第15课《无言之美》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无言之美》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2 16:3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
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
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心旷神怡(yí)
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逼真  摄影  丝豪  尽善尽美
B.姑且  笼统  谚语  铢两悉称
C.蛾眉  寂寥  附丽  目不忍赌
D.缥缈  沉墨  琵琶  瞬息万变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知名企业家轻描淡写地解释说,他只是运气好罢了。
B.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天高云淡,山青水绿,只觉心旷神怡,疲累一扫而光。
C.看到老朋友的那一刻,往昔的时光一下子浮现在眼前,栩栩如生。
D.不管是绘画技法,还是营造的意境,两幅画可谓铢两悉称,难以评出高下。
4. 请选出对画线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①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的瑰宝。②它因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畅优美,情绪活泼欢快的原因而备受人们喜爱,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③广东音乐自明清以来,经历了萌发期、成熟期和发展期等阶段。代表性曲目有《步步高》《旱天雷》《赛龙夺锦》等。④各种丝竹乐器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全面展示了精致的岭南丝竹音乐。
A.第①句中的“传统”后面加“乐种”。
B.第②句去掉“的原因”。
C.第③句中“成熟期”与“发展期”互换。
D.第④句将“精致”改为“精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敦颐的《爱莲说》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B.春天到了,凤凰广场上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都开满了枝头,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
C.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
D.禁止归禁止,不可否认自拍神器已迅速风靡全球,引人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如此迷恋用自拍杆自拍时鸟瞰自已的感受?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②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
③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④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⑤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⑤②④
7.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孔子师生的对话目的是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生动直接,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在作者看来,摄影家的创作比美术家的创作较“和自然逼真”,因而更具有美感。
C.文学的“言不尽意”、音乐的“无声胜有声”、雕塑的“含蓄不露”都体现出了“无言之美”。
D.“无言”指的是艺术作品在表现思想和感情时尽量克制、含蓄,不要把一切都流露出来。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图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Logo),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图形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六瓣花瓣状图形,并抽象成人与人牵手沟通的视觉效果。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图形中间“CDAC”是亚洲文明对话
大会英文译名首字母缩写。
材料二: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共赴这场文明之约。
材料三: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学堂,学员总数达187万人。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标志的寓意。
(2)结合材料二、三,说说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先从事实下手研究。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 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儿,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 山海经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9.怎样理解“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这句话
10.选文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从文中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李白的《怨情》是如何表现人物“深远”的情感的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伟大的力量
⑴伟大究竟是怎样成就的,决定伟大的力量究竟在哪里?
⑵决定伟大的是两个最基本的力量。一个是时间,即伟大的时间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的价值就显现了。例如,我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为,连喝5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如果我这个动作保持5000个小时,我就成了雕塑。
⑶实际上一件事是不是伟大要靠时间去证明。当你做一件你希望它伟大的事情时,首先要考虑你准备花多少时间。如果是1年,绝对不可能伟大,20年就可能有机会了。在大足石窟,一个人坐着小板凳,敲了70多年,于是他也就成了塑像。而敲20年的都不见了。
⑷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在互相转化。当所有的聪明人都急于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决策就成为一个愚蠢的决策。反过来,一个愚蠢的人做了一个谁都不相信的愚蠢的决定,然后,每天都倒腾一点,虽然很慢,但到第18年时他的竞争对手都不见了,到第20年他就成功了。时间使愚蠢的人变成聪明人,而聪明人想偷懒节省时间,却使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所以,伟大的人一开始做的决定常常被认为是愚蠢的,但他往往用十足的耐心,靠时间去颠覆世俗观念,成就伟大。
⑸另一个决定伟大的力量就是跟谁一起做。你花了很长时间,但不是和伟大的人一起做,这件事就会沦为平凡,你就会和英雄无关。
⑹我在纽约做世贸项目的时候有一个极深的印象:所谓创造历史,就是在伟大的时刻、伟大的地点和一群伟大的人做一件平凡的事。具体行为都很凡庸,如讨价还价等等,只是时间、场合、人物是伟大的,结果这些平凡的事改变了历史。相反,普通人是在平凡的时间、平凡的地点和平凡的人做着看似伟大的事情,其结果没有改变任何社会现状,也不会改变任何人。所以,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要选择伟大的时机、伟大的伙伴。
⑺你选择了好的伙伴,然后以足够的时间做一件常人还看不到结果的所谓不正确的事,你就有机会成为非常伟大的人。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不仅仅要敢于坚持原则,而且要敢于坚持“错误”的原则。错误到头了,真理就出现了。讲的就是敢于坚持一个别人看不到结果的事,靠时间把这件事坚持下来,同时团结一些伟大的人来共同完成。
(作者:冯仑 选自《读者》2008年第7期《怎样成就伟大》一文,有改动)
12.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3.第⑹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14.请分析第⑺段画线句中“错误”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15.“聪明人”和“愚蠢人”常常相互转化。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请选取一例,加以简要评析。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五婶的天空
安晓斯
①歇罢晌,五婶刚从沙发上坐起身,就听见院子里传来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
②五婶就知道那只黄花母鸡又在西墙根的麦秸垛下嬎(fàn,北方话,禽类下蛋)蛋了。
③龟孙王八蛋,杀吃都不亏的东西,窗台上垒好的鸡窝不进,就相中那麦秸垛了。五婶嘴里骂着,顺手便从麦秸垛里摸出一枚热乎乎的鸡蛋。
④五婶已经攒了三筐土鸡蛋了,停几天她就会骑上三轮车到镇上的快递点,分别寄给远在外地的儿子大贵、二贵和三贵。
⑤三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好几年都没回过家了。刚开始,五婶老两口还在老家帮着照看年幼的孙子孙女。后来,老两口又分别到儿子打工的城市帮着照看。再后来,孙子孙女都在儿子们打工的城市上学了,也用不着照顾,他们就回到了老家沁水湾。
⑥现在,种地都用机械,自家那几亩地种种收收不用太费工夫。五婶老两口闲不住,就在自家老院和三个儿子的小院种上各种蔬菜,还有花生、红薯、丝瓜、梅豆、葫芦、瓜蒌等。四个小院子,一年四季,有红有绿,老两口每天薅(hāo拔除)薅草、浇浇水、上上肥,热热闹闹,满心自在。菜多吃不完,除了送给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五叔就骑了三轮车到集市上叫卖,挣钱多少不说,就图个有人说话、心情舒畅。
⑦今天没风四亮,暖暖和和,晨练回来的五叔喝了一大碗南瓜玉米糊涂粥,吃了两张软面汁青菜饼。抹抹嘴,漱漱口,抽了一袋烟,五叔对五婶说,赶紧洗洗涮涮、拾掇拾掇,咱到老大家那小菜园里薅草。
⑧孩子们的小院子都在村南,是十多年前村里规划的宅基地。几年前,三个儿子商量着都拆了旧房,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齐刷刷、大亨亨一模一样的街门,墙上粘着白瓷片,门头挂着红灯笼。村里人都眼气极了,连声夸赞老两口仨儿子有出息、太能耐。老两口是掩不住嘴笑、挡不住心甜。
⑨这老俗话说,孩儿小看爹娘,人老看孩子,庄稼人的观念是老辈人传下来的,那理儿可有得说道了。五婶就感觉自己的天空畅畅亮亮、阔阔绰绰,心里头咋就恁舒服了。
⑩薅了草、浇了水,老两口就坐在老大院子里晒太阳,躺在竹椅子上看五彩斑澜的天空。五叔照例拿了笔和纸爬在小木桌上,说吧,咋写?五婶就说说、停停、笑笑,半晌功夫,信就写好了。看到五叔在信封上写好地址,五婶就把信折叠好装进去,收起来放进屋里的一个纸箱里。这是写给大贵的第178封信了。
晌午的时候,老两口做了鸡蛋酸汤面条,炸了几个蒸馍片,吃得滋滋润润。明天,去老二家写信。五叔就点点头,都听你的。
如水的时光匆匆过去,平平静静,无声无息,老两口每天除了到儿子的小院里种菜,十天半月就会给儿子写封信,都存放在孩子们家里,也不寄走。都是心里头的大实话,想儿子儿媳了,想孙子孙女了,院里种啥菜了,地里种啥庄稼了,村里发生啥稀罕事了,玉堂妈快70岁了,也到村中心的舞台上唱戏了,啥都写。写罢了,存下了,心里可畅快了,五婶就感觉自己的天空更亮堂了。
收罢秋,西街的铁柱在村东办起了一家饲料厂,死缠活缠着非让五叔去当门卫,管吃管住每月给2000块钱工资。五婶想了想,同意了。
五叔蹲在菜园里,边薅草边说,往后写信咋办?真不中,你用手机给孩子们打电话吧?
孩子们下班了会打电话来,咱没事打啥电话?你个死脑筋、硬头虫,要写信了,我不会去饲料厂找你。拿着当门卫的钱,写着咱自己的信,不中?五婶笑笑,就把铺盖卷塞给了五叔。
往后的日子,五婶就自己在院子里种种菜、薅薅草、浇浇水,上上肥。累了,就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看看蔚蓝的天空,看看翩飞的白云。毕竟年纪大了,有时候,还是克制不住地想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实在太想了,就掉一点泪,再咬咬牙擦干净了。
闲下来的时候,五叔和五婶还是会唉声叹气。五婶就说,咱俩老东西,净瞎操心,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孙子孙女都在外地上学,都好着哩。咱把身体弄好了,健健康康、泼泼实实的,不给孩子们找麻烦,比啥都强。
转眼就到了农历腊月三十,乡村的年味伴着长长的思念还是让五叔和五婶有了重重的心思。
无雨无雪的寒冬,草也枯黄,风也凛冽。
半下午的时候,五婶和西邻居的七嫂都穿着大棉袄、大棉鞋、裹着厚围巾,戴着棉手套,站在村头的沁水河边,等着远在外地的孩子们回来过年。
(21)七嫂抹了一把泪。她告诉五婶,你说说,这城里的小孩子常年不见咱可真不中!俺家老头子外出办事路过省城去儿子家看看,问俺那小孙子想不想奶奶。你知道俺那小孙子咋说,奶奶是动画片里的变形金刚吗?把俺家老头子气得呀……
(22)五婶的心倏地疼了一下,张张嘴没啥说,双眼直直地看着远方的天空。空旷深邃、浩渺无垠的蓝天上,一片片一层层五彩斑澜的云朵在蠕动,静静地变幻着神秘的舞姿。泪眼模糊中,五婶有些恍恍惚惚,倏地就看见三个儿子都带着媳妇和孩子从村外走来。
(23)“砰”的一声响,不知谁家的一柱烟花窜上了天。五婶这才想起,早已捏好了五锅排饺子,就等着下锅煮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04期)
16.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语言特色。
17.分析第⑩段和第 段描写五叔和五婶看天空的场景的作用。
18.尾段提到“‘砰’的一声响,不知谁家的一柱烟花窜上了天。”分析作者的深意。
19.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答案
1、C 2.B 3.C 4.D 5.A 6.A 7.B 8.(1)六个花瓣象征亚洲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话;人与人手牵手的效果象征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七彩颜色体现了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也象征亚洲文明的绚丽多彩。(2)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得到了亚洲多数国家乃至五大洲各方的支持。②中国对促进亚洲乃至世界文明对话做出了积极贡献。
9.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真的能做到“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也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强调了文学要做到有“无言之美”。
10.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以孔子、陶渊明、钱起、陈子昂、李白、杜甫的文学作品为例,说明文学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的道理。
11.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李白的《怨情》不直截了当地写怨,而只描绘美人神态——含颦独坐,泪痕满面,却表现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留下无限的遐想。
12、决定伟大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长时间的坚持和寻找好的合作伙伴。(或决定伟大的最基本的力量一是时间,二是跟谁一起做。)
13、对比论证。强调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在成就伟大中的作用。
14、以足够的时间做一件常人还看不到结果的所谓不正确的事。(或敢于坚持一个别人看不到结果的事,靠时间把这件事坚持下来,同时团结一些伟大的人来共同完成。)
15、示例:如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行走于田间地头,培育出“超级水稻”,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最初,在常人看来,他的行为是“愚蠢”的,但是,就是这种看似“愚蠢”的坚持,最终成就了“聪明”,成就了伟大。
16、示例1:此句语言通俗、口语化,充满了生活气息,如“龟孙王八蛋”“杀吃”等词语,传达出五婶对黄花母鸡不进鸡窝而偏在麦秸垛下嬎蛋的愤怒、无奈之情,展现出五婶勤俭持家的特点。
示例2:此句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如“龟孙王八蛋”“杀吃”等词汇,极具乡土气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五婶对黄花母鸡不进鸡窝偏在麦秸垛下嬎蛋的又生气又无奈的情绪,让读者仿佛能听到五婶在院子里的念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接地气,也为文章奠定了质朴的语言基调。
17、示例:一方面,天空是乡村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对天空的描写展现了乡村宁静、开阔、美好的生活场景,烘托出五婶五叔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天空象征着五婶心中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希望,她看着天空,心中装满对子女的思念,也蕴含着对家庭团圆的期盼,推动了情节发展,为后文春节盼儿归的情节埋下伏笔。
18、示例:“烟花”点明是过年的特定场景,烘托了新年热闹的气氛,反衬了五婶内心的孤寂落寞,“烟花窜上了天”把五婶从幻想拉回现实,从而营造出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局。
19、示例:本文通过描写五婶和五叔在乡村的生活日常,展现了当代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态。一方面表达了老一辈对子女深沉的爱与思念,即便子女远在他乡,老人依旧辛勤劳作、默默付出,为子女守护家园,期盼团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老人在面对子女不在身边的生活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他们自给自足,寻找生活乐趣,不给子女添麻烦,展现了传统中国农民质朴、勤劳、坚韧的精神品质。文章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引发社会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关注,呼吁我们重视对老人精神需求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