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市实验中学
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质量测试
七年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如昭是
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从分裂走向统一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公元1279年
①
②
③
④
⑤
A.素朝建立B.隋朝统一
C.北宋建立D.元朝统一
2、《贞观政要》载,贞观初,太宗谓待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优
股以啖腹,腹饱而身莞。”以下措施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①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
②虚心纳谏,积极整顿吏治
③减省刑罚,减轻农民负担
④知人善任,完善进士科考
A.①②
B.①③
C.②0
D.③④
3、图1、2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图1《步辇图》
图2唐蕃会盟碑
A.中外交流
B.民族交融
C.经济繁荣
D.文化昌盛
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可以印证
这一观点的是()
A.张鏊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玄奘西行天竺D.郑和下西洋
5、《旧唐书》记载,松赞干布亲迎文成公主仪驾,“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姨沮之色”,“自
亦释毡裘,袭纨绮,渐幕华风。谴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由此可知,唐蕃和亲
()
A.消除了民族矛盾与隔闳
B.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域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D.推动了吐蕃社会的发展
6、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质。在某种程度上,
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A.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B.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C.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7、唐朝学者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这反映了唐朝(
A.商业十分繁荣
D.饮茶之风盛行
C.社会风气开放
D.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8、《全球通史》中指出: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
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和各种中亚人…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
加开放。”这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B.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9、在评价唐太宗时,《I旧唐书》主要肯定了他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新唐书》主要肯定了他在平
隋建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到了他好大喜功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A.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
B.两部史书对唐太宗的评价完全一致
C.《新唐书》的史学价值高于《旧唐书》
D.历史评价带有主观性,需多方考证
10、隋朝大业二十年七月,面对十八路反王、六十四家烟尘并起,隋炀帝自觉无力收拾河山,下令建
造龙舟数千艘,自水路从东都洛阳南逃扬州,结果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炀帝南逃的水路路线应该是
()
A.水济渠一通济渠—邢沟
B.通济渠—沟
C.通济渠一邗沟一江南河
D.邗沟一江南河
11、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而“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
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土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
有如“人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
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
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
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
12、有学者认为,从“开元盛世”至安史之乱爆发前,诗歌创作呈现出三个明显趋势:一是超脱现实,清
高隐逸: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这反映出(
A.文学创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文学作品受对外政策的影响
C.唐朝社会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D.诗歌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
13、新罗仿唐设医学博士讲授中国医书《本草》《针经》等,设算学博士教授《缀术》《九章算术》等:
日本法隆寺传法堂是模仿唐式结构建造的,日本造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带回的《大衍历立成》《大衍历
经》等,对日本历法改革具有重要影响。材料说明(
)
A.东亚各国文化独立发展
B.唐朝文化辐射周边国家
C.唐朝吸收周边国家文化
D.唐朝医学、数学成就斐然
14、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认识。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18年李渊称帝
B.唐太宗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C.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
15、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唐朝在书法艺术方面建树频丰。下列书法家中都属于唐代
名家的一组是(
A.钟繇、胡昭B.颜真卿、柳公权C.王羲之、怀素
D.赵孟頫、欧阳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