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北宋的政治 课时 1 周次
课标要求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崇文轻武的政策。
命题方向 选择题、材料题 ;中等,考查学生理解运用。
必备知识 1.了解北宋建立、科举制发展等史实,了解王安石变法概况; 2.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了解宋朝实行的崇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知道科举制作用、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关键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分析能力。(长华班、卓越班)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北宋政治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因果分析能力。(卓越班)
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知识联系点 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宋太祖采取措施强化中央集权
重点及突破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突破:教师利用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知识(卓越班、长华班)
难点及突破 崇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突破:教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归纳崇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卓越班);教师讲解材料信息,引导学生归纳(长华班)
易错易混点及解决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解决:教师从具体内容中引导学生区分。
板书设计 北宋的建立 时间: 人物: 事件: 都城: 加强中央集权 军权: 行政权: 财权: 崇文抑武的方针: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 背景: 时间: 目的: 内容: 影响:
教学过程 环节设计 学生活动预设 教师活动预设 预设意图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顾知识 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知道本科的重难点 根据自学提示阅读教材完成相应问题 对比图片,总结信息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阅读材料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教材思考完成问题 (长华班、卓越班) 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材料思考完成问题 根据自学提示阅读材料完成相应问题 学生根据提示回答问题(卓越班)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总结本课信息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总结回答问题 调动本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导入(3分钟) 观看视频 目标展示(2分钟) 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崇文轻武的政策。 知识目标: 1.了解北宋建立、科举制发展等史实,了解王安石变法概况; 2.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了解宋朝实行的崇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知道科举制作用、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新课讲授(30分钟)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阅读课本P44页,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并简述北宋的建立 展示自学提示: 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时间 展示唐朝和北宋疆域图,设问:北宋是如何完成统一的?与唐疆域对比,北宋是统一的全国政权吗? 展示材料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太祖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赵普认为原因是什么 他建议应当怎样做?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 (长华班、卓越班)在军事上: (长华班、卓越班)在政治上: 在中央、在地方 崇文轻武政策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贪污受贿),亦未及武臣一人(的祸害)也。” ——(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中宋代(宋太祖)实行崇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设问:下列材料体现了崇文轻武政策的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一: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材料二: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设问:结合所学及以下材料,谈谈北宋崇文轻武政策带来的影响。 材料: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 ——据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等整理 阅读课本,梳理王安石变法的基本信息 时间、目的、皇帝 逐一分析王安石变法措施 1. 阅读课文,说一说变法有何成效?结局是怎样的?有何启示? 2. 思考:变法的失败的原因。 课堂总结(2分钟)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事件:陈桥兵变 都城:开封 二、加强中央集权 军权: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②人用文管理军务,禁军将领统兵而不发兵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行政权: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财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崇文抑武的方针: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影响:积极:①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①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造成机构臃肿,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2、时间:1069年 3、目的:富国强兵 4、内容: 5、影响: 课堂练习(3分钟) (卓越班)1.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 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D.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长华班、卓越班)2. 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 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长华班、卓越班)3. 《宋史 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zi)(计算)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那一措施?(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征兵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知道本课的重难点 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教材完成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素养 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教材完成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教材完成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长华班、卓越班) 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材料完成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试着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教材、材料信息的能力(卓越班) 培养学生处理教材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试着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提示,自主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让学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 背诵本课所学重点知识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