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12 21:4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潍坊一中高 78 级高一下学期生物学科第二次质量检测 2025 年 3 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1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B .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C .F1 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圆粒与皱粒、黄色与绿色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D .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2.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作亲本进行杂交,F2 出现四种性状类型,数量比为 9: 3: 3: 1。产生上述结果的必要条件不 包括
A. F1 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数量比均为 1: 1: 1: 1
B. F1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 F1 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为 1: 1 D. F2 的个体数量足够多
3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携带绿茎基因的花 粉只有 1/2 可以存活。现用纯合紫茎植株与纯合绿茎植株杂交, F1 全为紫茎,F1 自交 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A .5 :1 B .7 :1 C .3 :1 D .8 :1
4 .某种名贵花卉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 全是紫花 植株,F1 自交,F2 中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 9: 3: 4。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F2 紫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4/9
C .F2 中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植株
D .F2 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白花植株占 1/9
5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确认同源染色体的准确依据是
A .能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B .一定是大小形状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C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D .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单体
6 .闭花受粉植物甲,其花的位置分为叶腋生和茎顶生两种,分别受 T 和 t 基因控制(完 全显性);雌雄同体异花植物乙,其籽粒的颜色黄色与白色分别由 Y 和 y 基因控制(完 全显性)。两者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定律。自然状态下,间行种植基因型为 TT、Tt 的植 物甲(两者数量之比是 2 :1 )和间行种植基因型为 YY、Yy 的植物乙(两者数量之比
是 2 :1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甲的 F1 中纯合花叶腋生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3/4
B .植物甲和植物乙的 F1 中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均为 1/36
C .若植物甲含有隐性基因的雄配子的存活率为 1/2 ,则 F1 中花茎顶生个体所占的比例 为 1/18
D .正常情况下植物乙的 F1 中籽粒黄色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25/36
7. 某同学用红豆(代表基因 A )和绿豆(代表基因 a)建立人群中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的遗传模型。甲乙两容器中均放入 30 颗红豆和 10 颗绿豆摇匀,从每个容器内随机 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基因组合的类型,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摇匀,按上 述步骤重复 100 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容器中的豆子种类及比例模拟的是人群中男性或女性群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B. 从每个容器内随机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 重复 100 次实验后,Aa 组合的比例约为 3/16
D. 人群中该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约为 1/16
8. 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一个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时期)和男性红绿色 盲患者体内的一个细胞 b(处于减数分裂时期),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若细胞 a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则二者的染色体数目 不同
B. 若细胞 a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b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二者色盲基因数目 可能相同
C. 若细胞 a 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细胞 b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二者的染色单体数 目相同
D. 若细胞 a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则二者的核 DNA 分 子数目不同
9. 某一年生植物开两性花,花极小,杂交育种时去雄困难,而利用花粉不育育种则无需
去雄。已知该植物花粉的育性是由细胞核基因 A/a( A、a 基因仅在花粉中表达)和线粒 体基因 N/S(每植株只含有其中的一种)共同控制,基因型可表示为“线粒体基因(核基 因型) ,如植株 N( aa )、花粉 N(a),导致花粉不育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 N、S 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 基因型为 N( Aa )的父本可通过精子将其 N 基因传递给子代 C. 若要获得基因型为 S( Aa )的植株,应优先选择 S( aa )为母本 D. 若基因型为 S( Aa )的植株自交,则子代的基因型最多有 3 种
2
10.科学家研究细胞分裂时发现,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的黏连蛋白,主要 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将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 水解酶将黏连蛋白分解。下图 1 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 2 中细胞类型是依据该动物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关系而划分的。下 列正确的是
A .黏连蛋白被水解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Ⅰ 后期
B .图 1 中甲、乙、丙、丁细胞分别对应图 2 中的 a、c、b、e 细胞类型 C .图 1 中乙、丁细胞的名称分别是卵原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D .图 2 中 c 类型细胞也可以表示处于减数分裂Ⅱ 某时期的细胞
11 .西瓜的瓜重是由基因(用 A、B、C… 表示)控制的,西瓜的重量与含有显性基因的数 量成正比。用瓜重为 6 千克的西瓜植株与瓜重为 4 千克的西瓜植株杂交,F1 瓜重均为
5 千克,F2 中又出现了瓜重为 2 千克与 8 千克的西瓜植株,各占 1/64。以下叙述正确 的是
A .西瓜的瓜重至少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 .瓜重为 6 千克的西瓜植株有 5 种基因型 C .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cc x aaBBCC
D .瓜重分别为 2 千克与 8 千克的西瓜植株杂交,子代的瓜重为 4 千克 1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叙述,有关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以增加配子的种类
B.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也能产生 4 种精子
C.受精卵中的 DNA ,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能会导致等位基因的互换
13 .剪秋罗为雌雄异体的二倍体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其叶形有宽叶和狭叶两 种类型,相关基因用 B、b 表示,仅位于 X 染色体上。用杂合宽叶雌株与狭叶雄株杂交, 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1/2 为宽叶雄株,1/2 为狭叶雄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群体中与叶形有关的基因型有 5 种
B .狭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C .宽叶雄株和狭叶雌株杂交,后代有宽叶、狭叶
D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狭叶雄株
14. 下图为利用金丝雀( ZW 性别决定方式)羽色这对相对性状所做的杂交实验示意图,
3
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控制羽色的基因在 W 染色体上
B. 两个实验中,F1 中的绿色雄性个体都是纯合子
C. 让实验二 F1 中的雌雄金丝雀相互杂交,后代羽色都表现为绿色
D. 若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则可利用实验一快速判定 F1 个体的性别
15 .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两对等位基 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 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后代分离比为 6: 3: 2: 1 ,则推测原因可能是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B .后代分离比为 5: 3: 3: 1 ,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AB 的雄配子致死
C .后代分离比为 7: 3: 1: 1 ,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Ab 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 .后代分离比为 9: 3: 3 ,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aB 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 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6. 某含 4 条染色体的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 GgHh ,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 染色体上。图中① ~⑨ 表示该动物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产生的子细胞。在不考虑突变和交 换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① ② 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细胞③ ④ 来自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B. 细胞⑤ ⑥ 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⑦ ⑧ 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不能产生细胞⑨ ,但有丝分裂可产生
D. 该动物不同时刻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组合可能不同 17.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摩尔根在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
B.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 XXY )患者, 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C.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 ,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AaaBBbb ,基因型纯合 D.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 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则甲、乙两桶的彩球数必须要相等
18 .下图为某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致病基因可能是显性基因
B .该系谱图中至少有 3 个杂合子
C .若 II2 是杂合子,则Ⅲ3 是杂合子的可能性为 2/3
D .若 I2 中含有致病基因,Ⅳ1 和Ⅳ2 近亲结婚后孩子患病概率不低于 1/48
19 .果蝇的体色分为灰体和黑体,眼色分为红眼和白眼,这两对相对性状由均不位于 Y 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取纯合的灰体红眼雌果蝇 和黑体白眼雄果蝇杂交,F1 全为灰体红眼。让 F1 随机交配,F2 中灰体红眼: 灰体白眼: 黑 体红眼: 黑体白眼=9: 3: 3: 1。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体色中的灰体和眼色中的红眼均为显性性状
B .重新统计 F2 中黑体果蝇的性别可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的位置
C .若 F2 黑体果蝇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D .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根据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 的眼色可判断果蝇的性别
20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 DNA 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 图分析,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时期发生了三次 DNA 的复制
B .AC 段和 NO 段形成的原因都是 DNA 的复制 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GH 和 OP 段
D .GH 段和 OP 段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但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 .现有 3 个不同毛色的纯种小鼠品系甲(浅褐色)、乙(白色)、丙(黑色),杂交试验 结果如表所示。已知该种小鼠毛色由 3 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 A 控制灰色,a 无控 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 B 控制黑色,b 控制棕色,基因 D 不影响 A/a、B/b 基因的功能, 但 d 纯合的个体毛色表现为白色。所有基因型小鼠均能正常生长和繁殖,且基因型为
A B D 和 A_bbD_的个体毛色分别表现为深灰色和浅褐色(不考虑基因突变或其他染色 体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F1 表型 F2 表型及比例
甲× 乙 深灰色 深灰色:浅褐色:白色=9 :3 :4
乙×丙 深灰色 深灰色:黑色:白色=9 :3 :4
(1)推测两对等位基因 B/b 与 D/d 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依据是 。
(2)亲本乙的基因型为 ,杂交组合乙 ×丙中 F2 深灰色小鼠的基因型有 种。若 表中两个杂交组合 F2 表型为深灰色小鼠的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一代,所得白色小鼠在全 体子代中的比例为 。
(3)为进一步探究该种小鼠毛色的遗传方式,需要继续进行杂交试验判断等位基因 A/a 和 B/b 是否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试验思路:让亲本甲与丙杂交,所得 F1 基因型为 。
预期试验结果:若 F1 自交所得 F2 表型及比例为 ,则 A/a 和 B/b 位于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若 F1 自交所得 F2 表型及比例为 ,则 A/a 和 B/b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2 .某昆虫的翅型受等位基因 A、a 控制,AA 表现为长翅、Aa 表现为中翅、 aa 表现为 无翅; 翅的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 含 B 基因的昆虫表现为灰翅,其余表现 为白翅。A、a 和 B、b 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1)图甲表示为 AaBb 的雌虫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其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 有(填字母) ,染色体与 DNA 的比例是 1 :2 的图有(填字母) 。
(2)图甲中 B 处于 期,C 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 。若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型为 AaB ,则由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另外 三个细胞的基因型为 。
(3) 科研人员在研究果蝇( 2n=8 )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除存在常规减数分裂外,部分卵 原细胞会发生不同于常规减数分裂的“逆反”减数分裂,“逆反”减数分裂在 MⅠ (减数第 一 次分裂)过程中发生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而在 MⅡ (减数第二次分裂)
6
过程完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如图 1 所示。
①果蝇在进行常规减数分裂时,与体细胞数目相比,染色体数减半发生的时间 是 ,“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发生的时间是 。
②在观察果蝇卵巢细胞分裂过程时,发现了一染色体数目变异细胞,模式图如图所示, 该细胞名称为 ,属于 (填“常规”或“逆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分离 异常所致。
23 .如图是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 B/b 控制,II2 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有个体均未发生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 A 认为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系谱图中能为该方式提供的最可 靠的判断依据是 ;同学 B 根据同学 A 找出的图中相应个体的性状提出:甲病的致 病基因也可能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致病基因为隐性,根据系谱图,你 (“ 同 意”或“ 不同意”)同学 B 的观点,理由是: 。
(2)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据图 (填“能”或“不能”)确定I1关于甲病和乙病的基因 型。Ⅱ 1 关于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型是 。
(3)III3 的乙病致病基因从第 I 代传递给他的路线是 (用图中个体和箭头连接表示)。
24 .家鸡( 2n=78 )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W 型。慢羽和快羽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慢 羽( D )对快羽( d )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 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慢羽与快羽的比例均为 1: 1 .回答下列 问题。
(1)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 。
(2)等位基因 D/d 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3)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慢羽公鸡所占的比例是 。
(4) 母鸡具有发育正常的卵巢和退化的精巢,产蛋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卵巢退化,精巢重 新发育,出现公鸡性征并且产生正常精子。某鸡群中有 1 只慢羽公鸡,则这只公鸡的基
因型可能为 。
25 .为研究 4 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某志愿者的若干精子为材料, 检测产物中的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如表所示。已知表中该志愿者 12 个精子的基因组成种 类和比例与该志愿者理论上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相同;本研究中不存在致 死现象,所有个体的染色体均正常,各种配子活力相同。注“+”表示有;空白表示无
(
等位基因
) A a B b D d E e
单 个 精 子 编 号 1 + + +
2 + + + +
3 + + +
4 + + + +
5 + +
6 + + +
7 + + +
8 + + + +
9 + + +
10 + + + +
11 + + +
12 + + + +
(1)表中等位基因 A、a 和 B、b 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 据是 。据表分析, (填“能”或“不能”)排除等位基因 A、a 位于 X、Y 染 色体同源区段上。
(2)已知人类个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而形成的重组型配子的比例 小于非重组型配子的比例。某遗传病受等位基因 B、b 和 D、d 控制,且只要有 1 个显性 基因就不患该病。该志愿者与某女性婚配,预期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17/18 ,据此画 出该女性的这 2 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注:用 “” 形式表示,其中横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本研究中,另有一个精子的检测结果是:基因 A、a ,B、b 和 D、d 都能检测到。已知 在该精子形成过程中,未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从配子形成过程 分析,导致该精子中同时含有上述 6 个基因的原因是 。
(4)据表推断,该志愿者的基因e 位于 染色体上。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