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甚蕃(fán) 德馨(xīn) 案牍(dú) 周敦颐(yí)
B.枝蔓(màn) 苔痕(tái) 淤泥(wū) 隐逸者(yì)
C.亵玩(xiè) 濯洗(zhuó) 清涟(lián) 鲜有闻(xiān)
D.调琴(diào) 鸿儒(rú) 陋室(lòu) 诸葛庐(lú)
2.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
(2)有龙则灵______________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
(4)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
(6)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有仙则名
(2)无丝竹之乱耳
(3)不蔓不枝
(4)香远益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孔子云:何陋之有?
6. 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
B.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包括座右铭、墓志铭、居室铭。一般是不需要用韵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7.“之”通常有以下五种用法,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前置的标志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3)无案牍之劳形。( )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
8. 把相应的句子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无丝竹之乱耳, 。
(2)谈笑有鸿儒, 。
(3)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5)[《陋室铭》中“ , ”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6)《陋室铭》中用类比方式,引出“ , ”的主旨,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端庄自重的句子是
“ , ”。
9.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日常交际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礼仪用语。请阅读下面表格中列出的几种交际情景中常用的礼仪用语,完成后面的题目。
交际 情景 礼仪 用语 交际 情景 礼仪 用语 交际 情景 礼仪 用语 交际 情景 礼仪 用语
初次 见面 久仰 好久 不见 久违 宾客 来到 光临 请人 别送 留步
请人 原谅 包涵 请人 帮忙 劳驾 麻烦 别人 打扰 托人 办事 拜托
小宇、小浩约好六点钟到小浩家集合,一块儿去打羽毛球。小浩因临时有事外出,来不及通知小宇,请爸爸在家等小宇并向小宇解释。小宇准时赶到小浩家。请你发挥想象,把小浩爸爸和小宇见面的情景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运用上面表格中相应的礼仪用语(至少两个)。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
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
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三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3. 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
(3)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
17. 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3分)
学完本文,在做人方面,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①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
【注释】①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虽不待土____________
(2)濯去泥土____________
(3)既非昌阳之所能及____________
(4)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____________
20.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石盆养之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何陋之有
21.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苍然于几案间。
23、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答案
1、A 2.D 3.(1)出名,有名 (2)神异 (3)这 (4)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大 (6)调弄 不加装饰的琴
4.(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3)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 (4)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5.(1)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神异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6.C
7.(1)E (2)A (3)D (4)D (5)A
8.(1)无案牍之劳形 (2)往来无白丁 (3)出淤泥而不染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6)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9.示例“叔叔好!请问这是小浩家吗 ”“你好!这是小浩家,我是他爸爸。你是小宇吧 欢迎光临!”“哦,是的。叔叔,小浩呢 我们约好一起去打羽毛球的。”“小浩临时有急事出去了,来不及通知你,请多包涵。”“没关系。我们下次再约。”“好的。”“谢谢!请留步。再见!”
10、A
11、(1)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2、C
13、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自得其乐,颜回在陋巷却不改其乐,表现了他们安贫乐道的情操。
14、(1)多 (2)更加 (3)竖立 (4)亲近而不庄重
15、(1)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2)对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
16、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17、本文抒发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
18.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19、(1)即使 (2)洗 (3)比得上 (4)于是,就
20、C
21、余/游慈湖山中
22、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23、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等。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