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人教新课标选修4第4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躯 教学案(2份,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人教新课标选修4第4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躯 教学案(2份,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6 07:03:29

文档简介

确山二高 年级 学科共案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朱东亮 使用人:
【教学主题】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
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4.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
【知识梳理】
知识清查
弃医从政 图谋救国
出生贫苦: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出生在 (今中山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曾在日本化名“中山樵”,故名孙中山。
接受教育
早年接受传统教育。
后来接受 教育,眼界大开。
进入 书院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挂牌行医:毕业后先后在澳门和 等地行医。
弃医从政
他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开始从事 。
前夕,上书李鸿章,提出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结果失败。
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兴中会
背景:上书受挫使孙中山抛弃改良幻想,走上了 的道路。来到檀香山,在当地华侨中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
概况:时间、地点:1894年,檀香山。宗旨: 。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评价: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 。其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的建立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中国同盟会
背景: 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
概况: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以兴中 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 部分成员,在 成立。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纲领:“ ”即后来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评价:积极性: 政纲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进入 。局限性:同盟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存在缺陷。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武昌起义
背景:思想上与以 为首的保皇派进行论战。策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 的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为 到来作了重要准备。
爆发: 10月10日。
影响:清王朝土崩瓦解。
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成果:1912年3月,颁布了《 》。特点: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 ”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 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意义:体现了中国 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结果:1912年4月1日, 窃取革命果实, 名存实亡。
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 。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这是一个伟大创举,也是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致力于民生主义
孙中山认为实现民生主义的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并对此满怀信心。
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 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并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二次革命
原因:袁世凯撕下民主共和的伪装,屠杀革命党人。1913年3月派人刺杀了主张议会政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袁世凯与西方财团签订“ ”合同,用来镇压革命力量。
时间:1913年7月。
结果:很快失败。
护国运动
原因: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出卖国家利益,与日本签订“ ”。
概况:孙中山等革命派积极参加了这场运动。
结果: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第一次护法运动
原因:以 为首的皖系军阀出卖国家主权,拒绝恢复象征民主共和制度的《临时约法》和 。
目的:为反对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维护《临时约法》。
概况:孙中山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成立 ,担任大元帅。
结果:因滇、桂系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第二次护法运动
概况:1920年底,孙中山返回广州,重新组织军政府,发动 。
结果:因 叛乱,结果失败。
促成国共合作
条件
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给孙中山带来极大困惑。
俄国 的成功, 的爆发,使孙中山受到鼓舞和启发。
给予孙中山真诚帮助。
孙中山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转变。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内容: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北京政变: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 趁机发动,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是。
孙中山北上
目的:为了谋求国家的和平统一。
主张: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 。
孙中山逝世:1925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历史功绩: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课堂练习: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2.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主要体现在约法(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
C.赋予国民以自由权利 D.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
3.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袁世凯称帝 ④宋教仁遇制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
5.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 )
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共产党合作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6.1924年在广州成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设立了政治部主任一职,下列中国共产党党员中曾经担任过此职务的是( )
A.李大钊 B.周恩来 C.陈独秀 D.毛泽东
7.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局面,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王朝的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材料一 “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 “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确山二高 年级 学科共案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朱东亮 使用人:
【教学主题】第2课圣雄甘地
【教学目标】
一、课标: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开展土布运动、食盐进军、提倡不合作和绝食祈祷事迹等。
2、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 2、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教学难点:评价甘地其人。
【知识梳理】
一、成长历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历程)
1、早年身世及求学生涯
①早年熏陶:成长在一个虔诚信奉 、 、 、 的印度教家庭。
②英国求学:掌握丰富 知识
影响——宗教观的形成(不要与恶人作对)
③南非工作:领导南非争取 权益斗争——人生观的滋生(第一次受到种族歧视的滋味)
接受 思想——形成社会政治观
以 为武器领导反 的斗争,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 的法律。
④回国斗争:印度 领袖,领导印度 运动
2、提出“非暴力主义”思想
(1)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
① 家庭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② 受《 》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的影响。
③ 接受 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 的思想。
④ 在南非尝到 歧视滋味。
(2)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内容
① 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 ”精神为主旨;(消极抵抗)
② 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 ”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3、“苦行僧”生活
①“苦行游说”:四处游说,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②土布运动:倡导 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评价:① 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体现了其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
② 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背景: (根本原因)
2、运动内容:包括“ ”和与 英国殖民者“ ”的态度两部分
①学生罢课,抵制英人学校
②律师抵制英人法庭
③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
④士兵不接受英发奖章
3、运动特点:采取 的手段
4、主要形式: 运动, 进军、 和 。
5、过程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时间 一战后(1919-1922) 1930年 二战后
原因 惨案(导火线) 1929经济危机,英国在印度实行“ ” 二战后,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强烈反抗
经过 基拉法特会议:第一次提出“不合作”的主张。三步走:①印度人放弃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荣誉;②拒绝为殖民当局工作;③抵制洋布,拒绝纳税 1930年的“ ”,标志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甘地提出“ ”——争取印度的统一与独立
结果 (1)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其经济势力的侵略。 (2)1922年,发生乔里乔拉村暴力事件后,甘地宣布终止运动 相互妥协:《甘地——艾尔文协定》,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提出《 》,印度分为印、巴两个独立国家。
6、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①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 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终印度取得了自治。
②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三、甘地人生结局
1、晚年主张印度统一:
2、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
3、 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
四、评价甘地
1、功绩:
①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 运动;
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自信心。
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2、局限:
①政治: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
②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③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3、总体评价: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 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 ”、“ ”称号。
1、下面对甘地不暴力不合作计划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20世纪前后印度反英斗争的基本形式
B、极大地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C、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D、是印度走向民族独立的最好的途径
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
A揭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C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D基本上完成印度独立大业
3、甘地对英的斗争中采用的基本的斗争形式是( )
A、非暴力抵抗运动 B、罢课
C、发起手纺车运动 D、抵制英国
4、下列符合甘地提出的反英斗争行动纲领的有( )
1)学生罢课 2)抵制英国的法庭 3)不任英国官吏 4)支持工人大罢工
A、1)2)3) B、2)3)4)
C、1)3)4) D、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