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今天我们便来讨论这个命题。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
“清静无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 一 书 中 。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
义 。
作者简介
像 子 莊
作品简介
● 《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是庄
子及其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 15篇、杂篇11篇。其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
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 的艺术风格。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庄子集释》 (中华书局1961年版)外篇中的
《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因其超脱世 俗的生活情趣而很难找到知己。惠子就是庄子一个难得的谈得来的 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博学,对于探讨知识、 人生哲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就记述了两人一次辩论的场景。
解题 惠施,战国
时期哲学家,
庄子的好友。
庄子与 惠子 游于 濠 梁之上
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事件。
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濠梁,即濠水上的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 (háo) 梁之上。庄子曰: “ 鲧
(tiáo)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 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
乐,全矣!”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 (rǔ)/ 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根据课下注释和所学知识,疏通文意。
译文: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 “鲧鱼
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疑问代词,怎么。
之 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鲧鱼出游从容,是鱼
濠水上的桥。濠, 水名,在今安徽
凤阳。梁,桥。
一种白色
小 鱼 。
悠 闲
自 得
这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
固 然 本来 完全,完备
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 乐 ”惠子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译文: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 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 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
助词,用于句 末,表停顿, 以引出下文。
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追溯话题本源。
循,追溯。
疑问代词,
哪里。
已经
全 文 翻 译 :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鯀 (tiáo) 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 啊。"
●惠子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
●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 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
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根据翻译,梳理庄子与惠子辩论过程。
庄子:子非我,
鲧鱼出 庄子:鱼之乐 惠子:发难-子非 安知我不知鱼之
游从容 鱼,安知鱼之乐 乐
情感逻辑 有感而发 发难 反唇相讥
偷换概念 推理印证
惠子:我非子,不
知子→子非鱼,不 知鱼
庄子: “汝安知鱼
乐" → 知之濠上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 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
● 鱼之乐。
●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惠子认为,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
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
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 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 怎样的心境
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来到濠水之滨, “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
从容”的鱼也快乐,即“人乐鱼亦乐”。这符合他“天地与我并 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
这场“鱼之乐”的辩论还体现了惠子怎样的思想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
的认知持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分析庄子和惠子这对好友的性格差异。
● 庄子: 巧辩 尚美 超然
●惠 子 : 力辩 求真 拘泥
●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庄子是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求表扬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 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为什么
看法一 :从故事的本身来看,庄子是胜者。
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
之乐,全矣”时,庄子却采取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
就轻,转败为胜。他把惠子说的“怎么知道”,故意理解成“在
哪里知道”。最后惠子无话可说。
庄子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
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 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 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 才是胜者。
看法二: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看法三: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 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里
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 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 道鱼快乐。
主旨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
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 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字词清单
古今异义
●子非我: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 今义:儿子。
● 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
● 子固非鱼也: 古义:本来。 今义:结实,牢固。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介 词 ,在。
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
我知之濠上也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副词, 固然。
副词,本来。
固 于 之
一词多义
●省略句: “知之”后省略介词“于”,可
● 我知之濠上也补。充为“我知之(于)濠上也”。
●判断句:
“ … … 也”表判断。
● 是鱼之乐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 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 “ 楚国
郢 (yǐng) 人捏白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 石替他削掉。匠石挥起斧子,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 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 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 ‘替我试试看。'匠石说道: ‘我以前能削,但是能让我施展技艺的对手早已经死了! ' 自 从 先 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
《秋水》篇中的成语:
●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 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
●太仓梯 (tí) 米/太仓一粟 (sù): 比喻非常渺小。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 浅,思路狭窄的人。
《秋水》篇中的成语: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 人 。
●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凝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欣然自喜:指高兴地自觉喜悦。
●牛马不辨:辨,别也,言广大,故望不分别也。河流水大分不清 岸边的牛和马。比喻河流水势浩大。
谢 谢 赏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