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二高 年级 学科共案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 刘樱花 使用人:
【教学主题】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知识梳理】【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三、学习难点:
“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上了革命?
【自主学习】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
2、表现:
⑴农业生产的发展: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的增加
③农村社会分化加剧
④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⑵工业的迅速发展:
①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市场的扩大
②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方针
③沙皇政府进一步加紧侵略活动
④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3、问题:
⑴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
⑵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政治的缓慢变革
1、目的:为了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内容:
⑴政治体制,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但实权仍掌握在行政官僚的手里
⑵司法制度,废除按等级进行审理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公开审判。
但农村仍按旧制度审判案件
⑶军事,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
⑷教育,鼓励办学,引进西方书籍
3、问题:改革后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
4、意义:西方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俄国人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
推动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加快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评价:
性质: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局限: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社会矛盾:
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贫困,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3、沙皇遇刺: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遇刺身亡
【合作探究】
1.民粹派的政治主张是什么?请作一简要评价。
政治主张: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评价:观点一,民粹派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
观点二,民粹主义具有一定的进步和革命性
2、农奴制改革后,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改革?
⑴在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⑵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进行公开审判。
⑶军事上,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军事管理体系。
⑷教育上,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3、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有些什么影响?
⑴经济近代化: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⑵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做了比较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⑶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⑷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⑸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1861年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D )
A.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C.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2、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
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
3、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 B )
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B.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C.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D.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二、非选择题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改革的目的是什么?⑴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⑵ 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⑵ 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快份地
⑶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⑶ 改革加重农民的负担,引起农民不满
⑷ 据上述材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⑷ 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它是对农民是一场掠夺。确山二高 年级 学科共案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 刘樱花 使用人:
【教学主题】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学习重点:
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难点:
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自主学习】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为了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2、准备:(1)历史基础: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均颁布过改革法令
(2)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3)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4)个人力量:亚历山大二世汲取经验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二、“二一九法令”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2、经济上:(1)农奴可得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
(2)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须给地主服劳役,缴代役金
3、组织上: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4、时限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
(1)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地位: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3)作用: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
(1)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民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重新再受盘剥
【合作探究】
1、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经济上:A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贫瘠由地主决定;
B 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金。
组织上: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乡,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
时限安排:规定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2、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进步性:性质上为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地位上,实现封建生产
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作用上,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体现改革的不彻底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呈现出掠夺性;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不得不重新再受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有很大的欺骗性。
【典型例题】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包括( B )
①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 ②巩固统治 ③增强国力 ④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亚历山大二世成立的负责农奴制改革的机构是( D )
A.秘密委员会 B.中央政府 C.编纂委员会 D.农民事务委员会
3、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B )
A. 国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材料二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
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2)为什么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2)因为农民虽然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
(3)材料2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说明了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中尽量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致使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
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它们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要防止俄国暴动”?
(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三,联系所学知识回答:《“解放”法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联系材料四说明:农民是否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2)农民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快份地,必须付出高额的赎金。没有。在改革过程中爆发了空前的农民骚动。
(3)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
(3)性质: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或资产阶级性质)
积极作用: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消极作用: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民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愤慨。确山二高 年级 学科共案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 刘樱花 使用人:
【教学主题】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十九世纪中叶的俄国
【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学习重点:
俄国的农奴制
三、学习难点:
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主学习】
一、俄国的农奴制
1 、兴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俄国农奴制开始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2、发展:18世纪以后,俄国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使农奴生活贫困,生产效率低下。
3、危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
二、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1、背景:(1)19世纪40年代,受欧美工业革命的影响,俄国开始出现了机器工厂。
(2)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概况:19世纪中叶,俄国仍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3、影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新思想的涌动
1、背景:(1)19世纪初,俄国贵族青年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感受西欧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2)在农民的反农奴制斗争的推动下,俄国知识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争论。
2、概况:(1)1825年爆发“十二月党人起义”。
(2)知识分子的反沙皇斗争,主张废除农奴制。
四、克里米亚战争
1、原因:为了扩大势力范围,获取土地以及转移国内矛盾。
2、经过:时间:1853—1856年
参加国:俄国对土耳其、英、法
3、结果:俄国战败,双方订立和约。
4、性质: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5、影响:(1)暴露俄国农奴制的腐朽性;
(2)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3)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4)推动了俄国在60年代的改革。
【合作探究】
1、农奴制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什么?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2、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有哪些影响?
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推动了俄国60年代的改革。
3、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其中,哪些是最主要的问题?
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西欧国家有很大差距;
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于( B )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中期
C.18世纪以后 D.伴随着土地所有制发展而确立
2、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 A )
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 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
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9世纪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C )
A.工业技术落后 B.缺少工业资本
C.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 D.国内市场狭小
4、19世纪俄国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主要表现是( C )
A.农民起义不断 B.工场手工业发展
C.新思潮的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
5、下列集中反映俄国农奴制危机的主要事件是( D )
A.农民起义不断 B.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C.十二月党人起义 D.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运动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啊陆上已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强大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木战争的宣言”摘录:……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世界史资料》近代上册
材料三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弱点,过去为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请回答:
(1)《人民的英国史》的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否赞同 为什么
(1)原因:英国是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不赞同。冲突的原因是两国在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怎样 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
俄国失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俄国撤回在黑海的舰队,交出黑海沿岸的战略要地,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3)通过材料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3)农奴制导致俄国的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