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望海潮》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0:0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究竟有多美
南宋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 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 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 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 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 , 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 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 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望海湖
了解作者柳永以及词的相关常识,了解创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梳理层次,理解词的内容;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铺陈和点染手法; 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习目标
柳永(约984—约1053),字 耆(qí) 卿,北宋
词人,福建崇安人。 原名三变, 原字景庄,因排 行第七,又称柳七。与长兄三复,次兄三接,皆 为进士,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为人放荡 不羁,自由张狂,但仕途不顺,终身潦倒。 创 作 慢词,发展了铺叙的手法, 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 的影响。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著有
《乐章集》。纪昀曾评价说: “诗当学杜诗,词 当学柳词。"
作者简介
柳永的祖父柳 崇,曾为沙县县丞, 有威信,家训甚严
O
柳永的父亲柳 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任 雷泽县令,官至工部侍郎。
柳永的叔父柳宣、柳宏等 五 人 ,皆有科第功名。
柳永的长兄柳三复,仲兄柳三接,皆考中进士,柳永 兄弟三人均擅长诗文,号称“柳氏三绝”。
云水无尘天涯客
柳永传
书香门第,簪缨世家
沐雪儿
头 顶 着 一 奉 旨 填 词 柳 三 变 『 的 头 衔 ,
成为洒脱不树的干古词人
柳永精通音律,是北宋第 一 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还 是第 一 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创 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 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 一 统天下的格局,使 慢 词 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他将敷陈其事
的赋法移植于词; 推动词了的“世俗化”进程,大胆 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以俗语、俚 语入词,雅俗共赏。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词在当时就被人广为传唱, “凡有井水饮处,即
能 歌 柳 词 ”。
柳永才华横溢,但 一 生仕途坎坷, 狂放不羁,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 为歌妓们填词作曲,表现了 一 种浪 子作风。
柳永 一 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 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 “不愿君王 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 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 面。”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 群妓集资葬之于襄阳南城门外。柳 永曾以 “白衣卿相” 自许,被称为 “ 慢 词 之 祖 、 婉 约 之 宗 ”。 著 有 《乐章集》 。
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 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 或“吊柳会”。
第一位专门写词的词人
这首词是柳永初次参与进士科考落第之后,
抒发牢骚感慨之作。
南宋 · 吴曾《能改斋漫录》: ( 宋 ) 仁 宗 留 意儒雅,而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尝有《鹤冲天》词云: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 唱 。 ”及皇帝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 斟低唱,何要浮名!”
于是柳永便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 地流连于坊曲之间,在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
鹤冲天 ·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 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 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 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
一 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白衣卿相
、精神的寄托。
柳永的贡献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 用 了133种词调。在宋代 所用880多个词调中, 有100多调是柳永首创 或首次使用。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 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 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 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
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 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 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水龙 吟 · 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 词篇章。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四旗中号“情 长” , 有 “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
新婉约,细腻独到。
“闺语”——李清照
“情长”— — 柳 永 “别恨” — — 晏殊 “愁宗”— — 李 煜
婉约派四大旗帜
1.词产生于( 隋唐 ) , 兴 盛 于 ( 宋 ),是一种可以合乐
歌唱的新诗体。
2.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 诗 余 ),因词“合乐而歌”, 故又称( 曲子 ) 或 ( 曲子词 )因词的句子往往长短不齐, 故又称( 长短句 )。
3. ( 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 词牌 )是一首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的( 字数 )、
( 句数 )、( 平 仄 )。
一首词可以没有( 标题 ),但绝不可没有( 词牌 )。
词的相关
知识补充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 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 — 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
阕或片)
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
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 有柳永、李清照等;
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
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知识补充
写作背景
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
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 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 词投赠他。所以,有人说这是投赠之作
(在宋代以长调来写景物投赠之作,当以 柳永青年时期所写的这一首词为较早)。
写作背景
但词中描写景物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
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柳永用 铺叙的手法,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 而钓叟莲娃,层层展开,淋漓尽致地反映 了北宋前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富庶 的太平景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参差(cēn 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 户盈/罗绮(qǐ), 竞/豪奢。
重湖/叠峨(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 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 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湖
朗读文本
思考:结合下文注解,自主疏通词意,并思考本文主要围绕文 中的那个字进行描述的
整体感知
如何夸
夸 什 么
为何夸
夸什么
思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为文人所赞颂,请 品读下列句子,简单概括每句话各“夸”了什么。
1.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4. 重湖叠峨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6.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① 夸都市繁盛
② 夸景色壮观
③ 夸生活富足
④ 夸西湖山水秀美
⑤ 夸百姓生活愉悦
⑥ 夸官员情趣高雅
如何夸
思考:作者用如椽画笔, 一句一景,向我们细腻入微的描绘出 杭州之美。你认为整首词中哪句话写得最好,为什么 ( 可 从 典型意象/炼字/手法等角度赏析)
烟柳:写垂柳颜色鲜嫩润泽、姿态轻柔灵动,望之朦胧迷离、数量上成 片成林;写出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 “风”修饰“帘”,与前文“烟”字照 应,更具动态美,引人遐想帘后的风情;风吹帘动,摇摆轻曳。 “翠”幕,
颜色浓郁,与烟柳形成色彩上浓淡相宜的层次,使整幅画面更美,由景而人, 引出“参差十万人家”,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如何夸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绕”: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卷”: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霜雪”比喻浪花。
用夸张、比喻、对偶的手法写出钱塘江潮的壮阔之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列珠玑:先写商业贸易情况:只用市场上的珍宝,显示了商业的繁荣;
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列、盈、竞”三个动词极力渲染了经济繁荣、 生活富庶。
如何夸
“三秋”从时间着眼, “十里”从空间着眼, “三秋" “十里”时空并举 桂花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二者本是不同季节开放,词人打破了时 间界限,将其集中在一个画面里,写出了西湖四时风光无限美好,令人向
对仗工整,情韵悠扬。 “泛夜" “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 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嬉嬉”二字,则将他 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 图 卷 。
“拥”是簇拥,点明人物身份,表现人物威势;
“乘醉听萧鼓”写宴酣之乐、音乐之乐;
“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表现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山水的美丽。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
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 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 中比较常见, 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 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 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 统 一 。
如何夸
“点染”艺术
“点染”艺术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点 总 是 离 人 泪 。
夸什么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件优越,有长期繁盛历史。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重湖叠峨清嘉
点:总括西湖山水特点
>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点:地理位置优越,社会条
如何夸
思考:本诗中,何处使用了点染手法
吴熊和《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考证此词为至和
元年(1054)柳永在杭州赠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孙沔作。孙沔向 误作孙何。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一引杨提《古今词话》:
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 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 “欲见孙相,恨无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
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为何夸
创作背景
思考:柳永创作这首词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1.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
2.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 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3.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 希望孙河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
为何夸
“干”的意思是求取,谋取,“谒”的意思是拜见。干谒诗
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 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干谒诗
干谒诗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长期繁盛历史
街巷河桥美丽 居民住宅雅致 都市人口众多
美景气势非凡
繁华富有奢侈
总纲
城内
城外
市井
风景优美都市繁华
总 分
梳理层次
西湖湖山之美丽
百姓生活之愉悦
长官生活之悠闲
孙何政绩之显著
重湖叠峨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景 人
歌舞升平民生安乐
梳理层次
总 结
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 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 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
这首词是写给当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虽为赠献之作,
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却不能说就是粉饰升平的歌功颂德的作品, 它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
1. 《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点出了杭州位置的
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 《望海潮》中“, , ”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 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3.《望海潮》中“ , , ”几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圆若宝镜
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词人以工整的对联,高度凝炼 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4. 《望海潮》中“ , , ”几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
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5 . 《望海潮》中“, ”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 献与朝廷,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
6. 《望海潮》词中的“ ”写了街巷河桥的美丽; “ ”写了居民住宅的
雅致 。
7. 《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四时风光的两句是: o
理解性默写
1. 《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 古繁华”,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 《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市内说到郊 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 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3. 《望海潮》中“重湖叠峨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几句,描写了杭州的 典型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词人以 工整的对联,高度凝炼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
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4.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几句,写不论白天 还 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 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5. 《望海潮》中“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几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 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 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
6. 《望海潮》词中的“烟柳画桥”写了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了 居民住宅的雅致。
7. 《望海潮》上阙中描写四时风光的两句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8. 《望海潮》运用数量词写景的千古名句:
9. 《望海潮》中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两句是:
10. 《望海潮》下阙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
11.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以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 句 子 是 : o
12. 《望海潮》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 是 : 。
13. 《望海潮》中有两句描写杭州美丽风景的句子,让金主 完颜亮垂涎已久的是: o
8.《望海潮》运用数量词写景的千古名句:重湖叠燃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9.《望海潮》下阙中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千骑拥高 牙,乘醉听箫鼓。
10.《望海潮》下阙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异日图 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1.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以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 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2. 《望海潮》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是:重 湖叠峨清嘉。
13. 《望海潮》中有两句描写杭州美丽风景的句子,让金 主完颜亮垂涎已久的是: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篇目 时代背景 词中意象 写景 目的 写作 手法 意象分 类 意境 特点
情感
《望 海潮 》 北宋鼎盛时期 ,诗人为赠两 浙转运使孙何 而作。 柳、桥,帘幕, 云树,堤沙,浪花 ,市井,街巷, 桂子,荷花,羌 管,菱歌,钓叟 ,莲娃,千骑,高 牙,烟霞 营造 杭州 热闹 繁华 的氛 围 铺叙 渲染 ; 虚实 相生 自然 人文 生活 繁华 富庶
对杭州景美 、政通、人 和的赞美
对孙何政绩 的赞美
南宋后期,宋 金对峙的局面 比较稳定,本 词为词人往来 于长江中下游 与江淮之间路 过扬州时所作 竹西,春风,荠 麦废池,乔木, 清角,空城,二 十四桥,蝾波心, 冷月,红药 突出 扬州 城萧 条之 感 今昔 对比 用典 繁华(昔 )凄清( 今) 萧条 荒凉
对扬州萧条 之景的感伤
1
对战争的争 的控诉。
比较悦读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