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张PPT)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
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剧史 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 罕见的第一幕。"王蒙肯定其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
品。”它就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经典 之作—— 《茶馆》。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裕泰茶馆,走进这个特殊的舞 台,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领略庞大 的历史画卷。
课前导入
茶
馆
品艺术 匠心,辩茶馆人
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掌握话剧相 关知识,理清《茶馆》剧情。
2. 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概括人物形 象。
3. 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 冲突及其实质,感受旧时代的黑暗社会现状。
4.把握《茶馆》主题意蕴及语言特色。
舞台说明: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
气氛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对灯光 、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
戏剧冲突:戏剧受演出的时间空间条件限制,只有具有集中而
强烈的矛盾冲突,才能吸引观众,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以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
回 回「
话剧的三个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人物台词 人物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
舞台说明
戏剧冲突
话剧的基本特点: (受到舞台的限制)
①空间和时间比较集中。如《雷雨》的 故事就发生在周公馆内, 《茶馆》的故事就 发生在茶馆内。
②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突出。如《雷雨 》中侍萍和周朴园的矛盾就是非常突出的。
③语言表现人物个性。如周朴园的语言 就是严厉、不容置疑的,体现出他霸道、不 容反抗的性格。
国画新视界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
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 一个贫民家庭。曾赴英留学,后回国任教和写作。
他是中国现代作家、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是我 国“五 · 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 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文化大革命”初期 因被迫害而投湖自尽。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 子》《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 一辈子》;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
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 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 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 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 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
以完整版形式出版。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
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
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国画新视界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他善
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以他们的日常 生活为背景,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 、风俗、民情、世态、习惯、语言等融合成一 个整体,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艺术 世界。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 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 了广大的读者。
作品简介
《茶馆》是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茶馆》分三 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 ,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 近50年间的北京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变 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 ,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 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 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课文选取的是该剧第一幕,主 要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 物与时代的矛盾,有条不紊,张弛有致。
背景简介
老舍的茶馆大约3万余字,仅一个多小时
即可读完。在这一个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里, 你将穿越半个世纪,感叹这出戏剧构思的精巧 绝伦,咀嚼三教九流人物身上凝聚的历史意义。
作为戏剧,场面当然不能过于宏大、过于
复杂。广阔的历史画卷、繁多的人物形象、尖 锐的矛盾冲突在裕泰茶馆这个小环境中汇聚。 一曲诙谐洗练、京味十足的数来宝带我们走进 这个特殊的地方。
第三幕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
军阀混战,列强虎视眈眈
王掌柜坚持改良,苦苦支撑茶馆
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的黑暗年代
第二幕 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
政治腐败,社会混乱
茶馆张贴“莫谈国事”
国民党和美国兵横行,政治空前黑暗
茶馆被霸占,王掌柜被逼上吊
茶馆
三幕剧
剧情梗概
第一幕:时间是1898 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 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 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是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 命后。社会依然黑暗,帝国主义入侵,军阀连年 混战,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
第三幕:是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是一个生与死、 新与旧、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代。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狼狈 为奸,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幸存的裕泰茶馆,终于在恶势力压 迫下倒闭了。
剧情梗概
《茶馆》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悲剧。在那种年代,
坏人嚣张好人只有死路。而那些想拯救中国,又终无 前途的人,他们的悲剧是没有看到真理的悲哀,这都 显示了老舍先生剧作深刻的革命性。
舞台上的《茶馆》焕发了剧本的全部光彩。台上 的人物,不像是在演,而使人感觉是在生活,在那些 年代里闯荡、挣扎、作孽、腐烂下去。应该说,北京 人艺有一批了不起的演员,他们的身上闪射出艺术家 魅人的光辉。 ——曹禺
作品评价
“茶馆”,卖茶水的铺子,设有座位,供顾客 喝茶,是三教九流的聚会处,可容纳各色人物。
文中的“茶馆”指王利发在北京开的“裕泰茶
馆”, 既是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展示社会面 貌的窗口。
解题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
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 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 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 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 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 一些政治消息么 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老舍如是说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老舍先生自己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全剧贯穿
半个世纪的三个时代,是旧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的 侵略逐渐深入、中国由封建的老大帝国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的时代。老舍把三个时代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生活着的种种人物,通 过茶馆,通过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王利发,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写出 这些人物在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命运,从而揭示出旧时代必然灭亡的命 运,暗示了促使旧时代灭亡的新的潜在力量。
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唐铁嘴
雇久峙
刘麻手
事仲义
王利发
掌自爷
吴 祥 于
宋 恩 于
庞 太 监
黄 胖 子
刘 麻 子
唐铁嘴
松 二 爷
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
作品简介
梳理人物 第一幕人物众多,按照社会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阶层
人物
无产市民(下层劳动人民)
李三、康六、老人、乡妇、小妞、康顺子
有产市民(有闲阶级)
松二爷、常四爷、王利发
民族资本家
秦仲义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
打手二德子、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西太后的宠 奴庞太监、特务宋恩子、吴祥子
社会邪恶势力(社会渣滓)
江湖骗子唐铁嘴、人口贩子刘麻子、流氓黄胖子
当 日 dāng 官饷
xiǎng
衙门 yá 眼拙
zhuō
侦缉 jī 牢骚
sao
级拉 tā la 玛瑙
nǎo
文绉绉 zhōu 珍馐
xiū
雄赳赳 jiū 岔话
chà
回回
正音
贵庚
敬辞,问人年龄。
文绉绉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眼拙
表示没认出对方是谁或记不清跟对方见过面没有。
咂摸
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
包涵
客套话,请人原谅。
满面春风
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7 回 口
戏剧鉴赏方法
一 、把握戏剧冲突
二 、 分析人物形象
三 、 揣摩戏剧语言
岂 心
一、人物
梳理人物情节 认识社会百态
茶 馆
茶 館
老金
Baid 百利
人物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我采用了
四个办法:
( 一 ) 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 这样,故
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物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 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此剧的写法是以人 物带动故事,近似活报剧,又不是活报剧。此剧以 人为主,而一般的活报剧往往以事为主。
(二) 次要的人物父子相承,父子都由同一演员扮演。
这样也会帮助故事的联续。这是一种手法,不是在理
论上有何根据。在生活中,儿子不必继承父业;可是在舞 台上,父子由同一演员扮演,就容易使观众看出故事是联 贯下来的,虽然一幕与一幕之间相隔许多年。
保 的宋恩子、吴祥子
黑暗势力
刘麻子
媒拉纤
唐铁嘴
吸鸦片的
因贫卖女被卖给庞太监 的康六 的康顺子
梳理核心人物
有闲的旗人 常四爷
有闲的旗人 松二爷
民族资本家 秦仲义
反抗爱国
遗老哀叹
实业救国
苦难人民
王利发
《茶馆》第一幕人物众多,试理清这些人物的身份。
人物 身份 人物 身份 王利发 “裕泰”茶馆的掌 马五爷 地方绅士,专与洋人 打交道 唐铁嘴 柜 相面术士,喜抽大烟 宋恩子、吴祥子 北衙门办案人员(侦辑) 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 线的地痞无赖 秦仲义 地主乡绅,茶馆地契的拥有 者,讲维新,想实业救国 常四爷 满族旗人,松二爷好友 庞太监 总管太监,伺候皇族 松二爷 满族旗人,常四爷好友 妇人 失业农妇,打算卖孩子 小妞 黄胖子 黑社会头面人物,专管官 府管不了的民事纠纷 康六 失业农民,进北京卖女 儿康顺子 二德子 善扑营的打手 李三 “裕泰”茶馆的跑堂 阶层
人类
下层劳动人民
王利发、李三、康六、老人、乡妇、
小妞、康顺子
民族资本家
秦仲义
有闲阶级
松二爷、常四爷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
打手二德子、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西太 后的宠奴庞太监、特务宋恩子、吴祥子
社会渣滓
江湖骗子唐铁嘴、人口贩子刘麻子、
流氓黄胖子
1、《茶馆》第一幕主要发生了什么故事情节
(1) 马五爷施威:二德子在常四爷面前抖威风,马五爷依仗吃洋饭的势 力喝退二德子。
(2) 康六卖女:康六因生活不下去被迫卖女儿求生存。
(3 ) 常四爷骂洋货:刘麻子到茶馆兜售洋烟、洋表等洋货,引发常四爷 对洋货入侵,白银外流的不满。
(4) 鸽子之争:张家和李家因为鸽子发生争执,甚至到拿刀动杖的地步。
(5)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谦卑求情
(6 )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仲义想收了房子,卖了地办工厂,进行实 业救国。
(7) 秦庞交锋:庞太监来茶馆,秦仲义不满谭嗣同被斩,讽刺庞太监, 二人进行舌战。
(8) 庞太监买妻,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了康顺子,常四爷因感慨“大 清国要完”被认为是谭嗣同一伙被特务抓走。
任务二
《茶馆》中先后登场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七十多个,
他们各有各的经历,各有各的故事,他们各自的故事 汇成一个总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请你梳理 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并探讨其揭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情节 时代特征 唐铁嘴讨茶 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二德子打人 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马五爷施威 帝国 主义横行 康六卖女 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走投无路 常四爷骂洋货 帝国 主义对中国
经济的掠夺
鸽子之争 豪门骄奢,普通百姓人如草芥,还不如一只鸽子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兴起 秦庞交锋 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 茶客对话 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 常四爷谈国事被抓 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 庞太监买妻 封建势力的荒淫 序号 主要事件
矛盾冲突
一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
二 刘麻子拉纤,穷康六卖女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三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洋货冲击与清廷无能的矛盾
四 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
穷人富人生活和情感的矛盾
五 秦仲义意欲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的矛盾
六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
七 秦仲义舌战庞总管,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八 山 常四爷被捕,庞总管买妻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回 回
戏剧冲突
这是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正直、善良的人民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
那些异常活跃的渣滓,却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 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 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刘麻子的挣昧心钱,宋恩子、吴子祥的滥 捕无辜等,都表现了封建帝国末日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不同层面折射出黑暗腐朽的时代, 形象地表现出旧中国必然会灭亡的 大主题。
《茶馆》的创作就是以小见大、见 微知著,用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社 会的变迁,从侧面表现五十多年来 中国时局的起伏动荡、政治格局的 波云诡谲。
知识卡片 散点式的戏剧冲突
打破了"一人一事"为情节发展主线,将不同人物的一
个个戏剧片段巧妙地连缀起来。一方面,这一幕没有一个完 整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从戏一开场王利发与唐铁嘴之间的 对白开始,戏剧性冲突就接连不断。这些冲突是散点式的,并 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有的有关联,有的无关联,它们 连缀在一起,又共同构成历史和社会的尖锐矛盾,让观众清晰 地看到那个时代的本质。
结构全解
人民苦难 恶势猖獗
巡警大兵 吴、宋 刘麻子 唐铁嘴
遗老哀叹
(松二爷)
人民反抗
( 常四爷)
茶馆
(王利发)
旧者绝望
(崔久峰)
李三
难民
康顺
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
只是像画卷一样,将一个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情节镶 嵌进去。剧中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 个横截面,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 情的发展逐步展开。
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
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 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
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人物众多,身份殊异
作者采用 “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构思。《茶馆》第
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1个且身份杂陈:宫廷内的太监 总管、吃洋教的小恶霸、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 人……各种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同处一个舞台空间之中。他们合 起来,就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生活的巨幅画图。
曹禺称誉为 "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 , 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戏剧结构指剧本题材的处理、组织和设置安排。 一般包 括对事件的处理,如分幕分场;戏剧冲突的组织设置;人物 关系及人物行动发展的合理安排等。 《茶馆》在戏剧结构上 的特点:
1.散点式的戏剧冲突
2.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3.人物众多,身份杂陈
小结结构
7 回 回
同 已
1、从人物身份和命运入手,将剧中众多人物分成两类, 分析他们的对立冲突之处。
2、从主要情节中的台词入手,分析其折射出的社会现 状。
7 回 回
任务三
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同 已
口 “ 国事”如何
解读茶馆所映射的时代镜像
口为何“莫谈”
解读人在时代下的选择及命运
从“莫谈国事”说起
品时代镜像
老舍在创作《茶馆》时曾说“我设法使每个角色
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 可见《茶馆》中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鲜明的时 代烙印。请以品读人物对话为抓手,聚焦人物的 主要矛盾,说一说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人物类别
举例
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官僚资本主义 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买妻的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 随意抓人的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 黄胖子,凶恶蛮横的打手二德子,人口 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 。
在“三座大山” 压迫 下饱受欺凌的各阶层的 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 六 、 乡妇、老人等
任务三: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1、从人物身份和命运入手,将剧中众多人物分成两
类,分析他们的对立冲突之处。
第一幕以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为背景 ( 清末1898年
初秋) ;第二幕以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为背景;第三 幕则以抗日战争胜利后(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 夕),国民党政府加紧黑暗统治为背景。通过裕泰茶馆这 个“窗口”,截取一系列生活横断面,以高度的艺术概 括力,从侧面反映了近50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 出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一幅幅社会历史风俗画,
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从而达到了作者“葬 送三个时代“的艺术目的。
《茶馆》创作背景
冲突六 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
冲 突 七 秦仲义舌战庞总管、众茶客纷议谭嗣同 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
冲突八 常四爷被捕、庞总管买妻 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文 本 内 容 、 结 构 、 冲 突
冲突五 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 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的矛盾
冲突二 刘麻子拉纤、穷康六卖女 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
冲突四 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 穷人富人生活和情感的矛盾
冲突一 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 爱国者与地痞恶霸的矛盾
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
洋货冲击与清廷无能的矛盾
《 茶 馆 ( 节 选 ) 》
冲突三
回习 已
回
了 什 么 样 的 现 实
庞太监和康六、康顺子父女俩的冲突
任务三:分析戏剧冲突理解主题
第一幕里有哪些冲突 这些冲突表现
揭示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横行、社会腐败混乱、
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社会环境。
社会渣滓VS下层劳动人民
(2)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
封建主义走狗VS下层劳动人民
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
(1)二德子和常四爷、松二爷之间的冲突
秦仲义和王利发之间的冲突
“三座大山”走狗VS满清遗老
民族资产阶级VS下层劳动人民
矛盾冲突总结
作者通过对茶馆里众生相的剪影式的描写,向 我们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到来时的 景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封建统治的没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 表现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不可救药。
主要事件
对话
唐铁嘴看相
“你要是戒不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
—鸦片盛行,国民病弱,国家经济凋敝
二德子逞凶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可没见您去冲锋打
仗!”“信洋教……要不怎么连官面儿上都不惹他呢”— —帝国入侵,政府无能,军队软弱,百姓受外地与内政欺
压 。
康顺子卖女
“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还能不搜
查搜查谭嗣同的余党吗 ”——对进步人士和百 姓进行舆论钳制和百般镇压。
任务三:分析戏剧冲突 理解主题
2、从主要情节中的台词入手,分析其折射出的社会现状。
小茶馆大社会
作者借由这些人物,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
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 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 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任务四:关注人物 理解时代意义
老舍塑造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方式。着重刻画时代
的、阶级的、职业的和气质的特点以及地方色彩, 通过描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塑造出面貌各异的人物 形象。请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概括其特征,
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形象分析
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时代意义。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圆滑机灵: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 人人的喜欢。“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 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应酬:“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 粗。”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精明干练: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 时代,善于经营。
胆小自私: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 持生计自保为上。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 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 自私自利的一面。
偶有善意:对唐铁嘴“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 意口啦!"
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 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 小
业主命运的真实写照。
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
乱世艰难求生的底层商贩
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
酬、圆滑机灵、自私自利、不乏善良
忧国忧民:看到刘麻子身上的洋货,他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
康六卖女儿,他忧虑“乡下是怎么了 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乡妇
卖女儿,他感叹“大清国要完!”
爱憎分明,敢做敢当:爱国的同时,痛恨洋鬼子和洋人的走狗,“我就 不佩服吃洋饭的!”被宋、恩二人抓走时也坦言爱大清国,说“甭锁, 我跑不了!”
硬气仗义,有正义感: 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
冲锋打仗!”还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 拢这路事!”同情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孩,叫了烂肉面给她们 吃 。
常四爷——晚清遗老中的
正义爱国之士
助 人 。
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
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忧国忧民、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硬
气仗义、正直、倔强、有同情心,乐于
常四爷——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
松二爷——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
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遗老
懒散无能: 爱鸟、爱表,悠哉度日。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 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 “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 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善良却胆小怯懦: 心眼好,但胆小怕事。前面有试着调节常四 爷与二德子的争执,结尾也有替常四爷解围,但最终也承认 了“我听见了,他是说……”。从全剧来看,他将全部精神 寄托在鸟儿身上,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 一提到 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表明他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 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没。
这个形象寄寓着作者对传统旗人
生活及文化的反思,也折射出那 个时代的腐朽。
游手好闲、懒散无能、善良
却胆小怕事
松二爷——胆小而懒散的旗人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 开玩笑说要收回房子办实业,他梦想通过 办大工厂搞民族工业来救国,胸怀理想,要做大事,最后却 没有逃脱破产的厄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办实业拯救不了中国灭亡的 命 运 。
敢于反抗:在与庞太监的交锋中,言语犀利,分寸不让,体现 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和成长。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
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主张维新的 民族资本家
家境殷实,主张维新,实业救国,
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缺乏同情心,
敢与保守势力针锋相对
这一形象揭示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
张扬的个性及其斗争性。
角色 社会身份 形象特点 角色 社会身份 形象特点
王利发 掌柜 胆小谨慎、善于应酬 唐铁嘴 算命的 抽大烟,招 摇撞骗 常四爷/ 松二爷 没落旗人 正直爱国|胆小无能 刘麻子 保媒拉纤的 心狠,贪婪 马五爷 恶霸 仗势欺人,卖国求荣 庞太监 太监 作威作福, 荒淫变态 康六父女 破产农民 老实懦弱,贫穷 宋恩子二 人 特务 为非作歹, 欺压无辜 秦仲义 实业家 自负,爱国 二德子 打手 仗势欺人, 凶狠蛮横 乡妇母女 破产农民 贫苦无依,走投无路 黄胖子 地痞头子 欺软怕硬
老人 小贩 无依无靠
出场人物的人物形象
凹 凡
回
回
回口
· 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
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
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老舍
· 《茶馆》的语言魅力被人交口称赞,结合文本,探究《茶馆》的语 言特色。
同 已
5. 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 《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①人物语言个性化。
如王利发语言中透着谦恭、周到和小心翼翼;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 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二德子的语言显露出
无赖与无礼;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
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回
5. 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 《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清朝末年,大量鸦片流入中国,腐蚀着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灵魂。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
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常四爷明理讽刺二德子,暗中指责腐败政府, 一针见血,咄咄逼人。
马五爷: “二德子,你威风啊!”
马五爷不过是倚仗洋教的庇护,暗示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威风。
“将!你完了!” ② 精彩的潜台词。
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命运,还象征腐朽的清王朝。
王利发: “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 比你的更灵验!"
5. 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1.你外边蹈蹈吧。 2.你 就甭 卖那 套生意口了。
3.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4. 尊家吃着官饷。
5.我可眼 拙,没看见您! 6.这位爷, 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7.也甜不到哪儿去,弄好了,赚个元宝。
8.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9.您怎么这样闲 在。 10.嘛。③浓郁的北京方言。
11.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 12.改天过去给您请安。
13.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
14.呵,我的老爷子! 您吉祥!我等了您好大半天 了!
15.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
“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 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 谓,刘麻子的“ 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 ! … … 李三, 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 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儿化”语言的使用,如“洋玩意儿”、
“一块儿”、 “烟泡儿”等儿化音也带有老北京
风 味 ;
“烂肉面”“斗蛐蛐”等北京地域内的特 有词汇的频繁出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京人的 日常生活。
北方方言
"将!你完了!"
第 一幕结尾"将!你完了!"和"大清国要完"
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形成阵阵回音,飘荡在 茶馆的上空,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 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 ,甚至是其他两 幕的隐形结局,也达到了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 的创作目的。
( 1 ) 人 物 语 言 个 性 化
( 2 ) 精 彩 的 潜 台 词
( 3 ) 浓 郁 的 北 京 方 言
茶 店 用 子嘴富
草 談 國 事
4. 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茶馆》第一幕的语言有何特色
语言 特色
课堂小结 《茶馆》的特点
( 一 )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二)特殊的戏剧冲突
①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②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 三 ) 独 特 的 语 言 艺 术
①富有韵味的京味语言
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③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莫谈 国事
人要生存 时代要毁灭
葬送旧时代!
农村破产
民不聊生
官欺百姓
官怕洋人
无言论自由
保皇派得势
恶势力横行
谈之无用
谈之有难
保护自己
文章结构
《茶馆(节选)》描写了裕泰茶馆里形形色
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 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 透视了戊戌变法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描绘 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 民生活痛苦不堪、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 横遭迫害的社会现实,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 的真实图景,揭示其必然败亡的命运。
致敬作者:“人民艺术家”
——老
舍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 就是一个小社会。 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
迁。 ……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 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 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 《茶馆》。”“我设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 代发生关系。 这么一来,厨子就像厨子,说书的就像说书的了。同 时,把他们自己的事又和时代结合起来,像名厨而落得去包办监狱 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 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艺儿要失传……因此,人 物虽各说各的,可是又都能帮助反映时代,就使观众既看见了各色 的人,也顺带着看见子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
“舍予是非常喜欢交友,最能合群的人,
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的人。 ’99
——胡风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 到公认的中国文学家也就只有从文和老舍。”
——朱光潜
“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 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 和地位。 ”
——樊俊
观点一: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罕见”
剧中的茶馆是个三教九流的会面处,可容纳各色人物。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在
世界戏剧史上罕见的情形: 一是人物众多,在《茶馆》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 物就有22个;二是人物杂陈,在《茶馆》第一幕里,社会身份殊异的人物——上 至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权力人物、家道殷实的民族资本家、吃洋饭的恶霸,下 至卖小东西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乡妇——同处一个舞台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 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
T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 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写人 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还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选择。 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说说理由。 回
回
习 已
在《茶馆》第一幕里,有好几个仅仅出现在这一幕而又分量不小的戏剧人物, 老舍让他们出场,通过他们的舞台亮相鲜明地反映出剧本所表现的当时中国社会的 本质特征;完成使命之后,老舍又让他们“闪退”。尽管像马五爷、庞太监这样的 人物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但这些人物又都能给观众与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这种编剧手法罕见,即使是一闪而过的人物形象所产生的戏剧效果也不同凡响,让
人难忘,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的画卷。
老舍善于选择事件和让人物亮相的情节。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戊戌变法失败,
顽固派获得了“胜利”,怎么来表现这个腐朽的“胜利” 老舍选择了“太监娶媳
妇”这个情节,顽固派的腐朽与荒唐通过庞太监的腐朽与荒唐得到了充分的揭露。 马五爷早就在茶馆了,但作者让他在二德子动手的时候亮相,马五爷短短的三句话 就把这个小恶霸的气焰打了下去,也把压在旧社会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强 调了出来。这种手法之妙罕见。
观点二:老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罕见”
观点三: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巧妙选择“罕见”
回回
评价
现代文学家曹禺:《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
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现代作家王蒙:我认为《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
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 的感情,能让人落泪。
现代剧作家陈白尘:全剧的文字并不多,就写了五十年,七十多个
人 物 ,精练的程度惊人。
现代戏剧理论家张庚:《茶馆》是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的现
实主义作品。
作 业
完整阅读《茶馆》全剧剧
本,从"人物对话呈现戏剧冲 突”和"以小见大的戏剧构思"
两个角度任选一个,写一篇阅
读札记。
茶馆
是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 是一个亦庄亦谐的社会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