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自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学校组织开展了“科学精神进校园”的宣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请你参与。
一、学校邀请了科技馆馆长为大家讲解与科技相关的知识,快来打开新世界!(37分)
1.讲解开始前,工作人员发放了科普资料,其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鸿鹄(hóng hú) 诞(dàn)生 援引 价段
B.凹凸(āo tū)不平 蝈(guō)蝈 辨论 花圃
C.对弈(yì) 鄙夷(pǐ yí) 蚯蚓 拦截
D.盘盂(yú) 锲(qiè)而不舍 蟋蟀 疑问
2.馆长向大家讲解了“科技的力量”。下面是你记录的讲解词的部分内容。(6分)
科技具有无穷的力量,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潜能,帮助我们揭示真理,从而在各个lǐng yù( )有所 。以人工智能为例,它的出现和发展并非 ,而是经历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数据的积累。实践(证明 证实)它能够帮助我们从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的速度快到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不可思议),但在抓住发展新 的同时,也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chǒu è( )的一面,确保技术发展符合伦理标准并服务于人类福祉。
(1)请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2)下列依次填在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建树 偶然 机遇 B.建树 偶然 际遇
C.建设 偶尔 际遇 D.建设 偶然 机遇
(3)根据下面对括号内词语的解释,用“ ”选出正确的词语。(2分)
3.下面是同学们听完讲解的想法,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奇奇:要实现科技发展,我们对新技术就不能走马观花地了解,应该深入研究。
B.妙妙: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运用科技应当适度,以防过犹不及。
C.聪聪:科技创新往往源于见微知著的思考,一个小小的灵感可能引发巨大的变革。
D.甜甜:听完今天的讲解会,我对这些司空见惯的新技术感到惊讶,科技发展真迅速!
4.你查阅了科技发展的相关资料,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人工智能被用来优化日程安排,确保各项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原因。
B.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使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C.未来的机器人会比人类更聪明吗 这就要看未来的科技如何发展了。
D.人工智能发展得成功与否,会对将来的经济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5.讲解结束后到了问答环节,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学弈》中,作者描写了两个学棋的人的学习过程:其中一个人“ , , ”(默写原文),另一个人却“ ”(默写原文)。最后通过 (表现手法)两个人学习效果的差异,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5分)
(2)《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 , ”(默写原文)和“ , ”(默写原文)。他们通过说明 和 来证实自己的观点。(6分)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作者通过列举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分别是:① ;② ;③ 。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 → → 的顺序来叙述的,有力地论证了观点。(6分)
(4)《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按照 顺序叙述了“我”用想象证实自己对怀表的猜测的故事,刻画了“我” 的形象特点。(4分)
(5)《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 (题材)小说,作者描绘了身处未来的孩子们的学习场景和感受。其中,玛琪对“那时候”的学校的态度变化是:鄙夷不屑→ → → 。(4分)
二、你们来到科技展演区参观,这里有许多人形机器人正在做着各种事情。(4分)
炒菜、熨衣服、写书法 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掌握了五花八门的技能。未来,无论出去吃饭还是购物,人形机器人都将扮演更多深入人类生活的角色,为人类提供帮助和服务。你怎样看待人形机器人 你认为它对我们的生活是更有利还是更有弊 请说出理由。
三、学校邀请了科学工作者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正式开始之前,科学工作者向大家分享了下面这则有关古人学习成长的故事,请同学们阅读学习。(10分)
王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节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
1.请你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窃入学舍( ) 辄默记( )
暮归( ) 冕因去( )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2)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读完故事,你觉得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科学工作者为大家讲述了下面的故事,请同学们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14分)
敢于提问才能见真理
①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意。”由此可见,任何有创意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②在17世纪,著名化学家史塔尔创立了“燃素论”,人们把化学上的许多问题都用“燃素论”来解释,“燃素论”统治了化学界百年之久。1736年深秋,罗蒙诺索夫被科学院派往德国,跟随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沃尔夫教授学习。有一次沃尔夫对学生们几天前进行的燃烧试验进行讲评,依据的就是“燃素论”。罗蒙诺索夫在教授讲完后站起来说:“教授,我经过反复思考,认为有燃素的说法很值得怀疑。”“怎么 你怀疑燃素的存在吗 你能用实验证明吗 ”教授听了大吃一惊。“我暂时还不能。”“那等你有了实验证明再做结论吧!”
③当时罗蒙诺索夫虽然不甘心,却也只好沉默,然而在他心里已经埋下了志愿,一定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到了1741年,他学成回国。1750年他开始利用实验手段向“燃素论”正式挑战。他将一块金属称了重量之后放到一个专门的玻璃容器里,然后将容器的颈部焊死,放在加热炉上熔烧,然后再打破容器取出金属的烧渣称其重量,结果发现它比原来的重量有所增加,而燃烧的整个容器的重量完全一样。金属烧渣增加的重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按照“燃素论”说法来讲,烧后的烧渣应比原来的金属轻才对啊,可见“燃素论”与事实不符,可容器里别无他物……难道是金属与空气的微粒化合了,才导致重量的增加 他的这一系列想法在他再一次的实验中终于得到了证明,这也狠狠打击了“燃素论”,从而证明了金属的燃烧根本不是燃素在起作用的结果。
④此后,法国的著名化学家拉瓦锡也仔细研究了“燃素论”的内容,根据对实验的观察,他对这一学说产生了怀疑,后经多次实验,拉瓦锡终于证明了物质本身并不含有什么燃素,燃烧是绝对离不开空气中的氧气的,物体燃烧时,是在和氧气化合,所以重量增加。
⑤在科学上许多重大发明都需要对已有的理论或经验提出疑问,如果总是墨守成规,对任何事情都不敢提出疑问,那么我们的认识就不会更深入、更广泛,就没有更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事物产生。(选文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善罗蒙诺索夫的实验过程及结论。(3分)
2.下列句子中,与文章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 )
A.凡人类建树的一切我都要怀疑。(马克思)
B.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笛卡尔)
C.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日的信仰开路。(罗曼·罗兰)
D.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阅读文章,分析文章是如何说明“任何有创意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这一观点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6分)
4.文章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3分)
习作·参加科幻故事赛(35分)
五、学校组织了“放飞想象 笔绘未来”的科幻故事创作大赛。请你插上科学的翅膀,想象未来我们的生活会因科技发生怎样的变化。据此写一篇文章参加比赛。(35分)
请以“一百年后的 ”为题,立足生活实际,畅想未来的科技发展。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500字左右。
第五单元自测卷
一、(37分)1. (2分)D
2. (6分)(1)(2分)领域 丑恶(每空1分)
(2)(2分)A
(3)(2分)证实 不可思议(每处1分)
3. (2分)D
4. (2分)C 5.(25分)(1)(5分)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对比(每空1分)
(2)(6分)(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我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现象 常理(生活经验)(每空1分)
(3)(6分)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阿瑟林斯基发现人的脑电波的变化和做梦有关 提出观点 印证观点 总结观点(每空1分)
(4)(4分)事情发展 善于观察、爱思考(每空2分)
(5)(4分)科幻 难过失望 怀疑好奇 羡慕向往(每空1分)
二、(4分)示例一:我觉得人形机器人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利。人形机器人能够从事一些枯燥、重复的工作,从而解放劳动力,减少人工操作中的失误,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示例二:我觉得人形机器人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弊。它代替了一部分人工操作,会导致一部分人面临失去工作的困境。(答出观点1分,说出理由3分)
三、(10分)【参考译文】王冕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众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才回家,(他把)放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的牛)踩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鞭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这样痴迷(于读书),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夜里(他)就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1.(4分)偷偷地 总是 傍晚 离开(每空1分)
2.(4分)(1)这孩子这样痴迷(于读书),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译出“如此”“曷”各1分)
(2)夜里(他)就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译出“潜”“执”各1分)
3.(2分)王冕是一个热爱读书、勤奋好学的人。(答出“热爱读书”“勤奋好学”各1分)
四、(14分)1.(3分)①放置于专门的玻璃容器里②金属烧渣的重量比原来的重量有所增加③金属的燃烧不是燃素在起作用(或:“燃素论”是错误的)(每空1分)
2.(2分)D
3.(6分)①首段引用爱因斯坦、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提出并说明观点。②接着以罗蒙诺索夫、拉瓦锡质疑“燃素论”并进行多次实验最终推翻了“燃素论”的具体事例,说明了观点。(每点3分)
4.(3分)示例:我们要敢于提出问题,怀有质疑精神,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质疑、敢于提问,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入的认识,拥有更发散的思维,实现新的跨越。(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五、(35分)【范文赏析】
一百年后的人类居住地
为了缓解地球承载的压力,2125年,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月球上建立了移民基地,直到今天,人类移民月球已经整整六个月了。
为了让月球的新居民能吃上蔬菜,我们团队正在研究生菜育种改良实验。这项实验又叫“多维素实验”,它是属于“解决人类生存所需的多种维生素供应的紧急实验”项目下的第K批次第356次实验。
作为此项实验的负责人,我一直带领团队在生菜培育技术上深入钻研。生菜成长需要的水、氧气、土壤都是月球上的稀缺资源。我们的项目致力于使用富氧合成手段,利用月球粒子风暴创设氧气能量,在无菌棚内使用营养土培技术,嫁接改良种子,实现优生和多育,在此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生菜的出芽和成活的情况。
“哇! 出芽了,出芽了,出芽了! 快看!”一名成员激动地喊着。我和团队其他成员快速跑了过来。这是我们实验以来第一次见到生菜出芽。看着那满棚的绿色小芽,成员们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是我们经过无数次实验才收获的一点成果,在月球种植生菜的实验终于迎来了曙光。
目光移向窗外,长期无光照和低温的环境并不能遮掩希望,人类终将在这一簇簇新绿中得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