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练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练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3 08: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专练卷
(自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古诗文默写。(34分)
(1) ,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2)何当金络脑, 。(李贺《马诗》)
(3)今我来思, 。[《采薇(节选)》]
(4)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5)春归何处 。(黄庭坚《清平乐》)
(6)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
(7)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 ”(《两小儿辩日》)
(8)④新考法 情境化每当妙妙读到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就会想起《迢迢牵牛星》中“ , ”两句,虽然两人之间只相隔一条银河,但却只能相顾无言。
(9)④新考法 情境化奇奇出门游玩碰巧下起小雨,避雨时他透过雨丝远远看到新长的小草若隐若现,正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 ”两句所描绘的一样。
(10)新考法 情境化聪聪喜爱吃鱼,觉得鱼肉十分鲜美,爷爷便借范仲淹《江上渔者》中的“ , ”两句教导聪聪体会渔民们驾着小舟出没于风浪中的艰辛。
(11)“以汉代唐”是唐诗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代指唐朝的人、事、物,如韩翃《寒食》中“ , ”两句,就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12)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总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束缚,蓬勃发展,正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中“ , ”两句所言。
(13)李大钊被捕后,始终安定沉着、大义凛然,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了于谦《石灰吟》中“ , ”两句所表达的高尚情操。
(14)人们常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 ”两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15)古诗文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中的“ ,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遇到艰难坎坷,我们用郑燮《竹石》中的“ , ”警醒自己;若有长辈哀叹自己的年华已逝,我们可以用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的“ ”来劝慰他们。
(16)离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离别之情有时略带着伤感,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 , ”;离别之情有时满含着祝愿,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 , ”;离别之情有时暗藏着不舍,如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 , 。”
二、古诗词赏析。(2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送客还幽州
[唐]李益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
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1.新考法 链接教材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由诗歌题目《送客还幽州》可知,此诗的内容为李益送别友人回幽州的所感所想。
B.诗中“依依”二字与《采薇》中的“依依”意思不同,联系“远”可知其意为隐约。
C.后二句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相隔两地也要常联系。
D.全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写和对南飞雁的嘱托,抒发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不舍之情。
2.诗人的“惆怅”包含着几层原因 (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0分)
扬子江①
[南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①扬子江: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旧称。文天祥在赣
(gàn)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后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诗歌前两句借 、 这两个地名记事,叙述自己的个人际遇,体现了诗人 的心境。(6分)
2.文天祥善以诗述志,请简要分析本诗后两句和【材料链接】所表达情感的相同点。(4分)
【材料链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0分)
碛①中作
[唐]岑参
走马②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①碛(qì):沙石地,沙漠。②走马:骑马疾走。
1. 新考法 情境化你要参加“诵中华经典,品诗词文化”活动,想根据这首诗拍摄一条短视频,请补全下面的镜头脚本设计。(6分)
诗歌内容 景别 画面内容 诵读重点
走马西来欲到天 远景 ①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读“天”,语调渐低
辞家见月两回圆 全景 抬头望月,一轮明月高挂在天边,散发着清辉 ②_________
今夜不知何处宿 全景 大漠一望无际,杳无人烟,诗人孤身前行 重读“不知”“何处”,语气渐快
平沙万里绝人烟 远景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读“绝”,语速渐缓
2.请你阅读本诗,分析诗人在其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4分)
三、文言文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20分)
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
夫菱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①强②不知以为知也。
(节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坐:由于,因为。②强:勉强,强迫。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6分)
或曰()其人自护所短()啖菱须去壳()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2)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北人在席间将菱角“ ”,在别人询问“北土亦有此物否”时称“ ”,他这样做是为了“ ”。(用原文语句作答)(6分)
4.读完文章,请简要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19分)
【甲】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乙】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②下帷:这里指专心读书。③绝编:指勤奋读书。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思援弓缴而射之(引,拉) B.迨能倍诵乃止(到,等到)
C.公尝言(曾经) D.或在马上(有人)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4分)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2)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4.根据选文内容,请说说你从弈秋弟子的学习态度和司马光的学习方法上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古诗文专练卷
一、(34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 (2)快走踏清秋(3)雨雪霏霏 (4)明月何时照我还 (5)寂寞无行路 (6)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7)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8)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0)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1)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1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4)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15)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16)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每空1分)
二、(27分)(一)(7分)【诗歌大意】满怀惆怅地在秦城送别友人独自归去,幽州蓟门之地的云雾和树木远远望去隐约可见。秋天来了,不要射那南飞的大雁,任凭它们在来年春天再向北飞回。
1.(3分)D 2.(4分)①送别友人回幽州,因与友人分别而惆怅。②友人回幽州是“独行”,诗人因担心友人的安危而惆怅。(每点2分)
(二)(10分)【诗歌大意】被元兵扣留在北海数日,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1.(6分)北海 扬子江 忧愁苦闷(每空2分)
2.(4分)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了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对祖国的忠贞和热爱。(答出“爱国之情”即可得4分)
(三)(10分)【诗歌大意】骑马向西疾行几乎来到天边,离家以后已见到两次月圆。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在这沙漠中万里不见人烟。
1.(6分)①示例:诗人骑马西行,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 ②重读“两回”,语调低沉
③示例: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空旷无涯,一派朦胧景象(每空2分)
2.(4分)①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②表达了诗人从军边塞、赴边报国的壮志豪情。(每点2分)
三、(39分)(一)(20分)【参考译文】北方有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和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短处,就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用(它)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成长在土里,这是由于(他)勉强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 (6分)(1)有人 (2)除去,去掉 (3)不足,缺点,短处(每空2分)
2.(4分)(1)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用(它)清热解毒。(译出“欲”和判断句式各1分)
(2)这是由于(他)勉强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译出“知”“以为”各1分)
3.(6分)并壳入口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自护所短(每空2分)
4.(4分)示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不要不懂装懂,而应实事求是,虚心学习。(答出“实事求是”即可得4分)
(二)(19分)【参考译文】【甲】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指导两个人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鸟要飞来,想要拉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不如人家。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 说:不是这样的。
【乙】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忆(诗书)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勤奋地读书,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的人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背上,有时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1. (3分)D
2.(4分)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每处2分)
3.(6分)(1)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 说:不是这样的。 (译出“为”“弗若”“然”各1分)(2)(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的人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译出“者”“乃”和判断句式各1分)
4.(6分)示例:①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学有所成;②可以用背诵的方法学习知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