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专练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专练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3 08:5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专练卷
(自测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传统文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4分)
端午日
沈从文
①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是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②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dòng)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着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③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把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④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选文有删改)
1.文章按照 顺序介绍了茶峒人如何同庆端午节,文中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 、 、 、 、 等习俗,展现了 。(7分)
2.第②段中加点部分有何妙处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3.在介绍茶峒人的端午民俗时,作者分别详写和略写了什么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4分)
学习语文要练基本功
叶圣陶
①学戏的开始,唱腔、道白、身段、眼神,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严格训练,一丝不苟;学绘画,要先练习写生,进一步练速写,这些都是基本功。总之,无论学什么,练基本功是很重要的。
②学语文的基本功是什么
③首先是识字写字。一个字往往有几个意义,几种用法,要知道得多些,个个字掌握得恰当,识字方面还得下功夫。譬如“弃甲曳兵而走”。小学生只知道“甲”是“甲、乙”的“甲”,知道“兵”是“伞兵”的“兵”。他们不知道“甲”是古代的军装,“兵”在古代语言中是武器。中国字太多,太复杂,谁也不能夸口说不会念错。字要念得正确,不要念别字,这是识字方面应该下的功夫。
④写字也要下些功夫。要写得正确,一笔一画都辨得很明白;还要写得熟练,如果写一个字要想三分钟,这怎么能适应需要 要把字写得正确熟练,这就是基本功。
⑤其次是用字用词。用词要用得正确、贴切,就要比较一些词的细微的区别。这是很要紧的。譬如“精密”“严密”“周密”等词,粗粗看来好像差不多,要细细辨别才辨得出差别。如果平时不下功夫,就不知道用哪一个才合适。所以用词也是基本功,无论阅读或是写作都要注意。
⑥再次是辨析句子。句子是由许多词组成的,许多词当中有主要的部分和附加的部分。要辨明主要的部分和附加的部分以及它们是什么关系。读一句话,写一句话,要能马上抓住主要的部分,能弄清楚其他的部分跟主要部分的关系,这就是基本功。
⑦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 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来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好的文章要多读,读到能背。一边想一边读,有好处。这好处就是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好像跟作者的想法合在一起了,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运用能力就从而提高不少。
⑧然后是文章结构。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这条路,好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是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譬如一篇议论文,开头提出问题,然后从几个方面来说,而着重说的是某一个方面,其余几个方面只说一点儿。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一定有道理。读的时候就得揣摩这个道理。再往细处说,第二句跟头一句是怎样连接的,第二段跟第一段有什么关系,诸如此类,都要搞清楚。这些就叫基本功。
⑨总起来一句话,语文基本功都要从多读多写来练。读人家的文章,要学习别人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自己写文章,要养成自己运用语言的好习惯。要多读,才能广泛地吸取。要多写,越写越熟,熟极了才能从心所欲。 (选文有删改)
1.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6分)
2.文章第③段是怎样说明观点的 有何作用 (4分)
3.结合你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选文提到的学习语文的基本功的感悟。(4分)
三、[科学精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①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从“两弹一星”到杂交水稻,从北斗导航到高铁奔驰,从“嫦娥”飞天到“蛟龙”深潜 科技创新的背后,是一代代科学家用自身行动对科学家精神作出生动诠释。
②也许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都可以心怀科学家精神。像“两弹元勋”邓稼先那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淡泊名利;像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那样心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信念,默默将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脊梁挺起 我们致敬赞美科学家精神,更应将这种精神化为奋进的动力。科学星河璀璨,但并非耸入云霄、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心向往之、行渐趋之,“手可摘星辰”“日月入胸怀”就不是梦想。
(摘编自人民网2024.6.20,有删改)
【材料二】
“科学文化”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普及,而是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启蒙,尤其是在孩子世界观形成过程中,这些才是更有内涵、更关键、更有力的支撑。但是在培养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学校仍然存在很多提升空间。最为明显的是不少学校缺少科学实验的场所,这就很难真正激发青少年对科学进行探索的兴趣。因此,需要在科学素养培育的土壤端进行发力。首先,应该弥补学校缺少科学场所的不足,建设高水平、全方面的现代化校园。其次,还应健全科学课程教材体系,将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针对3—16岁儿童和青少年,结合建构主义和脑科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以“激发兴趣”为核心价值,以“学以致用”为培养目标,围绕农业科学、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和人文创作等素养课程,构建探究式、互动式课堂,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家精神。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2024.3.8,有删改)
【材料三】
①科学家走入中小学课堂,以亲身经历讲述科学家精神的内涵;高校开放实验室,帮助青少年开启探索科学的大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院士走进大别山的乡村中学,给孩子们带来了难忘的科普课……
②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润物细无声”养成科学思维,循序渐进开展科学教育尤为重要。在顶层设计上,针对小学生,以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常识为基础;面向中学生,以验证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为基础;面向大学生,以创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基础。
(摘编自《科普时报》2024.7.19,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科学家精神”不是科学家群体独有,每个人都可以践行,将其化为奋进的动力。
B.在孩子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科学知识普及比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等的启蒙更重要。
C.科学教育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D.三则材料从理论到分析再到实践,共同论证了科学家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2.请仿照示例,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材料一中“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的观点。(4分)
示例:屠呦呦在研究抗疟药物的过程中,四处走访老中医,收集了2000多个药方,历经无数次失败却从不气馁,终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最终成功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抗击疟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的科学成就正是在顽强的毅力、勇于探索的精神等支撑下取得的。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要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家精神”,需落实哪些举措。(6分)
现代文专练卷
一、(14分)1. (7分)时间 穿新衣 画“王”字吃鱼吃肉 划船竞渡 追赶鸭子 端午时节边城热闹的节日氛围(每空1分)
2.(3分)“鼓声如雷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鼓声比作雷鸣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两船竞赛的激烈状况和热闹场面。(答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作用2分)
3.(4分)第一问:文章详细描写了龙舟赛前人们到河边观看划船和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略写了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及赛后人们领赏、庆贺的场景。
第二问:这样安排突出了边城人们过端午节时快乐和热闹的气氛,同时表现了茶峒人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淳朴民风,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答出详略内容2分,答出好处2分)
二、(14分)1.(6分)学习语文要练基本功 ①识字写字 ②用字用词 ③辨析句子 ④多读多念 ⑤文章结构(每空1分)
2.(4分)第一问:第③段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通过列举小学生对“弃甲曳兵而走”中“甲”“兵”二字字面意思的认识,论证了要将每个字的意义和用法都掌握得恰当,就要在识字方面下功夫的观点。
第二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语言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答出说明观点的方法1分,具体解释2分,作用1分)
3.(4分)示例:语文基本功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语文学习中,只有用词准确才能正确地表情达意,抒发情感。(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三、(12分)1. (2分)B
2.(4分)示例: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是爱国精神支撑着他,让他立志为国家修建一条属于自己的铁路。严谨求实的精神让他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精心计算和反复验证。在爱国精神和严谨求实精神的共同支撑下,詹天佑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列举人物事例符合观点2分,答出精神和成就之间的支撑关系2分)
3.(6分)①改善基础设施:弥补学校缺少科学场所的不足,建设高水平、全方面的现代化校园。②优化课程体系:健全科学课程教材体系,将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③循序渐进开展科学教育: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对应的科学教育。(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