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6 06:0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材分析]
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大的壮举,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当时的情况看,它保留了红军的实力,解决了中共当时面临的困难;从长远的角度看,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遵义会议上,标志着中共走向成熟,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的领导,最终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即使在今天,长征还具有现实意义,它成一种精神象征。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因现在初中生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其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起主导作用。但同时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能复述教科书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并能简要回答一些浅显的思考题了,能根据逻辑推理,以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教材中大量的插图、材料也正是帮助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而安排的。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优裕,一方面是娇生惯养,另一方面又学习压力大,而红军长征的苦难能给他们以震撼的感觉,相信同时也能帮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战地报道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是本课的重点。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最新的报道“第二次长征”韩国《朝鲜日报》记者17日发自都江堰的报道称,中国政府已投入10万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展开救援,持续同地震抗争。让我们一起去追寻70多年前的长征岁月,导入新课。 贴近学生的生活去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 习 新 课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展示王明、李德的人物图片。设问: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播放第五次反围剿视频。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学生分组,模拟战地报道:一、这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江西瑞金武阳渡口,根据地的百姓在这里十送红军,请看视频。二、红军突破敌人封锁线后,来到了湘江,惨烈的湘江战役开始,请看视频报道。三、1935年1月,红军来到了遵义,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请你评说: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四、遵义会议后,红军战术开始机动灵活,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请看战地报道。五、这是红军渡江的渡船,这是铁索桥,你想知道当时的战况吗?请看报道。六、红军翻越了终年积雪的雪山,来到了茫茫的大草地,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看报道。七、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来到了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长征的意义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阅读资料,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长征的精神 欣赏毛泽东诗词《七律 长征》,回顾长征历史,说出长征精神。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战演练 练习题(略)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板书设计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原因:反围剿失败长征:瑞金(1934年10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湘江——遵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雪山草地——吴起镇(1935年10月)——会宁(1936年10月)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