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课时
第 课时
第
方境言集幢断一气西大区口
山
传曰貌大古物一
61
五年级语文上册
24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 论 语 》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 思想。与 《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四书”。
助读资讯
笔顺讲解
写一写
耻 诲
左右结构
字词识记
读一读
chǐ zhì
耻 识 huì qǐn 诲 寝
■
朗读古文,读准节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 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 《论语》
古文品读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句 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学习方 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要实事求是。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句 意: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
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要保持一颗谦恭的心,虚心向他人请教。
要勤学好问,才能日有长进。
满足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教诲
句 意: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反复地体会所
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 不知疲倦。
这句话告诉我们: 要坚持学习,学习的
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 这句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可以持之 以 恒。
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句 意: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天才,我只是
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学习而寻求学问的人。
○ 孔子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才 能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还;尚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害怕;畏惧
句 意 学习时一方面怕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要学的 东西,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把已经学到的忘记了。
精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勤奋学习,不断接触新知识, “活到老,学到老”。
这句话体现的是一种小心谨慎 的学习
吃饭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睡
句 意: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 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学是思的基础
◎只思不学徒劳无益
这句话讲的是 学 与 思 的辩证关系。
《论 语》 中论 述 读书 、 学习的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拓展发散
朱熹 (1130—120 0 ) , 字 元
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
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
育家、诗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
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等。
作者简介
写一写
谓 诵 岂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wèi 谓 yǐ 矣 sòng
诵
qǐ
岂
字词识记
笔顺讲解
读一读
朗读古文,读准节奏。
余 尝 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到 、 口 到 。 心 不 在 此 , 则/眼 不 看 仔 细 , 心 眼 厩 不 专 一 , 却 只/漫 浪 诵 读 , 决 不 能记,记/ 亦 不 能 久 也 。 三 到 之 中 , 心 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 不 到 乎
——[宋]朱熹
古文品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句 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 到、口到。
■
朱熹认为读书有哪“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哪一到最重要呢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 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 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 口 (岂 不到乎 要紧,重要
→ 难道,怎么
句 意: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集 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的重要性的
假设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 久 也 。 因果推断
心不到 眼不到 记不能久 反 面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反问
“最急”心到 眼口到 正 面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于读
书、学习的言论,告诉了我们 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相 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课文主题
课 堂 练 习
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 1. 敏而好 (hào ,hǎo) 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厌,诲 (huǐhuì) 人不倦。
3. 心既到矣 (yǐ ,nǐ), 眼口岂 (qí qǐ) 不到乎
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敏而好学。 ( B )
A.敏捷 B. 聪敏 C. 灵敏
2.学而不厌。 ( A )
A.满足 B. 厌烦 C.憎恨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C )
A.着急 B.急迫 C. 要紧,重要
■
兰、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天才,我只是 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学习而寻求学问的人。
2.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既然思想和眼睛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
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
课后习题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 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 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 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 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 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
背诵指导:背诵文言文,应先把译文 记住,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还可以结合 句式特点或者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指导:理解全文的大意要从整体入 手,先将课文读通读熟,再对照课文中 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理解全文大意。
■
内容对你有启发。
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 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 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 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效率。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
■
示例: 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 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 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 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 嘴巴随着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 下来,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课外练习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 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与
同学交流并分享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