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登勃朗峰》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登勃朗峰》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3 09:2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导入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位于法 国和意大利边境,山势陡峻,为欧洲名胜之一。
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
克 · 吐温去登游勃朗峰, 一睹勃朗峰雄伟奇幻的风采,去体验一 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景色的壮美;人物的奇特。 2.品味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又幽默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情 怀 。
3.体会这篇游记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写法,详略得当,使文章错
落有致。
马克 · 吐温,是美国幽默大师、小
说家、著名演说家。 一生写了大量作品, 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 方面。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 (短篇)等。此外,马克 ·吐温还有自己 的四大名著: 《哈克贝利 · 费恩历险记》 《汤姆 · 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 堡的人》《苦行记》等。
作者
写作背景
在19世纪的欧美作家中,很少有人像马克 ·吐温那样热衷于旅行:
1891年起,他甚至有将近十年的时间都旅居国外不总让他感到舒适 和愉悦.但是他仍然在写给朋友信中说自己: “急不可耐地需要走—需要 走一需要走!”
因此,创作出大量游记,这些游记是以“社会相”为主的作品,除了 描写旅途中的风景,主要对异国文化的详尽观察、敏锐感受和冷静剖析, 对本国文化的思考和对本国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字音
俯瞰 (kàn) 独踞 (jù)
霓裳 (ní cháng )
颠簸 (bǒ) 醺醺 (xūn)
翌日 (yì)
打嗝 (gé) 浮躁 (zào)
名副其实(fù)
缭 (liáo) 缭绕 撩 (liáo)
撩拨
暇 (xiá) 无暇 瑕 (xiá)
瑕疵
沓 (tà) 纷至沓来 杳 (yǎo)
杳无音信
字形
词语
妖媚迷人:艳丽妩媚,让人着迷。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岩壁巉峻:陡峭高峻的山崖。
拾级而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纤纤玉指:多指女子的手指柔细好看。
霓裳羽衣:指仙人的衣服。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照作者先后到达的地点,复述课文。 (标出地点词)
2.根据作者的游踪,理清文章结构。
游览路线
徒步上山
马蒂尼 黑首 高地 阿冉提
坐马车下山
沙蒙尼
作者一行人先到马蒂尼,第二天路上结伴而行的游人很多。然
后从黑首去高地,沿途看到秀美的景色。 快到阿冉提村前,欣赏到 壮观的勃朗峰。在峰顶高地,望周围山峰的景象,有了独特的感悟。 尔后从阿冉提下山经河谷,坐“车王”的敞篷车去沙蒙尼。
线 索 :以作者前往勃朗峰途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
按照作者先后到达的地点,复述课文。
根据作者游踪,理清结构
第 一 部分(1 — 6):写上山,描绘山中奇景。
重在写景
第二部分(7—11):写下山,叙述奇人奇事。
重在写人
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阅读第1段,思考:从马蒂尼出发时,作者感受 如何 (画出文中句子)
2.为什么作者认为骑骡乘车的游客“可怜可悯”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山为什么会随“我 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 (第3段)
阅读第1段,思考:从马蒂尼出发时,作者感受
如何 (画出文中句子)
“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麟轿 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 是可怜可悯。”
为什么作者认为骑骡乘车的游客“可怜可悯”
因为天气灼热难当,这些游客焦炙于火辣辣 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 不能充分享受登山的乐趣。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
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
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这其实是一种 错觉。因为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越寥廓,而 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赏山中奇景
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从文中找出描写路途中所见 景物的段落,完成以下问题。
1.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作 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作者由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段落 景物
感受(特 点 )
第2段 写脚下峡谷:清流急湍,岩壁巉 峻,丘岗葱绿,瀑布倾泻。
美不胜收
第3段 写勃朗峰:白雪穹顶,光艳耀 目,高耸入云,独踞苍穹;
高耸威严
独踞苍穹
第4段 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浅棕色的光 秃尖岩 ;
奇形怪状
第5、6段 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 彩霞满天,白云缭绕,变幻无穷。
轻 柔 、
美丽
赏山中奇景
赏山中奇景
作者由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 怎样的感慨
抒发作者的感慨。 眼前的绚丽色彩,正像人们 透过肥皂泡看到的世界,那样精彩、色彩斑斓,但
却转瞬即逝,它们又在无穷地变幻着,不能长久, 不能永恒,作者感悟到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 在时光的长河中非常渺小。
品味山中奇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从中感受到景物怎样的特点 产生
了怎样的联想 又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速读2-6段,从文中找出面对景物作者所产生的独特的感受。)
【第一处景物】 美不胜收
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从 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俯瞰和 环顾的视角,描绘出了 峡谷美不胜收的奇景。作者产生的感受是美不胜收。
品味山中奇景
【第二处景物】 威严,独踞苍穹,气势宏伟
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白雪覆盖,日照其上, 光艳耀目。
我们拾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 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运用仰望的视角,描绘出了勃朗峰气势雄伟、 高耸入云和 威 严的特点。作者产生的感受是 威严, 独踞苍穹。
品味山中奇景
【第三处景物】 奇 特
一些山峰奇形怪状——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 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峰比作“纤指”“ 塔糖”,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峰形态多姿、 奇形怪状的特点。
品味山中奇景
【第四处景物】变幻无穷
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 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 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洁白轻薄的云 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本段的视角是仰面遥望,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 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突出 白云的纤巧,轻柔,美丽,富有变化。作者的感受是:
色彩斑斓变幻无穷美丽不长久
作者在登勃朗峰的途中看到的风景“奇”在何处
旁边的群峰
巅峰云朵
奇美
奇伟
奇险
奇幻
黑首道上的风景
勃朗主峰

欣赏奇人奇事
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 面描写车夫的 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 读 第 7-11 段 ,标出描写车夫的句子。)
欣赏奇人奇事 语言描写
“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
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 一切包在我身上一 一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哈,看到了吗 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 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 是车王。”
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 驾车本领高超,自
信,为人热情,风趣幽默,乐于与人交谈的特点。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
车本领,飞速行车时全神贯注、镇定自若、关心他人的特 点 。
· 出发前, “把握十足”;
· 途中飞速行车时, “神情威严”;
· 险遭不测时, “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神态描写
欣赏奇人奇事
“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
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 王”驾车技术的高超。
欣赏奇人奇事
行车情景
欣赏奇人奇事
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 夫的 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读第7-11段,标出描 写车夫的句子。)
通过正面描写车夫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以及当时的行车 情景,写出了车夫车技高超、镇定自信、热情善良、积极 乐观、风趣幽默等特点。
作者写“车夫之王”与写其朋友笔法不同,试具体
分析。
写“车夫之王”是浓墨重彩,从多角度展开描写,突出 车王是本领高超的传奇人物;
写其朋友是简笔勾勒,作为“勃朗队长”的朋友,爬 山次数和向导水平更高。
可见这里的奇人奇事还有许多, “人外有人,天外有
天”, 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作者对文中的人物持什么态度 从中能看出他怎样
的人生态度
对那些骑骡乘车的游人:讥讽
对“车王”和“勃朗队长”:欣赏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 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品味语言
本文是一篇翻译作品,多用成语,具有很浓的书卷 气,同时也具有生动幽默的特点。
取道黑首欣赏瀑布, “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 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
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 “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 四字词语连用, 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
品味语言
“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 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
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对说: ‘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 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 车王。’”等句子,无不暗含着诙谐与幽默,读来饶有兴味,让读 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写作方法
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等, 引出了无限感慨;
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 等,富有传奇色彩。细读课文,还能感觉到一份别样的幽默。
从文章题目“登勃朗峰”看,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
为什么还要花很大的篇幅下山时遇见的奇人奇事呢
作者在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勃朗峰的三处奇美景色:峡谷峰顶, 景色奇美;嶙峋的怪石,形态各异;山上的光影,多彩斑斓。这些美 景令人感觉美不胜收。在写景的基础上,作者在后半部分又叙述了下 山过程中遇见的奇人奇事和惊险经历,这样, 增强了游勃朗峰的趣味 性,让读者觉得,勃朗峰不仅景物优美,还富有传奇色彩,丰富了文 章内容,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幽默。
有一种文风:马克 ·吐温式的幽默
翻译家高健在《美国散文精选》中对马克 · 吐温作品的语 言特点有一段精彩的评述:
“他的语言具有清通易读的特点,有报章体的浅近流畅而 没有它的庸俗陈套,他全部作品的基调则是他那极度夸张的 讽刺艺术和饱含哲理意味的爽朗的幽默。 这种幽默并非仅是 文字上的,而是他全部生活与性格的反映与结晶,不仅是他的 整个文风之所寄,也是他的艺术中最为人喜爱的宝贵品质。
课堂小结
作者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既描绘了登勃朗 峰所见的奇绝景色,又叙述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文 字中饱含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热爱之情,也体现出作者乐 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拓展延伸
描写山的古诗词
1.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5.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杜甫《望岳》
杜甫《望岳》
苏轼《题西林壁》
李白《望庐山瀑布》
徐凝《庐山瀑布》
感悟
读书固然重要, “行万里路”也很重要。 “
行路”实际上是在实践中学习,在感受中感知。 行路一可亲见亲历,增长见识;二可透过游历印 证从书上得来的“知”;三可透过亲历亲见考察 事物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
,观其所变”;四可在游历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学
说施之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