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3 20: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2025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考点一 修辞手法
1. 名称及特点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名称 特点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和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名称 特点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
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名称 特点
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 设问的特点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也就是自问自答。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名称 特点
反问 反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叹号。
对偶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名称 特点
双关 双关是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层含义实则表达另外一层含义的修辞手法。
借代 借代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是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以事代情。
反复 反复指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
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2. 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的事项
(1)“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包含“像”字的非比喻句,有的表猜测,如“这天像是要下雨了”;有的表举例,如“像大熊猫这样的珍稀动物,我们要加以保护”;有的表想象,如“登上城楼,我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战士”,等等。
(2)不能混淆对偶和对比。 对偶主要是结构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 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3)反复不是重复。 反复是修辞手法,起增强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重复是一种语病,一般表现为使用不同的词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如“天气渐渐地慢慢地变冷了”,这句话中的“渐渐地”“慢慢地”意思相同,属于重复。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典例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夸张)
B. 父亲鼓励我:既有一,何不能有二?(设问)
C.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拟人)
D.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排比)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解析 根据句子内容、结构上的特点,判断修辞手法。B项包含表示反问的“何不”,所以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答案 B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考点二 标点符号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阶段标点符号的学习作了明确规定: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 11 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和感叹号,其作用在于点断,主要用来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标号包括引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等,其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有的也可以表示语气。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1. 逗号、句号和分号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如:他来了,又走了。
(2)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后的停顿。 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如:请你稍等一下。
(3)分号(;):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如: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2. 顿号(、):句子中表并列的词语之间用顿号。如: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是我国的四大河流。
注意:(1)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及”“与”“或”“或者”等就不必用顿号。
(2)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3.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提起下文,说明后面还有话要引起注意。 如:她说:“我明白了。 ”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4. 问号(? ):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如:你去过西湖吗?
5. 引号和书名号
(1)引号(“”‘’):
①双引号: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如:“为什么呢? ”我又问。
表示着重指出和强调,引起注意。 如: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 如: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表示特定称谓。 如:大家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②单引号: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如:他问:“老师,‘置之不理’的‘理’字是什么意思?
(2)书名号(《》〈〉):
①书籍、报刊、文章、影视剧等的名称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时候,这些名称应加上书名号。如:昨天,我读了《匆匆》这篇课文,还看了《儿童文学》和《西游记》。
②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如:《读〈丑小鸭〉有感》。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6. 省略号(……):有四种用法:
(1)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 如:我读了《桥》中“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这一部分,心里很难受。
(2)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如:动物园里有熊、大象、猴子……
(3)表示话没说完。如:老班长说:“我没把你们照顾好。 看,你们都瘦得……”
(4)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如:“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7. 破折号(———):有三种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 如: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如: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3)表示声音的延长。 如:“嘟———”火车进站了。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8.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尾的停顿,用感叹号。 凡是感彩比较浓的句子,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在一句话说完后,应该用感叹号表示停顿。 如:①您就让我再试一试吧!(请求)②我的小猫咪多可爱啊!(喜爱)③你们坐在敌人只要一发炮弹就能送你们升天的地方,还在忙什么别的事!乱弹琴!(气愤)④你给我出去!(命令)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典例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B.“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C.“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这几个节气。
D. 你问一下小明,他明天去不去图书馆?
专题五 修辞手法与标点符号
解析 A 项,“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是短语,中间停顿时间较长,顿号应改为逗号。 B 项,“说”的前面和后面都有牛的话,所以“说”后面要用逗号。 D 项,这是一个陈述句,结尾应该用句号。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