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3 11:1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中国的(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操纵巴黎和会的国家是( )
A. 英、法、日 B. 英、美、日 C. 英、法、美 D. 法、美、日
3. 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其核心内容是( )
A. 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B. 确立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C. 限制海军军备竞赛 D. 承认日本对山东的占领
4.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A. 轻工业 B. 农业 C. 重工业 D. 服务业
5.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6.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 )
A. 整顿金融体系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调整农业政策 D. 推行“以工代赈”
7. 下列关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由墨索里尼建立 B. 以军部为核心
C. 对内实行民主制度 D. 对外侵略埃塞俄比亚
8.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是( )
A. 天皇 B. 军部 C. 内阁 D. 议会
9. 1937年,德、意、日结成的军事政治集团是( )
A. 三国同盟 B. 轴心国集团 C. 协约国集团 D. 北大西洋集团
10. 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苏联的成立
C.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11.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 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B.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1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 )
A. 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秩序 B.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C. 缓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 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
13. 经济大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 建立法西斯政权 D. 推动殖民扩张
14.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是( )
A. 德国吞并奥地利 B.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 德国进攻波兰 D.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5.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标志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苏联的成立 D.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16.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这一事件的背景是( )
A.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 凡尔赛体系的崩溃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苏联的崛起
17. 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
A. 都改变了社会制度 B. 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18. 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战争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
B. 开始于德国进攻波兰
C. 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 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
A. 蒸汽机 B. 电灯 C. 火车 D. 轮船
20. 下列关于近代科学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牛顿提出了进化论
B. 达尔文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C.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反映了法国社会的变迁
D. 贝多芬的《向日葵》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
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 )
A. 自由竞争 B. 垄断组织出现 C. 殖民扩张 D. 工业革命
22. 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 B. 导致苏联经济比例失调
C. 阻碍了苏联的发展 D. 以上都是
23.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
A. 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B. 全面抗战爆发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 国际联盟制裁日本
24. 下列关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 都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关系 B. 都由美国主导
C. 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 都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25. 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 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 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材料解析题(16分)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暴跌,引发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大危机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6分)
27. 论述题(18分)
题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什么是不稳定的?
要求:结合史实,分析该体系的矛盾和局限性。
28. 探究题(16分)
主题:比较苏联模式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对比两者的背景、措施和影响。(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 B 2. C 3. B 4. C 5. C 6. B 7. A 8. B 9. B 10. D 11. A 12. B 13. A 14. B 15. B 16. A 17. C 18. C 19. B 20. C 21. B 22. D 23. A 24. C 25. D
二、非选择题答案
26.
(1)特点:范围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破坏性大(工业产量下降40%以上,贸易额减少2/3)。
(2)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3)影响: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27.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不稳定的,原因如下:
矛盾:该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基础上,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德国对《凡尔赛条约》的仇恨;还存在着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与美国在海军军备、殖民地等方面的争夺;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局限性: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28.
(1)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
措施: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调整农业政策等。
影响: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但也导致苏联经济比例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等|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等。
(2)认识:不同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应随着时代发展进行调整;各种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应相互借鉴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