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第1课时乙烯课件(共49张PPT)+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第1课时乙烯课件(共49张PPT)+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3 19:17:13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乙烯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1.下列反应中能够说明烯烃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是(  )。
A.燃烧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加成反应是在不饱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直接加上原子或原子团,加成反应为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原理相同
B.通过加成反应、取代反应都可以生成CH3CH2Cl
C.乙烯是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要验纯
D.乙烯中组成碳碳双键的两个键活性不同
答案A
解析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原理不相同。
3.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
A.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B.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适量溴水、NaOH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C.向混合气体中通入氢气,在Ni催化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D.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答案B
解析酸性KMnO4溶液可用于鉴别甲烷和乙烯,但不能用于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因为KMnO4能将乙烯氧化生成CO2而引入杂质,浓硫酸能干燥气体,不能吸收CO2,A方法不可取;乙烯通过溴水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1,2-二溴乙烷,挥发出的Br2、H2O依次被NaOH溶液、浓硫酸吸收,甲烷不参与反应,B方法可取;C方法不可取,因为通入的H2的量不好控制,而且该反应条件要求高;由于乙烯与NaOH溶液、浓硫酸不反应,D方法不可取。
4.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最简式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B.乙烷
C.甲烷 D.CH3CHCH2
答案A
解析A、D的分子式均为C3H6,最简式与乙烯相同,但CH3—CHCH2与乙烯属于同系物。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 mol CH2CH2先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再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最多消耗2.5 mol Cl2
B.以乙烯为原料可以合成聚乙烯 CH2—CH2 这种混合物
C.实验室中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CH3CH3和CH2CH2
D.工业上可利用CH2CH2与HCl的加成反应制得纯净的CH3CH2Cl
答案A
解析CH2CH2+HClCH3CH2Cl,CH3CH2Cl+5Cl2CCl3CCl3+5HCl,最多消耗Cl2 5 mol,A项错误;以乙烯为原料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合成聚乙烯 CH2—CH2 ,由于n不确定,因此聚乙烯为混合物,B项正确;CH3CH3不溶于酸性KMnO4溶液且不与之反应,CH2CH2在酸性KMnO4溶液中被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项正确;CH2CH2与HCl的加成反应生成唯一产物CH3CH2Cl,D项正确。
6.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的活泼
B.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伴有黑烟
C.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D.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易断裂,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A项正确;由乙烯的结构与乙烯的燃烧现象可知B、C两项均正确;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易断裂,所以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易发生取代反应,D项错误。
7.如图是某种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可能为C2HCl3
B.该有机物可以由乙烯与氯化氢通过加成反应得到
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D.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有碳碳双键
答案B
解析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小,且能与碳原子形成单键的可以是氢原子(或氟原子),中间的白球是碳原子,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大且与碳原子形成单键的可以是第三周期的氯原子,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可能为C2HCl3(或C2FCl3),A项正确;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得到氯乙烷,不能得到该有机物,B项错误;该有机物结构类似于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所有原子共平面,C、D两项正确。
8.已知丙烯(CH3—CHCH2)的性质与乙烯极其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了安全,点燃丙烯前应    ,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           ,化学方程式为                。
(3)丙烯与HBr加成反应的产物可能是              。
(4)写出由丙烯生成聚丙烯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        。
答案(1)CH3—CHCH2+Br2CH3CHBrCH2Br (2)验纯 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2C3H6+9O26CO2+6H2O (3)CH3CH2CH2Br或CH3CHBrCH3
(4)nCH3—CHCH2  加聚反应
解析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但与HBr加成反应时,因为H和Br原子加成的位置不同而出现两种产物。丙烯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检验其纯度,否则将会发生爆炸,由于丙烯分子中的含碳量比较高,故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丙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反应特点类似乙烯。
9.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常混有少量的SO2,有人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以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装置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字母)。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能说明S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
(3)使用装置b的目的是                。
(4)使用装置c的目的是              。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
答案(1)A、B、A、D (2)装置a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 (4)检验SO2是否除尽 (5)装置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d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使品红溶液褪色是SO2的特征反应,而乙烯和品红溶液不反应,若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有SO2存在;验证乙烯常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乙烯和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检验乙烯前应该先除去SO2。
等级考素养提升
1.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能使溴水褪色
B.两者都是不饱和烃
C.两者最简式相同
D.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答案C
解析由乙烯和聚乙烯的结构可知,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是不饱和烃,聚乙烯中只有单键,不是不饱和烃,所以聚乙烯不能使溴水褪色,A、B两项错误;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聚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n,两者最简式都为CH2,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28n,不相同,C项正确、D项错误。
2.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的是(  )。
A.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
B.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
C.乙烯与水加成(乙醇)
D.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氯乙烷)
答案B
解析A项,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产物只有1,2-二氯乙烷,为纯净物,正确;B项,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产物有多种,不能得到纯净的氯乙烷,错误;C项,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只有乙醇,为纯净物,正确;D项,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只有氯乙烷,为纯净物,正确。
3.下列物质中能发生加聚反应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
A.乙烷 B.氯乙烯
C.丙烷 D.二氯丁烷
答案B
解析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故可以发生加聚反应,而乙烷、丙烷和二氯丁烷分子中不含不饱和键,故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4.烷烃是由含一个碳碳双键的R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则R可能的结构有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答案B
解析烷烃是R与H2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R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可能存在的位置有①、②、③、④、⑤5个位置,故R的可能结构有5种。
5.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并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合理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和②中C2H4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1,2-二溴乙烷而被除去,①NaOH溶液除去挥发出来的Br2蒸气,浓硫酸除去水蒸气,②碱石灰除去挥发出来的Br2蒸气和水蒸气,①和②均正确;③和④中酸性KMnO4溶液将C2H4氧化为CO2,NaOH溶液和碱石灰都能吸收CO2,碱石灰和浓硫酸都能吸收水蒸气,③和④也正确。
6.(2022河北张家口期末)降冰片二烯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冰片二烯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为8个
B.降冰片二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四环烷的一氯代物超过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降冰片二烯与四环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碳碳双键及与双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共平面,而与单键碳原子直接相连的4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降冰片二烯分子中位于同一平面的碳原子为4个,A项错误;降冰片二烯分子中碳碳双键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项错误;四环烷分子中含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所以其一氯代物有3种,C项错误;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二者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所以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
7.(1)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其中与高锰酸钾发生的反应是    (填反应类型,下同)反应;与溴发生的反应是   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能发生    反应,生成聚乙烯。
(2)一种能使溴水褪色的气态烃,标准状况下5.6 L该烃的质量为10.5 g,10.5 g该烃完全燃烧时生成16.8 L二氧化碳和13.5 g水。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
答案(1)氧化 加成 加聚 
(2)C3H6
解析(1)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易断裂,因此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
(2)设该烃的分子式为CxHy。
n(CxHy)==0.25 mol
n(H2O)==0.75 mol
n(CO2)==0.75 mol
CxHy+(x+)O2xCO2 + H2O
1 mol x mol mol
0.25 mol 0.75 mol 0.75 mol
则x=3,y=6,该烃的分子式为C3H6。
8.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CH3CH2OHCH2CH2↑+H2O),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再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    ,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3)为验证乙烯与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4)为试验乙烯的性质,将乙烯依次通入各试管的溶液里,装置如图所示。
①已知: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A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B装置中的现象是          。
②在一定条件下,CH2CHCH3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已知氯原子取代丙烯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不能 AC (2)SO2 SO2+Br2+2H2OH2SO4+2HBr (3)如果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呈酸性 (4)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液体不分层 溴水褪色,液体分层 ②CH2CHCH3+Cl2CH2CHCH2Cl+HCl
解析(2)在实验室制备乙烯的过程中,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一部分乙醇氧化,本身被还原成SO2,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将溴水还原,所以要证明乙烯能与溴水反应,必须除去SO2。(3)在确认完全除去SO2后,将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试管中,溴水褪色,则一定是乙烯与溴水反应的结果,但不能认为,乙烯与溴水发生的一定是加成反应。为证明两者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而是加成反应,根据两种反应的特点,加成反应只有一种产物,而取代反应除了有机产物外,还有HBr生成,HBr是强酸,通过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可知两者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4)①A、B装置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均生成有机物CH2BrCH2Br,CH2BrCH2Br能溶于四氯化碳、不溶于水,现象分别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液体不分层;溴水褪色,液体分层。②根据题意,丙烯与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氯原子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生成HCl和CH2CHCH2Cl。(共49张PPT)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目 标 素 养
1.能借助模型,认识乙烯的分子结构。
2.能基于实验事实,结合乙烯的官能团特征,认识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
3.能正确书写乙烯(烯烃)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4.能从碳原子成键方式、碳骨架角度认识烃的分类。
5.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等)的性能及用途,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 识 概 览
第1课时 乙烯
一、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
1.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比空气的 略小 , 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乙烯的 产量 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2.乙烯的分子结构。
(1)乙烯分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2)空间结构。
二、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实验结论:乙烯可燃烧,并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微解读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乙烯氧化成CO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甲烷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但不能用于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微判断 (1)乙烯是组成最简单的烯烃,结构简式为CH2CH2。
(  )
(2)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产生黑烟,是因为乙烯含碳量较高。(  )
(3)乙烯可发生氧化反应,因为乙烯分子中含不饱和键。(  )
(4)乙烯与乙烷是同系物。(  )


×
×
2.加成反应。
定义:有机物分子中的 不饱和碳原子 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微思考1 制取氯乙烷的方法有:①乙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②乙烯与氯化氢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请指出两种方法中发生反应的类型,并从原理上分析哪种方法更好。
提示:①为取代反应,②为加成反应。由于取代反应一旦发生就不会停止在某一步,故得不到纯净的氯乙烷,产品中副产物多,产率低;而乙烯与氯化氢通过加成反应只生成氯乙烷,产品纯度更高。
3.加聚反应。
(1)定义:含有不饱和键的小分子通过加成的方式聚合成高分子的反应叫加聚反应。
(2)以乙烯的加聚反应为例认识有关概念。
微思考2 聚乙烯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聚乙烯能否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提示:聚乙烯是乙烯的加聚产物,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问题探究
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玻璃丝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气体。将此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
(1)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可能具有不同于烷烃的性质
提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饱和烃(如烯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碎瓷片对石蜡油发生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催化作用。
(3)乙烯分别通入溴水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现象相同吗
提示:不完全相同,溶液都褪色,但是前者溶液分层,下层是油状液体,而后者溶液不分层。
重难归纳
1.对加成反应的理解。
(1)乙烯加成反应的原理。
“不饱和碳原子”可以指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不饱和键两端的碳原子,也可以是其他不饱和键上的碳原子。
乙烯加成反应的示意图如下:(以乙烯与溴加成为例) 。
(2)乙烯与常见物质的加成反应。
2.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比较。
3.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中氯气参与反应用量与烃的用量关系。
(1)加成反应:消耗的Cl2的量由不饱和键的数目决定,如双键数与消耗Cl2分子数之比为1∶1。
(2)取代反应消耗的Cl2的量由分子内氢原子个数决定,分子内氢原子个数与消耗Cl2的分子数之比为1∶1。
典例剖析
【例1】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乙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烷
C.一氯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有油状液体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取氯乙烷
答案:C
解析: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一氯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是取代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氢气、水、溴水、氯化氢等的反应均属于加成反应。
学以致用
1.由乙烯的结构和性质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丙烯能在空气中燃烧
C.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丙烯与HC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只得到一种产物
答案:D
解析:丙烯与乙烯都含有碳碳双键,性质相似。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丙烯在空气中能燃烧,丙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A、B、C项均正确;乙烯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但是CH2=CH—CH3与HCl加成,由于氯原子连接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加成产物有两种,即Cl—CH2—CH2—CH3和CH3—CHCl—CH3,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而不是同一物质,D项错误。
问题探究
乙烷和乙烯都属于碳氢化合物,它们的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碳原子,但性质却存在很大区别。
(1)乙烯分子中的4个H与2个C是否共平面 共价键的夹角约为多少 乙烷分子中的1个C原子和与其相连的3个H原子及另外1个C原子是否在同一个平面上
提示:乙烯分子中的4个H与2个C共平面。共价键的夹角约为120°。根据甲烷分子的结构,可知乙烷分子中的1个C原子和与其相连的3个H原子及另外1个C原子构成四面体形,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2)乙烯和乙烷相比,乙烯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结合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结构解释原因。
提示:结构决定性质,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组成和结构上与乙烷分子中的碳碳单键有很大差异,易发生加成反应,遇某些氧化剂可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化学性质乙烯比乙烷活泼。
(3)乙烯和乙烷均为无色气体,怎么区别 请填写下表进行区别。
方法或试剂 乙烯 乙烷
燃烧法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发出火焰,无烟
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不褪色
溴水或Br2的CCl4溶液 褪色 不褪色
重难归纳
1.乙烷和乙烯结构、性质的比较。
2.乙烷、乙烯的鉴别。
典例剖析
【例2】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D的结构简式:
A      ,C      ,D      。
(2)写出①④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             (反应类型    )。
④              (反应类型    )。
学以致用
2.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是不饱和烃,乙烷是饱和烃
B.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烷则不能
C.乙烯分子为平面形结构,乙烷分子为空间立体结构
D.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强度是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强度的两倍,因此它比乙烷稳定
答案:D
解析: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乙烷属于饱和烃,A项正确。乙烯分子含有不饱和键,容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乙烷性质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项正确。饱和碳原子与所连的四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乙烷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C项正确。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强度小于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强度的两倍,并且双键中有一个键易断裂,所以乙烯活泼,D项错误。
2.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是不饱和烃,乙烷是饱和烃
B.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烷则不能
C.乙烯分子为平面形结构,乙烷分子为空间立体结构
D.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强度是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强度的两倍,因此它比乙烷稳定
答案:D
解析: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烃,乙烷属于饱和烃,A项正确。乙烯分子含有不饱和键,容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乙烷性质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项正确。饱和碳原子与所连的四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乙烷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C项正确。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强度小于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强度的两倍,并且双键中有一个键易断裂,所以乙烯活泼,D项错误。
1.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
A.脱落酸 B.甲烷
C.生成素 D.乙烯
答案:D
解析:根据记载所述,该“气”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应为乙烯,D项正确。
2.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将其通过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  )。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溴水,NaOH溶液,浓硫酸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NaOH溶液
D.浓硫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方法一:混合气体通过溴水吸收C2H4,再用NaOH溶液除去挥发出的Br2,然后用浓硫酸干燥CH4;方法二: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NaOH溶液吸收CO2,最后用浓硫酸干燥CH4。
3.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烯分子的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
B.乙烯分子里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且碳氢键之间的键角约为120°
C.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乙烯分别燃烧,产生CO2的量相同
D.乙烯和环丙烷( )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nH2n,因此它们属于同系物
答案:D
解析:乙烯和环丙烷分子式虽相差1个CH2基团,但结构不同,一个是链状且存在 ,一个是环状且碳骨架由C—C单键构成,因此不是同系物,故选D项。
4.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C2H4并检验C2H4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碎瓷片的作用是        。
(2)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查阅资料,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    (填装置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答案:(1)作催化剂,促使石蜡油分
(2)CH2=CH2+Br2→BrCH2—CH2Br
(3)溶液紫红色褪去 (4)D
解析:(1)碎瓷片可作石蜡油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2)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BrCH2—CH2Br。
(3)乙烯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现象是溶液紫红色褪去。
(4)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