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乙酸
课后·训练提升
合格考过关检验
1.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 ②乙醇 ③乙醛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钠 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⑦
答案C
解析醋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使石蕊溶液变红色,可与Al、MgO、Na2CO3、Cu(OH)2等发生反应,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但不能与乙醛发生反应。
2.若将转化为,可使用的试剂是( )。
A.Na B.NaOH
C.Na2CO3 D.NaHCO3
答案A
解析—COOH和—OH均可与Na发生置换反应,可实现转化;—OH与NaOH、Na2CO3、NaHCO3均不反应。
3.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
A.乙烷 B.乙烯 C.乙醇 D.乙酸
答案D
解析常温下乙烷、乙烯为气态,乙醇、乙酸是液态,且乙酸的沸点高于乙醇。
4.正丁醇(CH3CH2CH2CH2OH)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正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 ℃,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选择水浴加热
B.该反应中,如果乙酸足量,正丁醇可以被完全消耗
C.长玻璃管除平衡气压外,还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
D.在反应中正丁醇分子脱去羟基,乙酸分子脱去氢原子
答案C
解析反应温度为115~125 ℃,高于100 ℃,不能水浴加热,故A错误;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乙酸足量,正丁醇也不能被完全消耗,故B错误;长玻璃管与外界相连,且正丁醇、乙酸可沿长玻璃管回流,则长玻璃管除平衡气压外,还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故C正确;酯化反应中羧酸脱羟基、醇脱氢,则反应中正丁醇分子脱去氢原子,乙酸分子脱去羟基,故D错误。
5.实验室用乙酸、乙醇和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液时,有气泡产生,该现象说明( )。
A.产品中含有被蒸馏出的H2SO4
B.产品中含有未反应的乙醇
C.产品中含有未反应的乙酸
D.乙酸乙酯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答案C
解析硫酸属于高沸点酸,难挥发,A项错误;乙醇与Na2CO3溶液不反应,B项错误;乙酸沸点低且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O2,C项正确;乙酸乙酯与Na2CO3溶液不能生成CO2,D项错误。
6.下列物质可以用来鉴别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试剂是 ( )。
A.稀硫酸 B.NaOH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溴水
答案C
解析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C项符合题意。
7.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HOOC—CHCHCH2OH。
(1)请你写出该有机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 、 。
(2)验证该有机化合物中含有—COOH常采用的方法是 ,产生的现象为 。
(3)验证该有机物中的碳碳双键的实验方案是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羟基 羧基 碳碳双键
(2)与少量的新制Cu(OH)2反应 沉淀溶解(或其他合理答案)
(3)取少量该有机物,滴加几滴溴水,振荡,溴水褪色,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HOOC—CHCH—CH2OH+Br2HOOC—CHBr—CHBr—CH2OH
解析该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有—COOH、和—OH;可利用酸性验证有机物中含有—COOH;可利用与Br2的加成反应验证的存在。
8.A~I是常见有机物,A是烃,E的分子式为C4H8O2,H为有香味的油状物质。
已知: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1)0.2 mol A完全燃烧生成17.6 g CO2和7.2 g H2O,则A的结构简式为 。
(2)D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 。
(3)①的反应类型为 。
(4)G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填字母)。
A.与钠反应
B.与NaOH溶液反应
C.易溶于水
(5)若H的分子式为C6H10O4,请写出②和⑦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
反应⑦ 。
答案(1)CH2CH2 (2)羧基 (3)加成反应
(4)AC (5)2CH3CH2OH+O22CH3CHO+2H2O HOCH2CH2OH+2CH3COOH
CH3COOCH2CH2OOCCH3+2H2O
解析17.6 g CO2的物质的量n(CO2)==0.4 mol,7.2 g H2O的物质的量n(H2O)==0.4 mol,已知A是一种烃,根据元素守恒可知0.2 mol A中n(C)=0.4 mol,n(H)=0.4 mol×2=0.8 mol,则1 mol A中n(C)=2 mol,n(H)=4 mol,则A为CH2CH2,A与水加成生成B,B为CH3CH2OH,则C为乙醛,D为乙酸,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为乙酸乙酯;乙烯与氢气加成生成I,I为乙烷;乙烯与溴加成生成F,F为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发生已知所给的反应生成G,G为乙二醇;乙二醇与过量乙酸反应生成H,H为有香味的油状物质且分子式为C6H10O4,则H为二乙酸乙二酯。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
(2)D为乙酸,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
(3)反应①为CH2CH2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
(4)G为HOCH2CH2OH。乙二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CH2CH2OH+2NaNaOCH2CH2ONa+H2↑,A正确;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B错误;乙二醇易溶于水,C正确。
(5)反应②:乙醇在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反应⑦:HOCH2CH2OH+2CH3COOHCH3COOCH2CH2OOCCH3+2H2O。
等级考素养提升
1.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装置未涉及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B项装置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醇,C项装置用于分离乙酸乙酯,D项装置用于蒸发浓缩或蒸发结晶。只有D项操作在制备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未涉及。
2.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B
解析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为羧酸,其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2CH2CH2COOH、、、,共4种。
3.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 mol该有机化合物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1 mol H2
B.与1 mol该有机化合物反应,最多消耗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2
C.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其中的碳碳双键
D.该物质能够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为含有—CHO的有机物
答案B
解析A项,金属钠可以与羟基、羧基反应生成H2,1 mol该有机化合物中含有1 mol羟基和2 mol羧基,故1 mol该有机化合物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以生成1.5 mol H2,错误。B项,NaOH、NaHCO3均只能与该有机化合物中的羧基反应,正确。C项,该有机化合物中羟基和碳碳双键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无法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其中的碳碳双键,错误。D项,该有机化合物中不含有—CH2OH,不可以被氧化为—CHO,错误。
4.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实验小组先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了乙酸和另一种分子式为C6H14O的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C6H14O分子中含有羟基,能与金属钠反应
B.C6H14O能发生催化氧化且生成物分子中含醛基的结构有8种
C.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8H16O2
D.这种酯与辛酸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解析酯的水解产物一般为羧酸和醇,因此C6H14O为醇,其结构中含有羟基,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A项正确;C6H14O能发生催化氧化且生成物分子中含醛基的结构为C5H11—CH2OH,—C5H11有8种结构,B项正确;在反应CH3COOH+C6H14O酯+H2O中,由原子守恒规律可知,分离出的酯的分子式为C8H16O2,C项正确;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酯与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这种酯与辛酸分子式均为C8H16O2,含有官能团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5.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等功效。苹果酸是这种饮品的主要酸性物质。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1)苹果酸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 。
(2)苹果酸的分子式为 。
(3)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L。
(4)苹果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石蕊溶液作用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答案(1)羟基 羧基 (2)C4H6O5 (3)33.6
(4)ABCD
解析1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2个—COOH和1个—OH,都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故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产生1.5 mol H2。它含有—COOH,可与石蕊溶液作用,可与NaOH、乙醇反应;它含有—OH,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共57张PPT)
第2课时 乙酸
一、乙酸的组成和结构及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2.组成和结构。
乙酸分子可看成是甲基(—CH3)与羧基(—COOH)的组合,羧基决定着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微训练1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酸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物
B.乙酸又称冰醋酸,是混合物
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用于制作生活调味品
D.乙酸分子中含 ,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乙酸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一些有机物,如乙醇等,A项错误;乙酸是纯净物,B项错误;乙酸分子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氢气加成,D项错误。
二、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乙酸溶于水,只有一小部分发生电离,表现弱酸性。乙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OO-+H+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与活泼金属(如钠)、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钙)、碱(如氢氧化钠)等反应。
(3)与弱酸盐反应。
微思考请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提示:将乙酸溶液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有无色气体生成。(或其他合理答案)
微判断(1)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
(2)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
(3)乙酸、乙醇分别与金属Na反应,前者反应更剧烈。( )
√
√
√
2.酯化反应。
(1)实验:
(2)定义: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3)特点:是 可逆反应 ,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
(4)反应条件:浓硫酸、加热。
微训练2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物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主要目的是除去挥发出的反应物,并利于酯的析出
B.反应中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OCH2CH3取代
C.反应中加入碎瓷片是防止液体暴沸
D.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答案:A
解析:题述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和乙醇,同时可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酯的析出,但不能用NaOH溶液,A项错误;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因此反应中乙酸分子中羟基被—OC2H5取代,B项正确;酯化反应中,加入碎瓷片可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C项正确;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D项正确。
三、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官能团。
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具有 决定 作用,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在性质上具有 相似 之处。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及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特别提醒
一种物质如果含有多种官能团,在按官能团分类时,通常按照官能团的优先顺序将其归为某一类物质。例如,CH2=CH—COOH,由于羧基优先于碳碳双键,所以该化合物属于羧酸类物质,因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该化合物既具有羧酸的性质,同时又具有烯烃的性质。
问题探究
面团在酵母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些有机酸,所以如果面团过度发酵,就会有酸味,为消除酸味,可以向面团中加入小苏打(NaHCO3),会使得面团更加松软。
(1)某有机物能与小苏打的水溶液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则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含有什么官能团
提示: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含有羧基。
(2)能否用小苏打鉴别食醋和料酒 为什么
提示:可以用小苏打鉴别食醋和料酒。乙酸比碳酸酸性强,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乙醇中羟基的活泼性比较弱,不能与NaHCO3反应。
(3)某同学利用“酸性强的酸制酸性弱的酸”的原理: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设计了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请填空补充该实验。
重难归纳
1.几种常见代表性物质的反应比较。
2.两类羟基氢反应的定量关系。
典例剖析
【例1】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化合物与过量Na反应得到体积为V1的气体,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化合物与足量NaHCO3反应得到体积为V2的气体,若V1=V2≠0,则有机化合物可能是( )。
A. B.HOOC—COOH
C.HOCH2CH2OH D.CH3COOH
答案:A
解析: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设选项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则各物质与n1、n2的对应关系为:
由表中数据可知,若V1=V2≠0,即n1=n2≠0,则A项中物质符合。
学以致用
1.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NaOH溶液 ③醋酸溶液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金属钠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上是与其中的水反应,钠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乙醇大;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与钠反应速率更大。
2.柠檬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柠檬酸可与4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B.柠檬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C.1 mol柠檬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5 mol H2
D.柠檬酸与O2在Cu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1个柠檬酸分子中有三个羧基,故1 mol柠檬酸可与3 mol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A项错误;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两者均能发生酯化反应,B项正确;羟基和羧基均可与钠反应生成H2,所以1 mol柠檬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2 mol H2,C项错误;柠檬酸分子中与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无法发生催化氧化反应,D项错误。
问题探究
乙酸是食醋的重要成分,而醋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酿酒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醋,传说杜康的儿子黑塔因酿酒时间过长得到醋。古罗马人将发酸的酒放在铅制容器中煮沸,能得到一种高甜度的糖浆,其中富含有甜味的铅糖——乙酸铅。
(1)根据材料,醋是酒精暴露于空气后的自然产物。由酒精变成醋,乙醇发生了什么反应
提示:乙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成乙酸,发生了氧化反应。
(2)烧鱼时常加入醋和料酒以去除鱼腥味,同时鱼的味道会香醇鲜美。其中涉及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你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重难归纳
1.酯化反应。
(1)实验原理。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也可看作是分子间脱水的反应。采用同位素示踪法(C2H5—18OH与乙酸反应)研究该反应的机理,发现18O存在于乙酸乙酯中,说明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余下部分结合生成酯。即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具体内容
试剂的
加入顺序 先加入乙醇,然后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CH3COOH
装置特点 ①均匀加热的目的:能增大反应速率,并将生成的乙酸乙酯及时蒸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
②大试管倾斜的目的:增大受热面积;
③小试管内导气管末端要在液面以上,不能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
注意事项 具体内容
试剂
的
作用 碎瓷片 防止液体暴沸——加热前,将碎瓷片加入大试管中
浓硫酸 a.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b.吸水剂——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促使酯化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提高CH3COOH、CH3CH2OH的转化率
饱和
Na2CO3
溶液 a.反应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
b.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c.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酯的分离 用分液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特别提醒
(1)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为100%。 (2)加热的温度不能过高,其目的是尽量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提高乙酸、乙醇的转化率。 (3)饱和Na2CO3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是因为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钠和乙醇。
2.常见官能团及代表物的主要反应。
官能团 代表物 典型化学反应
碳碳双键
( ) 乙烯 (1)加成反应: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2)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羟基
(—OH) 乙醇 (1)与活泼金属(Na)反应;
(2)催化氧化:在铜或银催化下被氧化成乙醛
官能团 代表物 典型化学反应
羧基
(—COOH) 乙酸 (1)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在浓硫酸催化下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
酯基
(—COOR) 乙酸
乙酯 水解反应: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
典例剖析
【例2】“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常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乙酸乙酯。
(1)写出装置中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
(2)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置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而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 。
(3)实验时,试管B观察到的现象是界面处为浅红色,下层为蓝色,振荡后产生气泡,界面处浅红色消失,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事实证明,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也存在缺陷,其原因可能是 。
a.浓硫酸易挥发,以致不能重复使用
b.会使部分原料炭化
c.浓硫酸有吸水性
d.会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2)防止发生倒吸
(3)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4)bd
解析:(2)因为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且乙酸乙酯已经液化,所以长导管要在液面以上,防止倒吸。
(3)挥发出的乙酸使界面的溶液显酸性,因此界面处为浅红色,振荡后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4)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部分有机物脱水炭化,且与生成的碳反应,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学以致用
3.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和脱水剂
B.乙醇可以全部反应
C.反应前的混合液中应加入碎瓷片
D.导气管口应插入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以下
答案:C
解析: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全部反应;导气管口应位于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方。
4.将1 mol 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与足量CH3COOH充分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45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答案:A
1.如图是某有机物的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B.该物质能与NaOH溶液反应,表现强酸性
C.该物质与CH3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D.该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答案:B
解析: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能与NaOH溶液反应,是一元弱酸。
2.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表达错误的是( )。
答案:C
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再边摇动试
管边慢慢加入乙醇,然后加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溶液
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当反应完成后,振荡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会有气泡产生
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可以除去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答案:A
解析:应先加入乙醇,再慢慢加入浓硫酸,然后加入乙酸,A项错误;为了防止倒吸,导气管不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B项正确;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与Na2CO3反应,产生了CO2,同时饱和Na2CO3溶液也吸收被蒸出的乙醇,C、D两项正确。
4.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A项,分子中不含酯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项,与乙醇、乙酸均发生酯化(取代)反应。C项,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D项,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氧化反应。
5.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M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M与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M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M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
答案:C
解析:M与Na完全反应时1 mol —COOH、—OH各消耗1 mol Na,A项正确;1 mol —COOH只与1 mol NaHCO3反应,B项正确;1 mol —COOH消耗1 mol OH-,—OH不与OH-反应,C项错误;M中既含—COOH,又含有—OH,所以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D项正确。
6.有机化合物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
(2)B、D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分别是 、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 (反应类型 )。
② (反应类型 )。
④ (反应类型 )。
答案:(1)CH2=CH2
(2)羟基 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