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整本书复习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整本书复习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3 15:1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八年级下册整本书复习试卷
一、基础知识(20 分)
(一)
2025 年春节晚会,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走进晚会现场,那热闹非凡的氛围( )瞬间将人包围。舞台上,灯光变幻莫测( ),时而明亮如昼,时而柔和梦幻,与演员们轻盈( )的舞姿相互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晚会筹备过程中,工作人员们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尽善尽美。他们 xián shú( )地应对各种挑战,精心策划每一个节目环节。众多知名演员和艺术家齐聚一堂,用精湛的技艺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 shèng yàn( )。
然而,在如此精彩的晚会背后,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例如,有观众指出,晚会在节目编排上,虽然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让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但是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和很高的收视率的取得,这种表述显得有些拖沓啰嗦。还有,为了办好 2025 年春节晚会,节目组精心策划了许多新颖的节目,但是邀请了众多知名的演员和艺术家参与演出,此句中 “但是” 一词使用不当,使得句子逻辑关系混乱。
春节晚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人以晚会为主题,创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春节晚会精彩纷呈呈盛世
下联:华夏儿女欢歌笑语贺新年
还有一副对联:
上联:灯光璀璨舞台美,演绎人间万象
下联:歌舞升平年味浓,喜迎龙岁千祥
请根据以上文段,完成以下题目:
1.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氛围”“变幻莫测”“轻盈” 注音。
2.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án shú”“shèng yàn”。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尽善尽美”“娴熟” 的意思。
尽善尽美:
娴熟:
4.修改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
5.请简要分析文段中所给对联与春节晚会主题的契合之处。 (提示:从对联内容、所营造氛围等方面分析)
(二)字词书写与读音(6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 羁绊(jī) 斡旋(wò) 大彻大悟
B. 亢奋(kàng) 褶皱(zhé) 缄默(jiān) 消声匿迹
C. 龟裂(guī) 翩然(piān) 磅礴(bó) 人情事故
D. 雾霭(ǎi) 冗杂(rǒng) 追溯(shuò) 草长鹰飞
(三)词语运用(4 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真是美不胜收。
B. 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赢得了台下听众的阵阵掌声。
C.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D.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却放荡不羁。
(四)文学常识(4 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他的作品还有《饮酒》《小石潭记》等。
B.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代的魏学洢 ,本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
C. 《回延安》是一首用陕北民歌 “信天游” 形式写成的诗,作者是贺敬之,他的代表作有《大堰河 —— 我的保姆》。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分为 “风”“雅”“颂” 三个部分,“风” 又叫 “国风”,是祭祀的乐歌。
(五)名句默写(6 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关雎》)
(2)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 5 - 8 题(12 分)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
(2)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
(3)便要还家 要:______
(4)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 “皆叹惋”?(2 分)
8.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 “世外桃源”?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 分)
(二)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 9 - 10 题(8 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 文章开头写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表现出作者对清脆悦耳的水声的喜爱之情。
B. “伐竹取道” 与上文的 “隔篁竹” 相呼应,为下文写潭水的清澈及潭中景物做铺垫。
C. 作者描写潭中鱼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 “佁然不动” 是动态描写,“俶尔远逝” 是静态描写。
D. 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独特风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10.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闻水声,如鸣珮环” 这句话。(4 分)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 11 - 14 题(12 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 1741 到 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 1921 到 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1. 选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分)
12.选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其作用。(3 分)
1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一句中 “凡是”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14.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作者说明事理的逻辑顺序。(3 分)
(二)阅读《壶口瀑布》选段,完成 15 - 18 题(18 分)
①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 “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 “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 “丁” 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②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 —— 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③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4 分)
16.文中写 “黑猪掉进深沟” 的传说有什么作用?(4 分)
17.作者由壶口瀑布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感悟?(6 分)
18.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不同感受及这样写的好处。(4 分)
四、名著阅读(10 分)
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4 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著作。它按照传统经史子集的顺序,系统地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 等经典。以下是关于《经典常谈》的相关问题:
(1)在《经典常谈》中,朱自清先生介绍《诗经》时,提到《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请问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 分)
(2)《经典常谈》中介绍《史记》时,提到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之一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 分)
2.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问题。(6 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______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______ 。(2 分)
(2)这段话是保尔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它体现了保尔怎样的精神品质?(4 分)
五、写作(40 分)
请以 “成长的磨砺” 为话题,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成长经历,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一、(一)1.氛围(fēn wéi)、变幻莫测(biàn huàn mò cè)、轻盈(qīng yíng)
2.娴熟、盛宴
3.“尽善尽美”: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4.第一处语病修改:“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和很高的收视率的取得” 句式杂糅,可改为 “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第二处语病修改:“但是” 使用不当,前后句不是转折关系,可改为 “并且”。
5.第一副对联 “春节晚会精彩纷呈呈盛世,华夏儿女欢歌笑语贺新年”,上联突出春节晚会节目精彩,展现盛世景象,下联体现华夏儿女在春节通过欢歌笑语来庆贺新年,紧扣春节晚会在春节这一特殊时间举办,为人们带来欢乐,共同庆祝新年的主题。第二副对联 “灯光璀璨舞台美,演绎人间万象;歌舞升平年味浓,喜迎龙岁千祥”,上联通过描写晚会舞台灯光之美,节目演绎世间百态,下联强调歌舞营造出浓厚年味,喜迎吉祥龙年,从晚会的舞台表现、氛围营造以及新年祝福等方面与春节晚会主题紧密契合,展现了春节晚会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欢乐祥和的氛围。
(二)A
(三)D
(四)B
(五)(1)君子好逑 (2)海内存知己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对应课后练习:课后 “读读写写” 及 “思考探究” 等练习中对古诗词的背诵有明确要求,通过反复诵读与练习强化记忆。
二、5.(1)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同 “邀”,邀请 (4)值得
6.(1)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和外面的人一样。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7.为外界社会的动乱、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8.描绘了一个环境优美、和平安宁、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可见环境优美、和平安宁;从人们热情招待渔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可见民风淳朴。
(二)9.C
1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水声” 比作 “鸣珮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表达了作者听到水声后的愉悦心情。
三、(一)11. 说明物候现象来临决定于纬度、经度、高下和古今四个因素。
12.举例子,如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 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 10 天”,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3.不能删去。“凡是” 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都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如果删去,就不能体现这种普遍性,“凡是”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作者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先说明纬度因素,这是影响物候的最重要因素,接着依次说明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使文章条理清晰。
(二)15.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涌来的河水比作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 赋予河水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水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黄河的赞叹之情。
16.以 “黑猪掉进深沟” 的传说侧面烘托出黄河壶口瀑布水流湍急、漩涡力量巨大的特点,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神秘色彩,使读者对壶口瀑布的凶险有更深刻的感受。
17.作者联想到了水的各种形态,人的各种感情,以及世界的浓缩;感悟到黄河水柔中有刚、宽厚而不屈的性格,进而联想到人历经磨难铸就伟大个性,表达出对黄河伟大精神的赞美。
18.第一次看壶口瀑布,作者更多的是被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所震撼;第二次在枯水期看壶口瀑布,作者对瀑布有了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感悟到黄河水的性格及蕴含的民族精神。这样写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由表及里地展现壶口瀑布的魅力,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四、1.(1)比。此句将女子的手比作柔荑,皮肤比作凝脂,通过比喻的方式来描绘女子的美丽,所以运用的是 “比” 的表现手法。
(2)“究天人之际” 是探究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通古今之变” 是通晓从古到今社会的各种发展演变;“成一家之言” 是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学说。这句话体现了司马迁宏大的历史视野和著书立说的高远志向。
2.(1)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 柯察金
(2)这段话是保尔在瞻仰烈士公墓时,面对烈士的墓碑说的。它体现了保尔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表明他把自己的生命和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提示:教材课后写作练习常鼓励学生结合名著内容进行思考与创作,本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保尔成长经历的理解,联系自身,思考成长中磨砺的意义,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运用及写作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