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高尔基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 是 具 有 "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宁
海 版
复 活
草 婴 译
110o
复 活
BOCKPECEHME
BOCKPECEHME
鑫 复 活
托尔斯泰小说系列
草 婴 译 复 活
级
i
o
T
C
n
O
T
B
e
r
TEB TOICTOM
岸 题 臣 文 外
共点压张物其上
做 列夫 · 托尔斯泰一
列 夫 。 托 尔 斯 泰 — 著
络 解t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原著,梳理故事情节。
2、把握人物形象,揣摩心理变化。
3、探究题目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走近作者
他出生在俄国,他的家族有煊赫的历史,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他一生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 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 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 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 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
分家后他把自已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 几乎身无分文。
他的一生,就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 度过的。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死后更是安 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
字 架 。
列夫 · 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
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实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 尼娜》《复活》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幼年》《少年》《青年》。他是世界现实 主义文学的高峰之一。
走近作者
了解"托尔斯泰主义"
W 士 i0701sl 工 Y
托尔斯泰主义是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
重要思想的结晶,一方面,它体现为对现实的无情批判;另
一方面,它宣扬了赎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不以
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
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因此人们称之为“托
尔斯泰主义”。
创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
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 赤贫。当时战争的重负、连年饥谨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 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 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 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 制制度的反动本质。他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 体会到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 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此外,在晚年,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
转变,他的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达到了 “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这 无疑是他艺术探索的结果,同时更是他精神探 索的结果。 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 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是他晚期创作 巨大批判力量的主要源泉,长篇小说《复活 》 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复活》被誉 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
前情概要
1、始乱终弃
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去服兵役,因顺路经 过姑母家,在姑母家住了四天。在一个复活 节的晚上,他诱奸了姑母的女仆卡秋莎 ·玛丝 洛娃。临别,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便 到部队去了。此后,聂赫留朵夫连封信也没 捎给过她。她已怀孕了。
2、车站绝望
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聂赫留朵夫抛弃,但仍非 常想见他,一次听说他会在晚上经过某火车站,就 赶到那,在车窗外找到他所在的那节车厢,火车开 动了,玛丝洛娃边敲着窗子,边跟着火车跑,头巾 吹掉了,她还是跑,火车无情地远去了,她倒在了 地上,抱头痛哭。她当时想到了死,但想到孩子, 于是慢慢地站了起来….从这天起,她不再相信任何 人,认为一切都是欺骗。
3、 人命案件
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和使 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 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 是安眠药。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 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案发 生后,茶房和使女贿赂律师,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 娃身上。
4、法庭群丑
法庭要审判玛丝洛娃。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 了,他要在六点前去会他的情妇,急切希望案子快 点审完。书记官故意提出要先审玛丝洛娃一案,因 为他知道副检察官喝了一整晚的酒,案子的卷宗还 没有看。
这里岂是庄严神圣的法庭 这是由骗子、酒鬼、 淫棍来主持的审判,多么腐败、虚伪的统治。
参加审判玛丝洛娃的法庭人员众生相
一个法官跟妻子吵架,心情不佳,愁容满面,在整个审判过程一
直担心回家后老婆不给饭吃。
另一个法官是“机会论者”,他玩弄数字来决定受审者的命运。
另一个法官老是迟到,他关心的是自己的疾病。
一个书记在法庭上偷看一篇秘密文章,完全没有注意审判案件。
尤其那个副检察官,他在妓院寻欢作乐一夜,匆忙赶到法庭,连 纽扣还没来得及扣上,以致开庭前还不知案情。 副检察官以犯罪 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
5、终审判决
最后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他
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思,可是 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聂赫留朵 夫也一时疏忽了。这样玛丝洛娃必须判罪了。 本来,庭长不同意这意见,但他怕耽误和红头 发姑娘的约会,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押 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自读自学展示
1.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不超过20
个字)
聂赫留朵夫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2.梳理情节,概括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开端 聂赫留朵夫到监狱去探监,玛丝洛娃认出了他
的身份
2.梳理情节,概括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发展
2.梳理情节,概括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发展 长凳交谈 探问旧事
回避躲闪
发展 二人在狱中相 认,谈话中追忆往事。
2.梳理情节,概括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发展 长凳交谈 探问旧事
回避躲闪
高潮
2.梳理情节,概括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发展 长凳交谈 探问旧事
回避躲闪
高潮 卢布插曲 动摇犹豫
讨要卢布
高潮 玛丝洛娃想法子要利用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经过
思想斗争,力求说服玛丝洛娃宽恕他,相信他。
2.梳理情节,概括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发展 长凳交谈 探问旧事
回避躲闪
高潮 卢布插曲 动摇犹豫
讨要卢布
结局
2.梳理情节,概括人物表现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祈求宽恕
认出身份
发展 长凳交谈 探问旧事
回避躲闪
高潮 卢布插曲 动摇犹豫
讨要卢布
结局 结束会面 决心救赎
拒之千里
结局两人 分别,聂赫留朵 夫认识到玛丝洛娃已
经没有了灵魂,但
"我还要来的",坚持要帮助她觉醒,走向“复活”。
2.梳理情节,概括人物表现
表示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发展 长凳交谈
高潮 卢布插曲
结局 结束会面
3.揣摩人物心理变化
主要内容 聂赫留朵夫
玛丝洛娃
开端 隔栏相见 忐忑激动
意外震惊
发展 长凳交谈 羞愧悔恨
愤怒悲伤
高潮 卢布插曲 意外吃惊
讨好利用
结局 结束会面 同情自省
心凉意冷
3.揣摩人物心理变化
媚笑卖寿
敷衍讨好
讨好有钱人
已得好处
1 讨要卢布
约定再见
自甘堕落
心存希望
示例二: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的心理变化图
2
决定赎罪
坚定决心
有所顾忌
唤醒灵魂
情绪数动 自我底动
痛苦,往事 不堪回首
■玛丝洛娃 聂赫留朵夫
探问旧 深感着址
无奈愤怒 躲避回忆
动摇纠结 自我斗争
不满不屑 拒之千里
-2
-3
-4
-1
0
自读自学展示
分析人物形象
请分别分析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这两个人物形 象。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聂赫留朵夫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形象。他对自己曾经
犯下的罪恶处在深深的痛苦和自责之中,他在庭审
后第一次去探监, 一心一意要拯救玛丝洛娃,不仅
要帮助她脱离牢狱,还希望在精神上将她唤醒。他
前来见玛丝洛娃体现了他要赎罪的真诚,后来的动
摇看出了他此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他斗
争的结果体现了他的坚定性。这是一个正在走上复
活之路的青年形象。语言、神态、动作、内心独白
玛丝洛娃
外貌描写
1、 第27段乌黑的髫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 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
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 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2、第59段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 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 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 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 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六次写到玛丝洛娃的微笑
第一次,“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 嫣然一笑”。
第二次,“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 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第 三 次 , “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 ”。
第 四 次 ,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第 五 次 , “她鄙夷不屑地微笑着”。
第 六 次 , “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
玛丝洛娃是一个外表沧桑而病态,精
神堕落而麻木,纯真不再,丧失尊严 、安于堕落、得过且过的既可悲又可 怜的底层女性形象,但仍有残存的俊 俏和神采,没有完全泯灭良知和混淆 是非观念,灵魂深处潜藏着能量。
外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自读自学展示
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 有什么特
殊含义 可以结合整部作品的相关情节、 写作背
景谈谈你的理解。
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 有什么特殊含义 可以 结合整部作品的相关情节,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 一:“复活”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的“精神 复活”
1、他复活的历程——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单纯善良的大学生。
第二阶段:放纵堕落的花花公子。
第三阶段:苏醒忏悔的复活者。
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 有什么特殊含义 可以结合整部作品的相关情节,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典型意义:
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他的身上体现了19 世纪后半期俄国部分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聂赫
留朵夫的复活体现了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后的精神追求。
课文节选部分充分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 聂赫 留朵夫的“复活"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 ”、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
失落的人性逐渐复归,道德不断自我完善。
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 有什么特殊含义 可 以结合整部作品的相关情节,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二:玛丝洛娃人性和尊严的复活
1.玛丝洛娃的复活历程——人生三阶段
第一阶段:天真美好的单纯少女。
第二阶段:遭受凌辱,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
第三阶段:宽恕复活,重获新生。
2.玛丝洛娃“复活”的典型意义
玛丝洛娃身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纯洁、善良和自尊,也体现出不 合理社会对他们的残酷迫害。 爱和宽恕唤醒了她心中尚存的善良 与仁爱,玛丝洛娃最终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复活。她的“复 活”代表着人性与尊严的回归。
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 有什么特殊含义 可以 结合整部作品的相关情节,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三:
寄托了作者的理想,是托尔斯泰的精神复活。
托尔斯泰写《复活》用了十年时间,六易其稿。小说 结局曾写成玛丝洛娃同聂赫留朵夫结婚,移居国外过上了 幸福生活。大团圆式的结局只说明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 活”,后来托尔斯泰又把结局改成玛丝洛娃和政治犯西蒙 松在一起,写出了玛丝洛娃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复活”, 从而完整地诠释托尔斯泰的“复活”情感与思想。
归纳主旨(节选部分)
本文讲述了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会审后
鼓起勇气面对曾被自己深深伤害的玛丝洛娃,忏悔
当年的罪恶、祈求宽恕的过程,写出了主人公迈出
了“复活”的第一步,寄寓着作者的人性理想。
归纳主旨(整本书)
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 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
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
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
俄国的社会图画。
学之所惑
文章开头部分,对狱中其他人物对话情形的描写有 什么作用
①从对话内容来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 混 乱 。
②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第一次见面提供了背景。
③推动了情节发展。因为这一吵闹的场面使得玛丝洛娃 听不清聂赫留朵夫的讲话内容,才有了下文两人近距离 的 谈 话 。
她忽然瞟了她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嫌恶”应该是玛丝洛娃的真情流露,正是眼前
这个男人,对她始 乱终弃, 给自 己带 来了 深重的
痛苦和灾难。“妖媚又可怜地微微 一 笑”则是她
故意而为之, 装 出 的一 副妖媚可 怜相,其目的是
“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有几次变
化 这说明什么
有三次变化。刚见面称“您”,后来称玛丝洛娃为“你”
“卡秋莎”。这说明聂赫留朵夫刚开始还不能与玛丝洛娃 拉近内心的距离,只是把她当作一个他想帮助的人,后来,
聂赫留朵夫逐渐地在情感上拉近了与玛丝洛娃的距离,已
经把她当作一个熟悉的人看待。
聂赫留朵夫见到了玛丝洛娃,要求她宽恕他,并把 自己要和她结婚的决定告诉她。但玛丝洛娃不能饶恕他 的过去。她气愤地说; “你去找你的公爵小姐们好了, 我的价钱是一张十卢布的钞…我是犯人,你是公爵,这 儿没你什么…你在这个世界里拿我玩乐还不算,又要用 我来救你自己,好让你能上天堂!我讨厌你-你那眼镜,
你那肮脏的胖脸!去,去!"聂赫留朵夫吃了闭门羹,但 他想为了对得起良心,即使玛丝洛娃不愿和他结婚,他 也要跟她一道去流放。
后情概要
6、请求宽恕
7、找回旧爱
由于聂赫留朵夫的诚心,玛丝洛娃又重新爱
上了聂赫留朵夫,不知不觉间她完全依照他希望
她做的去做了:戒了烟酒,不再卖弄风情。但她又
想到这种结合,对他是一种不幸。她不能接受所
爱的人为她作出的牺牲。
8、爱的抉择
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
人,他爱上了玛丝洛娃。玛丝洛娃必须在西蒙松和聂
赫留朵夫之间作出选择。她感到:“聂赫留朵夫是出于
慷慨,又由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才向她求婚。可是西
蒙松却在她现在的境遇里爱她,只因为爱她而爱她。
”于是,她接受了西蒙松的爱。
9、灵魂复活
最后,玛丝洛娃和西蒙松走了。聂赫留朵夫被留了
下来。他在福音书里找到了五条生活准则:对上帝要虔
诚、不起誓、要忍辱、爱敌人、勿反抗。他认为人们如
果遵循这五条法则,并不断悔过自新,便可以“获得最
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国也会建立起来”。他开始过一种
全新的精神生活。他的灵魂复活了。
作业(任选一题):
1. “精神的我”和“兽性的我”是一个具有永久探讨价 值的话题,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在今天有怎样的 意义 请联系现实或是你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的看 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论文。
2.聂赫留朵夫在和玛丝洛娃见面后,又先后两次去监狱 探望玛丝洛娃,接下来的两次探监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请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