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3 22:3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下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以《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对象,通过生动的文字描述,带领学生走近古代艺术瑰宝,体会历史与艺术的交融。这篇课文的显著特点是语言简洁明快、结构严谨有序,通过数据化描述与动态化表达,将画作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娓娓道来,画面感与历史感交织,非常适合学生在品读中感受语言之精妙,在想象中触摸历史之厚重。
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述画作地位,再分写人物、场景与细节,最后总结历史意义。可借此训练学生提取中心句、梳理文本脉络的能力,并仿写“围绕中心展开描述”的段落。课文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载体,更是传统文化的窗口。教学中需通过图文对照、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的自豪感,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生动细致,了解画作名扬中外的原因,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思维能力: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审美创造:品味语言文字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用简练文字刻画《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过程
任务回顾,课题导入
1.欣赏视频,畅谈感受
播放视频,欣赏画作《清明上河图》。
边看边说,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巧妙点评,理解课题
一起读课题,给“名扬中外”换个词。(闻名中外、中外闻名、举世闻名、世界闻名……)
3.明确任务,共同完成
这篇课文是本单元要学习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要关注学习提示。请学生读一读学习提示。
教师明确任务:今天这堂课我们需要为这幅图画制作一张“展签”。博物馆的展签也称为标签或说明牌,用于向参观者介绍展品,内容包括 艺术家姓名、 作品名称、 创作日期、 材料、 尺寸、展品背景和重要性等信息。
任务一:预习检查,字词过关
1. 字词过关,预习反馈
官吏 张择端 摊贩 毛驴 栏杆 古都风貌 故宫博物院
一乘轿子 马笼头
①“吏”VS“史”:吏多一横,是古代官员的通称。
②一“乘”轿子:这就是一乘轿子,“乘”是表示数量单位的词。除了说“一乘轿子”,我们还可以说“一( )轿子”?(拓展:一顶轿子)
③马笼头:出示字典注释,辨析“笼”的两种读音。在课文中读第二声,看图了解马笼头。这是一种马具,用来驾驭和约束马。
2. 二次检查,词语进阶
任务二:借助展签,理清脉络
1.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课作本34页第2题
2.探究画作艺术价值
画作的艺术价值是能够被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主要原因,请合作朗读2-4自然段,通过寻找每一段的关键句来概括这幅画的艺术价值。
第二段: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
第三段: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
任务三:细品名画,感受画技
1. 小组合作品读:从2-4自然段中任意选择一个自然段进行研读,说一说《清明上河图》为什么能名扬中外。
第二自然段: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重点抓句式,再用句式观察画作人物想象。
提炼特点——人物众多
第三自然段: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重点抓句式,以及波浪线部分。
提炼特点——画技精湛
资料拓展:一寸=3.33厘米,而一颗黄豆大概只有0.5厘米,《清明上河图》整幅画作的长度为528厘米,宽度为24.8厘米,画上人物共800多人,牲畜80余头,房屋30多栋,船舶20多艘,车轿20多辆。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对比、合作读第2、3自然段,思考: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都写了《清明上河图》上画了很多人,这两个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区别?(师读蓝色文字,生读红色文字)
发现区别:第2自然段介绍了不同职业、身份VS第3自然段人的不同形态。
第四自然段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小结:连续的动作描写把这个生动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再现在我们眼前了。
场景再现,当读到( )时,我仿佛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提炼特点——生动传神
任务四:介绍名画,宣传文物
1.四人小组合作,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2. 现在你知道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了吗?结合板书内容,讲清楚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个别说)
预设:画上人物众多、形态各异,而且画上的街市非常热闹、情景生动传神,再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和生活情景。
板书设计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物众多 画技精湛 画面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