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生物信息卷(三)
园编审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大豆种子中含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豆种子中的无机盐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 大豆种子中的淀粉和磷脂均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
C.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大分子
D. 可用苏丹Ⅲ染液定量检测大豆种子中的脂肪含量
2.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一种渗透作用装置。图3是另一种渗 透装置,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倒置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 图2、图3两个装置所用的 半透膜都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但可以让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半透膜
(
图
1
) (
图
3
)图2
A. 图3中,如果D、d均为蔗糖溶液,则初始浓度大小关系为M >M,, 达到平衡后M>M
B. 图2中,若A 为0 . 3g/mL 葡萄糖溶液,B 为清水,则平衡后A 侧液面与B 侧液面一样高
C. 图3中,若每次达到平衡后都将漏斗内产生的液柱移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h 将 会 越 来 越 小
D.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则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 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3. 葡萄糖饥饿或缺氧压力使细胞中活性氧(ROS) 自由基的水平上升,从而导致自噬关键调控蛋白 Beclin 1 磷酸化,阻碍 Beclin 1和 Bcl-2 基因结合,进而诱导细胞自噬。包裹损伤线粒体的双层膜 结构称为自噬体,其与溶酶体融合后可降解受损的
(
线拉体病伤
) (
细自
)线粒体,维持细胞稳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⑤
)A.细胞内ROS 自由基增多会影响能量供应
B. 降 解 受 损 线 粒 体 的 过 程 与 溶 酶 体 内 的 水 解 酶 有 关 葡 萄 糖 饥 饿 _
或缺氧压力 →ROS自由基
C.Beclin 1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elin 确酸化 HBeclin 和Bd-2基因结合
(
注: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D.Beclin 1 与Bcl-2 基因分离能抑制细胞自噬
4. 教 材 变 式 无子西瓜的培育普通西瓜是二倍体,研究人员用二倍体品种M 作父本与四倍体品 种J 杂交,从子代中筛选出品质优良的三倍体无子西瓜新品种Z(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培育品种J 的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了有丝分裂过程 中纺锤体的形成 B.J、M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是子代多样 性的主要原因 二倍体西瓜 (
品种
M
(二倍体)-
, 品
四
的
上
)→无子西瓜 饰选 成购花粉 忧良品种2
生物信息卷(三)第1页(共8页)
C.用成熟的花粉刺激三倍体子房产生生长素,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D. 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
成虫
蛹
) (
四龄幼虫
三龄幼虫
二龄幼虫
)5.研究某种食草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存活个体数与各发育期的关系,可 反映出不同发育时期的死亡率差别,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一龄幼虫
卵
S001000
存活数
)A.该种食草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
B.准确统计该种食草虫的种群数量可以采用目测估计法
C. 二龄幼虫、三龄幼虫的死亡率高于一龄幼虫的死亡率
D.食物和天敌等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该种食草虫种群数量的变化
6 . 1937年,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 缩;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表明下丘脑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定向运输至垂体
B.据实验推测垂体的活动可能受下丘脑控制
C. 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加法原理”
D. 该实验仅涉及阻断前正常状态和阻断后萎缩状态的自身对照
7.百岁兰是一种沙漠植物,曾在巴西采集到化石,其一生只有两片高度木质化的叶子。百岁兰基因 组整体呈现重度甲基化,避免DNA 的“有害”突变。在漫长的极端干旱和贫营养的条件下,百岁兰 基因组朝着小且“低耗能”的方向演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百岁兰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 百岁兰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
C. 极端干旱和贫营养的条件,使百岁兰基因组中“低耗能”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
D. 重度甲基化有利于百岁兰避免“有害”突变,故突变无法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8.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小组将该草原划分为三个区域后,分别进行 不同放牧强度承载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放牧类型 禁止放牧 轻度放牧 重度放牧
物种丰富度相对值 14.1 16.5 13.8
植物净光合作用相对量 495 758 327
A.实验选用的样方大小应相同,以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相对于禁止放牧,轻度放牧可促进物质的循环
C. 不同程度的放牧均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 合理放牧要比禁止放牧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9.乳房链球菌是导致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某实验小组进行乳房链球菌药敏实验和最小 抑菌浓度(MIC) 测定时,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乳房链球菌的琼脂平板上,通过 细菌的生长情况及抑菌圈的大小,确定抗菌药物抑制受试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MIC。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乳样采集前需对奶牛乳区进行清洗消毒,将采集的乳样置于无菌离心管中
B. 若要分离培养乳房链球菌,需将乳样进行梯度稀释,从平板上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C. 药敏实验中培养基上抑菌圈的大小可反映乳房链球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
D. 抗 菌 药 物 对 乳 房 链 球 菌 的MIC 值 与 其 在 培 养 基 上 形 成 的 抑 菌 圈 大 小 呈 正 相 关
生物信息卷(三)第2页(共8页)
生物
10.我国的干旱沙化地区自然蒸发量通常远大于降水量,给当地的绿化恢复带来较大困难,近年来研 究人员通过修建光伏电站,形成沙障,且在光伏板下进行牧草、草药种植,并发展农牧业,以实现 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伏板吸收部分太阳能,使光伏板下面沙地的自然蒸发量下降
B. 光伏板下种植的草药植物与根系上的根瘤菌之间是寄生关系
C.“棚下养殖、棚上发电”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D.畜牧一光伏互补的生态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11.猪—猴嵌合体是指将猴子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到猪的胚胎中,产生的猪猴混合体。研究人员使用 了食蟹猴的胚胎干细胞,通过荧光蛋白追踪其在猪体内的分布。他们发现,嵌合体仔猪的心脏、 肝脏、脾脏、肺和皮肤等器官中均有部分细胞来自猴子,但比例较低,在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之
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入猪囊胚的食蟹猴胚胎干细胞只能增殖分化成仔猪的某个器官
B.从猪卵巢内分离出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猪精子完成受精作用
C. 培育猪—猴嵌合体仔猪必须用到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
D.推测该仔猪的器官可能会被免疫系统攻击而受损,进而寿命较短
(
口癌细胞
回细胞毒性
T
细胞
)12.为研究某中药复方制剂对肝癌细胞的抑制 作用,某科研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结果如 图所示,其中化合物X 为一种抗癌药物。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机体对自身癌细胞的清除属于免疫自稳
B. 细胞因子在细胞毒性T 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不发挥作用
C. 该中药制剂的抗癌效果好于化合物X
D. 由图可知,该中药制剂主要促进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13.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和乙烯受体缺陷突变型 拟南芥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NAA,一种植物生长调节 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体内生长素相对含量 根系相对长度
①野生型拟南芥
②突变型拟南芥
③突变型拟南芥+NAA
④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拟南芥
A.乙烯受体缺陷可能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
B.由①②③组的根系相对长度对比可知,无乙烯作用时,NAA 能促进根系生长 C.NAA 与生长素的分子结构的差别较大
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的种类和是否使用NAA处理,因变量是根系相对长度
14.创 新 考 法 双抗体夹心法双抗体夹心法是常用的检测抗原含量的方法,流程如图所示。其中 固相抗体是由固相载体连接后的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信息卷(三)第3页(共8页)
)
(
生物
)
A. 将抗原A 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从脾脏中获得相应单克隆抗体
B.固相抗体的使用数量应多于待测抗原的数量
C.酶标抗体的作用是与待测抗原结合并催化指标底物分解
D.反应体系中光信号越强(颜色越深),则抗原A 含量越低
15.某二倍体动物(2n=4) 的基因型为AaBb, 现将其中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染色体 DNA 双链用放射性同位素"P 标记,并放入含"P 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 子细胞中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如图所示,若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基因突变或互换。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中细胞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过有丝分裂
B.若图中细胞有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C.若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至少进行过一次有丝分裂
D.若图中细胞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该精原细胞DNA 至少经过3次复制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 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将玉米的PEPC( 与CO 固定有关的酶)的基因与PPDK(催化玉米中CO 初级受体PEP 合成的酶) 的基因导人水稻得到转双基因水稻,在一定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光合 速率的影响(图1)。图2是在光照为1000μmol·m- ·s 下测得的温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 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在高温、强光环境下生存
B.图1中原种水稻a 点后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CO 浓度和温度
C. 在图1条件下温度升高5℃,转双基因水稻的光饱和点升高,原种水稻的光饱和点不变
D.推测转人的两个基因通过提高水稻固定CO 的速率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17.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中各种代谢活动稳定提供能源物质。当血糖水平过高时,机体主要 启动三条调节途径,即①直接刺激胰岛B 细胞;②作用于下丘脑,通过迷走神经来支配胰岛B 细 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 细胞。这三条路径都能促 进胰岛素的分泌,最终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时具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方式的途径只有③
B. 途径①表明,在胰岛B 细胞上有接收高血糖信息的受体
C. 三条血糖的调节途径中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
D.血糖调节途径和胃肠激素释放均受大脑意识的支配
18. 果蝇的体色和眼型分别受等位基因A/a 、B/b 控制,研究人员选择多对灰身圆眼雌、雄果蝇杂交, F, 表型及其对应个体数如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生物信息卷(三)第4页(共8页)
灰身圆眼 灰身棒眼 黑身圆眼 黑身棒眼
雄果蝇/只 301 102 102 98
雌果蝇/只 599 0 198 0
A. 基 因A/a 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 位于X 染色体上
B.灰身和圆眼均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 AaX"x" 、AaXY
C.F, 中雌、雄果蝇数量不等,可能是特定实验条件下AaX"Y个体不能存活
D. 同样实验条件下,F 中的灰身棒眼雄果蝇与黑身圆眼雌果蝇自由交配,F 雄果蝇只有1种表型
(
细菌等微生物
) (
植
物残
体
) (
沉水植物
(伊乐藻
、苦草等
上
) (
花津蟹
青
虾
有机废弃物。
有机废弃物厂
螺蛳
) (
草食性
鱼类
一
)19.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发布后,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人工养 殖。如图是一个生态环境改善型鱼塘物质循环流程 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有
机度弃
锄
)A. 螺蛳位于食物链的第三、四营养级,可以促进该生 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有利于促进其对鱼、虾、蟹粪便中有机物的吸收
C. 中等强度的捕捞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虾、蟹产量
D.不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20.三白草和鱼腥草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中医用作“药对”。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 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提前到杂种细胞,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
厂化生产,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
) (
②
) (
三白
罩
) (
三白草
原生质体
)杂种原 ③愈伤④[代谢 生质体 组织 产物
鱼盟草
A.①过程可利用盐酸和酒精混合(1:1)配制的解离液来完成
B.② 过程通常在略高渗溶液中采用PEG 融合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 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其特有功能丧失,但结构不变
D.④ 过程愈伤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是液体培养基,且需要湿热灭菌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创新情境代谢途径的转变(12分)如图甲表示某同学利用轮叶黑藻(一种沉水植物)探究光 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轮叶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 谢过程,其中a、b、c、d 代表不同的细胞结构,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图丙是轮叶黑藻细胞光合作 用相关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⑤代表不同的过程。有研究表明,水中CO 浓度降低能诱导轮叶黑 藻光合途径由C 途径向C 途径转变,而且两条途径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
有
色小液
滴
) (
C
O
银冲
液
)橡胶室 广口瓶-
甲 乙
生物信息卷(三) 第5页(共8页)
(
G
④
R
b
Oisc
o
苹果酸
NADP
pp
EPLC)
革酸乙酸
(CJ
①
PEPC
丙酮酸国
②
NADPH
Pep
鑫
草酸乙酸
ATP'-H
co -
co 2
HCO,-
(CH
O)-C,
)
丙
(1)图甲中有色液滴的移动是由装置中 (填某物质)引起的。光照强度适宜时,有色液 滴的移动方向是_ (填“向左"或“向右”)。若要测轮叶黑藻有氧呼吸速率的大小,则应将 图甲装置进行 处理,此时有色液滴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2)图乙所给的结构中,能够产生⑤的结构有 (用字母表示)。 K*从细胞外进入细胞的 跨膜运输速率受_ 的限制。
(3)图丙CO 转变为HCO 过程中,生成的H*以 的方式运出细胞;催化过程①和过程④ 固定CO 的两种酶(PEPC、Rubisco)中,与CO 亲和力较高的是 ;过程②消耗的 NADPH 主要来源于结构A 中进行的 过程。
(提示:实验中利用pH-stat法测定轮叶黑藻净光合速率;用缓冲液提取光合酶)。
实验步骤的目的 主要实验步骤
制作生态缸 取20只玻璃缸,在缸底铺经处理的底泥并注人适量池水,每只缸中各移栽3株生长健壮、长势 基本一致的轮叶黑藻,驯化培养10d
设置对照实验 将20只生态缸随机均分为两组,甲组密闭,乙组持续通人适量CO
控制无关变量 两组生态缸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14 d;每天定时利用pH-stat法测定 轮叶黑藻净光合速率
① 取等量的两组轮叶黑藻叶片,利用液氮冷冻处理后迅速研磨(目的是充分破碎植物细胞);再 加人适量冷的缓冲液继续研磨,离心取②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
测定酶活性 利用合适方法测定两组酶粗提液中PEPC的活性,并比较
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组轮叶黑藻净光合速率和PEPC的活性明显③ (填“高于”或“低于”)对照组
22. (12分)椴叶鼠尾草与朱唇是外来植物,常见于公园、绿化带中,在新生境中常常会受到当地广食 性昆虫的取食。
(1)外来物种人侵后可能会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原因是
(3)最佳防御理论认为,植物可利用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分配给防御和生长发育之间的资源存 在权衡。受到昆虫取食时,有些植物采取忍耐型策略,通过降低自身防御物质含量,对繁殖进行 超补偿;而有些植物采取忍耐和抵抗相结合的防御策略,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研究椴叶鼠 尾草和朱唇对昆虫取食的防御策略,科研人员对这两种植物进行剪叶并喷施茉莉酸甲酯溶液来
生物信息卷(三)第6页(共8页)
生物
1
1
1
1
模拟昆虫取食,检测其花数及抗虫防御物质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结合图判断分析:
(
□CK
(对阻组)回轻度取食图重度取食
500
400
300
200
100
报叶凰尾草
朱唇
700f
600
0L
)
①朱唇采取的防御策略最可能是
②相比于朱唇,椴叶鼠尾草更 (填“难"或“易”)形成入侵,判断依据是
23. (10分)XY 型性别决定的某昆虫翻翅(翅膀上翘,无长、短之分)与正相对数量
(
8F
6F
4F
2F
oL
翻翅
长
翅
短
姐
表
型
图1
)常翅(翅膀平展,有长、短翅两种类型)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长翅与短翅由等位基因B/b 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不在Y 染色体上,所有配子活力相同。以多对翻翅昆虫为亲本杂交,F 雌、 雄虫表型及比例无差异,相关数据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该昆虫长翅与短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F,中长翅雌虫的基因型为 请从基因之间关系的角度解释翻翅昆虫中无长、短翅之分的原因:
(2)从F, 中取1只翻翅雄虫与1只短翅雌虫进行杂交的方法称为 ,可通过观察该杂交 组合产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鉴定 o
(3)若让F, 中的所有翻翅雄虫与所有短翅雌虫随机交配产生F , 则 F 中翻翅:长翅:短翅= ,F 中翻翅基因的频率为
(4)该昆虫的星状眼与正常眼由常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D/d 控制,上述亲本均为正常眼; F, 中偶然发现1只翻翅星状眼雄虫,让其与翻翅正常眼雌虫杂交,子代星状眼:正常眼=2:1。 推测 F 中突变雄虫相关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符合图2中的 。
图 2
进一步筛选上述子代中的翻翅星状眼雌、雄虫连续多代杂交,后代均为翻翅星状眼,从而建立平 衡致死系模型。则该平衡系中致死的基因型有
24. (12分)带状疱疹是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 病,它会引发神经炎症或神经功能的改变,引起患者剧 烈疼痛。氨基丁酸(GABA) 是哺乳动物体内普遍存在 的一种神经递质,已知GABA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 机理如图所示。
(1)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神经炎症或神经功能的改变,使神经系统兴奋,当兴奋传至 使人 产 生 痛 觉 。
(
生
物
)生物信息卷(三)第7页(共8页)
(2)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细胞质内其他酶系所破! GABA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是
(3)人体发生强烈的疼痛时常需要药物镇痛。中成药人参糖肽(GGP) 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某 究小组采用甲醛诱发大鼠疼痛模型,探究人参糖肽(GGP) 抗炎镇痛作用与氨基丁酸(GABA) 量的关系。实验过程如下:
①分组与给药:将大鼠随机分组。GGP 组和盐酸曲马多(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组通过腹腔 射相应的药物,而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注射 。每日给药一次,连续5天。
②疼痛模型建立:在给药结束后的30分钟,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注射甲醛溶液以诱 疼 痛 。
③实验结果:检测大鼠脑组织上清液中的氨基丁酸(GABA) 含量。结果如下:
(
8F
6.94
647
6.0s
4JS
CGP
GGP
组
3
0
mgkg
组
6
0
mg*kg
组
CGP
15
mgkg
正常对照组
盐酸曲
马多组
模型组
705
712
)
④实验结论及分析:图中结果表明 。有关研究发理 人参糖肽(GGP) 抗炎镇痛作用中有炎症机制(与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动态平
有关)参与。为验证这一说法,下一步实验应检测 0
25. (9分)荔枝原产于我国,在我国广东和广西有大量种植。科研人员拟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 基因抗盐荔枝,以便向我国盐碱地推广种植。如图是培育转基因抗盐荔枝幼苗的过程示意图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抗 氨 关 青 霉素基因 HindⅢ BamH I Sal1 sT 抗 蓝 基 因 Sal I 质 垃 一 四 环 基 因 HindⅢ 重组 质粒 农杆茴 重伤组织 O 蓝枝细胞 轫基因抗盐 荔枝幼苗
(1)基因表达载体是载体的一种,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外,还必须含有 (至少答出2点)等。根据图中抗盐基因和质粒的限制酶的识别位点分
析,在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中,应使用 和 对抗盐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
(2)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的操作过程中,操作液中含有的 (填物质)可使农杆菌处于一 种能吸收周围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然后将该农杆菌置于含 的培养基中培养、从面 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3)目的基因进入荔枝细胞后,是否维持稳定和正常表达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首先是分子水平 的 检 测 , 具 体 检 测 过 程 或 方 法是 (至少答出1种)。
( 4 ) 图 中 由 荔 枝 细 胞 培 育 成 转 基 因 抗 盐 荔 枝 幼 苗 采 用 了 技 术 。 其 中 由 荔 枝 细 胞 获 得 愈 伤 组 织 的 过 程 称 为 脱 分 化 , 该 过 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生 物 信 息 卷 ( 三 ) 第 8 页 ( 共 8 页 )
2 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生物信息卷(三)答题卡
姓 名 准考证号|
条形码区
(
填
涂
)正确填涂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雅考证号,并认真棱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垦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 工整、清晰。 3按照题号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 4.答题卡不得折叠、污染、穿孔、撕破等。
样 例 错误填涂 留密冒
选择题
1 ABCD6ABCD]11 AB]CD16ABC]D]2 AB]CD]7ABCD]12AB]CD]17AB]CD]3 A]B]CD8AB]CD13AB]CD18AB]CD]4 ACB]CD]9 A cD]14AB]CD]19ABCD]5ABCD]10AB]CD15ACBICD]20AB]CD]
非选择题
21. (12分) (1)_ (2) (3) (4)① ② ③
22. (12分) (1) (2)_
严禁超出矩形边框作答
(3)①
23. (10分) (1) (2)_ (3) (4)
24. (12分) (1) (2)_ (3)
25. (9分) (1) (2) (3) (4)
严禁超出矩形边据作答
2025 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生物信息卷(三)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第1-15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第16-20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题 答 号 案 1 2 C D 3 D 4 8 5 D 6 B 7 8 D c 9 1 0 D B 1 1 D 1 2 c D 1 3 B 1 4 B 1 5 A B D 1 6 A C 1 7 D 1 8 1 9 c A B D 2 B 0 D
非选择题(第21-25题,共55分) 21. (12分) (1)0 ……………………………………………………………………(1分) 向右 ……………………………………………………………………(1分) 周暗 …………………………………………………………………… (1分) 向左 ……………………………………………………………………(1分) (2) a、b、d ………………………………………………………………(1分) 能量及载体蛋白数量……………………………………………………(1分) (3) 主动运输………………………………………………………………(1分) PEPC …………………………………………………………………… (1分) 光反应 …………………………………………………………………( 1 分 ) (4)①谢备酶粗提液……………………………………………………( 1 分 ) ②上清液 ………………………………………………………………(1分) ③高于 …………………………………………………………………(1分) 22(12分) (1) 下降…………………………………………………………………(1分) 人侵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营养结构变简单,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降低 ……………………………………………………………………(2分) (2) 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分)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歌 ……………………………………(2分) (3)①忍耐和抵抗相结合……………………………………………… (2分) ②易 ……………………………………………………………………(1分) 提叶凤尾革受到昆虫取食时,降低自身防御物质含量,营养成分更多用于增加 花数,产生大量的子代,有助于人侵 ……………………………………(2分) 23. (10分) (1)君……………………………………………………………………(1分) anBB、anBb………………………………………………………………(1分) A基因存在时会抑制 B、b基因的表达 …………………………………(1分) (2) 测交 …………………………………………………………………(1分) 画翅雄虫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 1 分 ) (3)2:1:1 ………………………………………………………………( 1 分 ) ………………………………………………………………………(1分) (4)③ ……………………………………………………………………( 1 分 ) AAdd 和aaDD …………………………………………………………( 2 分 ) 24. (12分) (1) 大脑皮层……………………………………………………………(2分) (2) 突触小泡……………………………………………………………(2分) 外正内负 ………………………………………………………………(2分) (3) 等量生理盐水……………………………………………………… ( 2 分 ) GGP的镇痛作用与氨基丁酸含量关系不大 ……………………………( 2 分 ) 促炎细跑因子和抗炎细随因子的含量 …………………………………( 2 分 ) 25. (9分) (1) 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2 分 ) (
评
分
细
则
) 21.(1) 第三空答“遮光”也可给分 (2) 第二空品写不给分 (3) 第三空答“水的光解”也可给分 22(1) 第二空答“生物多样性下降”即可 给分 (2) 第二空强调“利用环境责源“即可给分 高分关键(3)第三空答出"降低自身防即物 质含量”给1分,答出“营养成分更多用于 增加花数,产生大量的子代,有助于入侵”给 1 分 23.(4) 第二空只写一个给1分,写全给满分 失分注意24. (3)第一空不答“等量”不给分 第三空答出“促炎向胞因子”给1分,答出 “抗炎细胞因子的合量”给1分
答案及解析
Sal I ………………………………………………………………………( 1 分 ) HindⅢ ……………………………………………………………………( 1 分 )
(
25
.(3)
答检测
DNA
、
mRNA
、妥白质均可给
分
)(2) Cn …………………………………………………………………… ( 1 分 ) 氨苄青霉索…………………………………………………………………( 1 分 )
(3) 通过 PCR 等技术检测荔枝细胞的染色体 DNA上是否含有抗盐基因 …… …………………………………………………………………………( 1 分 )
(4) 植物组织培养…………………………………………………………( 1 分 ) 不雷要 ……………………………………………………………………( 1 分 )
1. C【热考点]细胞中的元家和化合物 【深度解析]细胞中的无机盐大部分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少 数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 铝误:淀粉只含院、氢、氧三种 (
xwD
)元素,B 错误:蛋白质、核酸和多贴都属于单体聚合面成的生 物大分子.C 正确:可用苏丹团染液险测大豆种子中的野肪, 但不能做定量的检测,D铅误。 2. D【热考点]法透作用 【题图解读]题图1中的细胞处于质驶分离状态,但无法确定 下一刨细胞将进行质些分离、质壁分离的复原还是雎续处于 平街状态;题图2和3中半透膜可以让葡苟糖分子和水分子 自由通过,而蓝糖分子不能通过。 【深度解析】题图3中D、d 均为莲糖溶液,达到法透平商的过 程中,漏斗内液面上升产生液住,可推测H> M ,但由于涵斗 内液柱存在一定压力,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在涌斗内液柱压 力的作用下.达到渗透平衡时,仍为H > H. A 正确;题图2 中,若 A 为 0 . 3g /mL 猫萄躺溶液,B为清水. 由于硒萄糖分 0- 子能通过半透膜,故会出现左侧液面先升高,然后右侧液面 升高,最后达到平衡,两侧液面相平的现象,B 正确:题图3 中 ,若每次达到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液住移走,则半透膜两侧 的浓度差会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h 将会越来越小.C 正确;若题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时拍下的显微照片,wu (由)不知道该细胞的下一刻是发生质壁 分离、质壁分离复原,还是维续处于平窗状态,因此不能确定 此时该细胞的细咆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细胞液浓 度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都有可能,D 错误。 3. D【热考向】细胞自嘧 【深度解析】结合题图可知,活性氧(ROS)自由基的水平上升会 导致线粒体损伤,而线校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故 细胞内ROS自由基增多会影响能厨供应,A正确:溶酬体是细胞 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商,能分解衰老,担伤的细跑器,故 降解受损线粒体的过程与溶酹体内的水解酶有关.B 正确:蛋白 质的结构决定功能,Bcclin 1硝酸化会阻碍Beclin 1和 Bdl-2基 因结合,进而诱导细胞自噬.据此推测Brelin 1确酸化后,其空间 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Beclin 1和Bl -2基因结合被阻碍,从而 诱导细胞自噬,据此可推测.当Beelin 1和 Bel-2基因结合后, 可抑制细胞自噬现象的发生,D 错误。 4. B【热考向】染色体变异 【深度解析】品种J 是由二倍体西瓜染色体数量加倍形成的 四倍体,其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南了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随体的 形成.A正确;J、M杂交子代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甚因 重组,B 错误;三倍体植株体细胞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 过程中,联会亲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当三倍体植株开花 后用成熟的花粉处理.可以刺激子房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 发育为果实,产生无子西瓜.C、D 正确。 (1) 用秋水仙本处理动茴期的骨通二倍体西瓜,得到四信体西瓜 (2) 用四倍体西瓜植抹作母木,用二倍体植抹作父本。岳交。 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休组的种子。 (3) 种植含三个染色休组的种子,得到的植抹开花后不能立 即站果,还需要投给告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盐花粉。以圳敝三 倍休植抹的子房友育成为果尖,这样就会捍到三倍体西瓜 拓展应用第2题的变式,以简单流程田皆换复杂田解,由分 析原因转为判断培育过程发生的变异,考查秋水仙素的作 用原理、支异类型的判断、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 5. D【热惆境】种群数量 【深度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仲群中各年龄期的个 体数目的比例,题图反映的是不同发育期存活数量的变化. 所以根据题图数据不能判断该食草虫的年龄结构.A 错误; 目测估计法不能准确统计出该种食革虫的种群数量.B错 误 :二龄幼虫,三龄幼虫的曲线比一龄幼虫曲线陡.存活个体 数变化小,死亡率低于一龄幼虫的死亡率.C 错误:食物和天 敌等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种群密度,即影响该种食草虫种群 数量的变化.D正确。 6. B【热倩現】实验分析 【深度解析】题述实验表明下丘脑可能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 通过血液运输至垂体,该化学物质的运输由血液循环系统执 行,不能定向运输.A 错误:该实验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 血液联系,生殖器官萎缩,说明垂体对生殖器官产生影响的 过程是受下丘脑产生的物质控制的.即垂体活动受下丘脑控 制,B正确: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 法原理",而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家的称为“减法原理”.阻断 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 “减法原理”,C 错误;阻断血液联系前正常状态和用断血液 联系后萎缩状态是一组自身对照,阻断血液联系后萎缩状态 和恢复血液联系后正常状态也是一组自身对照D. 钼误。 7. D【热考向】生物进化 【深度解析】百岁兰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植物,其形态结构和生 存策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外。百岁兰的 化石记录也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A 正确。种群是生 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生物的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 自然选择作用于不同的表型,进面导致仲畔基因频事的定向 改变,B 正确。极端干早和贫营养的条件作为自然选择的因
素.使百岁兰基因组中“低耗能”相关基因的基因频串升高, C 正确。重度甲基化有利于百岁兰避免"有窖"突变,但 可遣传变异(包括突变)仍可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D 错误。
8.C【 热题型]物种丰富度
【深度解析〕本实验中样方大小属于无关变量,为减少无关变 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选用的样 方大小应相同,A 正确;据题表分析,相对于禁止放牧,轻度放 牧的物种丰富度相对值和植物净光合作用相对量均较大,说 明相对于禁止放牧,轻度放牧可促进物质的循环,B 正确;群落 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根据题表数据可知,不同程度的放牧可能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 度,但不一定改变其演替方向,C 错误;结合题表数据可知,轻度 放牧可以提高物种丰富度相对值和植物净光合作用相对量,推 测合理放牧要比禁止放牧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正确。
9.D【 热考向]微生物培养
【深度解析】乳样采集前需要对奶牛乳区进行清洗、消毒,将 采集的乳样置于无菌离心管中,防止杂菌的污染,A 正确;若 要分离培养乳房链球菌,需将乳样进行梯度稀释,从平板上 挑取符合要求的单菌落进行纯化,最终分离得到乳房链球 菌 ,B 正确;药敏实验中培养基上抑菌圈的大小可反映乳房 链球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抑菌圈越小,对药物的敏感 程度越低,C 正确:抗菌药物对乳房链球菌的MIC 值与其在 培养基上形成的抑菌圈大小呈负相关,MIC 值越低,表示药 物的抑菌效果越好,在一定药物浓度的纸片周围形成的抑菌 四越大,MIC 值越高,药物的抑菌效果越差,在一定药物浓度 的纸片周围形成的抑菌圈越小,D 错误。
10 .B【 热考向】生态工程
【深度解析】光伏板吸收部分太阳能,光伏板下面沙地接受 的光照会减少,自然蒸发量会下降,A 正确;光伏板下种植 的草药植物与根系上的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而不 是寄生关系,B 错误:“棚下养殖、棚上发电”,使得生态系统 中太阳能的固定量增加,除被生产者固定流入食物链,还能 用于发电,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 正确;畜 牧一光伏互补的生态模式通过在光伏板下进行牧草、草药 种植.同时利用光伏板发电,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协调统一,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D正确。
11.D【 热题型】胚胎工程
【深度解析】由题干可知,猴源细胞分布在嵌合体仔猪的心 脏、肝脏、脾脏、肺和皮肤等器官中.说明注人猪囊胚的食蟹 猴胚胎干细胞参与仔猪的多个器官的形成,A 错误;从猪卵 果内分离出的卵母细胞需继续培养至减数分裂Ⅱ中期,才 能与获能的猪精子完成受精作用、B 错误:猪一猴嵌合体是 指将猴子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到猪的胚胎中,产生的猪猴混 合体,故培育猪一猴嵌合体仔绪必须用到细胞工程和胚胎 工 程 ,C 错误:猴源细胞携带的抗原会被猪的免疫系统所识 别,发源细胞参与形成的器官可能会被猪的免疫系统攻击 而受损,因此该仔猪的寿命可能较短,D正确。
12.C【 热题型】免疫调节
(
思
路
分
标
根据题店,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某中药复方制
剂对肝癌归胞的抑例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是否恋肝
痉以及小鼠使用的药剂类型,因变量是癌细胞和细胞毒性
T
妇胞的相对含量,据此分析作答。
)
【深度解析1兔瘀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机 体对癌细胞的清除属于免疫监视.A 错误;细胞因子属于免 疫活性物质,参与细胞毒性 T 细 胞 的 增 殖 分 化 过 程 ,B 错 误;据题图可知,X+肝癌小鼠组别的癌细胞相对含量多于中 药制剂+肝癌小鼠组别,而细胞毒性T 细胞相对含量少于后 者,说明该中药制剂的抗癌效果好于化合物 X,C 正确;由 题图可知,该中药制剂主要促进了细胞毒性T 细胞相对含 量的增加,即主要促进了机体的特异性免疫,D 错 误 。
13.D【 热考向】植物生长调节剂
【题图解读】
(
①②丙组植物生长素的相
对含量对比,可以说明乙
活受体缺陷影响祖物体内
生长素的合成,
A
正确
)第③组突变型拟南芥的乙端不发 挥作用,加入NAA 后其根系相对 长度与①②组对里可以说明无 乙烯作用时,NAA 能促进根系
(
植物体内生长素相对含量
) (
①野生型拟南芥
②突变型拟南芥
③
突变型拟南芥+
NAA
④
乙烯受体功能恢复型
拟南芥
) (
生长,
B
正确
相品相对长度
3
L
)
【深度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从分子结构来看,主 要有两大类: 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 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的差别较大,但具有 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蔡乙酸(NAA) 、 矮 壮 索 等 ,C 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相对含量和 根系相对长度,D 错 误 。
(
刷
有
所
得
(1
)生长素的作用是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
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等。
(2)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
实脱落等。
)
14.B【 热考向]双抗体夹心法
(
思路分析
由题围可知,酶标抗体和固相抗体都可与抗
原特异性结合,国相抗体的作用是将抗原固定,酶标抗体由
抗体和酶组成,其中的抗体与固定的抗原结合,酶可催化无
色指标底物反应产生有色产物,通过检测光信号强度
,可反
映酶的量,进而反映抗原含量。
)
【深度解析】将抗原A 注射到小限体内,可从脾脏中获得能 产生特定抗体的B 淋巴细胞,但不能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A 错误;固相载体连接单克隆抗体后形成的固相抗体具有 特异性,故固相抗体使用数量应明显多于待测抗原的数量 才能识别并结合待测物中全部的抗原.B 正确;由题图可 知,酶标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催化指标底物分解.C 错误;反应体系中光信号强度越强,则抗原A 含 量 越 高 ,D 错误。
(
逃
法
脂
漆
生物试题常结合流程图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
备过程。本题以单克隆抗体在抗原诊断上的应用为背景,
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折实险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单充隆
抗体的制各过程、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原理。
)
15.B【 热考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深度解析】题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若该细胞 的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由于 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 . 故 每个 DNA 分子只复制了一次,即该精原细胞没有进行过有
丝 分 裂 ,A 正确;题图所示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若有 3条染色体有放射性,则推测精原细胞先经历了至少一次有 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并发生了染色体互换,B 错误;若 该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前只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不考虑 交换,则形成的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内,只有2条染色体 有放射性,但是若减数分裂前经过了不止一次有丝分裂,且 每一次有丝分裂时,带有放射性标记的DNA 都分到 一 个子 细胞内,再进行减数分裂也会得到上述结果,故说明该精原 细胞在减数分裂前至少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C 正确;因为 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在第一次 DNA 复制后子代 DNA 都具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后, 一半的DNA 分子具有放射 性,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有放射性, 一条 无放射性,若题图中 DNA 分子只有1个有放射性,说明在 进行减数分裂之前细胞已进行至少两次有丝分裂,第二次 有丝分裂时,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 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在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 可 能 是 0 条、1条、2条、3条、4条,所以 DNA分子经过三次 复制就可能出现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只有 1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的情况,D 正确:
16.ABD 【 热题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题图解读】
a点对应的满坐标表示原种水稻 在某温度下的光馆和点, n 点以 前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自 变量光照强度,a 点以后主要是 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B 正确 结合题图1和题图2中的净光合 速率,可知题图1对应温度为 30℃,并非最适温度,故在题 图1条件下,温度升高S℃, 转 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对光的 利用能力均增强,光饱和点均 升 高 ,C 错误
(
30
25
转双燕因水稻。
)转双暨因水稻
20
(
I5
) (
10
) (
5
)原种 水 稻
(
0
-5
)2025303540
(
光思强度
(×10 μmol-m s)
)温度(℃)
【深度解析】由题图1和题图2可知,转双基因水稻的光饱 和点更高,更适合在强光下生存,且高沮条件下净光合速率 更高,适合在高沮环境生存,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转人的 PEPC ( 与CO 的固定有关的酶)的基因与PPDK (催化玉米 中 CO 初级受体 PEP 合成的酶)的基因通过提高水稻固定 CO 的速率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D 正确。
17.ACD【 热考向】神经—体液调节
【深度解析】途径①中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调节血蛎水 平属于体液调节方式,而途径②③中同时有神经调节和体 液调节方式,A 错误;途径①中血糖水平过高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说明该细胞上有接收高血糖信息的受体,B 正 确 ; 三条血糖的调节途径中不存在分级调节,但途径②③存在 反馈调节,C 错误;血糖调节途径和胃肠激素释放均与迷走 神经有关,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不受大脑意识的支 配 ,D 错 误 。
(
刷
有
所
得
(1)当血糖水平过低时,下丘脑的某
一
区域通
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
A
细胞分别分法肾上
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血糖水平还
能直接刺激胰岛
A
回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
)
答案及解析
(2)当血锯水平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抑经的 作用,刺激胰鸟B 妇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同时血糖水平直接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乌素,使血糖浓 度降低。
18.C【 热考点]伴性遗传
【题表分析】
(
黑身个体在雌推果绳中
都有,说明Na基因位于
)挥眼为隐性性状,且棹吸 仅出现在雄果蝇中,说明
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常染色体上
灰身团眼 灰身棒眼 黑身固眼 黑身棒眼
雄果蝇/只 301 102 102
98
雌果蝇/只 599 0 198 0
雌果蝇中灰身:黑身=3:1
【深度解析】由题表分析可知,A 不符合题意:由于亲本表型 均为灰身圆眼果蝇,杂交F, 中出现黑身,故亲本果蝇基因型 为AnXx 、AnX"Y,B 不符合题意:由 B 项分析可知,亲代果 蝇的基因型为AaX"x 和 AnX"Y. 故 F, 雄果蝇的基因型、表 型及其比例理论上应为A_x"Y ( 灰 身 圆 眼 ) :A_x Y (灰身 棒 眼 ) :anXY ( 黑 身 圆 眼 ) :mx Y ( 黑 身 棒 眼 ) = 3 : 3 : 1:1,唯果蝇的基因型、表型及其比例理论上应为A_x x
(灰身圆眼):ax x ( 黑 身 圆 眼 ) = 3 : 1 , 而 实 际F, 雄果蝇 的表型比约为3:1:1:1,雌果虮表型比约为3:1,说明F
(
3
)灰身棒眼雄果蝇(基因型及比例为 3)有 2
的个体死亡,即在特定实验条件下.F, 中基因型为 AaX*Y的果蝇不能存活,C 符合题意;F 中的灰身棒眼雄果 蝇 (AAX*Y) 与黑身圆眼雌果蝇(mnX x) 自由交配得到F , F 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nX"Y 和 AnX"Y, 但该实验条件下基 因型为 AnX*Y 的个体死亡,因此F 雄果蝇的表型只有1 种 ,D不符合题意。
19.ABD【 热考点】生态系统
【深度解析】螺蛳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分解青虾、鱼类等 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属于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A 错误;植 物无法直接吸收鱼、虾、蟹尚便中有机物,植物吸收的是经 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营养物质,B 错误:中等强度的捕 捞,使抽捞以后的种群数量保持 右,种群保持最大增 长速牢,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虾、蟹产量,C 正确;不 同年龄段的某种草食性鱼属于同一种群、它们分布在不同 水层,不属于群落的结构,D 错误。
20.BD【 热考点】植物体细胞杂交
【题图解读】题图为三白草和鱼腥草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 ① 过程为去除细胞璧,②过程为原生质体融合,③过程为脱 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④过程为提取代谢产物。
【深度解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 因此 ① 过程,即获取三白草和鱼腥草的原生质体过程要利用纤 维索酶和果胶聘水解细胞譬,盐酸和酒精混合(1:1)配制 的解离液会杀死细胞,A 错误;②过程通常在等渗或略高渗 溶液中进行,因为在低渗溶液中,原生质体会吸水涨破,可 以采用化学法(PEC 融合法)或物理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B 正确;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就是让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 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为愈伤组织的过程,因 此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其特有功能丧失,结构 也发生改变,C 错误;④过程愈伤组织细胞培养使用的是液 体培养基,且需要湿热灭菌,如高压蒸汽灭菌,D正确。
21 .(每空1分,共12分)
(1)0 向右 黑暗 向左
(2)a 、b、d 能量及载体蛋白数量
(3)主动运输 PEPC 光反应
(4) ①制备酶粗提液 ②上清液③高于 【热考点】光合作用
【题图解读】分析题图,在适宜光照强度下,题图甲装置有色 小液滴向右移动,说明此时黑藻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释放O , 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液滴向右移动。
【深度解析】(1)题图甲中 CO, 级冲液的作用是维持瓶内 CO 浓度相对稳定,有色液滴的移动是由装置中O 含量的 变化引起的,0 增加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的大小;只要有 光照,甲中轮叶黑藻就会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有色液滴向右 移动;若要测轮叶黑藻有氧呼吸速率的大小,需排除光合作 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则应将题图甲装置的广口瓶进行黑 暗(遮光)处理.呼吸作用消耗 O . 产生的CO 被缓冲液吸 收,则有色液滴向左移。
(2)题图乙中,细胞结构a 能吸收光能,可推知细胞结构a 是叶绿体、物质①是H O、②是 CO :K '在⑤的作用下进入 细胞,可推知⑤是ATP:而萄据经一系列变化生成④并进人 细胞结构b 与①③共同生成①②,可推知细胞结构d 是细 胞质基质、细胞结构b 是线粒体、③是0 、④是丙酮酸。在 题图乙所给的结构中,能够产生⑤(ATP) 的结构有a (叶绿 体)、b(线粒体)、d(细胞质基质):K"从细胞外进人细胞的 方式属于主动运输,其跨膜运输速率受能量及载体蛋白数 量的限制。
(3)根据图示,H'转运需要相应转运蛋白参与并消耗ATP, 所以是主动运输。题图丙中催化过程①和过程④固定CO 的酶分别为PEPC 、Rubisco,由题干可知 .C, 途径更适应 CO 浓度低的环境,故与CO 亲和力较高的是PEPC。过 程
②消耗的NADPH 主要来源于结构A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进行的光反应过程。
(4)根据实验目的“证明低浓度CO 能诱导轮叶黑藻光合 途径的转变”,确定实验自变量是培养轮叶黑藻的CO 浓 度,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和PEPC 活性,因此设置的对照实 验为将20只生态缸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密团,对照组持 续通入适量CO , 温度和光照等为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排 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两组生态缸均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 光照等条件下培养14d;制备酶粗提液步骤中,叶片研磨并 离心后,酶存在于上清液中,因此应该取上清液。预期实验 结果是实验组轮叶黑藻因低浓度CO 诱导,PEPC 活性和净 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隋 境 解 课生物试题常以C,、C 植物为对照考查光合作 用的C, 途径和 C, 途径。木题以CO 诱导轮叶黑藻光合途 径转变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设计验证实验的能力。 要求考生零报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形响跨展运榆途率的 因素。
22.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 12 分)
(1) 下降(1分) 入侵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营养结构变 简单,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2)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等(答出2点即可)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①忍耐和抵抗相结合②易(1分)椴叶鼠尾草受到 昆虫取食时,降低自身防御物质含量,营养成分更多用于增 加花败,产生大量的子代,有助于入侵
【热考点】生态系统
【深度解析】(1)外来物种人侵可能会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甚 至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 单,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2)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 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如果要研究某区域极叶风尾草或朱唇的生态位,需要研究 的方面有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 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每个物种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 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3)①忍耐型策略是通过降低自身防御物质含量,对繁殖进 行超补偿,由题图可知在受到取食的情况下,朱唇提高了开 花的数目(将营养物质分配至繁殖器官),同时也提高了体 内黄酮的含量(提高自身体内抵抗物质的含量),因此朱唇 采取了忍耐和抵抗相结合的防御策略。②由题图可知,在 受到昆虫取食时,极叶鼠尾草大量降低了自身体内黄酮含 量,即降低了自身防御物质含量,开花的数目增多,营养成 分更多用于增加花数,产生大量的子代,有助于人侵,所以 相比于朱唇,搬叶鼠尾草更易形成人侵。
23.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常 anBB、anBb A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B、b基因的表达
(2)测交 翻翅雄虫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4)③AAdd 和amDD(2分 ) 【热考点】遗传规律
【深度解析】(1)由题干可知,翻翅昆虫作为亲本杂交,F 雌、堆虫表型及比例无差异,说明控制该昆虫长翅与短翅的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多对翻翅昆虫为亲本杂交,F,中 既 有翻翅又有正常翅,则翻翅为显性性状(由 A 基因控制), 正常翅为隐性性状(由a 基因控制) ;F 中长翅:短翅= 3:1,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长翅为显性性状(由B 基因控 制),短翅为陶性性状(由b 基因控制),同时当A 基因存在时, 无长、短翅区别。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 中长翅雌虫的基因型 有anBB、anBb两种,A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B、b基因的表达。
(2)未知基因型的显性性状个体与隐性性状个体杂交的方 法为测交,所以F 中取1只翻翅雄虫与1只短翅雌虫进行 杂交的方法称为测交,可以通过观察测交产生后代的表型 及比例来鉴定翻翅雄虫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3)由上述分析可知亲本翻翅昆虫的基因型为AaBb, 而 F 中翻翅:正常翅(长翅+短翅)=2:1,说明F, 中所有翻翅
昆虫都为杂合子,A 基因纯合致死,则F 中 Am:an=2:1,
RP
A基因的频串 a基因的频率为÷ 中长翅:短翅=
3:1,则有BB:Bb:bb=1:2:1, 则 B 基因的频率为
(
基因的频率
短翅雌虫
(aabb)
)。让P, 中的所有翻短维虫(Aa_) 与所有 随机交配,则F 中翻翅:正常翅=Aa :
=1:1,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F 翻翅雄虫(An )
中B、b 基因频率均 则 F 正常翅中长翅:短翅= 1:1,因此F 中翻翅:长翅:短翅=2:1:1,F 中翻翅基
因 A 的频率
(4)根据题意,亲本均为正常眼,F, 中偶然发现1只翻翅星 状眼,星状眼性状由基因突变而来,翻翅星状眼雄虫与翻翅 正常眼雌虫杂交,子代中星状眼:正常眼=2:1,说明星状 眼为显性(由D 基因控制),该星状眼雄虫基因型为AaDd,
位 H1
子代中有 个体致死,由此可推知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位置分布情况为A 和 d 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 和 D 位于 另一条染色体上,符合题图2中的③;根据以上分析及题意 可知,A基因和D 基因均纯合致死,且两基因分别位于一对 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故该平衡系中致死的基因型 有AAdd 和 anDD。
24. (每空2分,共12分)
(1)大脑皮层
(2)突触小泡 外正内负
(3)等量生理盐水 CGP 的镇痛作用与氨基丁酸含量关系 不大 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
【热考向】神经调节
【深度解析】(1)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兴奋 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2)GABA 属于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前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 内;由题图可知,GABA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C"内流,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即GABA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3)①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镇痛药种类,因变量 是 GABA的含量,实验组 GGP 组和盐酸曲马多(非阿片类
答 案 及 解 析
中枢性镇痛药)组注射相应的药物,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 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应注射等量 的生理盐水。
④由题图可知,模型组与GGP 组和盐酸曲马多组的氨基丁 酸含世相差不大,说明 GCP 的镇痛作用与氨基丁酸含量关 系不大。为了验证人参糖肽(CGP) 抗炎镇痛作用中有炎症 机制(与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有 关)参与,应检测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含 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
25.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
(1)标记基因、启动子、络止子(2分) SalI HindⅢ
(2)Cm° 氨苄青霉素
(3)通过PCR 等技术检测荔枝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是否 含有抗盐基因(或检测抗盐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mRNA)
(4)植物组织培养 不需要
【热考向】基因工程与植物细胞工程
【深度解析】(1)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 启动子终止子等。用限制酶 BamHI切割会破坏抗盐基因,因 此应使用SalI和HindⅢ对抗盐基因和质粒进行切网。
(2)将重组质粒转人农杆菌的操作过程中,应用Ca 处理农 杆菌,使其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 态。用限制酶SalI 和 HindⅢ对质粒进行切割时,破坏了抗 四环素基因,在重组质粒上只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因此应 将该农杆菌置于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从而筛选 出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3)分子水平的检测,具体检测过程或方法包括通过 PCR 等技术检测荔枝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是否含有抗盐基因 和检测抗盐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 mRNA等,从而检测目 的基因在荔枝细胞中是否维持稳定和正常表达。
(4)由荔枝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抗盐荔枝幼苗采用了植物组 织培养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其中脱分化形成愈 伤组织不需要光照。C.用成熟的花粉刺微三倍体子房产生生长素,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D.三倍体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派染色体联会素乱
生物信息卷(三)】
5,研究某种食草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存活个体数与各发育期的关系,可虫
反映出不同发育时期的死亡率差别,结果如阁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梨
四的动虫
园编市
的是
三拾动虫
A.该种食草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
二的切虫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问75分钟。
一院地虫
B.准确统计该种食草虫的种牌数量可以采用目测估计法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年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C二龄幼虫、三龄幼虫的死亡率高于一龄幼虫的死亡率
1.大豆种子中含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相关叙述正碗的是
动1有活藏
D.食物和天敌等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该种食草虫种群数量的变化
A.大豆种子中的无机盐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大豆种子中的淀粉和磷脂均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
6.1937年,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类
C.大豆种子中的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大分子
缩:若核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可用苏丹川染被定量检测大豆种子中的脂肪含量
A.该实验表明下丘脑分祕某种化学物质定向运输至垂体
2.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一种渗透作用装置。图3是另一种灣
B.据实险推测垂体的活动可能受下丘脑控削
透装置,一段时间后达到海透平衡,倒置漏斗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为。图2、图3两个装置所用的
C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加法原理”
半透膜都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但可以让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该实验仅涉及阻断前正常状态和阻新后菱缩状态的白身对照
7.百岁兰是一种沙被植物,曾在巴西采集到化石,其一生只有两片高度木质化的叶子。百岁兰基因
组整体呈现重度甲基化,避免DNA的“有害"突变。在没长的极端干早和贫营养的条件下,百岁兰
基因组朝着小且“低耗能”的方向演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百岁兰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半透逊
半远粮
2
B.百岁兰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恭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
A,图3中,如果D、d均为蔗糖溶波,则初始浓度大小关系为M>M。,达到平衡后M>Mm
C.极瑞干早和贫营养的条件,使百岁兰基因组中“低耗能”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
B.图2中,若A为0.3g/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测液面与B侧液面一样高
D.重度甲基化有利于百岁兰避免“有害"突变,故突变无法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C,图3中,若每次达到平衡后都将漏斗内产生的液柱移走,那么随者时间的推移,h将会趣来越小
8.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形响,研究小组将该草原划分为三个区域后,分别进行
D.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蹬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则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
不同放牧强度承载实脸,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故牧类型
禁止放牧经度放牧政度放牧
3.葡萄糖饥饿或缺氧乐力使细胞中活性氧〔0S)自由基的水平上升,从而导致自噬关键调控蛋白
幼种丰窗度相对位
14,1
16.5
13.8
Beclin1琥酸化,阻碍Beclin1和Bc-2基因结合,进而诱导细胞自噬。包裹损伤线粒体的双层膜
植物净光合作用相对量
495
758
327
结构称为自噬体,其与溶酶体融合后可降解受损的
C
线粒体,维持细胞稳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选用的样方大小应相同,以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细胞内ROS自由基增多会彬响能量供应
B,相对于禁止放牧,轻度放牧可促进物质的循环
幻胞白应
B.降解受损线粒体的过程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有关画箭:蝴:
C.不同程度的放牧均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08白岛
C.Bec山nI破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D.合理放牧要比禁止放牧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relin 1胡驶化
Bia1和Rc-2恶因钻分
D.Beclin】与Bcl-2基因分离能抑制细胞自噬
注:+我示促进:一
表示神制.
9,乳房链球菌是导致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某实验小组进行乳房链球曲药敏实验和最小
4,教材变式无子西瓜的培育普通西瓜是二倍体,研究人员用二倍体品种M作父本与四倍体品
抑菌浓度(MC)测定时,将含有定量抗茵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乳房链球瞄的琼脂平板上,通过
种]杂交,从子代中筛选出品质优良的三倍体无子西瓜新品种2(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细菌的生长情况及排菌图的大小,确定抗南药物抑制受试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MC。,下列叙述
A培育品种」的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了有丝分裂过程
品种二信体)
错误的是
我水
中纺锤体的形成
二侣休秀后山置,品种K否倍佑
三侣体+无子瓜
A.乳样采集前需对奶牛乳区进行清洗消毒,将采集的乳样贸于无菌离心管中
刺触
防
B.J、M诚数分裂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是子代多样
成航花粉
此良品靴
B.若要分离培养乳房链球茵,需将乳样进行梯度稀释,从平板上挑取单茵落进行纯化
性的主要原因
C,药敏实验中培养基上抑菌圈的大小可反映乳房链球喇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
D,抗菌药物对乳房链球脚的MIC值与其在培养基上形成的抑菌圈大小呈正相关
生特倍恋卷{三】第1近(共8页]
生物情息卷(三)第2更〔共8页】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