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课时1糖类课件+练习含答案(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四节课时1糖类课件+练习含答案(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3 21:16:00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2
2门世2有
3厚
课堂建构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生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
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
单糖
在酒化酶存在下生成乙醇
果糖
蔗糖一水解得到葡萄糖和果糖
糖类二糖
麦芽糖、乳糖
淀粉了
遇碘变蓝色
多糖儿纤维素
水解最终得到葡萄糖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课时1 糖  类
(一)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糖类都符合通式Cn(H2O)m
B.符合通式Cn(H2O)m的都是糖类
C.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D.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营养素之一
答案:D
2.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方至今仍用传统工艺来制作米酒。家酿米酒的转化过程为 (  )
A.淀粉蔗糖葡萄糖酒
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酒
C.淀粉麦芽糖果糖酒
D.淀粉蔗糖果糖酒
答案:B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单糖中葡萄糖(C6H12O6)和果糖(C6H12O6)互为同分异构体
B.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C.蔗糖是双糖,水解得到的单糖只有葡萄糖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解析:单糖中葡萄糖(C6H12O6)和果糖(C6H12O6)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葡萄糖有醛基,是还原性糖,能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项正确;蔗糖是双糖,水解得到的单糖有葡萄糖和果糖,C项错误;淀粉和纤维素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项正确。
答案:C
4.(2024·广东东莞高一期末)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是放热反应
B.CH3OH的—OH原子团称为羰基
C.葡萄糖也是六碳化合物
D.淀粉遇碘变黄
解析:反应①是水在太阳能电池电解条件下的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吸热反应,A项错误;CH3OH中的—OH原子团称为羟基,B项错误;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属于六碳化合物,C项正确;淀粉遇碘变蓝,D项错误。
答案:C
5.(2022·广东广州)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有糖尿病患者才会出现糖尿
B.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越低越好
C.凡是有甜味的食品都含有葡萄糖
D.医疗上可以用葡萄糖检测试纸测定患者尿中葡萄糖的含量判断患者病情
答案:D
6.(2022·广东广州)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含1 mol葡萄糖的水溶液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最多生成2.5 mol H2
B.酿酒过程是淀粉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再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C.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D.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2倍
解析:1 mol葡萄糖中含有5 mol羟基,1 mol葡萄糖与足量Na反应生成
2.5 mol H2,但溶液中的水也可以与Na反应生成H2,故含1 mol葡萄糖的水溶液与足量Na反应生成的H2大于2.5 mol,A项错误;酿酒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淀粉的水解反应+nH2O,葡萄糖在酶催化下的分解反应2CH3CH2OH+2CO2↑,B项正确;摄入人体内的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逐步水解: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经缓慢氧化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C项错误;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故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的2倍小18,D项错误。
答案:B
7.有A、B、C三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中的一种,甲同学做实验得出:
①A遇碘水变蓝色;②B能发生银镜反应;③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A是          ,B是          ,
C是          。
(2)分别写出A、C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
C:  。
答案: (1)淀粉溶液 葡萄糖溶液 蔗糖溶液
(2)(C6H10O5)n+nH2O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二)拓展提高
8.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
C.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解析:核糖的分子式为C5H10O5,而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所以两者既不互为同分异构体,也不互为同系物;因核糖分子中含有—CHO,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因核糖分子中不含有—COOH,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B
9.(2023·广东深圳,改编)谷氨酸单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利用发酵法制备该物质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B.谷氨酸单钠能溶于水
C.谷氨酸分子式为C5H8NO4
D.“中和”时,需要严格控制Na2CO3的用量
解析: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可以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故A项正确;谷氨酸单钠属于钠盐,且该物质分子中含有氨基、羧基两个亲水基,所以该物质易溶于水,故B项正确;谷氨酸分子中C、H、O、N原子个数依次是5、9、4、1,分子式为C5H9NO4,故C项错误; 谷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若Na2CO3过多,可能生成,故D项正确。
答案:C
(三)挑战创新
10.(2024·山东泰安高一期末)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试管丙均在60~80 ℃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淀粉和纤维素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淀粉、纤维素属于高分子
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可发生水解
d.糖类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2)甲和丙采用    加热,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4)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  。
(5)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 (1)淀粉和纤维素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a项正确;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都属于高分子,b项正确;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麦芽糖,c项正确;葡萄糖和果糖中含有不一样的官能团,d项错误。(2)试管甲和试管丙均在60~80 ℃加热5~6 min,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故可以选择水浴加热;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nH2O。(3)试管甲和试管乙均加入2 g 淀粉和20 mL 20%的稀硫酸,试管甲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所以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温度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试管丙加入2 g淀粉,与甲对比,未加20 mL 20%的稀硫酸,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所以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催化剂对淀粉水解的影响。(4)淀粉水解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硫酸,溶液呈酸性,检验葡萄糖的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5)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是因为碘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碘化钠、次碘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NaOHNaI+NaIO+H2O。
答案: (1)abc (2)水浴 +nH2O
(3)温度 催化剂
(4)没有加入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稀硫酸
(5)I2+2NaOHNaI+NaIO+H2O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