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课时2氨和铵盐课件+练习含答案(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课时2氨和铵盐课件+练习含答案(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3 21:19:45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课时2 氨和铵盐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氨因为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来作制冷剂
B.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
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答案:B
2.(2023·广东肇庆)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B
       C         D
解析:Ca(OH)2与NH4Cl反应制备氨时,需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图示装置合理,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A项正确;干燥氨需要选择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可以干燥氨,碱石灰可置于干燥管或U形管中,且用干燥管时粗口进,细口出,故B项正确;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需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示收集方法合理,故C项正确;氨极易溶于水,导管直接插入水中会倒吸,故D项错误。
答案:D
3.(2024·广东汕头阶段练习)下列关于氨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铵盐都为晶体,都能溶于水且加热时都能放出氨
B.检验氨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C.铵盐作氮肥时,与生石灰混用的效果更好
D.氨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解析:铵盐加热时不都能放出氨,如硝酸铵受热分解可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A项错误;检验氨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B项错误;铵盐作氮肥时,与生石灰混用易反应生成氨,降低肥效,C项错误;氨极易溶于水,导致容器内外出现压强差,产生喷泉,D项正确。
答案:D
4.(2023·广东卷)182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进行了NH3喷泉实验。在此启发下,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其中,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喷泉实验     B.干燥NH3
C.收集NH3 D.制备NH3
解析: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圆底烧瓶中,氨极易溶于水,能产生压强差,打开弹簧夹,会产生喷泉,故A项正确;P2O5吸水生成磷酸,磷酸能与氨反应,不能干燥氨,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氨,故B项错误;氨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集气瓶正放,需要短管进气、长管出气,故C项正确;将浓氨水与CaO混合生成Ca(OH)2,产生大量的热,有利于氨逸出,故D项正确。
答案:B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N+OH-NH3↑+H2O
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OH-NH3·H2O
C.氨水中加入盐酸:NH3·H2O+H+N+H2O
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2++2NH3·H2O2N+Fe(OH)2↓
解析:A项,该反应属于固体间的加热反应,不能书写相应的离子方程式;B项,加热条件下NH3·H2O应分解为NH3和H2O,离子方程式应为N+OH-NH3↑+H2O;C项,符合反应原理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D项,氨水中加入FeCl3溶液应生成Fe(OH)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3NH3·H2OFe(OH)3↓+3N。
答案:C
6.(2024·广东广州模拟)利用氨的催化氧化原理制备硝酸并进行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也可以通过加热氯化铵固体制备氨
B.一段时间后,可以在圆底烧瓶中观察到无色喷泉
C.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D.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4∶5
解析: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氨与氯化氢又会在试管口生成氯化铵,因此不能通过加热氯化铵制备氨,A项错误;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或一氧化氮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溶液为酸性,可以在圆底烧瓶中观察到红色喷泉,B项错误;氨与氧气催化氧化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故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红棕色气体,C项正确;氨与氧气催化氧化转化为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氨为还原剂,氧气为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4,D项错误。
答案:C
(二)拓展提高
7.(2022·广东肇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备NH3并探究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中固体仅用NH4Cl固体也可以实现
B.②中试剂为P2O5
C.反应一段时间后,③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D.反应一段时间后,④中锥形瓶收集到液氨
解析:A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遇冷后重新反应生成NH4Cl,无法制取NH3,不符合题意;B项,P2O5会与H2O、NH3反应生成(NH4)3PO4,不能用P2O5干燥NH3,不符合题意;C项,NH3具有还原性,可将黑色CuO还原成红色的单质Cu,则反应一段时间后,③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符合题意;D项,液氨的沸点为-33.5 ℃,无法在冰中液化,NH3与CuO反应生成水,过量的氨可溶于水,故收集到的是氨水,不符合题意。
答案:C
8.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NH3  B.吸收NH3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利用排空气法收集NH3 
解析:A项,收集NH3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B项,NH3通入CCl4中,NH3不溶于CCl4,不会产生倒吸,逸出的NH3又可被稀硫酸吸收;C项,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水,使烧瓶内液面没过长颈漏斗的下端,关闭弹簧夹,再加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内,液面不下降,可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D项,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NH3,应短管进气长管出气。
答案:A
9.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结构相似,又已知NH4H与水反应有氢气产生,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NH4H是由N和H-构成的
B.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C.NH4H中的H-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H4H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解析:NH4H是离子化合物,由N和H-构成,A项正确;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生成NH3和H2,B项正确;H-与Li+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H-半径比Li+半径大,C项正确;NH4H溶于水后,生成NH3·H2O,溶液显碱性,D项错误。
答案:D
(三)挑战创新
10.(2021·广东广州)人类的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几乎所有的氮肥都以氨为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备氨并探究相关性质。
(1)装置A中盛装浓氨水的仪器名称为    ,装置B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  。
(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CuO粉末变红,装置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工业上,通过氨的催化氧化等一系列反应最终可以制得硝酸,请写出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图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
是    (填序号)。
(4)右图所示装置中,a表示胶头滴管和烧杯中的液体,b表示烧瓶中的气体,下列不能形成喷泉的组合是    (填字母)。
A.a-NaOH溶液、b-HCl
B.a-NaOH溶液、b-CO2
C.a-盐酸、b-NH3
D.a-水、b-CO2
解析: (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装置A中盛装浓氨水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浓氨水在碱石灰或生石灰的作用下挥发生成氨,生成的氨中含有水分,若直接通入装置C中,会导致C中石英管破裂,因此选用碱石灰进行干燥;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检验是否生成水。
(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CuO粉末变红证明生成铜,装置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生成水,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分析,NH3被氧化为N2,CuO被还原为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N2+3H2O;NH3与O2反应生成NO和H2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3)氨极易溶于水,尾气吸收需要防止倒吸,故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Ⅱ、Ⅲ。
(4)A项,HCl极易溶于水,而且与NaOH溶液能反应,可形成喷泉,不符合题意;B项,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压强差,可形成喷泉,不符合题意;C项,氨极易溶于水,且与HCl溶液反应,可形成喷泉,不符合题意;D项,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形成喷泉,符合题意。
答案: (1)分液漏斗 干燥氨 检验是否生成水
(2)3CuO+2NH33Cu+N2+3H2O
4NH3+5O24NO+6H2O
(3)Ⅱ、Ⅲ (4)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4张PPT)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2
2门世2有
3厚
我厉害吧

我要回家!
救命啊
不耐热啊!
怎么回事?
碳酸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