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基础知识综合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古往今来,学者没有不热爱读书的。宋代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多读书不仅有助于做学问,更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ài),感受世界的丰富。对联“方尺大小藏尽古今千秋事,寸指厚薄容纳天地万物情”就是这个意思。
②好读书,还要读好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淘洗而传承下来的,保存了人类文明中真善美的火种,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充满歧路的选择中,拥有强大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读书呢?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有目标,读书就会有驱动力,就会系统化,而不是零散的。其次,读书贵在坚持。读书修身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无处不读,无时不读,无事不读,长久坚持,必有成效。另外,读书还要注意“三结合”。“______”,读书要刨根问底,不能随声附和,要在琢磨和质疑上下功夫,将读与思相结合;“______”,要学习圈点批注,记录读书心得,把读、写结合起来;朱熹强调“______”,是说读书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把“做”作为读书的(zhuó)落,努力做到读与做相结合,并及时反思,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④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强调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新的时代,阅读之旅更会美不胜收。“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读书传统,将得以绵延相传,生生不息。
1.文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B.好读书(hào) C.随声附和(hé) D.着(zhuó)落
2.结合上下文,依次填入第③段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A.③①④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地气还阳,冰雪 ,春风带暖,送来huā xiāng niǎo yǔ 的气息,人被春意鼓荡,深吸一口气,好像吸纳了天地的新风,神清气爽。夏天,地气旺盛,林间的树木草叶粗壮了,饱满充沛, ,人在盛夏得了饱满地气的滋养,精神健旺。秋天,地气浓重,黄叶piān rán 起舞后落回大地怀抱,当秋衣拂过,稻花飘香,瓜果成熟,让人流连忘返。冬天,地气收缩,隐而不发,树木不声不响,动物们 ,人从山川雪野中获得了一种力量——君子的力量。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uā xiāng niǎo yǔ ( ) (2)piān rán ( )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消歇 郁郁葱葱 屏息敛声
B.消融 遮天蔽日 屏息敛声
C.消歇 遮天蔽日 销声匿迹
D.消融 郁郁葱葱 销声匿迹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忧伤的音乐最容易进入心底。夜里,聆听①“星星的眼泪”,很快,我就陷入这种情绪里 (无可救药/不能自拔),眼眶也 (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泛起了泪水。这时,忽见画案那边有一块金黄色的光。它很小,恬静,神秘,仅有七②、八平方厘米。细看却是初生的太阳照在 (屹立/挺立)在对面的高楼玻璃幕墙反射下来后落在画案那边的。它没有皎洁月光的澄澈,但却孕育着一种力量③;它没有春日阳光的煦暖,但却很让我震hàn。此刻书房内的夜色还未褪尽,在灰蒙蒙、huì暗的氤氲里,这块光像一扇远远亮着灯的小窗,那种 (静穆/缄默)的氛围让我的心情不知为何一片明媚④?又如龟裂的土地瞬间饱吸了甘霖。是啊,在生活的点滴光亮中,常常能够使我们走出心里的阴霾。
5.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拼音处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chéng 撼 晦 jūn B.dèng 憾 诲 guī
C.chéng 撼 诲 guī D.dèng 憾 晦 jūn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可救药 身不由己 挺立 缄默 B.不能自拔 不由自主 屹立 静穆
C.不能自拔 身不由己 屹立 缄默 D.无可救药 不由自主 挺立 静穆
7.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在生活的点滴光亮中,常常能够使我们走出心里的阴霾。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人们遇到障碍,要么绕过障碍,要么摧毁障碍。但是这两种方法难道没有弊端吗?要绕过障碍,就得走弯路,走弯路就会延误dǐ dá目的地的时间。①要摧毁障碍,就得与其进行一场战争( )无论胜败,都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sǔn shī。②所以,消除障碍最好的方法,不是去铲平它,而是去接纳它、包容它。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dǐ dá sǔn shī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
【障碍】①动词,挡住道路,使不能顺利通过;阻碍。②名词,指阻挡前进的东西。
【甲】要绕过障碍,就得走弯路。( )
【乙】一切障碍我们前进的力量都将被击碎。(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②中的“消除”“方法”“最好的”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名词、形容词。
B.“绕过障碍”“两种方法”“不可估量”三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画线句①中“就得与其进行一场战争”与“无论胜败,都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之间不是并列关系。
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分号。
1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______ 不论是新时代的建设者,还是新时代的开创者,如果你准备用奋斗改变命运,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
(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华民族以勤劳著称于世,奋斗精神更是镂之于心的文化基因。
②奋斗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有着一脉相传的历史根脉。
③奋斗不仅需要激发奋斗者的激情,更需要为奋斗者提供舞台。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①②
(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一板凳尘烟弥漫,一嗓子如雷贯耳。嘹亮的秦腔,喊出了关中人劳动之余的达观、坦荡,喊出了关中人的一种气慨。鼓乐声里,当我闭着眼睛品味秦腔时,耳中分明是嗥鸣,是刀剑的撞击声啊,可谓惊心动魄!我想,这一定是人们安逸日子里不可或缺的一种粗犷。马嘶萧萧,激昂澎湃,天好像都要坍塌了:如此雄浑豪迈的气势,听众不由自主地陷入诚惶诚恐之中。在奔涌、酣畅淋漓的呼啸里,我们可以听出秦人不屈、拼搏、奋发的精神。这哪是音乐啊,这分明是一声霹雳中的暴风聚雨。台上紧锣密鼓的敲击、声如洪钟的长啸戛然而止,可耳边还嗡嗡作响。
1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嘹亮(liáo) 酣畅(hān) 霹雳 暴风聚雨
B.安逸(yì) 澎湃(bài) 长啸 紧锣密鼓
C.嗥鸣(háo) 坍塌(tān) 拼搏 如雷贯耳
D.粗犷(kuàng) 弥漫(mí) 气慨 雄浑豪迈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想,这一定是关中人安逸日子里不可或缺的一种粗犷。
B.耳中分明是嗥鸣,是刀剑的撞击声啊,可谓惊心动魄!
C.台上紧锣密鼓的敲击、声如洪钟的长啸戛然而止,可耳边还嗡嗡作响。
D.马嘶萧萧,激昂澎湃,天好像都要坍塌了;如此雄浑豪迈的气势,听众不由自主地陷入诚惶诚恐之中。
13.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国历史悠久,民俗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在流水潺潺的古老村落中,还是在灯火璀(càn)_____的大都市,每个地方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清嘉录》序中写道:“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时序之在天下薄海皆同,而一方有一方之风土人情,不可得而强也。”民族风俗涉及的范围是如此之广,它可以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也可以是令人甲(A.蔚为大观 B. 叹为观止)的苗族剪纸,又或许是令人(kàng)_____奋的热巴鼓舞。这些民俗文化或磅礴或(tián)_____静或豪迈,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璀(càn) ②(kàng) 奋 ③(tián) 静
(2)请为甲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 (A.蔚为大观 B.叹为观止)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小青同学有感于中华文化的魅力,撰写了下面文段。请你参与其中,合作完成任务。
翻开语文课本,开启一段文学之旅。在民俗画卷中,我们与迅哥儿一起随着归省的母亲,到偏pì( )的平桥村,在几个少年的撺掇下,伴着皎洁的月光去看社戏;跟随着刘成章的脚步,观看让人叹为观止的安塞腰鼓表演,当震hàn( )人心的鼓声戛然而止时,一声渺远的鸡啼回响在我们耳畔;跟随吴伯箫暖融融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燎原的盛况,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世故。在科学小品文中,我们与翩然而归的燕子一起迎接草长莺飞的春天,于震耳欲聋的昆虫声中迎接风雪载途的冬天;与定期迁徙的大雁一起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与小小的沙砾一起翻越山麓跨越沟壑,破解“海枯石烂”。
14.你在校对小青同学撰写的稿件时,通过查阅工具书,辨别了同音字与形近字。请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应选择的汉字。
僻 ①不常见的 ②荒僻 辟 ①开辟 ②透彻 pì 偏
撼hàn 形声字。篆书手(扌)表意,其形像手,表示用手摇动;咸(xián)表声,咸有全义,表示尽全力摇动。隶、楷书从手(扌)表意、感(gǎn)声,表示摇动是可感知的。本义是摇动。 憾hàn 形声字。忄(心)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心脏,表示心中遗憾;感(gǎn)表声,感有感触、觉得之义,表示遗憾由感触而起并存于心中。本义是遗憾、悔恨。 hàn 震
15.小龙同学在朗读稿件时,对加点字读音不能确定,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chuān jiá biān B.chuān gá biān
C.cuān jiá piān D.cuān gá piān
16.文段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叹为观止 B.暖融融 C.人情世故 D.震耳欲聋
17.小青发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但不知如何修改,请你指出病因并帮帮她。
18.小冈对语法知识信心满满,但对语段中语法知识的表述有不准确的地方,请你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文中“一段”“几个”“一起”都是数量词。
B.“一声渺远的鸡啼回响在我们耳畔”这句话的主干是:鸡啼回响。
C.“海枯石烂”“三月暖流”“翻越山麓”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我们与翩然而归的燕子一起迎接草长莺飞的春天”句中“草长莺飞”作定语。
19.阅读以下文段,根据要求回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立春过后,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 ① 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到了秋季,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 ② 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节气彰显着中国人的民俗风尚与精神气质,节气蕴藏着古老的智慧和磅bó ③ 的力量,令人( )。我们要不断体悟节气变化,感受传统文化,做二十四节气的保护者和传承者,让其持续焕发蓬勃生机。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2)填入( )内的成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瞠目结舌 B.叹为观止
(3)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写出修改意见。
①2021年,北京时间8月5日下午,全红婵神色淡定,走向十米跳台。她知道,这是世界跳水界最高跳台,这个跳台有着“世界屋脊”般的高度。
“向前翻腾3周半屈体。”②全红婵凌空一跃,翻腾,入水,动作干净利落,如行云流水。全红婵第一跳就(扼 遏)住了命运的水花。
又轮到全红婵上场了,③这位来自湛江迈合村的姑娘异常镇定,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沉着冷静。只见全红婵轻舒双臂,轻抬双手,轻舞身姿,接着“冲天一跃”,飞向碧空。她表现得十分出色,可谓(甲)。整个过程中,她足尖(乙),动作标准(丙),又不拘束,显得(丁)。那一瞬间,她那轻盈的身姿犹如灵燕一般,自由轻盈地飞舞。
熏风吹过,全红婵双手抱腿把自己卷成一个球,急速翻腾旋转,动作(急 疾)如流星,快如闪电,让人看不清她的脸,只见一个灵妙的身躯在空中飘飞。还没等“水精灵”开口,她已经将双肩打开,脖子拉长,腰杆挺起,然后将手指、脚趾绷直,绷成一条直线,笔直笔直地插入水中,“哧”的一声,池面只溅起一丝水花……
“啊,水花消失术!”现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跃起似鸿飞, 。
④全红婵史诗级一跳惊艳世界,震撼东京。现场七位裁判齐刷刷给出满分。
20.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 )
A.jí 扼 急 gǎn B.jí遏 疾 gān
C.jǐ 扼 疾gǎn D.jǐ遏 急gān
21.文段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 )
A.巧妙绝伦 伸直 熟练 从容不迫
B.无与伦比 绷直 娴熟 从容不迫
C.无与伦比 伸直 熟练 悠然自得
D.巧妙绝伦 绷直 娴熟 悠然自得
2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不恰当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请你联系上下文,在最后一段的横线处补写对偶句。
《期中基础知识综合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C.随声附和(hé)——hè;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第一空:根据后面的“将读与思相结合”可知,应用: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二者都必不可少的道理。
第二空:根据后面的“把读、写结合起来”可知,应用: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读书时一定要做笔记,否则还不如不读,它说明了勤于动手记录的重要性。
第三空:根据后面的“努力做到读与做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可知,应用: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强调了读书要将书中知识与自身实践、感悟相结合,注重学以致用和自我反思。
故选A。
3. 花香鸟语 翩然 4.D
【解析】3.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花香鸟语(huā xiāng niǎo yǔ):花儿飘香,鸟儿鸣叫。形容春天媚人的景象。
翩然(piān rán):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4.本题考查词语和熟语的运用。
第一空。消歇:指休止;消失。消融:(冰、雪)融化。本句指冰雪融化,因此用“消融”;
第二空。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遮天蔽日:某种物体遮住了天,以致不见日光。形容山峰、树木、旗帜以及飞虫、飞鸟等多而密。文中用来指夏天林间的树木草叶粗壮,苍翠茂盛,故选用“郁郁葱葱”;
第三空。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文中用来指冬天动物们隐藏起来,故选用“销声匿迹”;
故选D。
5.A 6.B 7.C 8.删去“在……中”或删去“使”,“我们”与“常常能够”交换位置。
【解析】5.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澄澈(chéng chè):清澈、水清见底,也可形容思想等纯净、没有杂质。
震撼(zhèn hàn):指土地剧烈摇动,也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
晦暗(huì àn):意思是昏暗、不明亮,也可用来形容人的面色、前途等不光明、暗淡。
龟裂(jūn liè):指物体表面因干燥、寒冷等原因出现许多裂纹,也可形容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故选A。
6.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不能自拔:指陷入某种困境或情感中无法摆脱,通常用于形容人处于不良的情境或情绪里难以挣脱。无可救药:表示问题严重到无法挽救。此处强调“我”沉浸在忧伤的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难以摆脱,用“不能自拔”更合适;
不由自主:意思是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身不由己:指行为受到外界因素限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此处是说“我”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因为被音乐感染,自然而然地、控制不住地就流泪了,用“不由自主”更合适;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挺立:侧重于直立、挺拔。此处用来形容“对面的高楼”,体现出高楼的雄伟、高大和稳固,有一种庄重、威严的气势,用“屹立”更合适;
静穆:安静、庄严。缄默:指闭口不说话。此处是在描述金黄色的光所营造出的氛围,体现出这种安静而庄重的氛围,用“静穆”更合适;
故选B。
7.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星星的眼泪”是歌曲名, 应用书名号;
B.此处为概说,数字中间不应加顿号;
D.此处为陈述语气,不应使用问号,可改为逗号或者分号;
故选C。
8.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根据“在生活的点滴光亮中,常常能够使我们走出心里的阴霾”可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在……中”是一个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导致句子没有主语。删去“在……中”,修改后的句子是:生活的点滴光亮,常常能够使我们走出心里的阴霾。或者删去“使”,“我们”与“常常能够”交换位置,修改后的句子为“在生活的点滴光亮中,我们常常能够走出心里的阴霾”。
9.(1)抵达;损失
(2) ② ①
(3)D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抵达,dǐ dá,意思是到达目的地。
损失,sǔn shī,意思是指失去东西,不会有补偿;也指损毁丧失的东西。
(2)本题考查词义。
【甲】在这个句子中,“绕过”是一个动词,后面接的“障碍”是它的宾语,从语法结构上看,这里的“障碍”是一个被作用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指的是阻挡前进的东西,所以是名词,应选②。
【乙】在这个句子中,“障碍”处于谓语的位置,用来描述“一切力量”对“我们前进”所产生的影响,即挡住道路、阻碍我们前进,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汇,所以是动词,应选①。
(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D.“要摧毁障碍,就得与其进行一场战争”与“无论胜败,都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之间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不能用分号,应该用逗号。故选D。
10.(1)B
(2)不论是新时代的开创者,还是新时代的建设者。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②“奋斗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有着一脉相传的历史根脉”此句先提出“奋斗”这一核心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并指出它有历史根脉,属于对奋斗的宏观总体阐述,为整个语段奠定了话题基础,所以应排在首位。
①“中华民族以勤劳著称于世,奋斗精神更是镂之于心的文化基因”该句在②句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到中华民族这一主体,阐述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是镂之于心的基因,是对奋斗精神历史根脉的具体说明,与②句紧密相连,排在②句之后。
③“奋斗不仅需要激发奋斗者的激情,更需要为奋斗者提供舞台”此句从奋斗的要求角度出发,提出奋斗不仅要激发激情,还要提供舞台,是对奋斗的进一步具体要求和阐述,是在前两句对奋斗概念和历史阐述基础上的深化,应排在最后。综上,正确的排序为②①③。
故选B。
(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这句话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正常逻辑应该是先“开创”,再“建设”。修改后的句子如下:不论是新时代的开创者,还是新时代的建设者。
11.C 12.D
【解析】1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暴风聚雨——暴风骤雨;
B.澎湃(bài)——pài;
D.粗犷(kuàng)——guǎng;气慨——气概;
故选C。
1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此处形容这种粗犷在关中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使用正确;
B.惊心动魄:指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此处用来形容声音给人的强烈感受,使用正确;
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此处用来形容声音的突然停止,使用正确;
D.诚惶诚恐:指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此处用来形容听众被雄浑豪迈的气势所感染,显然与语境不符,使用不恰当;
故选D。
13.(1) 璨 亢 恬
(2)B
(3)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详解】(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璀璨:cuǐ càn,光明灿烂。
亢奋:kàng fèn,极度兴奋。
恬静:tián jìng,安静,宁静。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B.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句中指苗族剪纸艺术好到了极点,令人赞美,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
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关系,民俗文化首先是融入人们生活的,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所以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和“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位置互换。
14.僻 撼 15.C 16.D 17.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密码”。 18.A
【解析】14.本题考查字形。
(1)结合“偏”可知,突出的是远离中心的意思,故和“僻”的“②荒僻”意思有关联,故选“僻”。
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2)结合“震”可知,词语意思和震动、摇动有关系。故和“撼”的“其形像手,表示用手摇动”“表示摇动是可感知的。本义是摇动”意思相关,故选“撼”。
震撼:动词,指震动、摇撼;动词,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
15.本题考查字音。
撺掇:cuān 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翩然:piān rán,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故选C。
16.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在文中用于形容安塞腰鼓表演好到极点,正确;
B.暖融融: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用来形容灯笼火光,给人一种温暖、柔和的感觉,正确;
C.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文中说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世故”,因为灯笼在传统文化中往往与各种人际关系、情感等相关联,包含着人们之间的情谊和一些传统的处世之道等,所以使用“人情世故”是合理的,符合语境;
D.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如前文所述,该词通常用于形容那种突发的、极具冲击力的巨大声响。而昆虫声一般是连续不断且相对较为柔和的,用“震耳欲聋”来形容过于夸张,与实际的昆虫声特点不符,在这个语境中使用不正确;
故选D。
17.本题考查病句。
“与小小的沙砾一起翻越山麓跨越沟壑,破解‘海枯石烂’”成分残缺,缺少和“破解”搭配的宾语,“海枯石烂”和“破解”不搭配,只能做定语,故应该在句末加“的密码”。改句:与小小的沙砾一起翻越山麓跨越沟壑,破解“海枯石烂”的密码。
18.本题考查词性、句子成分、短语。
A.“一段”“几个”是数量词,但“一起”是副词,在这里表示共同、一块儿的意思,不是数量词,用作状语修饰动词“随着”,该表述错误;
故选A。
19.(1)①翩 ②匿 ③礴
(2)B
(3)“体悟”和“感受”互换位置
【详解】(1) 本题考查字形。
翩然:piān rán,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通常用于描述鸟儿或蝴蝶等轻盈地飞翔或飞舞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人轻盈的动作或姿态。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指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没有了音讯或行踪。也指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
磅礴:páng bó,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一般用来形容山川、水流等自然景观的雄伟壮观,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章、音乐等的气势宏大。
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文段中主要表达对节气中古老智慧和磅礴力量的赞美之情。因此,最准确的成语是“叹为观止”;
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我们要不断体悟节气变化,感受传统文化”中语序不当,应先“感受节气变化”,再“体悟传统文化”,故应将“体悟”和“感受”调换位置。
20.C 21.B 22.D 23.示例:入水如针坠。
【解析】20.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屋脊(wū jǐ):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
扼住(è zhù):紧紧握住或控制住了某个事物或某个人的咽喉或要害部分。
疾如流星(jí rú liú xīng):形容移动的速度快得像飞逝而过的流星一样。
腰杆(yāo gǎn):腰部。
故选C。
21.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甲处:“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巧妙绝伦”意思是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根据语境,此处形容全红婵的表现非常出色,完美得没有其他人能与之相比,用“无与伦比”更合适;
乙处:“伸直”指把形状由弯曲改变成平直。“绷直”指张紧拉直。根据后文“将手指、脚趾绷直”可知,此处应体现那种紧张、用力的状态,所以应填“绷直”;
丙处:“熟练”意思指对技术精通而有经验,熟知并做来顺手。“娴熟”指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根据语境,文中形容全红婵动作标准且熟练程度高,用“娴熟”更合适,所以应填“娴熟”;
丁处:“从容不迫”形容举止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悠然自得”侧重于形容心情悠闲、自在。根据语境,全红婵在比赛中表现出异常镇定、沉着冷静,用“从容不迫”来形容她的状态最为恰当。
故选B。
2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D.“全红婵史诗级一跳惊艳世界,震撼东京”语序不当,按范围由小到大,应把“惊艳世界”“震撼东京”位置互换;
故选D。
23.本题考查句子补写。要求为“跃起似鸿飞”写对偶的下半句,运用比喻修辞,根据上半句的句式,应为“二字动词+比喻词(像、如)+二字主谓短语”,要与跳水动作有关。如:跳下似电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