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0: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模拟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为了配合“阅读宣传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下面一段推文,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我们借助书籍跨越时空与先贤对话,同赏关景,互诉zhōng情。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书籍载你前往。你可以在钱塘湖“ ① , ② ”禽鸟争树筑巢的景象中感受江南早春的勃勃生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你可以在“荡胸生曾云, ③ ”中感悟泰山的雄伟壮丽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杜甫《望岳》);你也可以在“忽如一夜春风来, ④ ”中欣赏边塞奇丽壮美的雪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江南到塞北,祖国风光美如画。
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体验。你与(作者 甲 )同行,“斯是陋室, ⑤ ”,文人雅士高尚情操的芬芳馥郁浸染了你(《陋宝铭》);你与王勃同送友;“海内存知己, ⑥ ”让你体会到一扫离别愁云的乐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你与苏轼同出猎,“ ⑦ 。 ⑧ ,又何妨!”,东坡胸宽胆壮的疏狂令你钦叹(《江城子·密州出猎》)。从雅致情趣到壮怀胸jīn,先贤情怀感人心。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一次阅读就是一趟心灵之旅。阅读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 乙 (不用说就能明白)。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提升能力,为未来的精彩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互诉zhōng 情 ②载 你前往 ③胸jīn ④陶冶
(2)请在甲处填出作者,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在乙处填出相应的成语。
甲: 乙:
(3)请根据语境在文中空缺处补写正确的古诗文。
二、综合性学习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体现在价值观方面,劳动正是使人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的一种活动。其次,体现在内容观方面。随着新型劳动的不断涌现,劳动教育必须改进教育方式,树立发展的内容观。再其次,体现在消费观方面。人们从生产走向消费,要求劳动教育关注基本的生产劳动外,更应关注作为消费的劳动。
材料二:劳动教育与体育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目的追求,但本质上都是增强人的体质的收要内容。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通过劳动也可以调节脑力活动,促进学生脑部神经系统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学习带来的压力和负担。
材料三:漫画《“体贴”的爸爸》
材料四: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1)下列对于上述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总—分”的结构方式,从价值观、内容观、消费观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比以前有很大发展。
B.劳动教育与体育虽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明显的差异,但从教育的实际效果上看不一定能增强人的体质。
C.劳动教育缺位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的严峻现实,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D.上述材料紧扣劳动教育的话题,或是清晰解释,或是辛辣讽刺,或是透彻分析,发人深思,催人警醒。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的劳动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三、语言表达
3.第七小组同学打算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但还没有组织好语言,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忙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并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千姿万态 横竖间 显出 方圆中 写就 仙骨神风
上联:
下联: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腾飞”学习小组正在进行一项关于“睡眠”的专题探究学习活动,请根据他们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觉”,如今不少年轻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睡眠问题。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532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5.0%的受访青年入睡时间在23点以后。65.4%的受访青年正在被睡眠问题困扰,入睡难、睡眠浅、多梦是三大主要睡眠问题。
②那么现在年轻人夜间入睡时间是什么情况?数据显示,能在22点以前入睡的受访青年仅6.0%,22点至23点入睡的占29.0%,23点至0点入睡的占41.0%,0点至凌晨1点入睡的占18.2%,凌晨1点以后入睡的占5.9%。
③大家熬夜时都在干什么?下图是调查反馈的情况。
材料二:
①一个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在睡眠中,人体修复DNA、恢复体力、自我治愈。英国科学家马修 沃克在《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一书中所写道的:“要使大脑和身体健康恢复到最佳状态,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效的事,就是睡觉,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佳对抗死亡的方法。”
②睡眠时脑脊液会将神经元的有害代谢物清除,促进突触发育的蛋白质的合成;睡眠能整合、巩固白天习得的知识。曾有实验对照,那些保持优质睡眠的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的记忆准确度,比睡眠质量差的学生高约20%。
③如果不注重睡眠,人们的生产力、活力都会受到影响。第二,睡眠质量影响情绪。睡眠不好在情绪上常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容易抑郁,易多愁善感,情绪低落。另一种,会有焦虑、暴躁、易激的情况,比如容易发脾气,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是睡眠不好造成体内激素紊乱带来的情绪改变。第三,在躯体上可能会导致头疼、胃溃疡、胃炎、肠炎,一些肿瘤发生概率也会增大。人睡眠的过程也是身体修复的过程。如果身体没能得到较好的修复,就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材料三:
①有趣的是,受访青年明明知道“睡前刷手机会增加入睡难度”,也并非不想放下手机,但偏偏“明知故犯”。这恐怕首先与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和内心焦虑有关,他们想依赖网络逃避现实。毕竟,互联网具有虚拟性,能够成就网民在手机上“做自己”。“超现实”的网络世界,当然要比睡眠有趣得多。
②同时,今天很多年轻人过着一种“媒介化”生活,媒介对于生活早已不仅仅是“介入”那么简单,而是变成了一种全方位、沉浸式的生存方式。很多人的工作、购物、社交、娱乐都通过智能终端(手机)来完成,网络虚拟世界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线下的现实世界。
③只有重建现实生活的意义,使现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趣味,才能摆脱那张虚拟之网的束缚,建构更加健康均衡的生活方式。工作应该赋予人们成就感,成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而不仅仅是换取绩效和报酬。家庭生活应该充满爱和温暖,这种情感在别处无法寻觅、不可或缺也无可替代。社交和休闲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这样一种现实生活自然可以成为虚拟网络强有力的竞争者,使年轻人愿意倾注更多的时间精力加入其中。
④另外,互联网也充斥着“算法”,各种各样的APP,不断地按照用户的兴趣爱好进行内容“投喂”,诱导用户沉迷其中。本该服务于用户的手机,反过来却“绑架”了用户,这样的局面无疑值得警惕。年轻人要不断告诫自己“放下手机”,养成良好的上网、生活习惯,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
⑤有关平台也应权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主动抡起大锤,填平科技挖的“坑”。比如,可以限制特定时间段的用户使用时间,必要时采用闪屏、熄屏、大字标题警示用户,还可在特定时段减少个性推送。
(以上材料搜集于网络,有删改)
4.小组梳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有误的一项是( )
A.超过六成的受访青年入睡时间晚于23点,将近两成的受访青年零点以后才能入睡。
B.超过半数的受访青年正被睡眠问题困扰,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入睡难、睡眠浅、多梦。
C.84.8%的受访青年有睡前刷手机的习惯,84.1%的受访青年感到困了还会继续刷手机。
D.受访青年晚上熬夜主要是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工作和学习提升自我的占比均不足三成。
5.下面是“腾飞”小组的同学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运用列数据和画图表的说明方法,介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关于”睡眠”的调查结果。
B.材料二中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睡眠能帮助学习者整合、巩固白天习得的知识。
C.睡眠的过程是身体修复的过程,只要不注重睡眠,就会患胃溃疡、胃炎、肠炎等疾病,还会诱发肿瘤。
D.更有成就感的工作、更温馨的家庭生活、更丰富的社交和休闲娱乐方式,可以增加现实生活的吸引力。
6.请帮助“腾飞”小组的同学梳理材料,分析人们控制不住“刷”手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各写出两点)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问题。
流远的徒河
李海燕
①当年我离开爷爷家的时候,徒河还在,它贴着村庄后身,由西向东,滔滔不绝。爷爷的屋子里,总是弥漫着湿漉漉的水腥味和哗哗的流水声。
②等我再次回到爷爷家中,爷爷病重临危。随着我的一声呼唤,爷爷眼里的光,在我身上流过,最后停在我的脸上。
③我又想起了那个傍晚,父亲慌不择路地推开一扇门,把四岁的我放在爷爷怀里,压低声音对满脸惊愕的爷爷说了声拜托,没等爷爷做出回应,跪下磕了三个头。晚霞点燃了整条徒河,父亲一头扎进红色的徒河水中。街上乱哄哄的,吆喝声和枪声响成一片。
④爷爷披着一床被子坐在炕上,把我连头带脚捂在被子里。晚霞消失后,河面上氤氲着暗灰色的雾霭,终于安静下来,爷爷才把我从被子里放出来。从此,我成了爷爷口中路上捡来的孩子。
⑤爷爷眼里的那束光,在我的脸上停留片刻后,疲惫地收了回去。我喊他,他的眼皮就微微颤动一下。我知道爷爷的心还醒着,他在用心感知着这个世界,感知着我的存在。
⑥炕梢坐着三个怀里抱着白布的老妇人,忙着给爷爷的晚人缝孝。爷爷的晚人不多,除了两个远房侄子,就是我和父亲。爷爷曾问过我和父亲要不要戴孝的问题,当时我们几乎同时用军人的果断说,当然戴。
⑦没人说一句多余的话,都在等待着一个时刻的到来。
⑧就在这种近乎残忍的等待中,我隐隐地听到了徒河流动的声音,哗啦,哗啦……隐忍而强烈。我附在爷爷耳边,激动地说,爷爷,我听到徒河的流水声了。爷爷把眼睁开,眼光再次明亮起来,他似乎也听到了,脸上肌肉颤动,嘴唇翕动。
⑨那一刻还是来了。悠扬的唢呐声,填满了原有的空寂。我的心却越发空落。
⑩横跨山水回来,爷爷去了,徒河也不在了,徒河曾经流淌的地方如今是一片玉米。几年前的一场山洪践踏了沿岸的十八个村庄,徒河被迫离开原来的流域,迁至卧佛山北边。遥遥可见的卧佛山,并不高大,却像一道黑色的屏障,把徒河挡得严严实实。
那个黄昏以后,父亲杳无音信。我渐渐地忘记了一些事,跟爷爷亲近了起来。
八岁那年,爷爷把我送到徒河对岸的学堂里读书。爷爷每天划着一只小船接我上下学。哗啦哗啦……响亮而明朗,小船横向划开徒河水,拖着一条白花花的浪花,直至对岸。第二年,学堂变成了村小学,也修了桥,爷爷还是每天接送我。
我上四年级的一天,爷爷领着一个穿军装的陌生男人到学校接我放学。爷爷说那人是我爹,我要跟父亲走了,父亲执意要爷爷跟我们一起走。爷爷说他把我完好无缺地交给父亲就完事了,他不会离开徒河的。我也舍不得徒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不能适应没有爷爷和徒河流水声的日子。
夜向深处滑去,人们歇了,唢呐声也歇了。我来到后院,来到那些玉米面前。我蹲下来,伸出手去,像少年时撩拨徒河水那样,触到的却是生硬的玉米叶子。
我站了很久,直至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再露出晨曦来。此时无风,荒野静谧,我望着卧佛山,努力捕捉昨天夜里听到的流水声,却只有玉米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
我脚下踩着的还是那条路,只是比原来平坦了许多。我好像看见一个老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袍,肩上搭着褡裤,左手领着一个中共地下党员面临危境时留下的年幼孩子,右手拿着一根竹竿,一下一下地点着坑坑洼洼的路面,在徒河边走去,且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有删改)
7.分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爷爷收留抚养“我”的过程,表现老一辈人对革命的贡献。
B.小说顺叙与插叙并用,现实与回忆交织,节奏紧凑,内容充实丰富。
C.后来的徒河被玉米地取代,面对环境的破坏,“我”的内心极为失落。
D.文章用自然朴实却含蓄深沉的语言展现细节,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8.联系上下文,按要求作答。
①本文与《孤独之旅》均在行文中融入环境描写。请运用你的学习经验,简要分析本文两处描写徒河的画线句子的作用。
②遥遥可见的卧佛山,并不高大,却像一道黑色的屏障,把徒河挡得严严实实。(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9.小说结尾画线句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其深刻的意蕴。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是岁,蒙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①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
②曹公屯皖,大开稻田。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枪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蒙回寻阳,未期而卢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悉,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③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憾。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②、夜不能寐。后更增笃,年四十二,卒于内殿。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评曰: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图武将而已乎!
(节选自《三国志 卷五十四》)
【注】①柴(zhài):用木围护四周,引中为堵塞之意。②咄唶(duō jiè):叹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B.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C.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D.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11.下面对句中加点词的语境意义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系成语“闻风远遁”,可推知“敌夜遁去”中“遁”意义为“逃走”。
B.查字典,“克”有“攻克”“克制”等义项,“终于克己”中“克”应选择“克制”。
C.回顾课文《愚公移山》中的“固不可彻”,可以推知“蒙固辞金钱”中“固”的意义为“顽固”。
D.“解围释急”中依据“解围”,可推断“释”义为“解除”,与《卖油翁》中“释担而立”的“释”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与周瑜等在南郡围困曹仁后,派甘宁据守夷陵;但甘宁被曹仁反困,形势危急,便派使者请求救援。
B.曹操在皖地驻扎,大力开垦稻田。吕蒙认为这样下去曹操军力会增加,应早日铲除;孙权同意他的看法。
C.吕蒙讨伐卢陵盗贼,诛杀首恶,释放其余的人为平民,印证了孙权对他“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的称赞。
D.吕蒙淡泊名利,推辞了孙权的所有封赏,将所得金宝赐物等都交付府藏,下令主事的人在他去世后上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回寻阳,未期而卢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
(2)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
六、名句名篇默写
14.默写。
(1)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5)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贺敬之《回延安》)
(6)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运用中国绘画的“留白”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8)《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虽家境贫寒,但对富家子弟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 ”
七、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选文二:何涛道:“不瞒押司说,是贵县东溪村晁保正为首。更有六名从贼,不识姓名,烦乞用心。”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宋江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更待甚么!”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七回)
15.选文一中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16.请结合两部名著,简要概括选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法上的共同点。
八、作文
17.阅读下面丰子恺的小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④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期中模拟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1) 衷 zài 襟 yě
(2) 刘禹锡 不言而喻
(3)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决眦入归鸟 ④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惟吾德馨 ⑥天涯若比邻 ⑦酒酣胸胆尚开张 ⑧鬓微霜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互诉衷情:hù sù zhōng qíng,双方互相倾诉内心的情感、想法和心事。
载:zài,指装运。
胸襟:xiōng jīn,指心情、志趣、抱负、胸臆等。
陶冶:táo yě,指怡情养性。
(2)本题考查作者作品和成语积累。
甲:根据下文“斯是陋室”可知,答案为:刘禹锡。《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谪居和州期间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乙: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也形容道理很浅显。
(3)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本题注意“莺、燕、眦、馨、涯、胸”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1)B
(2)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劳动教育和实践脱离,存在表面功夫。
【详解】(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B.材料二明确提到 “劳动教育与体育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目的追求,但本质上都是增强人的体质的重要内容”,说明劳动教育和体育在增强人的体质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而选项说 “从教育的实际效果上看不一定能增强人的体质”与原文不符,理解错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从材料四“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看不起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可知,我国劳动教育存在多方面问题。从家庭角度来看,“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这体现出家庭对劳动教育的不重视,只看重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现实情况可以推测,劳动教育可能存在和实践脱离的情况,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让孩子参与到实际劳动中去,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可据此谈论。
3. 示例一:横竖间写就千姿万态, 方圆中显出仙骨神风
示例二:千姿万态横竖间写就,仙骨神风方圆中显出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
示例一:横竖间写就千姿万态,方圆中显出仙骨神风
“横竖间”与“方圆中”作为方位短语相对,点明空间范围。“写就”和“显出”均为动词,分别搭配“千姿万态”和“仙骨神风”,构成动宾结构,描绘出在不同空间下呈现的丰富状态与独特气质。从平仄看,上联尾字“态”为仄声,下联尾字“风”为平声,读来抑扬顿挫,富有韵律美,同样可暗示话剧情节与人物的精彩。
示例二:千姿万态横竖间写就,仙骨神风方圆中显出
“千姿万态”“仙骨神风”都是并列短语;“横竖间”“方圆中”为方位短语,对仗工整,界定动作空间;“写就”“显出”是动词。平仄上,尾字“就”仄声、“出”平声,符合对联性质“仄起平收”。
4.A 5.C 6.示例:原因:虚拟世界比现实有趣,加上人们生活中压力大、内心焦虑,沉迷其中可以让人暂时逃避现实;现代人普遍缺乏自我控制力;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媒介”,大多通过手机来完成,网络虚拟世界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线下的现实世界。
示例:措施:重建现实生活的意义,使现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趣味;养成良好的上网、生活习惯,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增强自我控制力。
【解析】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根据材料一第①段“0点至凌晨1点入睡的占18.2%,凌晨1点以后入睡的占5.9%”可知,0点以后入睡的占比24.1%,超过两成,故“将近两成的受访青年零点以后才能入睡”表述有误。
故选A。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根据材料二第③段“第三,在躯体上可能会导致头疼、胃溃疡、胃炎、肠炎,一些肿瘤发生概率也会增大”可知,材料二只是说“可能”“发生概率也会增大”,选项“只要……就会……”的说法过于绝对,曲解了材料原意。
故选C。
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提措施。
原因: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这恐怕首先与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和内心焦虑有关,他们想依赖网络逃避现实。毕竟,互联网具有虚拟性,能够成就网民在手机上‘做自己’。‘超现实’的网络世界,当然要比睡眠有趣得多”可知,人们因生活压力和内心焦虑,想通过虚拟网络逃避现实,且虚拟世界比现实有趣,所以控制不住刷手机。
根据材料三第②段“今天很多年轻人过着一种‘媒介化’生活,媒介对于生活早已不仅仅是‘介入’那么简单,而是变成了一种全方位、沉浸式的生存方式。很多人的工作、购物、社交、娱乐都通过智能终端(手机)来完成,网络虚拟世界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线下的现实世界”可知,手机成为重要生活媒介,网络虚拟世界重要性高,导致人们控制不住刷手机。
措施:
根据材料三第③段“只有重建现实生活的意义,使现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趣味,才能摆脱那张虚拟之网的束缚,建构更加健康均衡的生活方式”可知,要重建现实生活意义,让现实生活更充实有趣,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根据材料三第④段“年轻人要不断告诫自己‘放下手机’,养成良好的上网、生活习惯,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可知,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康兴趣爱好能增强自我控制力,帮助控制玩手机行为。
7.C 8.①多处描写徒河,烘托人物情感,情景交荣融;上学途中,徒河“响亮而明朗”的声音和“白花花的浪花”是“我”快乐心情的写照;爷爷弥留之际,徒河“隐忍而强烈”的声音是“我”悲恸内心的折射。
②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被卧佛山阻挡视线而看不到徒河的怅惘。 9.①重现“我”和爷爷徒河边行走的画面。②揭示了人民大众与共产党人的深情厚谊。③表达作者对那个特殊年代像爷爷那样的人民大众坚韧善良,无私大爱的崇高品质的赞美之情。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主人公与爷爷、徒河之间的深厚情感纽带。文章以徒河为背景,穿插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家庭变迁,展现了老一辈对革命的贡献和对后代的深情厚谊。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交织,徒河的变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爷爷的形象则成为坚韧与守护的象征。结尾处,主人公在玉米地前回忆过往,徒河的消失与爷爷的离去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无奈。整体语言朴实含蓄,情感深沉,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根据第⑩段“几年前的一场山洪践踏了沿岸的十八个村庄,徒河被迫离开原来的流域,迁至卧佛山北边”可知,徒河是因为山洪而改道,并非环境破坏,“面对环境的破坏,‘我’的内心极为失落”说法错误。
故选C。
8.①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分析。
根据第 段“八岁那年,爷爷把我送到徒河对岸的学堂里读书。爷爷每天划着一只小船接我上下学。哗啦哗啦……响亮而明朗,小船横向划开徒河水,拖着一条白花花的浪花,直至对岸”可知,在描述“我”上学途中与爷爷一起乘船过河的情景时,对徒河“响亮而明朗”的声音和“白花花的浪花”的描写,此时“我”在爷爷的陪伴下上学,生活平静且美好,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当时快乐、愉悦的心情。
根据第⑧段“就在这种近乎残忍的等待中,我隐隐地听到了徒河流动的声音,哗啦,哗啦……隐忍而强烈。我附在爷爷耳边,激动地说,爷爷,我听到徒河的流水声了”可知,在爷爷弥留之际,“我”听到徒河“隐忍而强烈”的声音,此时爷爷生命垂危,“我”内心充满悲伤和不舍,徒河的这种声音描写折射出“我”悲恸的内心,烘托出当时压抑、悲伤的氛围。
②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根据第⑩段“却像一道黑色的屏障”可知,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卧佛山”比作“一道黑色的屏障”。因为卧佛山像屏障一样,所以阻挡了“我”的视线,让“我”看不到徒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为看不到徒河而产生的怅惘之情,表现出“我”对徒河的怀念以及因徒河位置改变看不到它的遗憾。
9.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的意蕴。
重现画面:根据结尾段“我好像看见一个老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袍,肩上搭着褡裤,左手领着一个年幼孩子,右手拿着一根竹竿,一下一下地点着坑坑洼洼的路面,在徒河边走去”可知,这清晰地重现了曾经“我”和爷爷在徒河边行走的画面。爷爷当时就是以这样的形象,陪伴“我”走过生活的道路,此画面的重现唤起了“我”对过去和爷爷相处时光的深切回忆。
揭示情谊:根据第③段“父亲慌不择路地推开一扇门,把四岁的我放在爷爷怀里……街上乱哄哄的,吆喝声和枪声响成一片”可知,爷爷收留抚养的是中共地下党员面临危境时留下的年幼孩子“我”。结尾句中“左手领着一个中共地下党员面临危境时留下的年幼孩子”再次点明这一背景,揭示了在那个特殊年代,人民大众与共产党人之间的深情厚谊。爷爷义无反顾地照顾“我”,体现出他对共产党人事业的支持与守护。
表达赞美:从结尾句中对爷爷的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袍,肩上搭着褡裤”以及“一下一下地点着坑坑洼洼的路面”的描写可知,爷爷形象质朴。结合前文爷爷收留“我”并细心抚养“我”长大的情节,如第④段“爷爷披着一床被子坐在炕上,把我连头带脚捂在被子里”等,展现出爷爷坚韧善良、无私大爱的品质。作者通过这一结尾句,表达了对像爷爷那样在特殊年代拥有此类崇高品质的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10.B 11.C 12.D 13.(1)吕蒙回到寻阳,不满一年,庐陵的贼寇闹事,诸将领征讨他们不能擒获。
(2)(孙权)多次想去探望吕蒙的病情,又害怕劳烦惊动他,(在墙上凿洞,)经常透过孔洞张望吕蒙。
【导语】这篇文言文选自《三国志》,主要记述了吕蒙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杰出表现。文章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了吕蒙的智勇双全和深谋远虑,如解围夷陵、攻破皖城、平定卢陵贼等。同时,吕蒙的克己奉公、淡泊名利也通过他推辞封赏、临终前将金宝上交等细节得以体现。文章结尾的评语高度概括了吕蒙的品质,称其“勇而有谋,断识军计”,最终“克己”,具备“国士之量”。全文语言简练,叙事清晰,既突出了吕蒙的军事才能,也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
10.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凌晨进攻皖县,吕蒙手持鼓槌擂响战鼓,士兵们都踊跃登城,到吃早饭时攻克了城池。
“侵晨进攻”,“侵晨”意思是凌晨,是时间状语,“进攻”是谓语动词,表达了在凌晨这个时间点开始进行进攻的动作,这是一个完整的描述,语义完整,所以在此处断开。“蒙手执枪鼓”,“蒙”指吕蒙,是句子的主语,“手执枪鼓”是谓语部分,描述了吕蒙亲自拿着枪和鼓的动作,表明了吕蒙在这场战斗中的行为和指挥方式,句子结构完整,应在此断开。“士卒皆腾踊自升”,“士卒”是句子的主语,“皆腾踊自升”描述了士兵们的状态和行为,即士兵们都踊跃地自己攀登城墙,“腾踊自升”生动地展现了士兵们的作战状态,语义连贯,所以在此断开。“食时破之”,“食时”表示时间,即吃早饭的时候,“破之”表示攻破了城池,这是对战斗结果的描述,表明在吃早饭的时候就把城池攻破了,语义完整,所以在此处断开。即断句为: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故选B。
1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C.《愚公移山》中“固不可彻”的“固”是“顽固”的意思,但“蒙固辞金钱”中“固”应解释为“坚决”,吕蒙坚决推辞金钱,而不是“顽固”的意思;
故选C。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根据第③段“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可知,表明吕蒙只是坚决推辞了金钱,孙权没有答应,并非推辞了孙权的所有封赏;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回:返回,回到;未期:不满一年;贼:贼寇,盗贼;起:起事,闹事;讨击:征讨,攻击;禽:通“擒”,擒获,捉住;
欲:想要;数:多次,屡次;恐:担心,害怕;劳动:劳烦,惊动;穿壁:在墙上凿洞;瞻:观望,张望。
【点睛】参考译文:
这一年,吕蒙与周瑜、程普等人一起在乌林的西面大败破曹,将曹仁围困在南郡。周瑜派甘宁前去据守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去包围甘宁,甘宁被围困,形势十分危急,(于是甘宁)派使者向周瑜请求救援。众将军都认为目前兵力不足,没法分兵(去救甘宁)。吕蒙(却)对周瑜、程普说:“留下凌统(在这里守着),我与你们(一起)前往(夷陵),解除围困,(按照现在的)局势应该用不了多少时间,我担保凌统能守此地十天。”(吕蒙)又劝说周瑜派三百人用木头阻塞险道,(这样)在敌人逃跑的时候就可以得到他们的马匹。周瑜听从了吕蒙的建议。(吕蒙等)率领大军到达夷陵,当天就开战,杀伤敌人过半。敌人(放弃围城)夜里逃跑,走到用木头阻塞的道路时,骑兵都丢弃马匹徒步逃跑。周瑜紧迫追击,缴获了三百匹马,立即用船把这些马匹运回了东吴。
曹操在皖县驻兵,大力开垦稻田。吕蒙说:“皖县田地肥沃,如果一旦粮食丰收,他们的兵员就会添增,像这样一连几年,曹操的势态就显露出来了,应该早点除掉他们。”于是孙权亲自征讨皖县,召见各位将领,询问有何计策。吕蒙就推荐甘宁担任升城都督,在前线督率攻城,吕蒙率领精兵紧随其后。凌晨进攻皖县,吕蒙手持鼓槌擂响战鼓,士兵们都踊跃登城,到吃早饭时攻克了城池。吕蒙回到寻阳,不满一年,庐陵的贼寇闹事,诸将领征讨(贼寇)却不能(将他们)擒获。孙权说:“鸷鸟有上百只,不如一只鹗。”(孙权)又命令吕蒙前往征讨。吕蒙到庐陵后,杀死贼寇的首领,将其他的人全部释放,恢复他们平民的身份。
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吕蒙坚决不接受黄金和钱,孙权不答应。适逢吕蒙发病,当时孙权在公安,(就把吕蒙)接来安置在(自己的)内殿,招募国内有能治好吕蒙疾病的人,赏赐千金。当时有医者用针刺吕蒙,孙权为吕蒙的疼痛而痛苦难过。(孙权)想多去探望吕蒙,又害怕劳烦惊动(他),常在墙上凿洞观望吕蒙。(孙权)看见吕蒙能稍稍吃点东西就高兴,对身边的人有说有笑,否则就叹息不止,晚上睡不着觉。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四十二岁时死在孙权的内殿。吕蒙还没死时,就把孙权赏赐给自己的金银珠宝等赐物全部交付给府库收存,命令主管人员在他死后(将财物)全数上交,丧事务必简办。孙权听说这些,更加悲痛感动。 有评价说:吕蒙勇猛有谋略,知晓军务。起初(他)虽然不计后果肆意杀人,但是终于克制自己,(他)有国士的气量,哪里仅仅只是一个武将而已呢!
14. 赢得生前身后名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漠孤烟直 芳草萋萋鹦鹉洲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学而不思则罔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赢、萋、鹦鹉洲、罔”等字词容易写错。
15.激将法,猪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心计。 16.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解析】15.本题考查名著中的人物性格的分析。
选文一,是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被黄袍怪捉去,八戒来请孙悟空去降妖救师父。根据选文一“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可知,八戒通过编造黄袍怪对行者的辱骂之词来激怒行者,让行者去救唐僧,所以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激将法。
根据“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可知,八戒能想到利用行者好胜的性格特点,采用激将法来达到让行者救唐僧的目的,说明他虽然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在关键时刻心思细腻,能根据实际情况想出合适的办法,善于对症下药。
根据“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可以看出,八戒表面上装作老实的样子向行者诉说,实际上是故意编造谎言来刺激行者,体现了他憨厚的外表下又懂得使用心计。
16.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分析。
语言描写:
根据选文一“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可知,通过行者的语言,鲜明地展现出他对八戒没有报出自己名号的不满与嗔怪,凸显行者的直率。
根据选文二“宋江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更待甚么’”可知,宋江的这句话体现出他在得知晁盖犯事后急于让其逃走的心态,表现出宋江重情重义、处事果断的特点。
心理描写:
根据选文一“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可知,这一心理描写揭示了八戒内心的想法,体现出他粗中有细,懂得使用计谋的性格特点。
根据选文二“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可知,此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宋江得知晁盖犯事时的紧张和焦急,突出了他与晁盖的深厚情谊以及想要救人的急切心理。
17.例文:
选择爱,生活处处可爱
生活,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丰子恺的小诗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眼中的世界。选择爱,生活处处可爱;选择恨,生活处处可恨。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小镇上的居民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然而,对于刚刚失去母亲的少年小明来说,这个冬天格外寒冷。他的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一切都显得灰暗无光。
小明开始对生活充满了怨恨。他恨这个世界夺走了他的母亲,恨那些在街上欢笑的人们,甚至恨自己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他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生活对他而言,只剩下痛苦和绝望。
一天,小明在公园的长椅上独自坐着,泪水在寒风中冻结。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坐在他旁边。老人没有说什么安慰的话,只是静静地陪着他。过了一会儿,老人开口了:“孩子,你知道吗?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
老人的话让小明陷入了沉思。他开始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那些温暖的记忆渐渐融化了他心中的坚冰。他意识到,虽然母亲离开了,但她留给他的爱永远都在。于是,小明决定选择爱,而不是恨。
从那天起,小明开始用爱去面对生活。他主动帮助邻居,参加社区活动,甚至开始学习音乐,用琴声表达内心的情感。渐渐地,他发现生活变得不再那么灰暗,周围的人也开始对他报以微笑和善意。
小明学会了感恩,他感恩母亲给予他的爱,感恩那位老人的点拨,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他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他明白了,不是世界选择了他,而是他选择了这个世界。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可以选择用爱去面对它。正如丰子恺所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小明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他的生活因为选择爱而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选择爱,让生活处处可爱。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丰子恺的这首小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生活的态度与人生的选择。诗中强调了“爱”“恨”“感恩”“成长”等关键词,并指出“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这提示我们,生活的态度和选择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和体验世界。立意角度:从“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和“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出发,探讨积极的生活态度如何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可以结合个人经历,讲述如何通过感恩和爱,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幸福。题目建议:《选择爱,选择美好》《感恩,让生活更温暖》《成长,从选择开始》《心态决定生活的色彩》《爱与恨:生活的两面》……
选材构思。为了体现上述立意,可以选择以下材料进行构思:
个人经历:回忆自己生活中因为态度的转变而带来的积极变化。例如,曾经因为学业压力而感到焦虑,后来通过调整心态,学会了感恩和成长,最终克服了困难。他人故事:讲述一个朋友或家人因为积极面对生活而获得成功的例子。例如,一个朋友在考试失败后没有气馁,而是选择感恩并积极寻找新的机会,最终找到了更好的成绩。
历史或文学作品:引用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析他们如何通过积极的态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例如,海伦·凯勒在失明失聪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积极面对生活,最终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自然现象: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如四季更替、植物生长等,来比喻生活中的变化和成长。例如,春天的花朵在经历了寒冬后依然绽放,象征着生活中的希望和坚韧。注意运用抒情议论点明主旨,可在最后总结全文,强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主动选择的重要性,呼吁读者以爱和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