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讲解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新考向)4月模拟卷01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2025年中考语文 模拟押题卷讲解课件(湖北等地适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品”字的甲骨文写法,由三个“口”
组成。有人认为,“口”取象于古代宴、飨、祭祀时所使用的
装食物、祭物的有口器皿,指的是“物”,三个“口”表示众多。据此猜想,表示人口众多的字应为“________”,“品”的造字法应为__________。
众
会意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品”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品”字的词语。
“品”的本义 “品”的引申义 含“品”字的词语
众多(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概念) 等级 上品
事物的种类 (1)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体察出好坏、优劣 (2)__________
品种(或品类)
品评
3.(2分)小雨和小雯为班级作了一副对联,勉励大家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要保持谦虚求学的作风,小雨写的是“虚怀若谷谦卑有品”,小雯写的是“骄兵必败傲慢无格”。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骄
兵
必
败
傲
慢
无
格
虚
怀
若
谷
谦
卑
有
品
长 已 矜 莫
4.(8分)小雨在“分题材,学诗文”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读诗,读陶渊明的悠然田园情,“①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读王勃的豪迈送别情,“②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品词,品范仲淹归乡报国难两全的百感交集,“浊酒一杯家万里,③____________________”;品陆游落魄抑郁不动摇的高洁自许,“④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听曲,听马致远天涯游子之悲,“夕阳西下,⑤__________________”,听张养浩哀悯民生之叹,“伤心秦汉经行处,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文,赏庄子笔下大鹏一飞冲天的矫健,“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赏欧阳修治下滁人游山玩水的乐趣,“射者中,弈者胜,⑧____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从诗文中,我们可以见识百味人生。
采菊东篱下
海内存知己
燕然未勒归无计
零落成泥碾作尘
断肠人在天涯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觥筹交错
5.(3分)小雯认为下面这幅漫画有很深的意味,请你品一品。
示例:画中颗粒饱满的麦穗低下了头,而另一株干瘪的麦穗高昂着头。这告诉我们:越是知识丰富的人越谦虚,越是知识贫乏的人越骄傲,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学会谦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广袤(máo) B.纷至沓(dá)来
(2)容易写错的词 A.枯躁 B.前扑后继
(3)容易说错的话 A.这是我的高见。 B.他的话令我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1)A.袤(mào);B.沓(tà)。
(2)A.躁(燥);B.扑(仆)。
(3)A.谦敬失当,将“高见”改为“建议(或愚见)”;B.语义重复,删去“忍俊不禁地”或“地笑了起来”。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过①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②。
【注释】①过:探访。②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7.(2分)批注一:以景造境。颔联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给寂静的山林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8.(2分)批注二:炼字典范。颈联的“咽”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不知何处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
流泉因为山石阻碍不能奔流,发出的声音仿佛幽咽之声,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危石耸立之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A)?”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B)。蒙正③退以名上④,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C)?”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人选名字上报。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既而卒用蒙正所荐 查阅词典(①士卒。②死亡。③突然。④最终。) __________
(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课内迁移(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__________
(3)盖陛下未谅尔 课内迁移(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
(4)卿何执(C)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______________
最终
派遣
大概
执着、固执
10.(2分)请将“耶”“乎”“者”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退谓左右曰 蒙正气量 我不如。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我不愿用谄媚的方法随便附和陛下的意旨,以致妨害国家大事。
乎
者
耶
/
/
13.(4分)小语认为君子身上有“士之精神”。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士之精神”。
链接材料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章句下》
示例:传承“士之精神”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坚守道义、勇于担当、直言不讳以及注重个人修养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乙文参考译文】
宋太宗曾经想派人出使朔方(辽国),告诉中书省选择有才能并且可以担负重任的人。蒙正退朝后把人选名字上报,皇上不批准。后来,皇上三次问到此事,吕蒙正三次用此人作答。皇上说:“你为什么这么固执呢?”吕蒙正说:“不是我固执,而是陛下不信任罢了。”他坚持说道:“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的人比不上他。我不愿用谄媚的方法随便附和陛下的意旨,以致妨害国家大事。”同僚们惶恐屏气不敢动弹。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我比不上。”后来最终任用吕蒙正推荐的人,(这个人)果然称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从容“煮”书
朱文杰
①记得一本书中说,作家茹志鹃书室挂着写有“煮书”二字的条幅。她曾说:“书,光看是不行的,只看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该是何等烂熟、透彻啊!
②作家常说:“如果房间里没有书,就仿佛一个人没有灵魂。”真正的读书,不是因为负担和压力,而是因为浓厚的兴趣和美妙情愫的吸引,此时,不应叫“读”,而应叫“煮”。
③每次“煮”书,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从容实在最为重要。无论读什么,都应该给自己一段完整的时间、一个静谧的氛围。读书一旦进入了从容的境界,则定然像元朝吴徽所说的“尚友古之人焉”,也就是说,此时此刻,读书人已在精神上与前人相沟通、交流,陶冶、净化、提升了自己的心灵。
④然而,从容“煮”书的真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的。南北朝时有一位学者名叫陆澄,他自幼好学,青灯黄卷,行坐眠食,手不离书。可是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表面上观之,读三年《易经》怕是够从容的了,然而,不求审美体验、感情共鸣,又怎与从容读书沾上边去?同是读书,亦喜背诵,文学巨匠茅盾却十分从容,他能熟练地背出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就归源于其从容“煮”书,能够从所读书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吗?
⑤凡从容“煮”书之人,总不乏读书的情趣。当年,司马温公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有的人则“夜雨孤灯乱翻书”,还有的人认为“读书要在床上、炉旁、雾烟中、酒瓶边才行,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来”。于是,我猜想鲁迅读史,从通篇尽是“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出满本都是写着“吃人”两字,看出了几千年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即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石破天惊之言,固然依恃的是其慧眼睿识,然而,何以不跟鲁迅一茶一烟相伴,不慌不忙解构、有滋有味剖析有关呢?
⑥不过,要想做到从容“煮”书,则要把读书当作心灵义务,把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亦难怪古代不少读书人总是把静坐作为理学的必修课,以清心寡欲,打消杂念。朱熹告诫读书人说:“当静坐涵养时,正要体察思绎道理。”程颐则“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只有冲破名利,耐得寂寞,经住诱惑,方能从容“煮”书。
⑦朋友,何不试试从容“煮”书呢?书香定醇!
(选自《郑州日报》,有删改)
14.(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引用大量诗文,既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又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典雅优美。
B.第④—⑥段的首句既有领起该段内容的作用,又可以分别作为各段的分论点。
C.在作者看来,要想做到从容“煮”书,既要有读书的情趣,又要把读书当作心灵义务。
D.第⑦段使用问句和感叹句作结,增强了语气语势,旨在倡导读者学会从容“煮”书。
B
【解析】B.仔细品读第④段可知,该段是围绕“从容‘煮’书的真谛”展开的,故首句有领起该段内容的作用;但该段主要论述了“从容‘煮’书要求有审美体验、感情共鸣”的观点,故首句不可以作为该段的分论点。
15.(3分)有人认为第④段中举茅盾的事例显得多余,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不多余。第④段举茅盾熟读《红楼梦》,深入研究《红楼梦》,积累颇丰这一事例,是为了与上文中陆澄的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从而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从容‘煮’书要求有审美体验、感情共鸣”这一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16.(2分)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请人来阅读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把读后的收获做成10—30分钟的录音或视频。请人代替自己“读书”,就不用花费自己过多的时间,这种“读书”方式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你如何看待?
示例:我认为要辩证看待这种现象。亲自深入阅读,才能体味精髓,领会思想;只听他人解读,则学习知识如囫囵吞枣,难以留下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他人的解读一味拒绝。当我们已有自己的理解时,他人的不同看法或许会帮我们打开思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岳阳楼记
汪曾祺
①岳阳楼值得一看。
②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③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开头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虽然范仲淹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
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名言。可以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而名闻天下的。这两句话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④写这篇《岳阳楼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
⑤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因此范仲淹所云“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已不可见。现在楼上刻在檀木屏上的《岳阳楼记》系张照所书,楼里的大部分楹联是何绍基写的,张、何皆乾隆年间人。但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也很可能,后来两次修复,都还保存了滕楼的旧样。九百多年前的规模格局,至今犹能得其仿佛,斯可贵矣。
⑥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⑦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⑧我们登岳阳楼那天下雨,游人不多。有三四级风,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没有起白花。本地人说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波”和“涌”有这样的区别,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
⑨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滕子京的《临江仙》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整句地搬了进来,未免过于省事!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有删改)
D
【解析】D.本句最能体现岳阳楼与洞庭湖密不可分的字为“长”,所以这个字一定要重读。
18.(3分)下面是小雯结合文章所写的一则关于范仲淹家国情怀的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知识,写一则关于文天祥的批注。(50字左右)
范仲淹 文天祥
范仲淹一心为国,担当道义。读《岳阳楼记》,我仿佛看到了他伟岸的背影,看到他慷慨陈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文天祥宁死不屈,正气凛然。读《过零丁洋》,我仿佛看到了他坚定的面容,看到他坦然赴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3分)文中第⑧段说“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请结合文章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面泛起的波纹层层堆积而产生的白色浪花比作“连天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风大时洞庭湖上白浪翻滚,如同雪花从天边飘来的壮观景象。
20.(3分)文中大量引用古诗句,是否累赘?请说明理由。
示例:不累赘。诗句的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同时体现出了岳阳楼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名著导读:
我们曾经学过芦荻的《风雨吟》: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这首诗展现了当时严峻的生存形势,表达了诗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自强不息的勇气。带着这首诗阅读下面名著选段,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骆驼祥子》选段
虽然已到妙峰山开庙进香的时节,夜里的寒气可还不是一件单衫所能挡得住的。祥子的身上没有任何累赘,除了一件灰色单军服上身,和一条蓝布军裤,都被汗沤得奇臭——自从还没到他身上的时候已经如此。由这身破军衣,他想起自己原来穿着的白布小褂与那套阴丹士林蓝的夹裤褂;那是多么干净体面!是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阴丹士林蓝更体面的东西,可是祥子知道自己混到那么干净利落已经是怎样的不容易。闻着现在身上的臭汗味,他把以前的挣扎与成功看得分外光荣,比原来的光荣放大了十倍。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就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这一喊——虽然痛快了些——马上使他想起危险来。别的先不去管吧,逃命要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
盼望已久的木柴已经近在咫尺。但是筑路进度特别缓慢,因为伤寒病每天要夺去几十双有用的手。
有一天,保尔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的热度比以往哪天都高得多。
那吮吸着筑路队血液的肠伤寒也在悄悄地向保尔本人进攻,但是他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挣扎着从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起来,跟别人一道去上工。但无论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还是朱赫来送给他的那双已经套在冻坏的双脚上的毡靴,都帮不上他的忙了。
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一下他的胸口。他浑身发冷,上下牙直打架,两眼发黑,只觉得树木像旋转着的木马似的围着他直打转。
他好不容易才走到车站。异常的喧哗声使他吃了一惊。他仔细一看,只见站台旁边停着一列跟站台一样长的平板列车,上面装着小火车头、铁轨和枕木,许多随车同来的人正在忙着卸车。他又向前走了几步,身子便失去了平衡。他只觉得头一晕,就栽倒在地上。积雪贴着他那灼热的脸颊,他觉得很舒服。
几个小时以后才有人偶然发现他,把他抬进板棚里。柯察金呼吸困难,已经认不出周围的人了。从列车上请来的医生说:“大叶性肺炎兼肠伤寒。体温四十一点五度。至于关节炎和脖子上的两个毒疮,那倒不值一提了。光是上面那两种主要病症,就足以把他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21.(2分)在保尔心中,下列哪个人像《风雨吟》中的“舵手”?请你选出恰当的一项。( )
A.冬妮亚 B.朱赫来 C.维克多 D.瓦西里
22.(2分)选段里的祥子和保尔分别经历着什么“风”“雨”?请你结合选段说说。
祥子遭到逮捕,每天被拷打,持续了一个月之久;保尔修筑铁路时生病,被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和肠伤寒,晕倒在车站。
B
23.(2分)你认为祥子是一名“舵手”吗?为什么?
我认为祥子曾经是舵手,但是他没有贯彻舵手的精神。因为曾经的祥子心怀梦想,努力工作,自强不息,但是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祥子堕落了,失去了“舵手”的生活的勇气。
24.(2分)从整本书来看,保尔成为了“舵手”,请列举一个事例。
示例:保尔既瘫痪又失明,但仍然坚持写作,尽管书稿被邮局遗失,保尔还是克服困难,重新开始创作,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学会认识自己。班级举办“欢迎来到我的世界”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认识自己需要直面自己的缺点,然而“多疑敏感”“鲁莽冲动”等缺点有时也会变成“小心谨慎”“勇敢积极”等优点……积极赋义,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地前行。你身上有哪些缺点呢?你是否可以为其赋予积极意义,让它变成优点呢?请选择自己的一个缺点,向同学们具体说说你是怎样为其积极赋义的。(80字左右)
示例:我做事总是畏首畏尾,多有顾虑。但有时在一些活动中,我会提前设想好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帮自己或同学们有效避免一些突发情况。“畏首畏尾”的缺点何尝不是“小心谨慎”的优点呢?(提示:结合具体情况阐述为自身缺点赋予的积极意义,过渡自然,文从字顺即可)
任务二:一位诗人曾说:“我相信,我就是我。独一无二,势不可当。”你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呢?请写一首小诗在班会中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一次啼哭/是我豪迈无比的宣言/一次学步/是我勇敢无畏的初探/汲取知识,不断拼搏/让青春燃烧起熊熊火焰/扬帆出海,风正帆悬/成长路上永怀坚定信念
26.(50分)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雨”,或许会唤醒你一段难忘的记忆,或许能演绎出一个意蕴深远的故事……请将“______________ 的日子”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风雨吟》中说:“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无论是自然界中,还是人生路上,“风”“雨”都是非常常见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这些风雨?请将“风雨中,我__________ ”补充完整,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任务三:风从哪里来?雨会到哪里去?它们在这世界上有怎样的使命?它们的旅途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中考语文(新考向)4月模拟卷01
(湖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品”字的甲骨文写法,由三个“口”组成。有人认为,“口”取象于古代宴、飨、祭祀时所使用的装食物、祭物的有口器皿,指的是“物”,三个“口”表示众多。据此猜想,表示人口众多的字应为“ 众 ”,“品”的造字法应为 会意 。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品”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品”字的词语。
“品”的本义 “品”的引申义 含“品”字的词语
众多(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概念) 等级 上品
事物的种类 (1) 品种(或品类)
评价,体察出好坏、优劣 (2) 品评
3.(2分)小雨和小雯为班级作了一副对联,勉励大家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要保持谦虚求学的作风,小雨写的是“虚怀若谷谦卑有品”,小雯写的是“骄兵必败傲慢无格”。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长 已 矜 莫
骄兵必败傲慢无格 虚怀若谷谦卑有品
4.(8分)小雨在“分题材,学诗文”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读诗,读陶渊明的悠然田园情,“①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读王勃的豪迈送别情,“②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品词,品范仲淹归乡报国难两全的百感交集,“浊酒一杯家万里,③ 燕然未勒归无计 ”;品陆游落魄抑郁不动摇的高洁自许,“④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听曲,听马致远天涯游子之悲,“夕阳西下,⑤ 断肠人在天涯 ”,听张养浩哀悯民生之叹,“伤心秦汉经行处,⑥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赏文,赏庄子笔下大鹏一飞冲天的矫健,“⑦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赏欧阳修治下滁人游山玩水的乐趣,“射者中,弈者胜,⑧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从诗文中,我们可以见识百味人生。
5.
(3分)小雯认为下面这幅漫画有很深的意味,请你品一品。
示例:画中颗粒饱满的麦穗低下了头,而另一株干瘪的麦穗高昂着头。这告诉我们:越是知识丰富的人越谦虚,越是知识贫乏的人越骄傲,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学会谦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广袤(máo) B.纷至沓(dá)来
(2)容易写错的词A.枯躁 B.前扑后继
(3)容易说错的话A.这是我的高见。B.他的话令我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1)A.袤(mào);B.沓(tà)。
(2)A.躁(燥);B.扑(仆)。
(3)A.谦敬失当,将“高见”改为“建议(或愚见)”;B.语义重复,删去“忍俊不禁地”或“地笑了起来”。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过①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②。
【注释】①过:探访。②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7.(2分)批注一:以景造境。颔联描写 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不知何处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 的景象,给寂静的山林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8.(2分)批注二:炼字典范。颈联的“咽”字指 流泉因为山石阻碍不能奔流,发出的声音仿佛幽咽之声,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危石耸立之景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A)?”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B)。蒙正③退以名上④,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C)?”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人选名字上报。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既而卒用蒙正所荐 查阅词典(①士卒。②死亡。③突然。④最终。) 最终
(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课内迁移(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派遣
(3)盖陛下未谅尔 课内迁移(盖竹柏影也) 大概
(4)卿何执(C)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执着、固执
10.(2分)请将“耶”“乎”“者”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乎 ) B.( 者 ) C.( 耶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我不愿用谄媚的方法随便附和陛下的意旨,以致妨害国家大事。
13.(4分)小语认为君子身上有“士之精神”。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士之精神”。
链接材料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章句下》
示例:传承“士之精神”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坚守道义、勇于担当、直言不讳以及注重个人修养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乙文参考译文】
宋太宗曾经想派人出使朔方(辽国),告诉中书省选择有才能并且可以担负重任的人。蒙正退朝后把人选名字上报,皇上不批准。后来,皇上三次问到此事,吕蒙正三次用此人作答。皇上说:“你为什么这么固执呢?”吕蒙正说:“不是我固执,而是陛下不信任罢了。”他坚持说道:“这个人可以出使,其他的人比不上他。我不愿用谄媚的方法随便附和陛下的意旨,以致妨害国家大事。”同僚们惶恐屏气不敢动弹。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我比不上。”后来最终任用吕蒙正推荐的人,(这个人)果然称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从容“煮”书
朱文杰
①记得一本书中说,作家茹志鹃书室挂着写有“煮书”二字的条幅。她曾说:“书,光看是不行的,只看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该是何等烂熟、透彻啊!
②作家常说:“如果房间里没有书,就仿佛一个人没有灵魂。”真正的读书,不是因为负担和压力,而是因为浓厚的兴趣和美妙情愫的吸引,此时,不应叫“读”,而应叫“煮”。
③每次“煮”书,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从容实在最为重要。无论读什么,都应该给自己一段完整的时间、一个静谧的氛围。读书一旦进入了从容的境界,则定然像元朝吴徽所说的“尚友古之人焉”,也就是说,此时此刻,读书人已在精神上与前人相沟通、交流,陶冶、净化、提升了自己的心灵。
④然而,从容“煮”书的真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的。南北朝时有一位学者名叫陆澄,他自幼好学,青灯黄卷,行坐眠食,手不离书。可是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表面上观之,读三年《易经》怕是够从容的了,然而,不求审美体验、感情共鸣,又怎与从容读书沾上边去?同是读书,亦喜背诵,文学巨匠茅盾却十分从容,他能熟练地背出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就归源于其从容“煮”书,能够从所读书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吗?
⑤凡从容“煮”书之人,总不乏读书的情趣。当年,司马温公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有的人则“夜雨孤灯乱翻书”,还有的人认为“读书要在床上、炉旁、雾烟中、酒瓶边才行,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来”。于是,我猜想鲁迅读史,从通篇尽是“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出满本都是写着“吃人”两字,看出了几千年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即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石破天惊之言,固然依恃的是其慧眼睿识,然而,何以不跟鲁迅一茶一烟相伴,不慌不忙解构、有滋有味剖析有关呢?
⑥不过,要想做到从容“煮”书,则要把读书当作心灵义务,把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亦难怪古代不少读书人总是把静坐作为理学的必修课,以清心寡欲,打消杂念。朱熹告诫读书人说:“当静坐涵养时,正要体察思绎道理。”程颐则“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只有冲破名利,耐得寂寞,经住诱惑,方能从容“煮”书。
⑦朋友,何不试试从容“煮”书呢?书香定醇!
(选自《郑州日报》,有删改)
14.(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A.文中作者引用大量诗文,既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又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典雅优美。
B.第④—⑥段的首句既有领起该段内容的作用,又可以分别作为各段的分论点。
C.在作者看来,要想做到从容“煮”书,既要有读书的情趣,又要把读书当作心灵义务。
D.第⑦段使用问句和感叹句作结,增强了语气语势,旨在倡导读者学会从容“煮”书。
【解析】B.仔细品读第④段可知,该段是围绕“从容‘煮’书的真谛”展开的,故首句有领起该段内容的作用;但该段主要论述了“从容‘煮’书要求有审美体验、感情共鸣”的观点,故首句不可以作为该段的分论点。
15.(3分)有人认为第④段中举茅盾的事例显得多余,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不多余。第④段举茅盾熟读《红楼梦》,深入研究《红楼梦》,积累颇丰这一事例,是为了与上文中陆澄的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从而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从容‘煮’书要求有审美体验、感情共鸣”这一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16.(2分)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请人来阅读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把读后的收获做成10—30分钟的录音或视频。请人代替自己“读书”,就不用花费自己过多的时间,这种“读书”方式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你如何看待?
示例:我认为要辩证看待这种现象。亲自深入阅读,才能体味精髓,领会思想;只听他人解读,则学习知识如囫囵吞枣,难以留下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他人的解读一味拒绝。当我们已有自己的理解时,他人的不同看法或许会帮我们打开思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岳阳楼记
汪曾祺
①岳阳楼值得一看。
②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③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开头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虽然范仲淹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名言。可以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而名闻天下的。这两句话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④写这篇《岳阳楼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
⑤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因此范仲淹所云“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已不可见。现在楼上刻在檀木屏上的《岳阳楼记》系张照所书,楼里的大部分楹联是何绍基写的,张、何皆乾隆年间人。但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也很可能,后来两次修复,都还保存了滕楼的旧样。九百多年前的规模格局,至今犹能得其仿佛,斯可贵矣。
⑥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⑦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⑧我们登岳阳楼那天下雨,游人不多。有三四级风,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没有起白花。本地人说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波”和“涌”有这样的区别,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
⑨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滕子京的《临江仙》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整句地搬了进来,未免过于省事!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有删改)
17.(3分)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D )
A.要读出影响之深,我这样读:“这两句话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B.要读出“我”的不可思议,我这样读:“《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
C.要读出岳阳楼的独一无二,我这样读:“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D.要读出岳阳楼与洞庭湖的密不可分,我这样读:“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解析】D.本句最能体现岳阳楼与洞庭湖密不可分的字为“长”,所以这个字一定要重读。
18.(3分)下面是小雯结合文章所写的一则关于范仲淹家国情怀的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知识,写一则关于文天祥的批注。(50字左右)
范仲淹 文天祥
范仲淹一心为国,担当道义。读《岳阳楼记》,我仿佛看到了他伟岸的背影,看到他慷慨陈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示例:文天祥宁死不屈,正气凛然。读《过零丁洋》,我仿佛看到了他坚定的面容,看到他坦然赴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3分)文中第⑧段说“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请结合文章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面泛起的波纹层层堆积而产生的白色浪花比作“连天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风大时洞庭湖上白浪翻滚,如同雪花从天边飘来的壮观景象。
20.(3分)文中大量引用古诗句,是否累赘?请说明理由。
示例:不累赘。诗句的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同时体现出了岳阳楼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名著导读: 我们曾经学过芦荻的《风雨吟》: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这首诗展现了当时严峻的生存形势,表达了诗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自强不息的勇气。带着这首诗阅读下面名著选段,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骆驼祥子》选段
虽然已到妙峰山开庙进香的时节,夜里的寒气可还不是一件单衫所能挡得住的。祥子的身上没有任何累赘,除了一件灰色单军服上身,和一条蓝布军裤,都被汗沤得奇臭——自从还没到他身上的时候已经如此。由这身破军衣,他想起自己原来穿着的白布小褂与那套阴丹士林蓝的夹裤褂;那是多么干净体面!是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阴丹士林蓝更体面的东西,可是祥子知道自己混到那么干净利落已经是怎样的不容易。闻着现在身上的臭汗味,他把以前的挣扎与成功看得分外光荣,比原来的光荣放大了十倍。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就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这一喊——虽然痛快了些——马上使他想起危险来。别的先不去管吧,逃命要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
盼望已久的木柴已经近在咫尺。但是筑路进度特别缓慢,因为伤寒病每天要夺去几十双有用的手。
有一天,保尔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的热度比以往哪天都高得多。
那吮吸着筑路队血液的肠伤寒也在悄悄地向保尔本人进攻,但是他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挣扎着从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起来,跟别人一道去上工。但无论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还是朱赫来送给他的那双已经套在冻坏的双脚上的毡靴,都帮不上他的忙了。
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一下他的胸口。他浑身发冷,上下牙直打架,两眼发黑,只觉得树木像旋转着的木马似的围着他直打转。
他好不容易才走到车站。异常的喧哗声使他吃了一惊。他仔细一看,只见站台旁边停着一列跟站台一样长的平板列车,上面装着小火车头、铁轨和枕木,许多随车同来的人正在忙着卸车。他又向前走了几步,身子便失去了平衡。他只觉得头一晕,就栽倒在地上。积雪贴着他那灼热的脸颊,他觉得很舒服。
几个小时以后才有人偶然发现他,把他抬进板棚里。柯察金呼吸困难,已经认不出周围的人了。从列车上请来的医生说:“大叶性肺炎兼肠伤寒。体温四十一点五度。至于关节炎和脖子上的两个毒疮,那倒不值一提了。光是上面那两种主要病症,就足以把他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21.(2分)在保尔心中,下列哪个人像《风雨吟》中的“舵手”?请你选出恰当的一项。( B )
A.冬妮亚 B.朱赫来 C.维克多 D.瓦西里
22.(2分)选段里的祥子和保尔分别经历着什么“风”“雨”?请你结合选段说说。
祥子遭到逮捕,每天被拷打,持续了一个月之久;保尔修筑铁路时生病,被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和肠伤寒,晕倒在车站。
23.(2分)你认为祥子是一名“舵手”吗?为什么?
我认为祥子曾经是舵手,但是他没有贯彻舵手的精神。因为曾经的祥子心怀梦想,努力工作,自强不息,但是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祥子堕落了,失去了“舵手”的生活的勇气。
24.(2分)从整本书来看,保尔成为了“舵手”,请列举一个事例。
示例:保尔既瘫痪又失明,但仍然坚持写作,尽管书稿被邮局遗失,保尔还是克服困难,重新开始创作,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学会认识自己。班级举办“欢迎来到我的世界”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认识自己需要直面自己的缺点,然而“多疑敏感”“鲁莽冲动”等缺点有时也会变成“小心谨慎”“勇敢积极”等优点……积极赋义,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地前行。你身上有哪些缺点呢?你是否可以为其赋予积极意义,让它变成优点呢?请选择自己的一个缺点,向同学们具体说说你是怎样为其积极赋义的。(80字左右)
示例:我做事总是畏首畏尾,多有顾虑。但有时在一些活动中,我会提前设想好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帮自己或同学们有效避免一些突发情况。“畏首畏尾”的缺点何尝不是“小心谨慎”的优点呢?(提示:结合具体情况阐述为自身缺点赋予的积极意义,过渡自然,文从字顺即可)
任务二:一位诗人曾说:“我相信,我就是我。独一无二,势不可当。”你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呢?请写一首小诗在班会中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一次啼哭/是我豪迈无比的宣言/一次学步/是我勇敢无畏的初探/汲取知识,不断拼搏/让青春燃烧起熊熊火焰/扬帆出海,风正帆悬/成长路上永怀坚定信念
26.(50分)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雨”,或许会唤醒你一段难忘的记忆,或许能演绎出一个意蕴深远的故事……请将“ 的日子”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风雨吟》中说:“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无论是自然界中,还是人生路上,“风”“雨”都是非常常见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这些风雨?请将“风雨中,我 ”补充完整,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任务三:风从哪里来?雨会到哪里去?它们在这世界上有怎样的使命?它们的旅途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中考语文(新考向)4月模拟卷01
(湖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品”字的甲骨文写法,由三个“口”组成。有人认为,“口”取象于古代宴、飨、祭祀时所使用的装食物、祭物的有口器皿,指的是“物”,三个“口”表示众多。据此猜想,表示人口众多的字应为“ 众 ”,“品”的造字法应为 会意 。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品”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品”字的词语。
“品”的本义 “品”的引申义 含“品”字的词语
众多(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概念) 等级 上品
事物的种类 (1) 品种(或品类)
评价,体察出好坏、优劣 (2) 品评
3.(2分)小雨和小雯为班级作了一副对联,勉励大家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要保持谦虚求学的作风,小雨写的是“虚怀若谷谦卑有品”,小雯写的是“骄兵必败傲慢无格”。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长 已 矜 莫
骄兵必败傲慢无格 虚怀若谷谦卑有品
4.(8分)小雨在“分题材,学诗文”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读诗,读陶渊明的悠然田园情,“①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读王勃的豪迈送别情,“②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品词,品范仲淹归乡报国难两全的百感交集,“浊酒一杯家万里,③ 燕然未勒归无计 ”;品陆游落魄抑郁不动摇的高洁自许,“④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听曲,听马致远天涯游子之悲,“夕阳西下,⑤ 断肠人在天涯 ”,听张养浩哀悯民生之叹,“伤心秦汉经行处,⑥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赏文,赏庄子笔下大鹏一飞冲天的矫健,“⑦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赏欧阳修治下滁人游山玩水的乐趣,“射者中,弈者胜,⑧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从诗文中,我们可以见识百味人生。
5.
(3分)小雯认为下面这幅漫画有很深的意味,请你品一品。
示例:画中颗粒饱满的麦穗低下了头,而另一株干瘪的麦穗高昂着头。这告诉我们:越是知识丰富的人越谦虚,越是知识贫乏的人越骄傲,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学会谦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广袤(máo) B.纷至沓(dá)来
(2)容易写错的词A.枯躁 B.前扑后继
(3)容易说错的话A.这是我的高见。B.他的话令我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1)A.袤(mào);B.沓(tà)。
(2)A.躁(燥);B.扑(仆)。
(3)A.谦敬失当,将“高见”改为“建议(或愚见)”;B.语义重复,删去“忍俊不禁地”或“地笑了起来”。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过①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②。
【注释】①过:探访。②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7.(2分)批注一:以景造境。颔联描写 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不知何处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 的景象,给寂静的山林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8.(2分)批注二:炼字典范。颈联的“咽”字指 流泉因为山石阻碍不能奔流,发出的声音仿佛幽咽之声,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危石耸立之景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A)?”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上①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②选才而可责以事(B)。蒙正③退以名上④,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C)?”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人选名字上报。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既而卒用蒙正所荐 查阅词典(①士卒。②死亡。③突然。④最终。) 最终
(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课内迁移(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派遣
(3)盖陛下未谅尔 课内迁移(盖竹柏影也) 大概
(4)卿何执(C)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执着、固执
10.(2分)请将“耶”“乎”“者”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乎 ) B.( 者 ) C.( 耶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
我不愿用谄媚的方法随便附和陛下的意旨,以致妨害国家大事。
13.(4分)小语认为君子身上有“士之精神”。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士之精神”。
链接材料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章句下》
示例:传承“士之精神”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坚守道义、勇于担当、直言不讳以及注重个人修养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乙文参考译文】
宋太宗曾经想派人出使朔方(辽国),告诉中书省选择有才能并且可以担负重任的人。蒙正退朝后把人选名字上报,皇上不批准。后来,皇上三次问到此事,吕蒙正三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从容“煮”书
朱文杰
①记得一本书中说,作家茹志鹃书室挂着写有“煮书”二字的条幅。她曾说:“书,光看是不行的,只看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该是何等烂熟、透彻啊!
②作家常说:“如果房间里没有书,就仿佛一个人没有灵魂。”真正的读书,不是因为负担和压力,而是因为浓厚的兴趣和美妙情愫的吸引,此时,不应叫“读”,而应叫“煮”。
③每次“煮”书,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从容实在最为重要。无论读什么,都应该给自己一段完整的时间、一个静谧的氛围。读书一旦进入了从容的境界,则定然像元朝吴徽所说的“尚友古之人焉”,也就是说,此时此刻,读书人已在精神上与前人相沟通、交流,陶冶、净化、提升了自己的心灵。
④然而,从容“煮”书的真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的。南北朝时有一位学者名叫陆澄,他自幼好学,青灯黄卷,行坐眠食,手不离书。可是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表面上观之,读三年《易经》怕是够从容的了,然而,不求审美体验、感情共鸣,又怎与从容读书沾上边去?同是读书,亦喜背诵,文学巨匠茅盾却十分从容,他能熟练地背出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就归源于其从容“煮”书,能够从所读书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吗?
⑤凡从容“煮”书之人,总不乏读书的情趣。当年,司马温公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有的人则“夜雨孤灯乱翻书”,还有的人认为“读书要在床上、炉旁、雾烟中、酒瓶边才行,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来”。于是,我猜想鲁迅读史,从通篇尽是“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出满本都是写着“吃人”两字,看出了几千年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即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石破天惊之言,固然依恃的是其慧眼睿识,然而,何以不跟鲁迅一茶一烟相伴,不慌不忙解构、有滋有味剖析有关呢?
⑥不过,要想做到从容“煮”书,则要把读书当作心灵义务,把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亦难怪古代不少读书人总是把静坐作为理学的必修课,以清心寡欲,打消杂念。朱熹告诫读书人说:“当静坐涵养时,正要体察思绎道理。”程颐则“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只有冲破名利,耐得寂寞,经住诱惑,方能从容“煮”书。
⑦朋友,何不试试从容“煮”书呢?书香定醇!
(选自《郑州日报》,有删改)
14.(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A.文中作者引用大量诗文,既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又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典雅优美。
B.第④—⑥段的首句既有领起该段内容的作用,又可以分别作为各段的分论点。
C.在作者看来,要想做到从容“煮”书,既要有读书的情趣,又要把读书当作心灵义务。
D.第⑦段使用问句和感叹句作结,增强了语气语势,旨在倡导读者学会从容“煮”书。
【解析】B.仔细品读第④段可知,该段是围绕“从容‘煮’书的真谛”展开的,故首句有领起该段内容的作用;但该段主要论述了“从容‘煮’书要求有审美体验、感情共鸣”的观点,故首句不可以作为该段的分论点。
15.(3分)有人认为第④段中举茅盾的事例显得多余,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不多余。第④段举茅盾熟读《红楼梦》,深入研究《红楼梦》,积累颇丰这一事例,是为了与上文中陆澄的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从而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从容‘煮’书要求有审美体验、感情共鸣”这一观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16.(2分)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请人来阅读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把读后的收获做成10—30分钟的录音或视频。请人代替自己“读书”,就不用花费自己过多的时间,这种“读书”方式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你如何看待?
示例:我认为要辩证看待这种现象。亲自深入阅读,才能体味精髓,领会思想;只听他人解读,则学习知识如囫囵吞枣,难以留下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他人的解读一味拒绝。当我们已有自己的理解时,他人的不同看法或许会帮我们打开思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岳阳楼记
汪曾祺
①岳阳楼值得一看。
②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③岳阳楼最初是唐开元中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岳阳楼记》的。《岳阳楼记》开头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虽然范仲淹写得很清楚,滕子京不过是“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然而大家总以为这是滕子京建的。岳阳楼和滕子京这个名字分不开了,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岳阳楼记》尤其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名言。可以说:岳阳楼是由于这两句而名闻天下的。这两句话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④写这篇《岳阳楼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
⑤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因此范仲淹所云“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已不可见。现在楼上刻在檀木屏上的《岳阳楼记》系张照所书,楼里的大部分楹联是何绍基写的,张、何皆乾隆年间人。但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也很可能,后来两次修复,都还保存了滕楼的旧样。九百多年前的规模格局,至今犹能得其仿佛,斯可贵矣。
⑥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⑦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⑧我们登岳阳楼那天下雨,游人不多。有三四级风,洞庭湖里的浪不大,没有起白花。本地人说不起白花的是“波”,起白花的是“涌”。“波”和“涌”有这样的区别,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
⑨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滕子京的《临江仙》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整句地搬了进来,未免过于省事!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有删改)
17.(3分)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D )
A.要读出影响之深,我这样读:“这两句话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B.要读出“我”的不可思议,我这样读:“《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四周景色的描写,完全出诸想象。”
C.要读出岳阳楼的独一无二,我这样读:“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D.要读出岳阳楼与洞庭湖的密不可分,我这样读:“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解析】D.本句最能体现岳阳楼与洞庭湖密不可分的字为“长”,所以这个字一定要重读。
18.(3分)下面是小雯结合文章所写的一则关于范仲淹家国情怀的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知识,写一则关于文天祥的批注。(50字左右)
范仲淹 文天祥
范仲淹一心为国,担当道义。读《岳阳楼记》,我仿佛看到了他伟岸的背影,看到他慷慨陈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示例:文天祥宁死不屈,正气凛然。读《过零丁洋》,我仿佛看到了他坚定的面容,看到他坦然赴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3分)文中第⑧段说“这可以增加对于‘洞庭波涌连天雪’的一点新的理解”,请结合文章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面泛起的波纹层层堆积而产生的白色浪花比作“连天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风大时洞庭湖上白浪翻滚,如同雪花从天边飘来的壮观景象。
20.(3分)文中大量引用古诗句,是否累赘?请说明理由。
示例:不累赘。诗句的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提升了文章的品位,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同时体现出了岳阳楼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名著导读: 我们曾经学过芦荻的《风雨吟》: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郊原如海/房舍如舟/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这首诗展现了当时严峻的生存形势,表达了诗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自强不息的勇气。带着这首诗阅读下面名著选段,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骆驼祥子》选段
虽然已到妙峰山开庙进香的时节,夜里的寒气可还不是一件单衫所能挡得住的。祥子的身上没有任何累赘,除了一件灰色单军服上身,和一条蓝布军裤,都被汗沤得奇臭——自从还没到他身上的时候已经如此。由这身破军衣,他想起自己原来穿着的白布小褂与那套阴丹士林蓝的夹裤褂;那是多么干净体面!是的,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阴丹士林蓝更体面的东西,可是祥子知道自己混到那么干净利落已经是怎样的不容易。闻着现在身上的臭汗味,他把以前的挣扎与成功看得分外光荣,比原来的光荣放大了十倍。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不过,衣服,算不了什么;身上的伤,不久就会好的。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
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这一喊——虽然痛快了些——马上使他想起危险来。别的先不去管吧,逃命要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
盼望已久的木柴已经近在咫尺。但是筑路进度特别缓慢,因为伤寒病每天要夺去几十双有用的手。
有一天,保尔像喝醉酒似的,两腿发软,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他发烧已经好几天了,但是今天的热度比以往哪天都高得多。
那吮吸着筑路队血液的肠伤寒也在悄悄地向保尔本人进攻,但是他健壮的身体仍在抵抗它。一连五天他都强打精神,挣扎着从铺着麦秸的水泥地上爬起来,跟别人一道去上工。但无论是那件暖和的皮短大衣,还是朱赫来送给他的那双已经套在冻坏的双脚上的毡靴,都帮不上他的忙了。
他每走一步,都像有什么东西猛刺一下他的胸口。他浑身发冷,上下牙直打架,两眼发黑,只觉得树木像旋转着的木马似的围着他直打转。
他好不容易才走到车站。异常的喧哗声使他吃了一惊。他仔细一看,只见站台旁边停着一列跟站台一样长的平板列车,上面装着小火车头、铁轨和枕木,许多随车同来的人正在忙着卸车。他又向前走了几步,身子便失去了平衡。他只觉得头一晕,就栽倒在地上。积雪贴着他那灼热的脸颊,他觉得很舒服。
几个小时以后才有人偶然发现他,把他抬进板棚里。柯察金呼吸困难,已经认不出周围的人了。从列车上请来的医生说:“大叶性肺炎兼肠伤寒。体温四十一点五度。至于关节炎和脖子上的两个毒疮,那倒不值一提了。光是上面那两种主要病症,就足以把他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21.(2分)在保尔心中,下列哪个人像《风雨吟》中的“舵手”?请你选出恰当的一项。( B )
A.冬妮亚 B.朱赫来 C.维克多 D.瓦西里
22.(2分)选段里的祥子和保尔分别经历着什么“风”“雨”?请你结合选段说说。
祥子遭到逮捕,每天被拷打,持续了一个月之久;保尔修筑铁路时生病,被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和肠伤寒,晕倒在车站。
23.(2分)你认为祥子是一名“舵手”吗?为什么?
我认为祥子曾经是舵手,但是他没有贯彻舵手的精神。因为曾经的祥子心怀梦想,努力工作,自强不息,但是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祥子堕落了,失去了“舵手”的生活的勇气。
24.(2分)从整本书来看,保尔成为了“舵手”,请列举一个事例。
示例:保尔既瘫痪又失明,但仍然坚持写作,尽管书稿被邮局遗失,保尔还是克服困难,重新开始创作,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学会认识自己。班级举办“欢迎来到我的世界”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认识自己需要直面自己的缺点,然而“多疑敏感”“鲁莽冲动”等缺点有时也会变成“小心谨慎”“勇敢积极”等优点……积极赋义,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地前行。你身上有哪些缺点呢?你是否可以为其赋予积极意义,让它变成优点呢?请选择自己的一个缺点,向同学们具体说说你是怎样为其积极赋义的。(80字左右)
示例:我做事总是畏首畏尾,多有顾虑。但有时在一些活动中,我会提前设想好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帮自己或同学们有效避免一些突发情况。“畏首畏尾”的缺点何尝不是“小心谨慎”的优点呢?(提示:结合具体情况阐述为自身缺点赋予的积极意义,过渡自然,文从字顺即可)
任务二:一位诗人曾说:“我相信,我就是我。独一无二,势不可当。”你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呢?请写一首小诗在班会中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一次啼哭/是我豪迈无比的宣言/一次学步/是我勇敢无畏的初探/汲取知识,不断拼搏/让青春燃烧起熊熊火焰/扬帆出海,风正帆悬/成长路上永怀坚定信念
26.(50分)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雨”,或许会唤醒你一段难忘的记忆,或许能演绎出一个意蕴深远的故事……请将“ 的日子”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风雨吟》中说:“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无论是自然界中,还是人生路上,“风”“雨”都是非常常见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这些风雨?请将“风雨中,我 ”补充完整,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任务三:风从哪里来?雨会到哪里去?它们在这世界上有怎样的使命?它们的旅途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