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讲解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新考向)4月模拟卷03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2025年中考语文 模拟押题卷讲解课件(湖北等地适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易”字的甲骨文之一,字形模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
据此推断“易”有“给予”的意思。
把一个器皿里的水倒给另一个器皿里(意对即可)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易”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易”字的词语。
“易”的引申义 含“易”字的词语
和“难”相对 容易,轻易
改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手(或移风易俗)
平易近人(或平心易气)
3.(2分)小雨和小雯为班级作了一副对联,劝勉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要珍惜时光,小雨写的是“白发易生须惜时”,小雯写的是“青春难复莫闲度”。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金 寸 阴 寸
白
发
易
生
要
惜
时
青
春
难
复
莫
闲
度
4.(8分)小雨在“观物景,感人情”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古诗文作者描写优美景物,留下无数名句。李清照再现银河流转的绮丽:“①_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郦道元描绘三峡流水的清澈:“②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岁月静好,“芳草鲜美,③______________”;谭嗣同眼前,古潼关气象雄浑,“④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杜甫望岳,赞美“造化钟神秀,⑤________________”;崔颢登楼,咏叹“晴川历历汉阳树,⑥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徘徊小园,有“⑦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悲;常建陶醉禅院,感“⑧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之旷。文绘景,诗绘情,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天接云涛连晓雾
素湍绿潭
落英缤纷
河流大野犹嫌束
阴阳割昏晓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无可奈何花落去
山光悦鸟性
5.(3分)小雯准备辑录“珍惜时间”诗集,请你向她推荐右图做封面,并用诗意的语言说明理由。
示例:小雯,这幅漫画中,丰子恺画出这样的场景:春风吹拂,风姿绰约的柳树下,两个少男少女正在辛勤地浇灌着已经发芽长叶的小苗,他们要趁着大好的春光给新的生命浇上可口的甘泉。那株小苗也要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努力生长。漫画告诉我们,我们正如春天里的小苗,要努力惜春华,珍惜大好时光。这符合你的诗集主题,因此,我推荐你用这幅画当封面。
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妥帖(tiě) B.殚(dàn)精竭虑
(2)容易写错的词 A.狼籍 B.不可捉模
(3)容易说错的话 A.请拜读我的作文。B.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良传统。
(1)A.帖(tiē);B.殚(dān)。
(2)A.籍(藉);B.模(摸)。
(3)A.谦敬失当,将“拜读”改为“读读”;B.语序不当,将“发扬”和“继承”换位置。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 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①。
居然成濩落②,白首甘契阔③。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④。
穷年忧黎元⑤,叹息肠内热。
【注释】①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掌管文化教育。②濩(huò)落:大而无用。③契阔:辛勤劳苦。④觊(jì)豁:希望达到。⑤黎元:老百姓。
7.(2分)批注一:千回百折。本诗原为500字的长篇歌行体,以自述缓缓起笔,表面上自嘲“拙”和“愚”,但“________”“________”二字,却透露出杜甫坚守初心的执着。(摘录诗中词语填空,均限填一字)
8.(2分)批注二:陈词慷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写出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
常
身处困窘,却还在为百姓忧心的状况,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吴子中作楼三间,题其额曰“明远”。予乡日尝过子中,子中邀予登楼饮酒,予(A)游目环视。见夫川源平衍,峰峦罗列。南挹龙山、霞岭之幽,北瞻青华、墨城之耸,西览雁宕、玉苍之秀,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睹日月之所出。凡四向山水之奇烟景之胜数百里外所有之物,举不能逃吾睫瞳间。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B)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故登高而望,虽千里可见者远也。(C)君子自修之道,必立身于崇高之地。
(选自陈高《明远楼记》,有删改)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连月不开 古今异义 ______________
(2)予乡日尝过子中 课内迁移(尝射于家圃) __________
(3)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 课内迁移(南极潇湘) __________
(4)举不能逃吾睫瞳间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____________
天气放晴
曾经
穷尽
全,都
10.(2分)请将“而”“乃”“故”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凡四向山水之奇 烟景之胜 数百里外所有之物。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故登高而望,虽千里可见者远也。
所以登上高处眺望,即使是远在千里外的物体也能看见。
乃
而
故
/
/
13.(4分)两位作者都细致地描写了登楼所见的各色景物,其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甲】文写迁客骚人在一暗一明的环境下所见的各色景物,是为了引出其登楼览物时产生的或悲或喜的情感。【乙】文写作者登楼所见的各色景物,意在阐明“登高可以望远”的道理,进而引出主旨“君子自修之道,必立身于崇高之地”。
【乙文参考译文】
吴子中建了三间楼,给楼题了匾额叫“明远”。我以前曾经路过吴子中那里,子中邀请我登上高楼饮酒,我就纵目环视四周景色。看见河流平坦地流过,山峰密密麻麻地排列。往南可揽龙山、霞岭的幽静,往北可以看见高耸的青华山、墨城山,往西可以看见秀丽的雁荡山、玉苍山,往东可以看尽溟海的广大,看到太阳、月亮从那里升起落下。凡是四面奇特的山水、美好的烟云,几百里外所有的物体,全不能逃过我的眼睛。现在人因为有眼睛所以能视物,因为看得清楚所以能看见物体,但看见的物体是远还是近,实在是与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高是低有关。所以登上高处眺望,即使是远在千里外的物体也能看见。所以君子修养自身的方法,必定要站在崇高的地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材料一 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世界强化免疫日虽然主要是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但是免疫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免疫力的产生来源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免疫能力,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以淋巴细胞为核心成分的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当病毒及细菌等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时,淋巴细胞迅速识别,并通过特异性反应将其消灭,在源头扼制疾病的发生。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当你体温升高、全身酸痛、鼻涕眼泪一大把时,就表明体内的“军队”开始“战斗”,开启身体的“自我保护”,这支藏在体内的“军队”就是免疫系统。
人体免疫力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免疫防御。好比战争中的防御系统,能帮助机体防止外来细菌、病毒入侵,消灭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物质。不过,当防御功能过强时,会出现过敏反应,像顽固性荨麻疹等疾病;当防御功能过弱时,就会出现各种难治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二是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当自稳功能异常时,会患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牛皮癣等疾病。三是免疫监视。主要识别体内不断发生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防止肿瘤等产生,并通过免疫应答将其清除。好比人体警察,发现坏人就立即制止。当监视功能过弱时,病毒细菌将会轻松入侵人体,甚至引起肿瘤等疾病。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材料三 免疫力是人体健康的“保护伞”,但人体的免疫力不是恒定不变的。人之所以会生病,会衰老,主要原因就是体内免疫细胞功能衰退、损伤或死亡。
免疫细胞活力随年龄变化趋势图
材料四 合理膳食是免疫系统强大的基石。人们在饮食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摄入食物的多样性。坚持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二是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制品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优先选择吃鱼,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四是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每天摄入食用盐不要超过5g,摄入食用油25—30g,摄入糖最好控制在25g左右,饮水一天要达到1 500—1 700 g。
要想提高免疫力,还要注意“吃”“动”平衡,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能量平衡和健康体重。青少年推荐进行篮球、游泳、体操、蹦床等运动。一般推荐每周至少进行五次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但同时,突然性超过9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会让运动者免疫力降低15%—70%。所以,只有长期坚持适量、规律运动,才能提高免疫力。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4.(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是事理说明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猪瘟病毒不传染人类,是特异性免疫在起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人体免疫力的三大功能。当人的身体体温升高、全身酸痛、鼻涕眼泪一大把时,就说明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在战斗。
C.材料三阐述了人生病、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免疫细胞功能衰退、损伤或死亡,引发人体免疫力下降。
D.材料四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提高免疫力,要注意合理膳食并且坚持运动的观点。
【解析】A.根据材料一可知,猪瘟和人类无缘,是非特异性免疫在起作用。
A
15.(3分)小雨打算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关于免疫力的科普性文章,请你帮他补充文章大纲。
16.(2分)现在有人邀请你在社区活动中参与科普环节,请结合材料二主要内容,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科普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示例: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免疫力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免疫防御,可以帮助我们防止外来细菌、病毒的入侵,以及消灭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物质;二是免疫自稳,它能杀死我们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我们的身体稳定在最新状态;三是免疫监视,免疫系统会像警察一样识别出体内的恶性细胞,并将其消灭。这三项功能十分重要,哪一项出了问题都有损身体健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罐 儿
冯骥才
①罐儿是码头上最穷的人。
②他爹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和瘦腿,胸脯赛搓板。他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他娘死在了路上。他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③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的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④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你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⑤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⑥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
⑦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
⑧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的,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上烧,还给他一把蒲扇,让他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儿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
⑨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渐渐地出现在眼前,好似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
⑩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老汉捏好罐儿,便将其放在火上烧,很快烧成,随即他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
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会儿做不好也没关系。”
罐儿应声,开始捏罐儿。按照老汉的做法,罐儿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他怎么找也找不着。
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他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的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儿。
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的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
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它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人们都叫他罐儿。他铺子的门口堆了一些罐儿,那时逃荒和逃难的人年年都有,逃难的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收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选自《俗世奇人新篇》,有删改)
B
【解析】B.这句话中一连串的动词用得极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汉揉泥的过程,所以动词“揉”“捶”“提”“摔”应该重读。
18.(3分)下面是一则关于冯骥才所著《俗世奇人》的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知识,写一则关于《核舟记》的批注。
俗世奇人 核舟记
《俗世奇人》中收集的是长期流传在天津的奇闻逸事。用作者冯骥才的话说是“过瘾”,书中写了天津奇人的吃喝穿戴、话语闲谈、举手投足等,全都活龙鲜健,使我美美地陷入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核舟记》中描写的是明代匠人王叔远所雕刻的一枚核舟。用作者魏学洢的话说是“技艺灵怪矣哉”,核舟雕刻了船头的苏轼、黄庭坚、佛印,船尾的二舟子,全都栩栩如生,使我对其精巧手艺赞不绝口。
19.(3分)你认为文中的老汉和罐儿“奇”在何处?
示例:老汉“奇”在无偿教授罐儿制陶的技术,教育罐儿自强自立,在塑造了他健康的人格之后又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罐儿“奇”在他走投无路时,巧遇老汉指导,坚持制陶,技艺越发精湛,最终让天津津南的一个小村子从默默无闻变得人尽皆知。
20.(3分)文章题目简洁却韵味深长,请你分析其深刻内涵。
示例:“罐儿”既指物又指人,一语双关中展现深刻的内涵。作为要饭的工具,“罐儿”象征着社会底层人民艰难的生活状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作为文中主人公的名字,罐儿听从老汉的悉心教诲,不断琢磨与练习,做出受人欢迎的陶器,并且将善心传递下去,用陶罐帮助更多穷苦的百姓,展现了底层人民自立自强、心怀仁善的崇高品格。题目简洁却不简单,其中蕴含的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我上学第四年,也就是十一岁那年,参加了一场‘富人打穷人’的吵架,一群‘富家子弟’把我逼到墙角里。我们当时扔着棍棒和石头,我扔出去的一块石头打破了一个姓黄的孩子的脑袋,他是个有钱地主的儿子。那孩子哭着走了,不久又带着他家里的人回来。他老子说我‘忘了生辰八字’,对我拳打脚踢。先生又打了我一顿。我就逃学不肯再去。这件事对我印象很深。我从此相信,穷人的孩子是得不到公平的。”
徐海东就到窑厂去当学徒,在“谢师的几年”里没有工资。他十六岁满师,在三百个工人中工资最高。他微笑着吹嘘说:“我做窑坯又快又好,全中国没有人能赶得上,因此革命胜利后,我仍是个有用的公民!”
他回忆起一件事件,使他更恨地主豪绅:“一个戏班子到我们附近来唱戏,工人们都去看戏了。豪绅官僚的太太也在那里看戏。工人们自然很好奇,要想看看这些阔老的足不出户的老婆到底是什么模样,因此就盯着包厢瞧。阔老们就命令民团把他们赶出园子,结果就打了起来。后来我们厂主不得不设宴请得罪的‘贵人’吃饭,放鞭炮为那些被人偷看过的女人‘清白受玷’赔礼道歉。厂主想从我们工资中扣钱来办酒席,我们表示要罢工来反对,他这才作罢。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组织起来的力量是穷人自己的武器。”
……他对军阀的军队感到厌恶,和一个军官一起开了小差,逃到广州,参加了张发奎将军的国民党第四军,一直待到一九二七年。他当了排长。
……此时的他因为早前受到了一些学生宣传人员的巨大影响,已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黄陂即刻开始建立当地的共产党支部。
……他将窑厂的大部分工人和一些当地农民组织起来。他从这些人里招募组建了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他们一共只有17个人、1支左轮手枪和8发子弹——还都是徐海东自己的。
这批人便是红四方面军的核心力量,该方面军后来发展到六万人的规模。
《西游记》选段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
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红星照耀中国》和《西游记》的部分成果,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21.(2分)情节说一说
纪实作品中的徐海东和小说中的孙悟空,都经历了成长过程。请结合选段,概括徐海东“参加革命”的经历。
徐海东 孙悟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寻到菩提老祖虔诚学艺,后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取经,与猪八戒、沙僧一路降妖除魔,终成正果。
示例:徐海东在学堂时遭受欺凌,后回击欺侮。后他投身窑工行业,积极参与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运动,体会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是穷人自己的武器”。渐渐他不满现实,后来参军入党,组建工农红军并将其发展壮大。
红星照耀中国 西游记
领袖人物和革命将领的革命之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分)专题拟一拟
围绕某个专题进行探究,是一种很好的名著阅读方法。请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为《西游记》拟一个探究专题。
示例:唐僧师徒的取经修行之路
23.(2分)人物评一评
两篇选段都着力刻画了人物,请就《西游记》选段,评一评唐僧。
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西游记(选段)
徐海东面对欺侮和压迫,阶级意识觉醒,走上革命道路,可见他是一位不屈服于现实、富有抗争精神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唐僧不识妖怪,不听孙悟空苦苦解释却听信猪八戒谗言,执意贬走孙悟空,可见他是一心向善向佛,但迂腐不堪,有时忠奸不分、善恶不辨的人。
24.(2分)主旨探一探
《红星照耀中国》和《西游记》都是经典名著,请探究《红星照耀中国》的主旨。
红星照耀中国 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虚构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重重困难,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歌颂了师徒四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也说明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示例:作者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赞颂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革命精神,指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走进大自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无穷的魅力。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大自然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美丽。班级将设计一份以“走进四季,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班刊,请你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你生活的地方一定有令你心动的四季风景。请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个季节,写出你记忆中的风景,投稿到《四季之美》栏目。(80字左右)
示例:严寒的冬天迈着蹒跚的脚步来到人间,给人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一棵棵银杏树傲然挺立,一座座玉宫拔地而起,到处都是炫目的光点;满目皆白,“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尽现眼前。
任务二: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春天是绿色的,夏天是红色的,秋天是金色的,冬天是白色的。这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投稿到《四季哲思》栏目。(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听秋天在歌唱/迷人的旋律划破夏日的惆怅/轻快的音调把绿色染成金黄/勤劳的庄稼汉/扶着锄头/沉醉于丰收的乐章
26.(50分)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四季中的景色之美,令人沉醉;四季变换中展现的生命之美,让人动容……其实,美无处不在。请以“美,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四季运行,万象更新,从不懈怠。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请将“现在,正是__________ 的时候”补充完整,以此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任务三:四季的变换,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怀?四季的更迭,会激发你怎样的思考?未来的人们,会怎样度过四季呢?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中考语文(新考向)4月模拟卷03
【湖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易”字的甲骨文之一,字形模拟了 把一个器皿里的水倒给另一个器皿里(意对即可) 的场景,据此推断“易”有“给予”的意思。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易”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易”字的词语。
“易”的引申义 含“易”字的词语
和“难”相对 容易,轻易
改变 (1) 易手(或移风易俗)
平和 (2) 平易近人(或平心易气)
3.(2分)小雨和小雯为班级作了一副对联,劝勉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要珍惜时光,小雨写的是“白发易生须惜时”,小雯写的是“青春难复莫闲度”。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金 寸 阴 寸
白发易生要惜时 青春难复莫闲度
4.(8分)小雨在“观物景,感人情”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古诗文作者描写优美景物,留下无数名句。李清照再现银河流转的绮丽:“①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郦道元描绘三峡流水的清澈:“②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岁月静好,“芳草鲜美,③ 落英缤纷 ”;谭嗣同眼前,古潼关气象雄浑,“④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杜甫望岳,赞美“造化钟神秀,⑤ 阴阳割昏晓 ”;崔颢登楼,咏叹“晴川历历汉阳树,⑥ 芳草萋萋鹦鹉洲 ”。晏殊徘徊小园,有“⑦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悲;常建陶醉禅院,感“⑧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之旷。文绘景,诗绘情,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5.(3分)小雯准备辑录“珍惜时间”诗集,请你向她推荐右图做封面,并用诗意的语言说明理由。
示例:小雯,这幅漫画中,丰子恺画出这样的场景:春风吹拂,风姿绰约的柳树下,两个少男少女正在辛勤地浇灌着已经发芽长叶的小苗,他们要趁着大好的春光给新的生命浇上可口的甘泉。那株小苗也要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努力生长。漫画告诉我们,我们正如春天里的小苗,要努力惜春华,珍惜大好时光。这符合你的诗集主题,因此,我推荐你用这幅画当封面。
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妥帖(tiě) B.殚(dàn)精竭虑
(2)容易写错的词 A.狼籍 B.不可捉模
(3)容易说错的话 A.请拜读我的作文。 B.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良传统。
(1)A.帖(tiē);B.殚(dān)。
(2)A.籍(藉);B.模(摸)。
(3)A.谦敬失当,将“拜读”改为“读读”;B.语序不当,将“发扬”和“继承”换位置。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 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①。
居然成濩落②,白首甘契阔③。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④。
穷年忧黎元⑤,叹息肠内热。
【注释】①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掌管文化教育。②濩(huò)落:大而无用。③契阔:辛勤劳苦。④觊(jì)豁:希望达到。⑤黎元:老百姓。
7.(2分)批注一:千回百折。本诗原为500字的长篇歌行体,以自述缓缓起笔,表面上自嘲“拙”和“愚”,但“ 甘 ”“ 常 ”二字,却透露出杜甫坚守初心的执着。(摘录诗中词语填空,均限填一字)
8.(2分)批注二:陈词慷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写出了诗人 身处困窘,却还在为百姓忧心的状况,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吴子中作楼三间,题其额曰“明远”。予乡日尝过子中,子中邀予登楼饮酒,予(A)游目环视。见夫川源平衍,峰峦罗列。南挹龙山、霞岭之幽,北瞻青华、墨城之耸,西览雁宕、玉苍之秀,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睹日月之所出。凡四向山水之奇烟景之胜数百里外所有之物,举不能逃吾睫瞳间。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B)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故登高而望,虽千里可见者远也。(C)君子自修之道,必立身于崇高之地。
(选自陈高《明远楼记》,有删改)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连月不开 古今异义 天气放晴
(2)予乡日尝过子中 课内迁移(尝射于家圃) 曾经
(3)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 课内迁移(南极潇湘) 穷尽
(4)举不能逃吾睫瞳间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全,都
10.(2分)请将“而”“乃”“故”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乃 ) B.( 而 ) C.( 故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凡四向山水之奇/烟景之胜/数百里外所有之物。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故登高而望,虽千里可见者远也。
所以登上高处眺望,即使是远在千里外的物体也能看见。
13.(4分)两位作者都细致地描写了登楼所见的各色景物,其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甲】文写迁客骚人在一暗一明的环境下所见的各色景物,是为了引出其登楼览物时产生的或悲或喜的情感。【乙】文写作者登楼所见的各色景物,意在阐明“登高可以望远”的道理,进而引出主旨“君子自修之道,必立身于崇高之地”。
【乙文参考译文】
吴子中建了三间楼,给楼题了匾额叫“明远”。我以前曾经路过吴子中那里,子中邀请我登上高楼饮酒,我就纵目环视四周景色。看见河流平坦地流过,山峰密密麻麻地排列。往南可揽龙山、霞岭的幽静,往北可以看见高耸的青华山、墨城山,往西可以看见秀丽的雁荡山、玉苍山,往东可以看尽溟海的广大,看到太阳、月亮从那里升起落下。凡是四面奇特的山水、美好的烟云,几百里外所有的物体,全不能逃过我的眼睛。现在人因为有眼睛所以能视物,因为看得清楚所以能看见物体,但看见的物体是远还是近,实在是与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高是低有关。所以登上高处眺望,即使是远在千里外的物体也能看见。所以君子修养自身的方法,必定要站在崇高的地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材料一 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世界强化免疫日虽然主要是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但是免疫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免疫力的产生来源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免疫能力,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以淋巴细胞为核心成分的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当病毒及细菌等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时,淋巴细胞迅速识别,并通过特异性反应将其消灭,在源头扼制疾病的发生。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当你体温升高、全身酸痛、鼻涕眼泪一大把时,就表明体内的“军队”开始“战斗”,开启身体的“自我保护”,这支藏在体内的“军队”就是免疫系统。
人体免疫力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免疫防御。好比战争中的防御系统,能帮助机体防止外来细菌、病毒入侵,消灭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物质。不过,当防御功能过强时,会出现过敏反应,像顽固性荨麻疹等疾病;当防御功能过弱时,就会出现各种难治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二是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当自稳功能异常时,会患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牛皮癣等疾病。三是免疫监视。主要识别体内不断发生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防止肿瘤等产生,并通过免疫应答将其清除。好比人体警察,发现坏人就立即制止。当监视功能过弱时,病毒细菌将会轻松入侵人体,甚至引起肿瘤等疾病。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材料三 免疫力是人体健康的“保护伞”,但人体的免疫力不是恒定不变的。人之所以会生病,会衰老,主要原因就是体内免疫细胞功能衰退、损伤或死亡。
免疫细胞活力随年龄变化趋势图
材料四 合理膳食是免疫系统强大的基石。人们在饮食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摄入食物的多样性。坚持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二是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制品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优先选择吃鱼,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四是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每天摄入食用盐不要超过5g,摄入食用油25—30g,摄入糖最好控制在25g左右,饮水一天要达到1 500—1 700 g。
要想提高免疫力,还要注意“吃”“动”平衡,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能量平衡和健康体重。青少年推荐进行篮球、游泳、体操、蹦床等运动。一般推荐每周至少进行五次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但同时,突然性超过9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会让运动者免疫力降低15%—70%。所以,只有长期坚持适量、规律运动,才能提高免疫力。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4.(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材料一是事理说明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猪瘟病毒不传染人类,是特异性免疫在起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人体免疫力的三大功能。当人的身体体温升高、全身酸痛、鼻涕眼泪一大把时,就说明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在战斗。
C.材料三阐述了人生病、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免疫细胞功能衰退、损伤或死亡,引发人体免疫力下降。
D.材料四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提高免疫力,要注意合理膳食并且坚持运动的观点。
【解析】A.根据材料一可知,猪瘟和人类无缘,是非特异性免疫在起作用。
15.(3分)小雨打算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关于免疫力的科普性文章,请你帮他补充文章大纲。
关于免疫力,我们需要知道的事
16.(2分)现在有人邀请你在社区活动中参与科普环节,请结合材料二主要内容,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科普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示例: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免疫力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免疫防御,可以帮助我们防止外来细菌、病毒的入侵,以及消灭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物质;二是免疫自稳,它能杀死我们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我们的身体稳定在最新状态;三是免疫监视,免疫系统会像警察一样识别出体内的恶性细胞,并将其消灭。这三项功能十分重要,哪一项出了问题都有损身体健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罐 儿
冯骥才
①罐儿是码头上最穷的人。
②他爹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和瘦腿,胸脯赛搓板。他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他娘死在了路上。他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③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的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④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你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⑤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⑥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
⑦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
⑧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的,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上烧,还给他一把蒲扇,让他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儿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
⑨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渐渐地出现在眼前,好似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
⑩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老汉捏好罐儿,便将其放在火上烧,很快烧成,随即他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
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会儿做不好也没关系。”
罐儿应声,开始捏罐儿。按照老汉的做法,罐儿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他怎么找也找不着。
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他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的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儿。
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的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
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它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人们都叫他罐儿。他铺子的门口堆了一些罐儿,那时逃荒和逃难的人年年都有,逃难的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收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选自《俗世奇人新篇》,有删改)
17.(3分)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B )
A.要读出罐儿的迷茫,我这样读:“他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B.要读出老汉做陶罐时的画面感,我这样读:“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
C.要读出老汉的乐善好施,我这样读:“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D.要读出小村子从无名到有名的鲜明对比,我这样读:“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它了。”
【解析】B.这句话中一连串的动词用得极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汉揉泥的过程,所以动词“揉”“捶”“提”“摔”应该重读。
18.(3分)下面是一则关于冯骥才所著《俗世奇人》的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知识,写一则关于《核舟记》的批注。
俗世奇人 核舟记
《俗世奇人》中收集的是长期流传在天津的奇闻逸事。用作者冯骥才的话说是“过瘾”,书中写了天津奇人的吃喝穿戴、话语闲谈、举手投足等,全都活龙鲜健,使我美美地陷入其中。 示例:《核舟记》中描写的是明代匠人王叔远所雕刻的一枚核舟。用作者魏学洢的话说是“技艺灵怪矣哉”,核舟雕刻了船头的苏轼、黄庭坚、佛印,船尾的二舟子,全都栩栩如生,使我对其精巧手艺赞不绝口。
19.(3分)你认为文中的老汉和罐儿“奇”在何处?
示例:老汉“奇”在无偿教授罐儿制陶的技术,教育罐儿自强自立,在塑造了他健康的人格之后又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罐儿“奇”在他走投无路时,巧遇老汉指导,坚持制陶,技艺越发精湛,最终让天津津南的一个小村子从默默无闻变得人尽皆知。
20.(3分)文章题目简洁却韵味深长,请你分析其深刻内涵。
示例:“罐儿”既指物又指人,一语双关中展现深刻的内涵。作为要饭的工具,“罐儿”象征着社会底层人民艰难的生活状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作为文中主人公的名字,罐儿听从老汉的悉心教诲,不断琢磨与练习,做出受人欢迎的陶器,并且将善心传递下去,用陶罐帮助更多穷苦的百姓,展现了底层人民自立自强、心怀仁善的崇高品格。题目简洁却不简单,其中蕴含的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我上学第四年,也就是十一岁那年,参加了一场‘富人打穷人’的吵架,一群‘富家子弟’把我逼到墙角里。我们当时扔着棍棒和石头,我扔出去的一块石头打破了一个姓黄的孩子的脑袋,他是个有钱地主的儿子。那孩子哭着走了,不久又带着他家里的人回来。他老子说我‘忘了生辰八字’,对我拳打脚踢。先生又打了我一顿。我就逃学不肯再去。这件事对我印象很深。我从此相信,穷人的孩子是得不到公平的。”
徐海东就到窑厂去当学徒,在“谢师的几年”里没有工资。他十六岁满师,在三百个工人中工资最高。他微笑着吹嘘说:“我做窑坯又快又好,全中国没有人能赶得上,因此革命胜利后,我仍是个有用的公民!”
他回忆起一件事件,使他更恨地主豪绅:“一个戏班子到我们附近来唱戏,工人们都去看戏了。豪绅官僚的太太也在那里看戏。工人们自然很好奇,要想看看这些阔老的足不出户的老婆到底是什么模样,因此就盯着包厢瞧。阔老们就命令民团把他们赶出园子,结果就打了起来。后来我们厂主不得不设宴请得罪的‘贵人’吃饭,放鞭炮为那些被人偷看过的女人‘清白受玷’赔礼道歉。厂主想从我们工资中扣钱来办酒席,我们表示要罢工来反对,他这才作罢。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组织起来的力量是穷人自己的武器。”
……他对军阀的军队感到厌恶,和一个军官一起开了小差,逃到广州,参加了张发奎将军的国民党第四军,一直待到一九二七年。他当了排长。
……此时的他因为早前受到了一些学生宣传人员的巨大影响,已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黄陂即刻开始建立当地的共产党支部。
……他将窑厂的大部分工人和一些当地农民组织起来。他从这些人里招募组建了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他们一共只有17个人、1支左轮手枪和8发子弹——还都是徐海东自己的。
这批人便是红四方面军的核心力量,该方面军后来发展到六万人的规模。
《西游记》选段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红星照耀中国》和《西游记》的部分成果,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21.(2分)情节说一说
纪实作品中的徐海东和小说中的孙悟空,都经历了成长过程。请结合选段,概括徐海东“参加革命”的经历。
徐海东 孙悟空
示例:徐海东在学堂时遭受欺凌,后回击欺侮。后他投身窑工行业,积极参与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运动,体会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是穷人自己的武器”。渐渐他不满现实,后来参军入党,组建工农红军并将其发展壮大。 孙悟空寻到菩提老祖虔诚学艺,后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取经,与猪八戒、沙僧一路降妖除魔,终成正果。
22.(2分)专题拟一拟
围绕某个专题进行探究,是一种很好的名著阅读方法。请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为《西游记》拟一个探究专题。
红星照耀中国 西游记
领袖人物和革命将领的革命之路 示例:唐僧师徒的取经修行之路
23.(2分)人物评一评
两篇选段都着力刻画了人物,请就《西游记》选段,评一评唐僧。
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西游记(选段)
徐海东面对欺侮和压迫,阶级意识觉醒,走上革命道路,可见他是一位不屈服于现实、富有抗争精神的人。 示例:唐僧不识妖怪,不听孙悟空苦苦解释却听信猪八戒谗言,执意贬走孙悟空,可见他是一心向善向佛,但迂腐不堪,有时忠奸不分、善恶不辨的人。
24.(2分)主旨探一探
《红星照耀中国》和《西游记》都是经典名著,请探究《红星照耀中国》的主旨。
红星照耀中国 西游记
示例:作者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赞颂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革命精神,指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作者虚构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重重困难,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歌颂了师徒四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也说明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走进大自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无穷的魅力。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大自然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美丽。班级将设计一份以“走进四季,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班刊,请你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你生活的地方一定有令你心动的四季风景。请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个季节,写出你记忆中的风景,投稿到《四季之美》栏目。(80字左右)
示例:严寒的冬天迈着蹒跚的脚步来到人间,给人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一棵棵银杏树傲然挺立,一座座玉宫拔地而起,到处都是炫目的光点;满目皆白,“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尽现眼前。
任务二: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春天是绿色的,夏天是红色的,秋天是金色的,冬天是白色的。这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投稿到《四季哲思》栏目。(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听秋天在歌唱/迷人的旋律划破夏日的惆怅/轻快的音调把绿色染成金黄/勤劳的庄稼汉/扶着锄头/沉醉于丰收的乐章
26.(50分)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四季中的景色之美,令人沉醉;四季变换中展现的生命之美,让人动容……其实,美无处不在。请以“美,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四季运行,万象更新,从不懈怠。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请将“现在,正是 的时候”补充完整,以此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任务三:四季的变换,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怀?四季的更迭,会激发你怎样的思考?未来的人们,会怎样度过四季呢?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年中考语文(新考向)4月模拟卷03
【湖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易”字的甲骨文之一,字形模拟了 把一个器皿里的水倒给另一个器皿里(意对即可) 的场景,据此推断“易”有“给予”的意思。
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易”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易”字的词语。
“易”的引申义 含“易”字的词语
和“难”相对 容易,轻易
改变 (1) 易手(或移风易俗)
平和 (2) 平易近人(或平心易气)
3.(2分)小雨和小雯为班级作了一副对联,劝勉大家在学习生活中要珍惜时光,小雨写的是“白发易生须惜时”,小雯写的是“青春难复莫闲度”。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
金 寸 阴 寸
白发易生要惜时 青春难复莫闲度
4.(8分)小雨在“观物景,感人情”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古诗文作者描写优美景物,留下无数名句。李清照再现银河流转的绮丽:“①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郦道元描绘三峡流水的清澈:“②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岁月静好,“芳草鲜美,③ 落英缤纷 ”;谭嗣同眼前,古潼关气象雄浑,“④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杜甫望岳,赞美“造化钟神秀,⑤ 阴阳割昏晓 ”;崔颢登楼,咏叹“晴川历历汉阳树,⑥ 芳草萋萋鹦鹉洲 ”。晏殊徘徊小园,有“⑦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悲;常建陶醉禅院,感“⑧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之旷。文绘景,诗绘情,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5.(3分)小雯准备辑录“珍惜时间”诗集,请你向她推荐右图做封面,并用诗意的语言说明理由。
示例:小雯,这幅漫画中,丰子恺画出这样的场景:春风吹拂,风姿绰约的柳树下,两个少男少女正在辛勤地浇灌着已经发芽长叶的小苗,他们要趁着大好的春光给新的生命浇上可口的甘泉。那株小苗也要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努力生长。漫画告诉我们,我们正如春天里的小苗,要努力惜春华,珍惜大好时光。这符合你的诗集主题,因此,我推荐你用这幅画当封面。
6.(3分)小雨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妥帖(tiě) B.殚(dàn)精竭虑
(2)容易写错的词 A.狼籍 B.不可捉模
(3)容易说错的话 A.请拜读我的作文。 B.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良传统。
(1)A.帖(tiē);B.殚(dān)。
(2)A.籍(藉);B.模(摸)。
(3)A.谦敬失当,将“拜读”改为“读读”;B.语序不当,将“发扬”和“继承”换位置。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 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①。
居然成濩落②,白首甘契阔③。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④。
穷年忧黎元⑤,叹息肠内热。
【注释】①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掌管文化教育。②濩(huò)落:大而无用。③契阔:辛勤劳苦。④觊(jì)豁:希望达到。⑤黎元:老百姓。
7.(2分)批注一:千回百折。本诗原为500字的长篇歌行体,以自述缓缓起笔,表面上自嘲“拙”和“愚”,但“ 甘 ”“ 常 ”二字,却透露出杜甫坚守初心的执着。(摘录诗中词语填空,均限填一字)
8.(2分)批注二:陈词慷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写出了诗人 身处困窘,却还在为百姓忧心的状况,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吴子中作楼三间,题其额曰“明远”。予乡日尝过子中,子中邀予登楼饮酒,予(A)游目环视。见夫川源平衍,峰峦罗列。南挹龙山、霞岭之幽,北瞻青华、墨城之耸,西览雁宕、玉苍之秀,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睹日月之所出。凡四向山水之奇烟景之胜数百里外所有之物,举不能逃吾睫瞳间。今夫人之有目所以视也,视之有明所以见也,(B)明所见之远近,实系乎所处之高下焉。故登高而望,虽千里可见者远也。(C)君子自修之道,必立身于崇高之地。
(选自陈高《明远楼记》,有删改)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连月不开 古今异义 天气放晴
(2)予乡日尝过子中 课内迁移(尝射于家圃) 曾经
(3)而东则极溟海之广大 课内迁移(南极潇湘) 穷尽
(4)举不能逃吾睫瞳间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全,都
10.(2分)请将“而”“乃”“故”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乃 ) B.( 而 ) C.( 故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凡四向山水之奇/烟景之胜/数百里外所有之物。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故登高而望,虽千里可见者远也。
所以登上高处眺望,即使是远在千里外的物体也能看见。
13.(4分)两位作者都细致地描写了登楼所见的各色景物,其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甲】文写迁客骚人在一暗一明的环境下所见的各色景物,是为了引出其登楼览物时产生的或悲或喜的情感。【乙】文写作者登楼所见的各色景物,意在阐明“登高可以望远”的道理,进而引出主旨“君子自修之道,必立身于崇高之地”。
【乙文参考译文】
吴子中建了三间楼,给楼题了匾额叫“明远”。我以前曾经路过吴子中那里,子中邀请我登上高楼饮酒,我就纵目环视四周景色。看见河流平坦地流过,山峰密密麻麻地排列。往南可揽龙山、霞岭的幽静,往北可以看见高耸的青华山、墨城山,往西可以看见秀丽的雁荡山、玉苍山,往东可以看尽溟海的广大,看到太阳、月亮从那里升起落下。凡是四面奇特的山水、美好的烟云,几百里外所有的物体,全不能逃过我的眼睛。现在人因为有眼睛所以能视物,因为看得清楚所以能看见物体,但看见的物体是远还是近,实在是与我们所处的位置是高是低有关。所以登上高处眺望,即使是远在千里外的物体也能看见。所以君子修养自身的方法,必定要站在崇高的地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材料一 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世界强化免疫日虽然主要是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但是免疫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免疫力的产生来源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免疫能力,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以淋巴细胞为核心成分的免疫系统。淋巴细胞使免疫系统具备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当病毒及细菌等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时,淋巴细胞迅速识别,并通过特异性反应将其消灭,在源头扼制疾病的发生。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二 当你体温升高、全身酸痛、鼻涕眼泪一大把时,就表明体内的“军队”开始“战斗”,开启身体的“自我保护”,这支藏在体内的“军队”就是免疫系统。
人体免疫力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免疫防御。好比战争中的防御系统,能帮助机体防止外来细菌、病毒入侵,消灭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物质。不过,当防御功能过强时,会出现过敏反应,像顽固性荨麻疹等疾病;当防御功能过弱时,就会出现各种难治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二是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当自稳功能异常时,会患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牛皮癣等疾病。三是免疫监视。主要识别体内不断发生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防止肿瘤等产生,并通过免疫应答将其清除。好比人体警察,发现坏人就立即制止。当监视功能过弱时,病毒细菌将会轻松入侵人体,甚至引起肿瘤等疾病。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材料三 免疫力是人体健康的“保护伞”,但人体的免疫力不是恒定不变的。人之所以会生病,会衰老,主要原因就是体内免疫细胞功能衰退、损伤或死亡。
免疫细胞活力随年龄变化趋势图
材料四 合理膳食是免疫系统强大的基石。人们在饮食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摄入食物的多样性。坚持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二是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制品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优先选择吃鱼,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四是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每天摄入食用盐不要超过5g,摄入食用油25—30g,摄入糖最好控制在25g左右,饮水一天要达到1 500—1 700 g。
要想提高免疫力,还要注意“吃”“动”平衡,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能量平衡和健康体重。青少年推荐进行篮球、游泳、体操、蹦床等运动。一般推荐每周至少进行五次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但同时,突然性超过9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会让运动者免疫力降低15%—70%。所以,只有长期坚持适量、规律运动,才能提高免疫力。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4.(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材料一是事理说明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猪瘟病毒不传染人类,是特异性免疫在起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人体免疫力的三大功能。当人的身体体温升高、全身酸痛、鼻涕眼泪一大把时,就说明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在战斗。
C.材料三阐述了人生病、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免疫细胞功能衰退、损伤或死亡,引发人体免疫力下降。
D.材料四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提高免疫力,要注意合理膳食并且坚持运动的观点。
【解析】A.根据材料一可知,猪瘟和人类无缘,是非特异性免疫在起作用。
15.(3分)小雨打算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关于免疫力的科普性文章,请你帮他补充文章大纲。
关于免疫力,我们需要知道的事
16.(2分)现在有人邀请你在社区活动中参与科普环节,请结合材料二主要内容,用通俗的语言向大家科普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示例: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免疫力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免疫防御,可以帮助我们防止外来细菌、病毒的入侵,以及消灭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物质;二是免疫自稳,它能杀死我们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我们的身体稳定在最新状态;三是免疫监视,免疫系统会像警察一样识别出体内的恶性细胞,并将其消灭。这三项功能十分重要,哪一项出了问题都有损身体健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罐 儿
冯骥才
①罐儿是码头上最穷的人。
②他爹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和瘦腿,胸脯赛搓板。他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他娘死在了路上。他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③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的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
④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你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
⑤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
⑥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
⑦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
⑧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的,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上烧,还给他一把蒲扇,让他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儿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
⑨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渐渐地出现在眼前,好似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
⑩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
老汉捏好罐儿,便将其放在火上烧,很快烧成,随即他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
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会儿做不好也没关系。”
罐儿应声,开始捏罐儿。按照老汉的做法,罐儿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他怎么找也找不着。
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他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的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儿。
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的两句话“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
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它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人们都叫他罐儿。他铺子的门口堆了一些罐儿,那时逃荒和逃难的人年年都有,逃难的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收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
(选自《俗世奇人新篇》,有删改)
17.(3分)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B )
A.要读出罐儿的迷茫,我这样读:“他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
B.要读出老汉做陶罐时的画面感,我这样读:“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
C.要读出老汉的乐善好施,我这样读:“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
D.要读出小村子从无名到有名的鲜明对比,我这样读:“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它了。”
【解析】B.这句话中一连串的动词用得极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老汉揉泥的过程,所以动词“揉”“捶”“提”“摔”应该重读。
18.(3分)下面是一则关于冯骥才所著《俗世奇人》的批注,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学过的知识,写一则关于《核舟记》的批注。
俗世奇人 核舟记
《俗世奇人》中收集的是长期流传在天津的奇闻逸事。用作者冯骥才的话说是“过瘾”,书中写了天津奇人的吃喝穿戴、话语闲谈、举手投足等,全都活龙鲜健,使我美美地陷入其中。 示例:《核舟记》中描写的是明代匠人王叔远所雕刻的一枚核舟。用作者魏学洢的话说是“技艺灵怪矣哉”,核舟雕刻了船头的苏轼、黄庭坚、佛印,船尾的二舟子,全都栩栩如生,使我对其精巧手艺赞不绝口。
19.(3分)你认为文中的老汉和罐儿“奇”在何处?
示例:老汉“奇”在无偿教授罐儿制陶的技术,教育罐儿自强自立,在塑造了他健康的人格之后又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罐儿“奇”在他走投无路时,巧遇老汉指导,坚持制陶,技艺越发精湛,最终让天津津南的一个小村子从默默无闻变得人尽皆知。
20.(3分)文章题目简洁却韵味深长,请你分析其深刻内涵。
示例:“罐儿”既指物又指人,一语双关中展现深刻的内涵。作为要饭的工具,“罐儿”象征着社会底层人民艰难的生活状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作为文中主人公的名字,罐儿听从老汉的悉心教诲,不断琢磨与练习,做出受人欢迎的陶器,并且将善心传递下去,用陶罐帮助更多穷苦的百姓,展现了底层人民自立自强、心怀仁善的崇高品格。题目简洁却不简单,其中蕴含的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我上学第四年,也就是十一岁那年,参加了一场‘富人打穷人’的吵架,一群‘富家子弟’把我逼到墙角里。我们当时扔着棍棒和石头,我扔出去的一块石头打破了一个姓黄的孩子的脑袋,他是个有钱地主的儿子。那孩子哭着走了,不久又带着他家里的人回来。他老子说我‘忘了生辰八字’,对我拳打脚踢。先生又打了我一顿。我就逃学不肯再去。这件事对我印象很深。我从此相信,穷人的孩子是得不到公平的。”
徐海东就到窑厂去当学徒,在“谢师的几年”里没有工资。他十六岁满师,在三百个工人中工资最高。他微笑着吹嘘说:“我做窑坯又快又好,全中国没有人能赶得上,因此革命胜利后,我仍是个有用的公民!”
他回忆起一件事件,使他更恨地主豪绅:“一个戏班子到我们附近来唱戏,工人们都去看戏了。豪绅官僚的太太也在那里看戏。工人们自然很好奇,要想看看这些阔老的足不出户的老婆到底是什么模样,因此就盯着包厢瞧。阔老们就命令民团把他们赶出园子,结果就打了起来。后来我们厂主不得不设宴请得罪的‘贵人’吃饭,放鞭炮为那些被人偷看过的女人‘清白受玷’赔礼道歉。厂主想从我们工资中扣钱来办酒席,我们表示要罢工来反对,他这才作罢。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组织起来的力量是穷人自己的武器。”
……他对军阀的军队感到厌恶,和一个军官一起开了小差,逃到广州,参加了张发奎将军的国民党第四军,一直待到一九二七年。他当了排长。
……此时的他因为早前受到了一些学生宣传人员的巨大影响,已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黄陂即刻开始建立当地的共产党支部。
……他将窑厂的大部分工人和一些当地农民组织起来。他从这些人里招募组建了湖北省第一支“工农军队”。他们一共只有17个人、1支左轮手枪和8发子弹——还都是徐海东自己的。
这批人便是红四方面军的核心力量,该方面军后来发展到六万人的规模。
《西游记》选段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红星照耀中国》和《西游记》的部分成果,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21.(2分)情节说一说
纪实作品中的徐海东和小说中的孙悟空,都经历了成长过程。请结合选段,概括徐海东“参加革命”的经历。
徐海东 孙悟空
示例:徐海东在学堂时遭受欺凌,后回击欺侮。后他投身窑工行业,积极参与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运动,体会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是穷人自己的武器”。渐渐他不满现实,后来参军入党,组建工农红军并将其发展壮大。 孙悟空寻到菩提老祖虔诚学艺,后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经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取经,与猪八戒、沙僧一路降妖除魔,终成正果。
22.(2分)专题拟一拟
围绕某个专题进行探究,是一种很好的名著阅读方法。请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为《西游记》拟一个探究专题。
红星照耀中国 西游记
领袖人物和革命将领的革命之路 示例:唐僧师徒的取经修行之路
23.(2分)人物评一评
两篇选段都着力刻画了人物,请就《西游记》选段,评一评唐僧。
红星照耀中国(选段) 西游记(选段)
徐海东面对欺侮和压迫,阶级意识觉醒,走上革命道路,可见他是一位不屈服于现实、富有抗争精神的人。 示例:唐僧不识妖怪,不听孙悟空苦苦解释却听信猪八戒谗言,执意贬走孙悟空,可见他是一心向善向佛,但迂腐不堪,有时忠奸不分、善恶不辨的人。
24.(2分)主旨探一探
《红星照耀中国》和《西游记》都是经典名著,请探究《红星照耀中国》的主旨。
红星照耀中国 西游记
示例:作者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赞颂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革命精神,指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作者虚构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重重困难,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歌颂了师徒四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也说明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5分)走进大自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无穷的魅力。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大自然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美丽。班级将设计一份以“走进四季,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班刊,请你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你生活的地方一定有令你心动的四季风景。请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个季节,写出你记忆中的风景,投稿到《四季之美》栏目。(80字左右)
示例:严寒的冬天迈着蹒跚的脚步来到人间,给人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一棵棵银杏树傲然挺立,一座座玉宫拔地而起,到处都是炫目的光点;满目皆白,“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尽现眼前。
任务二: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春天是绿色的,夏天是红色的,秋天是金色的,冬天是白色的。这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投稿到《四季哲思》栏目。(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示例:听秋天在歌唱/迷人的旋律划破夏日的惆怅/轻快的音调把绿色染成金黄/勤劳的庄稼汉/扶着锄头/沉醉于丰收的乐章
26.(50分)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四季中的景色之美,令人沉醉;四季变换中展现的生命之美,让人动容……其实,美无处不在。请以“美,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四季运行,万象更新,从不懈怠。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请将“现在,正是 的时候”补充完整,以此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任务三:四季的变换,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怀?四季的更迭,会激发你怎样的思考?未来的人们,会怎样度过四季呢?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