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雷雨(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3 22:0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统编版
01
03
学情分析
05
教学过程
02
04
06
板书设计
目录
CONTENT
课程概述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方法设计
07
教学反思
课程概述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自然现象包括雷雨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大自然,能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同时,课标也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自然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雷雨》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教学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对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要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在字词的识记和书写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但像“垂”这样的独体字,在笔顺和字形上还是比较困难的,考虑到这一点,在书写指导时,就把“垂”作为重难点来教。
二年级的孩子对雨的观察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对夏天常见的雷雨印象比较深刻,所以谈到雷雨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唤起他们的记忆,引起共鸣。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词语时,就可以用做动作,看动画等方法,既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难点:4.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启发引导法
讨论教学法
01
02
03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雨的生动景象。
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
引导通过讨论雷雨的前、中、后的景象,从而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3.勾删删点法:
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教学过程(用时30分钟)
课前交流:勾连旧知,创设情境
1.出示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中的情景。
2.播放音频,学生听声音,猜雨声,同时介绍本课学习的评价工具(雨点卡)及其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熟悉的事物唤醒学生记忆,以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兴趣,同时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揭示课题,认识“雷雨”
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单元情景,即探秘之自然之旅,第一站:诗景观赏亭,本课为第二站:气象观察台,让学生在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变化感受中完成争当气象员的任务。作接着,计学生齐读课题。设再让学生观察“雷雨”两个字,交流发现,识记生字“雷”。此时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然后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简介单元大情景,交代本课学习任务,同时承接课前交流,直奔主题,引导学生读课题,初步明确本课所学内容,同时完成第一个生字“雷”的识记。
活动二:初感“雷雨”,梳理脉络
1.学生通读课文,'初感“雷雨”。
2.链接图片,梳理脉络:出示体现分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幅画,启发学生按课文给三幅画排序。(相机板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三幅图为支架,引导学生以图找文,降低低年级儿童给课文梳理顺序的难度,学生便能轻松地从课文中提取准确的信息。
活动三:聚焦“雷雨前”,指导精读
依据学习贴士,明确学习任务,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圈出景物。
首先,重点指导第一句,利用图片及学生已学知识识记“乌”,,动作识记“压”。
接着,学习第二句,介绍蝉,启发学生从词句中提取信息。
最后小结,通过读课文、圈出景物、思考问题的方法,作从第一自然段这些景物的变化中感受到要下雷雨了。(板贴“读”“圈”“思”)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此环节直指课后习题一二,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看图片、做动作和联系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进一步学习从文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活动四:学法迁移,合作学习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从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2-3 自然段,圈画文中景物,体现雷雨前景物特点。学生大都能圈出“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通过汇报反馈,我适时加以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活动五:再现情景,学以致用
1.师生共同梳理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叶子一 ——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2.再现情景:就在这时候,咱们的老朋友小白兔还准备去山坡割草,如果你是气象员,你会对他说什么 由学生再次总结雷雨前景物特点,将会学转变为会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统编教材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计还要学会生活,设所以此环节便再现课前创设的大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知识、技能等解决生活问题,并学会积攒生活经常,并安全地生活,更幸福地成长。
板书设计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时结合生活中的感受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的奇妙之处。
不足及改进:让学生回忆或感受看到彩虹,听到蛙声的那种愉悦欢畅时,创设的情境不够饱满,选取的图片亦不够精美,造成学生无法自然地读出这种心情.指导朗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欠,借助拼音,通过自主阅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抓住景物变化,读出画面感。
教学反思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