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3 22: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报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壳(ké) B.锲而不舍(qì)
C.目不窥园(kuī) D.秩序(chì)
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钻探 B.无瑕 C.报歉 D.深霄
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 B.沥尽心血 C.亘古未有 D.轰轰烈烈
5.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邓稼先》一文中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B.《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部史书是由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C.《说和做》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两个方面,作为学者,他是“说”了也不一定“做”;作为革命家,他“说”了,跟着的是“做”了。
D.《回忆鲁迅先生》中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借以向世人展现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时代需要一些怀揣理想的人,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地做学问,干事业。
B.他带领团队沥尽心血,不断探索,终于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了灵感。
C.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到动物园看海豚表演,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海豚,而对动物园的美景目不窥园,毫不在意。
D.他的这番话说得慷慨淋漓,颇有气吞山河的气概,令人不由自主地热血沸腾。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③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④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⑤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⑥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A.①②③⑤⑥④ B.③①②⑤⑥④
C.①③⑤②⑥④ D.①⑤③②⑥④
8.默写。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二、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天下国家”主题宣传活动,我们班选定下面的文章作为宣传材料,请你参与小组活动为宣传活动做好准备。
“两弹”元勋
杨振宁
①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任务一:读准字音定基调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元勋 ②奠基
10.爱国精神在邓稼先身上体现得非常鲜明。请你从原文中找出两处能够体现邓稼先爱国主义精神的事迹。
任务二:爱国人物故事会
11.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请你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历史人物的爱国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50字)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汉祖①谓太子曰:“吾遭乱世,当秦禁书②,自喜,谓读书无益。及践祚③,时方读书,乃见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又云:“吾未学书④,今观汝书,尚⑤不如我。每上疏宜⑥自书,勿使人也。不读书而欲行之是⑦者,不可得矣;不自书而欲书之成者,不可得矣。”
(选编自明·吴应箕《读书止观录》,有删改)
【注释】①汉祖:指刘邦。②禁书:禁止刊印流通的书。这里指秦朝时收民间藏书,禁止平民读书。③践祚(zuò):帝王即位。④书:书写,书法。⑤尚:还。⑥疏:上给皇帝的奏章。宜:应该。⑦是:正确。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中“但”字,类比“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解释为“只是”。
B.“即更刮目相待”中“更”字,根据词典释义可解释为“更加”。
C.“不读书而欲行之是者”中的“而”与“结友而别”中的“而”,意思不相同。
D.“追思昔所行”的“昔”字,联系成语“今非昔比”,意思是“过去、以前”。
13.借助下面的资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说文解字》:“尚”,曾也。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尚”的常见引申义有: ①还,如“尚不可知”;②尊重、注重,如“崇文尚武”;③自负、矜夸,如“自尚其功”。
吾未学书,今观汝书,尚不如我。
14.结合【甲】【乙】内容分析,两文都是在“劝学”,分别劝对方学什么?
15.孙权与汉祖对读书与行动的关系各有怎样的理解?请从“知行合一”角度,结合生活谈谈你的启发。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节选,完成小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
臧克家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6.开头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7.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中两个“说”的不同含义。
18.诗化的语言,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请揣摩并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19.为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作者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请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阅读杨振宁的《邓稼先》选段,回答问题。
“两弹”元勋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20.选段写了邓稼先哪几个方面的情况?请简要概括。
21.“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22.文章引用张爱萍将军的话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
五、作文
23.写作
我们从语文书中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志虑忠纯的邓稼先,言行一致的闻一多,知错就改的吕蒙……这些人物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特征鲜明的人,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受也各不相同,他(她)让你钦佩,还是让你感激(快乐、烦恼、厌恶、轻蔑……)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参照下列要求与表格中的写作小贴士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题目横线处填写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写作小贴士:写出人物的精神
抓住典型事例 借助写作手法 运用细节描写 多种表达方式
体现性格、气质、品质或精神等 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特点等 描写为主,结合抒情、议论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 2.C 3.A 4.B
5.C
6.C
7.A
8.丙
9.①xūn ②diàn 10.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85 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1.示例一: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被楚怀王听信谗言放逐,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有人劝他离开楚国,被屈原拒绝。楚国都城郢被秦国军队攻破,屈原悲愤交加,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示例二:爱国诗人文天祥,面对元朝军队逼近南宋都城临安时,他招募士兵组织抗元,最终因力量悬殊被俘。在元朝的威逼利诱面前,文天祥毫不动摇,坚称自己是宋朝大臣,拒绝投降,最后被杀害。
12.B 13.我没有学过书法,现在看你的书写,还不如我。 14.①由甲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孙权劝说吕蒙要抽出时间学习,粗略读书,了解历史;②由乙文“不读书而欲行之是者,不可得矣;不自书而欲书之成者,不可得矣”“吾未学书,今观汝书,尚不如我”可知,刘邦劝说太子多读书,多练字。 15.孙权认为读书为行动提供经验(如吕蒙读史提升军事决策力),汉祖强调行动能检验读书价值(如执政后读书才知早年错误)。混淆逻辑链:孙权侧重“知→行”,汉祖侧重“行→知”,若颠倒不得分。
启发:(1)学英语时先大量阅读(涉猎),再通过写作(自书)巩固语法;(2)学物理时先泛读课本(知),再做实验(行),才能理解浮力公式;(3)实习中运用课堂知识(知)时,需像汉祖“追思”般复盘调整(行),避免教条主义。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一点启发即可。
16.开门见山,照应题目,通过对比,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并引起下文。 17.前一个“说”意为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干什么;后一个“说”意为向别人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18.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闻一多先生的本子上多、密、整齐的小楷字这个细节描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踏实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20.写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之后投身原子弹和氢弹研究工作,直至逝世,还介绍了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巨大贡献。 21.“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急切地想要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一刻也不愿耽搁,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22.引用张爱萍将军的话作为结尾,高度评价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两弹’元勋” 的称号他当之无愧,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升华了文章主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