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3课时 晶体类型判断及其熔、沸点的比较
(能力课)
第3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第2节 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
素养目标 1.能够从结构和性质等角度识别不同类型的晶体。
2.掌握形成四类典型晶体的作用力与熔、沸点的关系。
3.掌握各类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强弱的本质原因,能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旧知
回顾 1.金属晶体: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晶体。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其熔、沸点就越高。
2.离子晶体:阴、阳离子在空间呈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其熔、沸点就越高。
旧知
回顾
探究要点 典例导航
一、四种类型晶体的比较
[要点精讲]
类型
项目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晶体的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或原子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类型
项目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微粒间的
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或氢键) 金属键
作用力强弱
(一般地) 较强 很强 弱 一般较强,有的较弱
类型
项目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确定作用力强弱的一般判断方法 离子电荷、半径 键长(原子半径) 组成和结构相似时比较相对分子质量 离子半径、价电子数
熔、沸点 较高 高 低 差别较大(汞常温下为液态,钨熔点为3 410 ℃)
硬度 略硬而脆 大 较小 差别较大
类型
项目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导热性和导电性 不良导体(熔融或溶于水导电) 不良导体 不良导体(部分溶于水发生电离后导电) 良导体
溶解性(水) 多数易溶 一般不溶 相似相溶 一般不溶于水,少数与水反应
类型
项目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组成微粒堆积方式 非等径圆球紧密堆积 不服从紧密堆积原理 紧密堆积(与分子形状有关且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等径圆球紧密堆积(A1、A2、A3)
[典例导航]
【例1】 下表给出了几种固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NaCl MgCl2 SiCl4 单质B
熔点/℃ 801 710 -68 2 300
沸点/℃ 1 465 1 418 57 2 50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
B.单质B可能是共价晶体
C.1 500℃时,NaCl呈气态
D.MgCl2水溶液不能导电
√
D [由题表中所给熔、沸点数据可知,SiCl4晶体的熔、沸点最低,应为分子晶体,A正确;单质B的熔、沸点最高,可能为共价晶体,B正确;NaCl的沸点是1 465 ℃,则1 500 ℃时,NaCl呈气态,C正确;MgCl2属于易溶的离子晶体,水溶液能导电,D错误。]
方法技巧
晶体类型的判断方法
(1)依据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判断
共价晶体:原子―→共价键。
分子晶体:分子或原子―→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晶体:离子―→离子键。
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金属键。
(2)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
①常见的共价晶体单质: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共价晶体化合物:SiC、BN、AlN、Si3N4、C3N4、SiO2等。
②分子晶体: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外)、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
③离子晶体: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强碱(如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
④金属晶体:金属单质与合金。
(3)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①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常在数百至1 000余摄氏度。
②共价晶体熔点很高,常在1 000摄氏度至几千摄氏度。
③分子晶体熔点低,常在数百摄氏度以下至很低温度。
④金属晶体多数熔点高,但也有少数熔点很低。
(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共价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离子晶体硬度较大且较脆;金属晶体多数硬度大,但也有较小的,且具有延展性。
[对点即练]
1.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共价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
A [共价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故A正确;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分子稳定性越强,故B、C错误;部分分子晶体、离子晶体溶于水都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HCl、NaCl,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故D错误。]
2.(双选)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
BCl3 Al2O3 Na2O NaCl AlF3 AlCl3 干冰 SiO2
-107 2 073 920 801 1 291 190 -57 1 723
据此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都是离子晶体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
√
AB [A项,氟化铝的熔点高,属于离子晶体,AlCl3的熔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则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不都是离子晶体,错误;B项,BCl3、AlCl3和干冰均是分子晶体,错误;C项,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例如CO2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共价晶体,正确;D项,Al和Si不同主族,但对应的氧化物都是共价晶体,说明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正确。]
二、四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比较
[要点精讲]
1.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
(1)比较晶体熔、沸点时首先应该明确晶体的类型,因为不同晶体的粒子间作用力不同,所以影响晶体熔、沸点的因素不同。
(2)一般来说,熔、沸点: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比较特殊,有的很高,如钨、铂等;有的很低,如汞、铯等。
2.同一类型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
(1)共价晶体
比较共价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关键是比较共价键的强弱。一般来说,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例如,在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中,原子半径:CC—Si键>Si—Si键,故熔、沸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又如,键长:Si—Si键>Si—O键>C—C键,熔、沸点:金刚石>二氧化硅>晶体硅。
(2)离子晶体
结构相似且化学式中各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MgO>NaCl>CsCl。
(3)分子晶体
①组成和结构相似,且不存在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HI>HBr>HCl。
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分子晶体,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CO>N2。
③在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熔、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④具有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与同族元素的氢化物相比,其熔、沸点较高。如熔、沸点:H2O>H2Te>H2Se>H2S。
(4)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也属于静电作用。一般来说,金属阳离子的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Na[典例导航]
【例2】 (1)Ti的四卤化物熔点如表所示,TiF4熔点高于其他三种卤化物,自TiCl4至TiI4熔点依次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 TiF4 TiCl4 TiBr4 TiI4
熔点/℃ 377 -24.12 38.3 155
TiF4为离子晶体,熔点高,其他三种均为分子晶体,其组成和结构相似,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
(2)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表所示:
氧化物 Li2O MgO P4O6 SO2
熔点/℃ 1 570 2 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作用力(相对分子质量):P4O6>SO2
(3)GaF3的熔点高于1 000 ℃,GaCl3的熔点为 77.9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下列表中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Cl4 GeBr4 GeI4
熔点/℃ -49.5 26 146
沸点/℃ 83.1 186 约400
GaF3为离子晶体,GaCl3为分子晶体
GeCl4、GeBr4、GeI4的熔、沸点依次增高。它们都是分子晶体,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
[解析] (1)TiF4为离子晶体,熔点高,TiCl4、TiBr4、TiI4为分子晶体,其组成和结构相似,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2)氧化锂、氧化镁是离子晶体,六氧化四磷和二氧化硫是分子晶体,离子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3)晶体类型是决定物质熔、沸点的主要因素,GaF3固体为离子晶体,GaCl3固体为分子晶体。一般来说,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的熔点。(4)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三种锗卤化物都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依次增高,而熔、沸点的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强弱有关,对于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强弱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
[对点即练]
1.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F>H2O>NH3
B.熔点:CO2>KCl>SiO2
C.沸点:乙烷>戊烷>丁烷
D.在CS2中的溶解度:H2O>CCl4
√
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O>N,热稳定性:HF>H2O>NH3,A正确;熔点高低规律:一般来说,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CO2是分子晶体、KCl是离子晶体、SiO2是共价晶体,则熔点:CO2<KCl<SiO2,B错误;组成与结构相似且分子间无氢键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对应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则沸点:乙烷<丁烷<戊烷,C错误;二硫化碳是非极性溶剂,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四氯化碳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CS2中的溶解度:H2O<CCl4,D错误。]
2.(双选)钠的卤化物(NaX)和硅的卤化物(SiX4)的熔点与卤素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线代表卤化钠熔点
B.卤离子半径越大,卤化钠的熔点
越高
C.N线对应物质的熔点与其相对分
子质量有关
D.四卤化硅固体的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
√
√
BD [A.卤化钠为离子晶体,四卤化硅属于分子晶体,一种卤原子对应的卤化钠的熔点高于相同卤素原子对应的四卤化硅,则M线代表卤化钠熔点,A项正确;B.卤离子半径越大,卤化钠的熔点越低,卤离子与钠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就越弱,B项错误;C.N线代表四卤化硅的熔点,四卤化硅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C项正确;D.四卤化硅的熔点较低,故它们均为分子晶体,D项错误。]
知能反馈 随堂评估
1.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的晶体,都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
A.H2O、HD、C3H8 B.P2O5、CO2、H3PO4
C.SO2、SiO2、CS2 D.CCl4、(NH4)2S、H2O2
2
4
3
题号
1
√
B [HD是氢气分子,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误;P2O5、CO2、H3PO4各自形成的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且属于化合物,B正确;SO2、CS2各自形成的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SiO2晶体不属于分子晶体,属于共价晶体,C错误;CCl4、H2O2各自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且是化合物,(NH4)2S晶体是离子晶体,不是分子晶体,D错误。]
2
4
3
题号
1
2.在40 GPa的高压下,用激光加热到1 800 K,人们成功制得了共价晶体CO2,下列对该物质的推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该共价晶体中含有极性键
B.该共价晶体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该共价晶体有很高的熔点、沸点
D.该共价晶体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2
3
题号
1
4
√
B [CO2由分子晶体变为共价晶体,其成键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C==O变为C—O,但化学键依然为极性共价键,故A项正确。由于晶体类型及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物质的熔、沸点等性质也发生了变化,CO2共价晶体具有高硬度、高熔、沸点等特点,故C、D项正确,B项错误。]
2
3
题号
1
4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分子晶体后,查阅了几种氯化物的熔点,记录如下:
2
3
题号
4
1
NaCl MgCl2 AlCl3 SiCl4 CaCl2
熔点/℃ 801 712 190 -68 782
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他们认为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A.NaCl、MgCl2、CaCl2 B.AlCl3、SiCl4
C.NaCl、CaCl2 D.全部
√
B [分子晶体中,分子与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互结合,而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所需能量较低,故分子晶体的熔点较低,表中的MgCl2、NaCl、CaCl2的熔点均较高,不属于分子晶体,AlCl3、SiCl4的熔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所以B项正确。]
2
3
题号
4
1
4.(双选)第3周期部分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熔点如表所示:
2
4
3
题号
1
氧化物 Na2O SiO2 P4O6 SO2
熔点/℃ 1 275 1 723 23.8 -75.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iO2和SO2熔点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不同
B.表格中氧化物形成的晶体类型有两种
C.P4O6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SO2,因此P4O6的范德华力较大
D.共价晶体的熔点一定高于其他类型晶体的熔点
2
4
3
题号
1
√
√
BD [A.SiO2和SO2熔点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不同,前者形成的晶体为共价晶体,熔化时克服共价键,后者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一般情况下,共价键强度大于分子间作用力,A正确;B.表格中氧化物形成的晶体类型有三种,氧化钠形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二氧化硅形成的晶体为共价晶体,SO2和P4O6分别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B错误;C.SO2形成的晶体和P4O6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P4O6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SO2,因此P4O6的范德华力较大,C正确;D.通常共价晶体的熔点高,但不一定都高于所有金属晶体的熔点,例如金属晶体中钨晶体的熔点相当高,高于某些共价晶体,D错误。]
2
4
3
题号
1第3课时 晶体类型判断及其熔、沸点的比较(能力课)
素养 目标 1.能够从结构和性质等角度识别不同类型的晶体。 2.掌握形成四类典型晶体的作用力与熔、沸点的关系。 3.掌握各类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强弱的本质原因,能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旧知 回顾 1.金属晶体: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形成的晶体。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其熔、沸点就越高。 2.离子晶体:阴、阳离子在空间呈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其熔、沸点就越高。 3.共价晶体: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 4.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的晶体。其熔点通常较低,硬度也较小。
一、四种类型晶体的比较
类型 项目 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晶体的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或原子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微粒间的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或氢键) 金属键
作用力强弱(一般地) 较强 很强 弱 一般较强,有的较弱
确定作用力强弱的一般判断方法 离子电荷、半径 键长(原子半径) 组成和结构相似时比较相对分子质量 离子半径、价电子数
熔、沸点 较高 高 低 差别较大(汞常温下为液态,钨熔点为3 410 ℃)
硬度 略硬而脆 大 较小 差别较大
导热性和导电性 不良导体(熔融或溶于水导电) 不良导体 不良导体(部分溶于水发生电离后导电) 良导体
溶解性(水) 多数易溶 一般不溶 相似相溶 一般不溶于水,少数与水反应
组成微粒堆积方式 非等径圆球紧密堆积 不服从紧密堆积原理 紧密堆积(与分子形状有关且分子间不存在氢键) 等径圆球紧密堆积(A1、A2、A3)
【例1】 下表给出了几种固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NaCl MgCl2 SiCl4 单质B
熔点/℃ 801 710 -68 2 300
沸点/℃ 1 465 1 418 57 2 50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SiCl4晶体是分子晶体
B.单质B可能是共价晶体
C.1 500℃时,NaCl呈气态
D.MgCl2水溶液不能导电
D [由题表中所给熔、沸点数据可知,SiCl4晶体的熔、沸点最低,应为分子晶体,A正确;单质B的熔、沸点最高,可能为共价晶体,B正确;NaCl的沸点是1 465 ℃,则1 500 ℃时,NaCl呈气态,C正确;MgCl2属于易溶的离子晶体,水溶液能导电,D错误。]
晶体类型的判断方法
(1)依据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判断
共价晶体:原子―→共价键。
分子晶体:分子或原子―→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晶体:离子―→离子键。
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金属键。
(2)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
①常见的共价晶体单质: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共价晶体化合物:SiC、BN、AlN、Si3N4、C3N4、SiO2等。
②分子晶体: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外)、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
③离子晶体: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强碱(如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
④金属晶体:金属单质与合金。
(3)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①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常在数百至1 000余摄氏度。
②共价晶体熔点很高,常在1 000摄氏度至几千摄氏度。
③分子晶体熔点低,常在数百摄氏度以下至很低温度。
④金属晶体多数熔点高,但也有少数熔点很低。
(4)依据导电性判断
①共价晶体:一般不导电。
②分子晶体:
③离子晶体:固态不导电,熔融状态或溶于水导电。
④金属晶体:固态或熔融状态均导电。
(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共价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离子晶体硬度较大且较脆;金属晶体多数硬度大,但也有较小的,且具有延展性。
1.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共价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A [共价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故A正确;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分子稳定性越强,故B、C错误;部分分子晶体、离子晶体溶于水都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HCl、NaCl,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故D错误。]
2.(双选)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
BCl3 Al2O3 Na2O NaCl AlF3 AlCl3 干冰 SiO2
-107 2 073 920 801 1 291 190 -57 1 723
据此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都是离子晶体
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AB [A项,氟化铝的熔点高,属于离子晶体,AlCl3的熔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则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不都是离子晶体,错误;B项,BCl3、AlCl3和干冰均是分子晶体,错误;C项,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例如CO2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共价晶体,正确;D项,Al和Si不同主族,但对应的氧化物都是共价晶体,说明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正确。]
二、四种类型晶体的熔、沸点比较
1.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
(1)比较晶体熔、沸点时首先应该明确晶体的类型,因为不同晶体的粒子间作用力不同,所以影响晶体熔、沸点的因素不同。
(2)一般来说,熔、沸点: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比较特殊,有的很高,如钨、铂等;有的很低,如汞、铯等。
2.同一类型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
(1)共价晶体
比较共价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关键是比较共价键的强弱。一般来说,成键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例如,在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中,原子半径:CC—Si键>Si—Si键,故熔、沸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又如,键长:Si—Si键>Si—O键>C—C键,熔、沸点:金刚石>二氧化硅>晶体硅。
(2)离子晶体
结构相似且化学式中各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MgO>NaCl>CsCl。
(3)分子晶体
①组成和结构相似,且不存在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HI>HBr>HCl。
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分子晶体,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CO>N2。
③在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熔、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④具有分子间氢键的分子晶体,与同族元素的氢化物相比,其熔、沸点较高。如熔、沸点:H2O>H2Te>H2Se>H2S。
(4)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也属于静电作用。一般来说,金属阳离子的半径越小,所带电荷数越多,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Na【例2】 (1)Ti的四卤化物熔点如表所示,TiF4熔点高于其他三种卤化物,自TiCl4至TiI4熔点依次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 TiF4 TiCl4 TiBr4 TiI4
熔点/℃ 377 -24.12 38.3 155
(2)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表所示:
氧化物 Li2O MgO P4O6 SO2
熔点/℃ 1 570 2 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aF3的熔点高于1 000 ℃,GaCl3的熔点为 77.9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下列表中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eCl4 GeBr4 GeI4
熔点/℃ -49.5 26 146
沸点/℃ 83.1 186 约400
[解析] (1)TiF4为离子晶体,熔点高,TiCl4、TiBr4、TiI4为分子晶体,其组成和结构相似,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2)氧化锂、氧化镁是离子晶体,六氧化四磷和二氧化硫是分子晶体,离子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3)晶体类型是决定物质熔、沸点的主要因素,GaF3固体为离子晶体,GaCl3固体为分子晶体。一般来说,离子晶体的熔点高于分子晶体的熔点。(4)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三种锗卤化物都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依次增高,而熔、沸点的高低与分子间作用力强弱有关,对于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强弱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
[答案] (1)TiF4为离子晶体,熔点高,其他三种均为分子晶体,其组成和结构相似,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点逐渐升高 (2)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作用力(相对分子质量):P4O6>SO2 (3)GaF3为离子晶体,GaCl3为分子晶体 (4)GeCl4、GeBr4、GeI4的熔、沸点依次增高。它们都是分子晶体,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
1.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F>H2O>NH3
B.熔点:CO2>KCl>SiO2
C.沸点:乙烷>戊烷>丁烷
D.在CS2中的溶解度:H2O>CCl4
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O>N,热稳定性:HF>H2O>NH3,A正确;熔点高低规律:一般来说,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CO2是分子晶体、KCl是离子晶体、SiO2是共价晶体,则熔点:CO2<KCl<SiO2,B错误;组成与结构相似且分子间无氢键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对应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则沸点:乙烷<丁烷<戊烷,C错误;二硫化碳是非极性溶剂,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四氯化碳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CS2中的溶解度:H2O<CCl4,D错误。]
2.(双选)钠的卤化物(NaX)和硅的卤化物(SiX4)的熔点与卤素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线代表卤化钠熔点
B.卤离子半径越大,卤化钠的熔点越高
C.N线对应物质的熔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D.四卤化硅固体的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
BD [A.卤化钠为离子晶体,四卤化硅属于分子晶体,一种卤原子对应的卤化钠的熔点高于相同卤素原子对应的四卤化硅,则M线代表卤化钠熔点,A项正确;B.卤离子半径越大,卤化钠的熔点越低,卤离子与钠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就越弱,B项错误;C.N线代表四卤化硅的熔点,四卤化硅的组成和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C项正确;D.四卤化硅的熔点较低,故它们均为分子晶体,D项错误。]
1.下列各组物质各自形成的晶体,都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A.H2O、HD、C3H8 B.P2O5、CO2、H3PO4
C.SO2、SiO2、CS2 D.CCl4、(NH4)2S、H2O2
B [HD是氢气分子,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误;P2O5、CO2、H3PO4各自形成的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且属于化合物,B正确;SO2、CS2各自形成的晶体均属于分子晶体,SiO2晶体不属于分子晶体,属于共价晶体,C错误;CCl4、H2O2各自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且是化合物,(NH4)2S晶体是离子晶体,不是分子晶体,D错误。]
2.在40 GPa的高压下,用激光加热到1 800 K,人们成功制得了共价晶体CO2,下列对该物质的推断一定不正确的是( )
A.该共价晶体中含有极性键
B.该共价晶体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该共价晶体有很高的熔点、沸点
D.该共价晶体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B [CO2由分子晶体变为共价晶体,其成键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C==O变为C—O,但化学键依然为极性共价键,故A项正确。由于晶体类型及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物质的熔、沸点等性质也发生了变化,CO2共价晶体具有高硬度、高熔、沸点等特点,故C、D项正确,B项错误。]
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分子晶体后,查阅了几种氯化物的熔点,记录如下:
NaCl MgCl2 AlCl3 SiCl4 CaCl2
熔点/℃ 801 712 190 -68 782
根据这些数据分析,他们认为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A.NaCl、MgCl2、CaCl2 B.AlCl3、SiCl4
C.NaCl、CaCl2 D.全部
B [分子晶体中,分子与分子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互结合,而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所需能量较低,故分子晶体的熔点较低,表中的MgCl2、NaCl、CaCl2的熔点均较高,不属于分子晶体,AlCl3、SiCl4的熔点较低,属于分子晶体,所以B项正确。]
4.(双选)第3周期部分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熔点如表所示:
氧化物 Na2O SiO2 P4O6 SO2
熔点/℃ 1 275 1 723 23.8 -75.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iO2和SO2熔点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不同
B.表格中氧化物形成的晶体类型有两种
C.P4O6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SO2,因此P4O6的范德华力较大
D.共价晶体的熔点一定高于其他类型晶体的熔点
BD [A.SiO2和SO2熔点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晶体中微粒间的作用力不同,前者形成的晶体为共价晶体,熔化时克服共价键,后者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一般情况下,共价键强度大于分子间作用力,A正确;B.表格中氧化物形成的晶体类型有三种,氧化钠形成的晶体为离子晶体,二氧化硅形成的晶体为共价晶体,SO2和P4O6分别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B错误;C.SO2形成的晶体和P4O6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P4O6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SO2,因此P4O6的范德华力较大,C正确;D.通常共价晶体的熔点高,但不一定都高于所有金属晶体的熔点,例如金属晶体中钨晶体的熔点相当高,高于某些共价晶体,D错误。]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 晶体类型判断及其熔、沸点的比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共价晶体中,共价键越强,共价晶体的熔点越高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共价晶体
B [冰属于分子晶体,冰晶体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所以冰融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不变,A错误;共价晶体中共价键的强弱决定其熔点的高低,所以共价晶体中共价键越强,共价晶体的熔点越高,B正确;分子晶体的熔点和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分子内的共价键的键能强弱无太大关系,C错误;稀有气体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D错误。]
2.要使金属晶体熔化必须破坏其中的金属键。金属晶体熔、沸点高低和硬度大小一般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而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半径大小有关。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镁的硬度大于金属铝
B.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Li到Cs是逐渐增大的
C.金属镁的熔点大于金属钠
D.金属镁的硬度小于金属钙
C [钠、镁、铝所对应的阳离子半径依次减小,且Na+、Mg2+、Al3+的电荷数依次增加,所以熔、沸点和硬度Na3.氦晶体的升华能为0.105 kJ·mol-1,而冰的升华能则为46.9 kJ·mol-1。能解释这一事实的叙述是( )
①氦原子间仅存在范德华力 ②冰中有氢键 ③氦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很弱 ④水分子之间的共价键更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氦晶体为分子晶体,氦原子间仅存在范德华力,则升华过程需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冰也是分子晶体,但是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升华需要较高的能量;其两者的升华过程不涉及共价键的强弱;故选①②。]
4.卤素互化物是指不同卤素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XX′型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如图是部分卤素单质和XX′型卤素互化物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试推测ICl的沸点所处的范围是( )
A.Cl2和BrCl之间 B.Br2和IBr之间
C.IBr和I2之间 D.BrCl和Br2之间
B [一般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这几种物质都是分子晶体,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该物质的熔沸点越高,所以ICl的沸点所处的最小范围:Br2<ICl<IBr,故选B。]
5.下列四种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B.固态时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 000℃左右
C.以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
D.固态时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B [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不属于金属晶体的特点,A错误;固态或熔融后能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可能为金属晶体,B正确;以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不属于金属晶体的特点,C错误;固态时不导电,不符合金属晶体的特征,D错误。]
6.Si与H结合能形成一系列的二元化合物SiH4、Si2H6等,与Cl、Br结合生成SiCl4、SiBr4,SiH4、Si2H6、SiCl4、SiBr4四种物质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A.SiH4>Si2H6>SiCl4>SiBr4
B.SiBr4>SiCl4>SiH4>Si2H6
C.SiBr4>SiCl4>Si2H6>SiH4
D.Si2H6>SiH4>SiCl4>SiBr4
C [SiH4、Si2H6、SiCl4、SiBr4四种晶体均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晶体的沸点越高,所以沸点:SiBr4>SiCl4>Si2H6>SiH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氧化铝 氯化铝
沸点/K 2 323 455.7
A.氧化铝、氯化铝沸点相差极大(如表所示),是因为它们形成的晶体类型不同
B.NaCl晶体中存在钠原子和氯原子
C.水从液态变成气态,O—H键断裂
D.同一主族的C和Si的最高价氧化物形成的晶体其晶体类型相同,熔、沸点相差不大
A [A.氧化铝晶体属于共价晶体,氯化铝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故二者沸点相差极大,是因为它们的晶体类型不同,A正确;B.NaCl形成的晶体属于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故NaCl晶体中存在Na+和Cl-,而不存在原子,B错误;C.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没有O—H键断裂,只改变了分子间作用力,C错误;D.同一主族的C和Si的最高价氧化物即CO2,CO2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SiO2形成的晶体属于共价晶体,晶体类型不相同,熔沸点相差很大,D错误。]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8.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熔点:NaF>MgF2>AlF3
B.晶格能:NaF>NaCl>NaBr
C.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
D.硬度:MgO>CaO>BaO
A [由于Na+、Mg2+、Al3+的半径依次减小,所带电荷数依次增加,所以NaF、MgF2、AlF3的晶格能依次增大,熔点依次升高,A项错误;F-、Cl-、Br-的半径依次增大,NaF、NaCl、NaBr的晶格能依次减小,B项正确;CsCl、NaCl、CaF2分别形成的晶体中阴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8、6、4,C项正确;Mg2+、Ca2+、Ba2+的半径依次增大,MgO、CaO、BaO的晶格能依次减小,硬度依次减小,D项正确。]
9.有四组同族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物质,在101 kPa时测定它们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第一组 A -268.8 B -249.5 C -185.8 D -151.7
第二组 F2 -187.0 Cl2 -33.6 Br2 58.7 I2 184.0
第三组 HF 19.4 HCl -84.0 HBr -67.0 HI -35.3
第四组 H2O 100.0 H2S -60.2 H2Se -42.0 H2Te -1.8
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
A.第四组物质中H2O的沸点最高,是因为H2O中化学键键能最强
B.第三组与第四组相比较,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HBr>H2Se
C.第三组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酸性:HF>HCl>HBr>HI
D.第一组物质是分子晶体,但不一定含有共价键
BD [A.第四组物质中H2O的沸点最高,是因为H2O之间可以形成氢键,A不正确;B.Se和Br同为第4周期元素,Br的非金属性较强,故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HBr>H2Se,B正确;C.第三组物质溶于水后,HF溶液的酸性最弱,因为氢氟酸是弱酸、其他均为强酸,C不正确;D.第一组物质是分子晶体,其结构粒子为分子,但是分子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共价键,D正确。]
10.已知金属钠能与两种卤族元素形成化合物Q、P,它们的晶格能分别为923 kJ·mol-1、786 kJ·mol-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Q的熔点比P的高
B.若P是NaCl,则Q一定是NaF
C.Q中成键离子核间距较大
D.若P是NaCl,则Q可能是NaBr
CD [Q的晶格能大于P的晶格能,故Q的熔点比P高,A项正确;因F-的半径比Cl-的小(其他卤素离子的半径比Cl-的大),故NaF的晶格能大于NaCl的,B项正确,D项错误;因Q、P中成键离子均为一价离子,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故二者晶格能的差异是由成键离子核间距决定的,晶格能越大,表明离子核间距越小,C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
11.(1)科学家制出了由20个碳原子构成的空心笼状分子C20,该笼状结构是由许多正五边形构成的(如图所示)。C20晶体属于________晶体,每个C20分子共有________个共价键,共有________个正五边形。
(2)目前科学家拟合成一种“二重结构”的球形分子,即把足球形C60分子容纳在足球形Si60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该物质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该物质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C.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D.该物质具有极高的熔、沸点
[解析] (1)根据“由20个碳原子构成的空心笼状分子”可判断该物质一定是分子晶体。根据其结构可知每个碳原子形成3个C—C键,每个共价键被2个碳原子共用,所以每个C20分子含有的共价键数是=30。因为每个共价键被2个正五边形共用,所以平均每个正五边形含有的共价键数是=2.5,故每个C20分子共有正五边形的个数为=12。(2)该物质中碳原子和硅原子间形成共价键,因此它是化合物,故A项正确、B项错误;该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分子晶体,故C项正确;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故D项错误。
[答案] (1)分子 30 12 (2)BD
12.(1)苯胺()晶体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苯胺与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熔点(-5.9 ℃)、沸点(184.4 ℃)分别高于甲苯的熔点(-95.0 ℃)、沸点(110.6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在形成化合物时,其键型以共价键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能与金属Fe形成Fe(CO)5,该化合物的熔点为253 K,沸点为376 K,其固体属于________晶体。
[解析] (1)苯胺为有机物,结合题给信息中苯胺的熔、沸点可知苯胺晶体为分子晶体。苯胺分子中有 —NH2,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甲苯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分子间氢键可明显地提升分子晶体的熔、沸点。(2)①基态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且碳原子半径小,很难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电子结构,所以碳在形成化合物时,其键型以共价键为主。 的熔、沸点较低,符合分子晶体的特点,故其固体为分子晶体。
[答案] (1)分子晶体 苯胺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2)①基态C有4个价电子且半径小,难以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电子结构 ②分子
13.过渡金属铬、铅、镍、铁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r的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
(2)氮化铬(CrN)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由CrCl3·6H2O与尿素[CO(NH2)2]反应先得到配合物{Cr[CO(NH2)2]6}Cl3,然后在通有NH3和N2混合气体的反应炉内热分解制得。
①尿素中C、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Cr[CO(NH2)2]6}3+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填字母)。
A.极性共价键 B.非极性共价键
C.氢键 D.配位键
[解析] (1)基态Cr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
(2)①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负性逐渐增大,则尿素中C、N、O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
②N和H之间是极性共价键,CO(NH2)2和Cr3+之间是配位键,故选AD。
[答案] (1)
(2)①O>N>C ②A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