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期中卷】期中测试卷(十八)——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期中卷】期中测试卷(十八)——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1:3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期中卷(十八)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一、读语段,完成练习。(8分)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它能唤醒我们心中的美好:听,biān pào
( )声声, 是最隆重的“春节”来了, 桌上摆着用榛(zhēng zhēn)子、栗子、蜜饯(jiàn qián)等掺和成的杂拌儿,盘子里放着热腾腾的饺子……wàn xiàng gēng xīn ( ); 看, 绵绵春雨里, 多了份寂寞与qī liáng ( ), 多了些许pái huái( ), 寒食节的清冷在rì mù( )中呈现。
1、根据语境及所给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5分)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分)
3、收集传统习俗,了解寓意,以下习俗的寓意,你知道吗 请选择正确的答案。(2分)
①元宵节吃汤圆( ) ②建筑物上刻蝙蝠( )
③重阳节登高( ) ④张贴带有金灿灿元宝的年画( )
A.生活圆满 B.年年发大财 C.祈求健康长寿 D.吉祥进福
二、查字典填空。(3分)
“乏”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 “乏”的解释有:①缺少;②疲倦;③能量快消耗完了的。 “缺乏”的“乏”应取第 种解释;用第②种解释可组词为 。为“乏”加上部首,可以变成新的字: 、 。
三、选择题。(1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正月(zhēng) 札札(zhá) B.牲畜(xù) 栅栏(zhà)
C.朴素(shù) 脉脉(mò) D.调整(diào) 瞟见(piǎo)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日暮汉宫传蜡烛。(傍晚) B.纤纤擢素手。 (伸出)
C.脉脉不得语。 (相视无言的样子) D.中庭地白树栖鸦。 (厅堂、堂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班里要举行班干部竞选,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B.晨晨是个“故事大王”,总是滔滔不绝地给同学们讲故事。
C.我的脑子也不再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授课。
D.我市荒山绿化、水系改造等工程在不断推进,原来布满沙砾、寸草不生的荒山万象更新,不久将实现绿色全覆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是否有信心是我们能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
B.这个月,我校开展了“学雷锋,讲奉献”的热潮。
C.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我每天大约要花1小时左右的时间看课外书。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每个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会有保障。
B.我的书包里有课本、笔、纸……等文具。
C.“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D.爷爷声音洪亮,被人称作《大喇叭》。
6、根据情境,给习俗选择对应的寓意。(2分)
A.心灵手巧 B.步步高升 C.幸福团圆 D.年年有余
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每个习俗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过年吃鱼,寓意 ;七夕节女孩儿穿针引线,寓意 ;中秋节吃月饼,寓意 ;重阳节除了登高外,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寓意 。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个星期天》中作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和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B.《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世界名著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故事。
C.“2024‘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上的展品一律韵味十足,清一色的经典工艺,都散发着各自的魅力。”这句话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D.读名著时之所以要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是因为从中往往能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小雅想介绍自己最爱的食物——饺子,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句,帮她写一个开头吧!(2分)
例: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2、①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汤姆·索亚历险记》,译者俞东明、陈海庆)
②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汤姆·索亚历险记》,译者张友松)
这两句话都表达了小镇上人们 的心情(填写四字词语),相比较而言,我觉得第 句话更好,理由是
。(3分)
3、请仿照例句,用“人物对话+内心独白”的方式写一写自己比赛前的心情。(2分)
例: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 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 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读懂名句中的智慧,汲取人生力量。根据所学知识填空。(6分)
1、名句中有大自然的启迪。“百川东到海, ”浩瀚流水告诫我们时光易逝,应惜时奋进。
2、名句中有诗人的志向。《石灰吟》的作者借“ ,
”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马诗》中诗人借诗句“ ,快走踏清秋”表达自己 。
3、名句中有古人的思乡之情。 《十五夜望月》中表达了游子的思亲的句子是“ , ”除此外还有孟郊的“ ,报得三春晖”和王维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均表现了思乡之情。(2分)
4、名句中有生活智慧。“近水知鱼性, ”告诉我们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胜读十年书”告诉我们要学会倾听,从他人的经验和见解中获得智慧。
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世界名著故事,感受文化交融
材料一:
这是一部具有持久魅力的小说。 它首次出版于1719年,300多年来, 以种种不同文字的形式飞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中的名花异葩。它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书。不同年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都会兴味盎然地沉醉在本书中,各有所得。年轻的读者, 不用说, 自然会为书中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但是,在学识渊博、 目光犀利的思想家和作家眼中,此书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床,展示着种种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学的资源。譬如说,思想家卢梭赞扬这本书是“一部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和通过实践来学习的经典”。作家郑振铎评论“这本书是以最简朴的、不雕饰的笔写下的;而作者的描写力却极可惊,能吸引住无论老幼的
无数的读者”。
材料二:
我早就发现,这个地方不适宜我居住,因为这是一片靠近海边、近似沼泽地带的洼地;我认为这不利于我的健康,附近没有淡水。所以我决定去找一片更有益于健康和更方便的陆地。我根据自身的处境考虑到几点,认为符合这几点就是对我适合的。首先,要有益于健康和有淡水;第二,要能遮蔽阳光的酷热;第三,要不受食肉动物的侵袭,不管是人,还是野兽;第四,要看得到海,要是能看到路过的船只的话,那我就不至于错过被搭救的机会,对这我是绝不会死心的。
材料三:
目 录
第一章 航海梦想 第六章 荒岛生活 第十一章 人类足迹
第二章 初次航海 第七章 落难日记 第十二章 碰上野人
第三章 再次航海 第八章 丰衣足食 第十三章 新的希望
第四章 亡命天涯 第九章 环岛航行 第十四章 重返故乡
第五章 定居巴西 第十章 驯养山羊 第十五章 回到小岛
1、通过阅读三则材料,我能推测出这部小说是( )。(2分)
A.《骑鹅旅行记》 B.《爱丽丝漫游奇境》
C.《汤姆·索亚历险记》 D.《鲁滨逊漂流记》
2、阅读材料一,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部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
B.这部小说适合不同年纪、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阅读
C.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D.这部小说的语言很普通,没有特别好的地方
4、材料二中小说主人公面对困境的人生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这点而言,下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之最不相符的是( )。(2分)
A.《儒林外史》—严监生 B.《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
C.《青铜葵花》—青铜 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5、联系材料三,材料二的内容可能在小说第 章。阅读材料二,推测当时“我”的处境是:附近没有淡水; ; ; 。(2分)
6、阅读材料一中名人名家对这部小说的评价,思想家卢梭是从 的角度评价的,作家郑振铎是从 的角度评价的。结合你阅读这部小说的体验,你的评价是 。(3分)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文第1自然段中画“ ”句子的作用是 。这一段是按照 的结构来写的。(2分)
2、读选文,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2分)
(1)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都表示“ ”的意思,作者选择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体现了语言表达 的特点。
(2)从这句话中的五个“有的”,我们可以看出元宵节灯的 多;从“ ”一词,我们可以看出灯的数量多。
3、作者在描写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时略写了燃放花炮、吃元宵,详写了“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结合整篇文章的中心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A.突出花灯的美丽,表达作者对花灯的喜爱,以及对光明的向往之情。
B.突出老北京有名的老铺用灯来打广告,吸引顾客方式巧妙,表达对这些老铺老板的赞美。
C.突出民俗活动的特色,表现元宵节“火炽而美丽”的特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D.说明作者小时候家庭条件优越,可以观赏到很多花灯。
4、“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全文,写一写元宵节之前的两个高潮分别是哪一天。为什么说元宵节是“又一个高潮” (3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
忽 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跪坐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望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棵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他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小瓜苗来。
a.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许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坚持说会的,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里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炫耀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好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责备着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b.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棵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呀,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激凌。”
c.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画,觉得心里空空的。
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忽略” 找出两处,用横线画出来。(1分)
2、同样是赞赏孩子的画作,老师和母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原因是什么 (2分)
3、随着事情的发展,孩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读文章,把表格补充完整。(2分)
事情的发展 盆里长出小瓜苗 母亲拔掉小瓜苗 母亲忽略孩子借画表达的想法
孩子的心情 憧憬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5分)
①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请你选一选。(3分)
A.直接抒发情感,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B.把情感融入所描写的景物中,烘托出人物的情感。
C.通过描写具体的情节,在叙述中自然流露情感。
句a: 句b: 句e:
②任选一个句子作批注,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我选句 ,批注:
5、生活中,有人可能也有与小男孩类似的经历,你认为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不忽略孩子的想法 (2分)
综合实践
九、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1、大队部为同学们推荐了许多好书,请你根据下面的推荐语,选一选对应的书籍名称。(填序号)(3分)
A.《鲁滨逊漂流记》 B.《骑鹅旅行记》 C.《汤姆·索亚历险记》
(1)一群孩子为了摆脱繁重的课业,用冒险改变自己的环境,用冒险实现自己的理想。( )
(2)这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作品,翻开它,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变成自己的国王,一座岛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 )
(3)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典童话,一个“熊孩子”的蜕变奇旅。( )
2、海娃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并根据书中内容画了一幅人物关系图,请根据你的阅读经历,帮助海娃把这幅人物关系图填写完整。(2分)
3、下面名著中的人物,谁最适合做航天员 请联系书中内容说说理由。(3分)
A.鲁滨逊 B.汤姆·索亚 C.尼尔斯
我推荐: ,理由: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习惯呢 请你介绍一下家乡的某个风俗习惯,或写一写你参加某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展现家乡风俗。写的时候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1、鞭炮 万象更新 凄凉 徘徊 日暮;
2、zhēn jiàn;
3、①A;②D;③C;④B。
二、4、丿 3 ① 疲乏 眨 泛
三、1、A
2、D
3、D
4、A
5、A
6、DACB
7、B
四、1、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忙于学业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饺子,谁不是馋得直咽口水呢。
2、欣喜若狂 这句话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人们得知孩子获救后高兴和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我一定会赢的!”我心里想。“这次比赛,我一定能行!”我暗暗地对自己说。
五、1、何时复西归 近山识鸟音
2、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怕牺牲 永葆高洁情操
何当金络脑 怀才不遇但热切希望为国尽忠、建功立业的志向
3、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谁言寸草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
4、听君一席话
六、1、D;
2、D;
3、A;
4、六;没有遮蔽阳光的地方 能会受到食肉动物的侵袭 看不到海,获救机会渺茫;
5、内容 写法、语言 这部小说的人物性格鲜明,鲁滨逊吃苦耐劳、勇于冒险、坚毅乐观的品质令人钦佩,值得阅读。
七、1、总领全段 总一分
2、全,都 丰富、多样 种类 几百盏
3、C
4、元宵节之前的两个高潮分别是除夕和正月初一。因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孩子们燃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非常热闹。
八、1、孩子坚持说会的,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里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呀,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激凌。”
2、老师赞赏孩子的想法,母亲只关心分数。因为老师理解了孩子的想法,母亲却没有理解,总是忽略孩子的想法。
3、难过 失落
4、①A C B
②示例:a从“满心欢喜”“不禁”“多好啊”可以看出孩子高兴的心情,充分地表达了孩子对瓜苗的期待和喜爱。
5、父母应该与孩子多交流,尊重并尝试理解孩子的想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纯真的心灵。
九、1、CAB
2、①哈克贝利· 费恩 ②贝琪·撒切尔
3、鲁滨逊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的人。他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成功地生存下来并最终获救。鲁滨逊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是一名优秀航天员必备的条
件之一。
十、 家乡的舞龙风俗
我的家乡是一个充满传统韵味的小镇,每到春节期间,最热闹的风俗活动莫过于舞龙了。
舞龙的队伍通常由一群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组成。他们精心制作的龙身色彩斑斓,龙头栩栩如生,瞪着大眼睛,张着血盆大口,仿佛要腾飞而起。龙身是用竹篾扎成的框架,外面糊上彩纸,再画上鳞片,看起来威风凛凛。
舞龙开始了,随着一阵激昂的锣鼓声,龙头被高高举起。小伙子们的脚步整齐而有力,他们一边奔跑,一边舞动着龙身。龙在他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盘旋上升,像是要冲破云霄;时而俯冲而下,好似在海中遨游。周围的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被这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孩子们兴奋地跳着、叫着,大人们也面带笑容,眼中满是对这传统风俗的热爱。
我也参与到舞龙的准备工作中,帮忙拿着龙身的一部分,感受着龙身的重量,心中满是激动。舞龙活动不仅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氛围,更是传承着家乡的文化,让每一个家乡人都为自己独特的风俗而自豪。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