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A3+A4+精品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A3+A4+精品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14 07:37:54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热传递的三种方法是 、 、 ,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
2.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个过程叫 。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众多小水滴,漂浮在高空的是 ,接近地表的是 。
4.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 ,散热也 。
5.夏天,把冰块放入保温杯中,冰块融化的速度会 (填“减慢”或“加快”)。
6.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开始结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7.寒冷的冬天,我们用热水袋取暖,它对应的热传递方式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小科小组在水沸腾后还持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会( )。
A.基本不变 B.持续上升 C.先不变再持续上升
9.沸腾时,水会蒸发;沸腾前,水( )蒸发。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10.给试管中的水进行加热时,正确的说法是( )。
A.试管口不可朝着人 B.试管内加水越多越好 C.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
11.我国北方居民的家里都装有取暖器,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下部 B.中部 C.上部
12.当我们感冒发烧冰敷时,人体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冰敷袋,使人体冰敷部位温度下降,这属于热传递方式中的(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3.( )不能直接为我们带来热。
A.暖气 B.太阳 C.衣服 D.炉火
14.热在水中最主要的传递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5.夏天来了,小明家要装一台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16.某地地铁中温度很低,大约20℃,人们摸着金属杆的手觉得特别凉,而摸塑料制品就不是特别凉,这是因为( )。
A.金属杆比木杆更容易传热B.金属杆比塑料更光滑 C.金属杆的温度比塑料低
17.往大小厚度相同的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杯中水凉的快的是( )。
A.铁杯 B.陶瓷杯 C.都一样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8.当水沸腾后即使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仍然保持不变。( )
19.在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会一直升高。( )
20.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 )
21.雾是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高空。( )
22.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发生变化。( )
23.热传递有方向性,传热方向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
24.将一盒牛奶放入热水中后,牛奶的温度没有变化。 ( )
25.冬天,户外的铁板和木板温度相同,但摸起来感觉铁板更凉一些。( )
26.冬天,光脚站在瓷砖上比站在地毯上感觉冷,是因为地毯传热更快。( )
27.制作保温好的保温杯,要从减少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角度来设计。( )
四、连线题(14分)
28.将下列物体与其属性用线连起来。
铝箔 木头 棉布 橡胶 不锈钢 泡沫盒 铁丝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9.通过对热传递的学习研究,我们的自制保温杯主要采用哪些方法使热水凉得慢一些?
30.你急着去上学,妈妈盛的汤太烫,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它快点儿凉下来?
六、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31.在一根细长的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水,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2滴红墨水,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一端加热(如图)。
(1)实验中试管口有白“雾”冒出,白“雾”是( )。试管一的试管口内壁出现很多小水珠,原因是试管内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
(2)实验中,加入红墨水的目的是( )。
(3)我们发现水中的红墨水先往上流动,而上面的冷水则往下流动,这说明试管中的水主要是以( )的形式被加热的,我知道热的传递方式还有( )。
(4)观察发现,热通常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并趋向平衡。
七、综合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2.如下图,某科学小组将装有凉水的试管放入热水中,探究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怎样变化。实验中,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的热水的温度,每间隔两分钟记录读数,数据如下表。
时间 0 2分钟 4 分钟 6分钟 8 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14 分钟
凉水温度 20℃ 26℃ 31℃ 36℃ 40℃ 43℃ 45℃ 45℃
热水温度 60℃ 56℃ ℃ 49℃ 47℃ 46℃ 45℃ 45℃
(1)表格中的一组数据被同学不小心弄脏了,但数据记录员记得是58℃,52℃ 和48℃三个数据中的一个,你觉得合理的数据应该是( )。
A.58℃ B.52℃ C.48℃
(2)观察记录图可以发现凉水的最初温度是20℃,热水的最初温度是 最后二者的温度是 。
(3)室温为25℃,如果 3小时后再次分别测量试管内水和烧杯内水的温度,那么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试管内水的温度为60℃,烧杯内水的温度为 20℃
B.试管内水的温度和烧杯内水的温度均为 45℃
C.试管内水的温度和烧杯内水的温度均为 25℃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热对流
2.热传导
3. 云 雾
4. 不同 快 快
5.减慢
6. 0 0
7.热传导
8.A
9.A
10.A
11.A
12.A
13.C
14.B
15.A
16.A
17.A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1)选用不易传热的陶瓷杯或塑料杯;(2)用毛巾把杯子包起来; (3)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4)把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
30.用筷子搅拌增加对流;可以倒入一个大点的容器中扩大散热面积;用扇子扇;还可以用两个碗相互倾倒等散热方法。
31.(1)小水珠 凝结 (2)便于观察水流动的方向等实验现象 (3)热对流 热传导 (4)温度高 温度低
32.(1)B(2)45摄氏度(3)C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热传递的三种方法是 、 、 ,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
2.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个过程叫 。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众多小水滴,漂浮在高空的是 ,接近地表的是 。
4.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 ,散热也 。
5.夏天,把冰块放入保温杯中,冰块融化的速度会 (填“减慢”或“加快”)。
6.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开始结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7.寒冷的冬天,我们用热水袋取暖,它对应的热传递方式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小科小组在水沸腾后还持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会( )。
A.基本不变 B.持续上升 C.先不变再持续上升
9.沸腾时,水会蒸发;沸腾前,水( )蒸发。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10.给试管中的水进行加热时,正确的说法是( )。
A.试管口不可朝着人 B.试管内加水越多越好 C.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
11.我国北方居民的家里都装有取暖器,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下部 B.中部 C.上部
12.当我们感冒发烧冰敷时,人体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冰敷袋,使人体冰敷部位温度下降,这属于热传递方式中的(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3.( )不能直接为我们带来热。
A.暖气 B.太阳 C.衣服 D.炉火
14.热在水中最主要的传递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5.夏天来了,小明家要装一台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16.某地地铁中温度很低,大约20℃,人们摸着金属杆的手觉得特别凉,而摸塑料制品就不是特别凉,这是因为( )。
A.金属杆比木杆更容易传热B.金属杆比塑料更光滑 C.金属杆的温度比塑料低
17.往大小厚度相同的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杯中水凉的快的是( )。
A.铁杯 B.陶瓷杯 C.都一样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8.当水沸腾后即使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仍然保持不变。( )
19.在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会一直升高。( )
20.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 )
21.雾是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高空。( )
22.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发生变化。( )
23.热传递有方向性,传热方向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
24.将一盒牛奶放入热水中后,牛奶的温度没有变化。 ( )
25.冬天,户外的铁板和木板温度相同,但摸起来感觉铁板更凉一些。( )
26.冬天,光脚站在瓷砖上比站在地毯上感觉冷,是因为地毯传热更快。( )
27.制作保温好的保温杯,要从减少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角度来设计。( )
四、连线题(14分)
28.将下列物体与其属性用线连起来。
铝箔 木头 棉布 橡胶 不锈钢 泡沫盒 铁丝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9.通过对热传递的学习研究,我们的自制保温杯主要采用哪些方法使热水凉得慢一些?
30.你急着去上学,妈妈盛的汤太烫,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它快点儿凉下来?
六、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31.在一根细长的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水,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2滴红墨水,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一端加热(如图)。
(1)实验中试管口有白“雾”冒出,白“雾”是( )。试管一的试管口内壁出现很多小水珠,原因是试管内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
(2)实验中,加入红墨水的目的是( )。
(3)我们发现水中的红墨水先往上流动,而上面的冷水则往下流动,这说明试管中的水主要是以( )的形式被加热的,我知道热的传递方式还有( )。
(4)观察发现,热通常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并趋向平衡。
七、综合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2.如下图,某科学小组将装有凉水的试管放入热水中,探究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怎样变化。实验中,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的热水的温度,每间隔两分钟记录读数,数据如下表。
时间 0 2分钟 4 分钟 6分钟 8 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14 分钟
凉水温度 20℃ 26℃ 31℃ 36℃ 40℃ 43℃ 45℃ 45℃
热水温度 60℃ 56℃ ℃ 49℃ 47℃ 46℃ 45℃ 45℃
(1)表格中的一组数据被同学不小心弄脏了,但数据记录员记得是58℃,52℃ 和48℃三个数据中的一个,你觉得合理的数据应该是( )。
A.58℃ B.52℃ C.48℃
(2)观察记录图可以发现凉水的最初温度是20℃,热水的最初温度是 最后二者的温度是 。
(3)室温为25℃,如果 3小时后再次分别测量试管内水和烧杯内水的温度,那么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试管内水的温度为60℃,烧杯内水的温度为 20℃
B.试管内水的温度和烧杯内水的温度均为 45℃
C.试管内水的温度和烧杯内水的温度均为 25℃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热对流
2.热传导
3. 云 雾
4. 不同 快 快
5.减慢
6. 0 0
7.热传导
8.A
9.A
10.A
11.A
12.A
13.C
14.B
15.A
16.A
17.A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1)选用不易传热的陶瓷杯或塑料杯;(2)用毛巾把杯子包起来; (3)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4)把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
30.用筷子搅拌增加对流;可以倒入一个大点的容器中扩大散热面积;用扇子扇;还可以用两个碗相互倾倒等散热方法。
31.(1)小水珠 凝结 (2)便于观察水流动的方向等实验现象 (3)热对流 热传导 (4)温度高 温度低
32.(1)B(2)45摄氏度(3)C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评卷
一、填空题
1.热传递的三种方法是 、 、 ,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
【答案】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热对流
【详解】热传递的三种方法是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固体中的主要传递形式是热传导;热辐射可以在没有介质的情况的传播,如真空中热的传播;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
2.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个过程叫 。
【答案】热传导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众多小水滴,漂浮在高空的是( ),接近地表的是( )。
【答案】 云 雾
【详解】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气态和液态三种状态,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就是凝结。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4.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 ),散热也( )。
【答案】 不同 快 快
【详解】物体的导热性能与其材料密切相关,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热量传递速度快,因此吸热和散热的速度都较快。
5.夏天,把冰块放入保温杯中,冰块融化的速度会 (填“减慢”或“加快”)。
【答案】减慢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夏天,把冰块放入保温杯中,保温杯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所以冰块融化的速度会减慢。
6.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开始结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答案】 0 0
【详解】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通常情况下,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时就会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7.寒冷的冬天,我们用热水袋取暖,它对应的热传递方式是 。
【答案】热传导
【详解】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寒冷的冬天,我们用热水袋取暖,它对应的热传递方式是热传导。
二、选择题
8.小科小组在水沸腾后还持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会( )。
A.基本不变 B.持续上升 C.先不变再持续上升
【答案】A
【详解】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持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9.沸腾时,水会蒸发;沸腾前,水( )蒸发。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答案】A
【详解】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只是蒸发的速度在沸腾时会显著增加。因此,沸腾前水也会蒸发。
10.给试管中的水进行加热时,正确的说法是( )。
A.试管口不可朝着人 B.试管内加水越多越好 C.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
【答案】A
【详解】水具有受热体积膨胀的性质,给水加热时,要考虑体积膨胀,注意安全。
A、水加热到沸腾时发生沸腾,热水容易溅出,所以试管口不可以朝着人,故A正确;
B、水加热体积膨胀,所以烧杯中的水可加入超过三分之二的水,故B错误;
C、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故C错误。
11.我国北方居民的家里都装有取暖器,取暖器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下部 B.中部 C.上部
【答案】A
【详解】空气受热后,热空气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暖气附近的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然后变热后又上升,冷空气又补充过来,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室内的空气变热了。所以房间里的暖气片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下部。故选A。
12.当我们感冒发烧冰敷时,人体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冰敷袋,使人体冰敷部位温度下降,这属于热传递方式中的(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答案】A
【详解】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感冒发烧冰敷时,人体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冰敷袋,这个过程是通过直接接触进行的,属于热传导。
13.( )不能直接为我们带来热。
A.暖气 B.太阳 C.衣服 D.炉火
【答案】C
【详解】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选项可知,阳光、火、暖气能直接给我们带来热,ABD不符合题意。衣服无法产生热量,只能起保温的作用,C符合题意。
14.热在水中最主要的传递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答案】B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热在水中最主要的传递方式是热对流。
15.夏天来了,小明家要装一台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 )。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答案】A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所以夏天安装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上部,这样冷空气会下降。
16.某地地铁中温度很低,大约20℃,人们摸着金属杆的手觉得特别凉,而摸塑料制品就不是特别凉,这是因为( )。
A.金属杆比木杆更容易传热 B.金属杆比塑料更光滑 C.金属杆的温度比塑料低
【答案】A
【详解】金属的导热性比塑料好,因此当人们触摸金属杆时,金属会迅速将手上的热量传导走,使人感觉特别凉。而塑料的导热性较差,热量传导较慢,所以摸起来不会觉得特别凉。金属杆和塑料的温度实际上是相同的,都是环境温度。
17.往大小厚度相同的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杯中水凉的快的是( )。
A.铁杯 B.陶瓷杯 C.都一样
【答案】A
【详解】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传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铁杯传热性强,属于热的良导体;陶瓷杯、塑料杯传热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往大小厚度相同的铁杯、陶瓷杯里倒热水,杯中水凉的快的是铁杯。
三、判断题
18.当水沸腾后即使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仍然保持不变。( )
【答案】√
【详解】在把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持续升高,直到100℃沸腾,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19.在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会一直升高。( )
【答案】×
【详解】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20.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 )
【答案】√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需要受冷。云、雾、雨、露、霜、雪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这些自然现象都是水蒸气在不同条件下凝结的结果,体现了水蒸气的物理变化过程。
21.雾是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高空。( )
【答案】×
【详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
22.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发生变化。( )
【答案】√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所以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发生变化;物体间的温度一样时,它们相互接触不会发生热传递。
23.热传递有方向性,传热方向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
【答案】√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有方向性,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所以传热方向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24.将一盒牛奶放入热水中后,牛奶的温度没有变化。 ( )
【答案】×
【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将一盒牛奶放入热水中后,牛奶会慢慢热起来,是热水把热量传给了牛奶。故该说法错误。
25.冬天,户外的铁板和木板温度相同,但摸起来感觉铁板更凉一些。( )
【答案】√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铁板和木板比较,铁板的导热性能好,导热快散热快,属于热的良导体,木板则是热的不良导体。冬天,户外的铁板和木板温度相同,由于铁的导热性比较好,所以摸起来感觉铁板更凉一些。
26.冬天,光脚站在瓷砖上比站在地毯上感觉冷,是因为地毯传热更快。( )
【答案】×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冬天,光脚站在瓷砖上比站在地毯上感觉冷,是因为地毯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27.制作保温好的保温杯,要从减少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角度来设计。( )
【答案】√
【详解】保温杯的设计中多采用多种措施减慢热量的传递,从而增强保温效果。给杯子加密封的盖,用来减少热对流;用毛巾把杯子包起来,用来减少热传导;在杯子内壁镀银来减少热辐射。故该说法正确。
四、连线题
28.将下列物体与其属性用线连起来。
铝箔 木头 棉布 橡胶 不锈钢 泡沫盒 铁丝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答案】
【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铝箔、不锈钢、铁丝导热性能好,是热的良导体;棉布、塑料、橡胶、木头、泡沫盒的导热性能差,是热的不良导体。
五、简答题
29.通过对热传递的学习研究,我们的自制保温杯主要采用哪些方法使热水凉得慢一些?
【答案】(1)选用不易传热的陶瓷杯或塑料杯;(2)用毛巾把杯子包起来; (3)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4)把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
【详解】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使物体的温度保持一定,这就需要减慢热传递。为此应该使用一些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可以减慢热传递。比如我们的自制保温杯可以选用不易传热的陶瓷杯或塑料杯,然后用毛巾把杯子包起来;再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最后把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这样就可以使热水凉得慢一些。
30.你急着去上学,妈妈盛的汤太烫,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它快点儿凉下来?
【答案】用筷子搅拌增加对流;可以倒入一个大点的容器中扩大散热面积;用扇子扇;还可以用两个碗相互倾倒等散热方法。
【详解】要使汤变凉,即汤的温度下降,就要从怎样加快汤的内能的散失去考虑。用筷子搅拌增加对流;可以倒入一个大点的容器中扩大散热面积;用扇子扇;还可以用两个碗相互倾倒等散热方法。
六、实验题
31.在一根细长的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水,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2滴红墨水,然后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一端加热(如图)。
(1)实验中试管口有白“雾”冒出,白“雾”是( )。
试管一的试管口内壁出现很多小水珠,原因是试管内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
(2)实验中,加入红墨水的目的是( )。
(3)我们发现水中的红墨水先往上流动,而上面的冷水则往下流动,这说明试管中的水主要是以( )的形式被加热的,我知道热的传递方式还有( )。
(4)观察发现,热通常从( )的一端传向( )的一端,并趋向平衡。
【答案】(1) 小水珠 凝结
(2)便于观察水流动的方向等实验现象
(3) 热对流 热传导
(4) 温度高 温度低
【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详解】(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而我们看到的白雾是由水蒸气遇冷变化而来的小水珠。原因是试管内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凝结现象。
(2)实验中加入红墨水的目的是红颜色比较醒目,有利于我们观察水流动的方向等实验现象。
(3)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我们发现水中的红墨水先往上流动,而上面的冷水则往下流动,这说明试管中的水主要是以热对流的形式被加热的。我知道的热传递方式还有热传导、热辐射等。
(4)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七、综合题
32.如下图,某科学小组将装有凉水的试管放入热水中,探究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怎样变化。实验中,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的热水的温度,每间隔两分钟记录读数,数据如下表。
时间 0 2分钟 4 分钟 6分钟 8 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14 分钟
凉水温度 20℃ 26℃ 31℃ 36℃ 40℃ 43℃ 45℃ 45℃
热水温度 60℃ 56℃ ℃ 49℃ 47℃ 46℃ 45℃ 45℃
(1)表格中的一组数据被同学不小心弄脏了,但数据记录员记得是58℃,52℃ 和48℃三个数据中的一个,你觉得合理的数据应该是( )。
A.58℃ B.52℃ C.48℃
(2)观察记录图可以发现凉水的最初温度是20℃,热水的最初温度是 最后二者的温度是 。
(3)室温为25℃,如果 3小时后再次分别测量试管内水和烧杯内水的温度,那么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试管内水的温度为60℃,烧杯内水的温度为 20℃
B.试管内水的温度和烧杯内水的温度均为 45℃
C.试管内水的温度和烧杯内水的温度均为 25℃
【答案】(1)B
(2)45摄氏度
(3)C
【详解】(1)根据表格中热水温度的变化趋势,热水温度逐渐下降。0分钟时为60℃,2分钟时为56℃,4分钟时的温度应介于56℃和49℃之间。58℃过高,48℃过低,52℃最为合理。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凉水和热水在14分钟时的温度均为45℃,说明两者达到了热平衡,最终温度为45℃。
(3)由于室温为25℃,经过3小时后,试管内水和烧杯内水的温度会逐渐与室温相同,因此二者的温度均为25℃。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7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