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评卷
一、填空题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 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 。
【答案】 太阳位置 相反 长—短—长
【详解】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
2.(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月球 潮汐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引起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这是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海洋中引起的周期性水位升降。
3.太阳和月球的大小之所以看起来差不多,是因为太阳距离我们( ),月球距离我们( )。
【答案】 远 近
【详解】太阳虽然很大,但是离地球很遥远。月亮虽然比地球小的很多,但是和太阳比,要小很多。但是月亮离地球近,看起来就会大。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月球到地球的距离远得多。
4.地球是个很大的 ,为了便于观察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 。
【答案】 球体 地球仪
【详解】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的全貌。为了便于观察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只是人们为了研究地球做的模型,事实上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5.地球上的水大部分聚集在陆地表面的 、 、 、 中。
【答案】 江 河 湖 海
【详解】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地球上的水大部分聚集在陆地表面的江,河,湖,海中。
6.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 ,下半月由 。
【答案】 缺变圆 圆变缺
【详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
7.影子的形成需要 、 、 三个条件。
【答案】 光 遮挡物 屏
【详解】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三个条件。
8.太阳是一颗 ( ),太阳给地球带来 ( )和热量。
【答案】 恒星 光照
【详解】太阳是一颗恒星,可以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二、选择题
9.( )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离不开它。
A.太阳 B.火星 C.月球
【答案】A
【详解】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我们利用的能源最初都来自太阳。火星本身不会发光或发热,它之所以看起来是红色的,是因为其表面材料反射太阳光造成的。月球既不会发光,也不会发热,故A符合题意。
1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长—短—长 B.短—长—短 C.短—短—长
【答案】A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关,太的高度越低,物体影子越长。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西到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11.像图中那样,用手电筒照射长方体,影子的形状是( )。
A. B. C.
【答案】B
【详解】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也与所照射物体的摆放位置有关。手电筒在上方照射长方形物体,所投射的影子应该也是长方形的,故选B。
12.天空中天然的挡光物是( )。
A.鸟类 B.白云 C.山体
【答案】B
【详解】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地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在低空遇冷就会形成雾;在高空遇冷就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云。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它们是天然的遮光物,能遮挡太阳光。
13.月相在一个月内的变化是( )。
A.弯—圆 B.圆—弯—圆 C.弯—圆—弯
【答案】C
【详解】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所以月相在一个月内的变化是弯→圆→弯。
14.下列地球上的现象中,与月球引力作用有关的是( )。
A.地震 B.海啸 C.潮汐
【答案】C
【详解】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引起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地震和海啸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和地震引发的,与月球引力作用无关。
故选:C
15.航海家( )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A.郑和 B.麦哲伦 C.哥伦布
【答案】B
【详解】1519年,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一个伟大的猜想就是地球是球形的。
故选:B
16.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 )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
A.水 B.岩石 C.植物
【答案】A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分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所以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
17.以下搜集资料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网上查阅 B.从借来的书上剪 C.从图书馆的书上摘抄
【答案】B
【详解】借来的书不能剪,剪会对书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B错误。从网上查阅、从图书馆的书上摘抄可以帮助我们搜集资料。
18.农历下半月的月相是( )。
A.由圆到缺 B.由缺到圆 C.由圆到缺再到圆
【答案】A
【详解】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规律性和周期性的,上半月月相从新月到满月,亮面在右侧,月相由亏到圆;下半月从满月到新月,亮面在左侧,月相由圆到缺。
三、判断题
19.观察任何时期太阳的照片,我们会发现太阳上面有很多黑子。( )
【答案】×
【详解】太阳是太阳系唯一的恒星。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现象。
20.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规律是:长-短-短。( )
【答案】×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太阳高度为低→高→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1.物体挡住了光,光不能穿过、越过物体时,就形成的影子。( )
【答案】√
【详解】光线被物体挡住而形成的阴影叫影子。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2.皮影戏、手影游戏都利用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答案】√
【详解】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皮影戏、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利用了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制成的。
23.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
【答案】√
【详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圆,即从新月逐渐变为满月;下半月由圆到缺,即从满月逐渐变为新月。这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形成的不同角度所导致的。
24.月球看上去很明亮,因为它是一个发光体。( )
【答案】×
【详解】月球看上去很明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的光,而不是自身发光。月球本身并不是一个发光体。题目说法错误。
25.观察扬帆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帆顶后消失。( )
【答案】√
【详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由于地球是球体,所以观察扬帆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帆顶后消失。
26.地球与太阳、月球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
【答案】√
【详解】地球与太阳、月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丰富的液态水资源。这一特性使地球成为能够支持丰富多样生命形式的行星,而这一点在已发现的宇宙天体中是非常罕见的。反观太阳和月球,它们没有这样的条件,因而不存在类似的生命支持系统。
27.制作海报时,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
【答案】√
【详解】我们通过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收集各种关于地球的信息,更能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制作海报时,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最后展示和交流。在交流时,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
28.通过观察地图我们发现,地球上陆地的面积远远超过海洋的面积。( )
【答案】×
【详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通过观察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地球表面被大部分的蓝色区域占满,在地图上用蓝色表示海洋。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
四、连线题
29.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把实验的材料、做法与模拟对象连接起来。
细沙 流星
石子 环形山
沙坑 流星撞击地球
扔石子的动作 月球表面。
【答案】
【详解】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我们在做月球上的环形山形成的模拟实验时,用细沙模拟月球表面,用石子模拟流星,用手电筒的光模拟阳光,用扔石子模拟流星或陨石撞击月球,用大小不同的沙坑模拟环形山。
五、排序题
30.如图:这是月相图片,请你将它们由月初到月末变化的顺序排列下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 → → → →
【答案】 E F D A B C
【详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上半月变化规律,由亏到圆,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增大,直至满月,亮面在月球的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亮面面积逐渐减小,直至朔月,亮面在月球的左侧。由月初到月末变化的顺序排列:E→F→D→A→B→C。
六、简答题
31.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节约用水的?(至少写2条)
【答案】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矿泉水要喝完等。
【详解】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我国的淡水资源也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要加强用水管理,我们可以一水多用,比如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矿泉水要喝完等。平时洗脸,洗澡的水可以留下来让冲刷小便马桶;淘米水可以用来浇花;用完水龙头拧紧。
32.通过你对月球的了解,你认为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为什么?
【答案】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由于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
七、实验题
33.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阳光下的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他们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下表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得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120 110 80 60 50 25 50 60 80
(1)在这个实验中,形成影子的光源是 ,遮挡物是 。
(2)根据上表我们可以推测出该小组开始测量竹竿影子长度的时间是( )。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3)推测一下,如果第9次测量半小时后进行第10次测量,竹竿影子的长度最有可能是( )
A.60厘米 B.80厘米 C.100厘米
(4)我们发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矩变化的规律是( )。
A.长→短→短 B.短→长→短 C.长→短→长
(5)某同学在实验中还发现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太阳在物体的西边,影子就会出现在物体的 (填“东边”或“西边”)。
【答案】(1) 太阳 竹竿
(2)A
(3)C
(4)C
(5)东边
【分析】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长度与太阳的方向和位置有关。同一物体,决定其影子长短的是太阳的高度,决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阳的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详解】(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在这个实验中,形成影子的光源是太阳,遮挡物是竹竿。
(2)同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出该小组开始测量竹竿影子长度的时间是上午。
(3)同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从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所以如果第9次测量半小时后进行第10次测量,竹竿影子的长度最有可能是100厘米。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同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5)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所以太阳在物体的西边,影子就会出现在物体的东边。
八、综合题
34.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是太阳系大家族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
(2)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是 ( 填 “一天”“一个月”或“一年”)。
(3)某科学小组连续观察了一个变化周期的月相并拍照,其中5张如下图所示。按农历月初到月末排列,正确的顺序为( → → → → )(括号里填字母)。
(4)环形山是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在模拟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若将不同大小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大球砸出来的“环形山”较 (填“大”或“小”)。若将相同大小的球从不同高度落下,高处的球砸出来的“环形山”较 (填“浅”或“深”)。
【答案】 卫星 一个月 C E B A D 大 深
【分析】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地月系。在地月系中,地球是中心天体,因此一般把地月系的运动描述为月球对于地球的绕转运动。
【小题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距地球约38.4万千米,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小题2】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
【小题3】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新月。根据月相亮面的方向和大小来判断月相顺序,即C→E→B→A→D。
【小题4】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如此众多的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在模拟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若将不同大小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大球砸出来的“环形山”较大。若将相同大小的球从 不同高度落下,高处的球砸出来的“环形山”较深。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20分)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 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 。
2.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太阳和月球的大小之所以看起来差不多,是因为太阳距离我们 ,月球距离我们 。
4.地球是个很大的 ,为了便于观察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 。
5.地球上的水大部分聚集在陆地表面的 、 、 、 中。
6.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 ,下半月由 。
7.影子的形成需要 、 、 三个条件。
8.太阳是一颗 ,太阳给地球带来 和热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 )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离不开它。
A.太阳 B.火星 C.月球
1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长—短—长 B.短—长—短 C.短—短—长
11.像图中那样,用手电筒照射长方体,影子的形状是( )。
A. B. C.
12.天空中天然的挡光物是( )。
A.鸟类 B.白云 C.山体
13.月相在一个月内的变化是( )。
A.弯—圆 B.圆—弯—圆 C.弯—圆—弯
14.下列地球上的现象中,与月球引力作用有关的是( )。
A.地震 B.海啸 C.潮汐
15.航海家( )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A.郑和 B.麦哲伦 C.哥伦布
16.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 )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
A.水 B.岩石 C.植物
17.以下搜集资料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网上查阅 B.从借来的书上剪 C.从图书馆的书上摘抄
18.农历下半月的月相是( )。
A.由圆到缺 B.由缺到圆 C.由圆到缺再到圆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观察任何时期太阳的照片,我们会发现太阳上面有很多黑子。( )
20.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规律是:长-短-短。( )
21.物体挡住了光,光不能穿过、越过物体时,就形成的影子。( )
22.皮影戏、手影游戏都利用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23.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
24.月球看上去很明亮,因为它是一个发光体。( )
25.观察扬帆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帆顶后消失。( )
26.地球与太阳、月球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
27.制作海报时,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
28.通过观察地图我们发现,地球上陆地的面积远远超过海洋的面积。( )
四、连线题(8分)
29.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把实验的材料、做法与模拟对象连接起来。
细沙 流星
石子 环形山
沙坑 流星撞击地球
扔石子的动作 月球表面。
五、排序题(6分)
30.如图:这是月相图片,请你将它们由月初到月末变化的顺序排列下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 → → → →
六、简答题(3+4,共7分)
31.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节约用水的?(至少写2条)
32.通过你对月球的了解,你认为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为什么?
七、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3.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阳光下的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他们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下表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得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120 110 80 60 50 25 50 60 80
(1)在这个实验中,形成影子的光源是 ,遮挡物是 。
(2)根据上表我们可以推测出该小组开始测量竹竿影子长度的时间是( )。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3)推测一下,如果第9次测量半小时后进行第10次测量,竹竿影子的长度最有可能是( )
A.60厘米 B.80厘米 C.100厘米
(4)我们发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矩变化的规律是( )。
A.长→短→短 B.短→长→短 C.长→短→长
(5)某同学在实验中还发现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太阳在物体的西边,影子就会出现在物体的 (填“东边”或“西边”)。
八、综合题(每空1分,共9分)
34.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是太阳系大家族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
(2)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是 ( 填 “一天”“一个月”或“一年”)。
(3)某科学小组连续观察了一个变化周期的月相并拍照,其中5张如下图所示。按农历月初到月末排列,正确的顺序为( → → → → )(括号里填字母)。
(4)环形山是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在模拟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若将不同大小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大球砸出来的“环形山”较 (填“大”或“小”)。若将相同大小的球从不同高度落下,高处的球砸出来的“环形山”较 (填“浅”或“深”)。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太阳位置 相反 长—短—长
2. 月球 潮汐
3. 远 近
4. 球体 地球仪
5. 江 河 湖 海
6. 缺变圆 圆变缺
7. 光 遮挡物 屏
8. 恒星 光照
9.A
10.A
11.B
12.B
13.C
14.C
15.B
16.A
17.B
18.A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E F D A B C
31.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矿泉水要喝完等。
32.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
33.(1) 太阳 竹竿(2)A(3)C(4)C(5)东边
34. 卫星 一个月 C E B A D 大 深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20分)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 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 。
2.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太阳和月球的大小之所以看起来差不多,是因为太阳距离我们 ,月球距离我们 。
4.地球是个很大的 ,为了便于观察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 。
5.地球上的水大部分聚集在陆地表面的 、 、 、 中。
6.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 ,下半月由 。
7.影子的形成需要 、 、 三个条件。
8.太阳是一颗 ,太阳给地球带来 和热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 )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离不开它。
A.太阳 B.火星 C.月球
1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长—短—长 B.短—长—短 C.短—短—长
11.像图中那样,用手电筒照射长方体,影子的形状是( )。
A. B. C.
12.天空中天然的挡光物是( )。
A.鸟类 B.白云 C.山体
13.月相在一个月内的变化是( )。
A.弯—圆 B.圆—弯—圆 C.弯—圆—弯
14.下列地球上的现象中,与月球引力作用有关的是( )。
A.地震 B.海啸 C.潮汐
15.航海家( )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A.郑和 B.麦哲伦 C.哥伦布
16.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 )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
A.水 B.岩石 C.植物
17.以下搜集资料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网上查阅 B.从借来的书上剪 C.从图书馆的书上摘抄
18.农历下半月的月相是( )。
A.由圆到缺 B.由缺到圆 C.由圆到缺再到圆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观察任何时期太阳的照片,我们会发现太阳上面有很多黑子。( )
20.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规律是:长-短-短。( )
21.物体挡住了光,光不能穿过、越过物体时,就形成的影子。( )
22.皮影戏、手影游戏都利用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
23.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
24.月球看上去很明亮,因为它是一个发光体。( )
25.观察扬帆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帆顶后消失。( )
26.地球与太阳、月球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
27.制作海报时,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
28.通过观察地图我们发现,地球上陆地的面积远远超过海洋的面积。( )
四、连线题(8分)
29.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把实验的材料、做法与模拟对象连接起来。
细沙 流星
石子 环形山
沙坑 流星撞击地球
扔石子的动作 月球表面。
五、排序题(6分)
30.如图:这是月相图片,请你将它们由月初到月末变化的顺序排列下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 → → → →
六、简答题(3+4,共7分)
31.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是怎样节约用水的?(至少写2条)
32.通过你对月球的了解,你认为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为什么?
七、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3.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阳光下的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他们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下表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得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测量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影长(厘米) 120 110 80 60 50 25 50 60 80
(1)在这个实验中,形成影子的光源是 ,遮挡物是 。
(2)根据上表我们可以推测出该小组开始测量竹竿影子长度的时间是( )。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3)推测一下,如果第9次测量半小时后进行第10次测量,竹竿影子的长度最有可能是( )
A.60厘米 B.80厘米 C.100厘米
(4)我们发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矩变化的规律是( )。
A.长→短→短 B.短→长→短 C.长→短→长
(5)某同学在实验中还发现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关,太阳在物体的西边,影子就会出现在物体的 (填“东边”或“西边”)。
八、综合题(每空1分,共9分)
34.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是太阳系大家族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
(2)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是 ( 填 “一天”“一个月”或“一年”)。
(3)某科学小组连续观察了一个变化周期的月相并拍照,其中5张如下图所示。按农历月初到月末排列,正确的顺序为( → → → → )(括号里填字母)。
(4)环形山是月球表面的显著特征。在模拟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若将不同大小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大球砸出来的“环形山”较 (填“大”或“小”)。若将相同大小的球从不同高度落下,高处的球砸出来的“环形山”较 (填“浅”或“深”)。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太阳位置 相反 长—短—长
2. 月球 潮汐
3. 远 近
4. 球体 地球仪
5. 江 河 湖 海
6. 缺变圆 圆变缺
7. 光 遮挡物 屏
8. 恒星 光照
9.A
10.A
11.B
12.B
13.C
14.C
15.B
16.A
17.B
18.A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E F D A B C
31.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矿泉水要喝完等。
32.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
33.(1) 太阳 竹竿(2)A(3)C(4)C(5)东边
34. 卫星 一个月 C E B A D 大 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