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花同学取菜园里奶奶还在种植用的一些土壤,将它放到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到太阳下晾晒一段时间,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有( ),这一现象可说明了土壤里有( )。
2.人们根据土中沙粒和黏粒含量的多少把土分为三类,含黏粒多的土壤叫( ),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
3.科学课上我们比较了岩石、沙和黏土,比较的方法有:用眼和放大镜观察比较它们的颜色和颗粒大小、( )、
( )等。
4.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从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出它分成四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 )、( )和( )。
5.由于太阳、风、水、( )和( )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 )和黏土。
6.我们身边的石头通常都是岩石,所有岩石都是由( )组成的。例如:花岗岩、( )等都是常见的岩石。
7.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时,要制作一张标签,标签上应写上岩石或矿物名称、( )和( )。
8.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 )特征,采用( )的方法来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地球上的岩石存在于( )。
A.海洋底部 B.陆地上 C.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10.我们一般使用( )来观察矿物标本的透明度。
A.手电筒 B.放大镜 C.小刀
11.西瓜适合在( )里生长。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12.岩石中( )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A.颜色 B.形状 C.动植物
13.小英把一块矿物碎片的边缘放在科学书上,发现下面的字看的很清楚,他是在判断矿物的( )。
A.光泽度 B.透明度 C.颜色
14.小科和同学小明、小亮想要收集一些岩石和土壤,小科捡了一个水泥块,小明捡了一块鹅卵石,小亮捡了一块瓦片,请你判断他们中( )捡到的是岩石。
A.小科 B.小明 C.小亮
15.如果我们用手电照射不同的矿物,会发现( )的反光似金属。
A.黄铁矿 B.岩盐 C.硫磺
16.李明发现一个坍塌的山坡,用手团揉潮湿的表层土,发现不容易团成小球,此土壤最有可能是( )。
A.沙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
17.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会儿,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物质,它是( )。
A.沙粒 B.腐殖质 C.黏土
18.在生活中,有一种矿物可以用来点豆腐,这种矿物是( )。
A.石圈 B.石膏 C.岩盐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科学家们测定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5.6亿年左右。( )
20.不同类别的岩石,它们的颗粒大小是一样的。( )
21.金属的反光能力最强,玻璃的反光比金属弱,比泥土强。( )
22.岩石随处可见,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
23.制作矿物标本时,最关键的步骤是将矿物放置在小盒内。( )
24.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
25.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比如花生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 )
26.湿黏土团成小球后不容易散开,湿沙团成小球后很快就会散开。( )
27.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大量开采利用。( )
28.大量喷洒农药能提高作物产量,并且不会污染土壤。( )
四、连线题(6分)
29.根据不同土壤的组成和特点连一连。
沙质土 保水性能最强 西瓜、花生
黏质土 最适宜植物生长 水稻、芦苇
壤土 通气性能最强 玉米、高粱
五、排序题(5分)
30.排序。(填序号)
按照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步骤,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
①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②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③准备采集需要的工具与材料;
④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内,对应放好标签;
⑤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六、简答题(2+3,共5分)
31.有同学认为岩石碎裂后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会变成土壤,便认为土壤是可再生资源,所以不需要保护和珍惜。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32.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破坏。请列举两条保护土壤的措施。
七、实验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3.土壤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人类的食物绝大多数要依靠土壤才得以生长。科学课上,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土壤,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1)小明用干燥的纸袋装了一些土壤带回教室研究,发现 现象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2)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看到了 现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将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面上漂浮着一些黑色物质,它们是 。同时发现土壤有 现象,比较符合实验结果的是图1的 (选填“A”或“B”)。
(4)小明用图2的装置研究了壤土、沙质土、黏质土的渗水性。其中壤土做完实验后,接水杯中水位如图2,请画出沙质土、黏质土的水位可能位置。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土壤是一种 。
八、综合题(每空1分,共9分)
34.小明在野外捡了一块矿物并对这块矿物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①这是一块红褐色固体,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条痕是樱红色。②不能用铜钥匙在矿物上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③用手电筒照射矿物,光线完全不能穿过矿物,但有暗淡、不刺眼反光。
(1)请完成下面的“不知名矿物特征卡”。
观察 内容 外表 颜色 条痕 颜色 光泽 透明度 硬度
特征 ( ) ( ) ( ) ( ) ( )
(2)这种矿物可能是( )。
A.辉梯矿(浅灰色,条痕黑灰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软,较重)
B.磁铁矿(铁灰色,条痕黑色,金属或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较重,脆,具有强磁性)
C.赤铁矿(暗红色等,条痕樱红色,硬度不一,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或暗淡光泽,不透明)
(3)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 组成,花岗岩由石英、 、 组成。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水珠 水分
2. 黏质土 沙质土 壤土
3. 闻它们的味道 看划痕深浅
4. 表层土 下层土 基岩碎屑 基岩
5. 地震 火山 沙
6. 矿物 砂岩、大理岩
7. 采集地点 采集人姓名
8. 反光 比较
9.C
10.A
11.A
12.C
13.B
14.B
15.A
16.A
17.B
18.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③②⑤①④
31.不对,因为土壤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能在短时内再生,因此土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保护和合理利用。
32.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垃圾分类;植树造林;保护耕地;严控排污等。
33.(1)纸变潮湿了(2)冒气泡 (3)腐殖质 分层 A (4)(5)混合物
34.(1)红褐色 樱红色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或暗淡光泽 不透明 较硬(2)C
(3) 矿物 长石 云母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评卷
一、填空题
1.小花同学取菜园里奶奶还在种植用的一些土壤,将它放到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到太阳下晾晒一段时间,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有 ,这一现象可说明了土壤里有 。
【答案】 水珠 水分
【详解】土壤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将一些土放到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到太阳下晾晒一段时间,会发现塑料袋上有水珠,这是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后凝结形成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土壤里有水分。
2.人们根据土中沙粒和黏粒含量的多少把土分为三类,含黏粒多的土壤叫( ),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
【答案】 黏质土 沙质土 壤土
【详解】根据土壤中所含沙粒和黏粒量的多少,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黏粒多的土壤称为黏质土,含沙粒多的土壤称为沙质土,沙粒和黏粒含量差不多的土壤称为壤土。
3.科学课上我们比较了岩石、沙和黏土,比较的方法有:用眼和放大镜观察比较它们的颜色和颗粒大小、 、 等。
【答案】 闻它们的味道 看划痕深浅
【详解】比较岩石、沙和黏土,比较的方法有: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团一团,看划痕深浅。科学课上我们比较了岩石、沙和黏土,比较的方法有:用眼和放大镜观察比较它们的颜色和颗粒大小,闻它们的味道、看划痕深浅等。
4.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从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出它分成四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 )、( )和( )。
【答案】 表层土 下层土 基岩碎屑 基岩
【详解】土壤剖面图按土壤形成的过程分成四层,从土壤的剖面由上到下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5.由于太阳、风、水、( )和( )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 )和黏土。
【答案】 地震 火山 沙
【详解】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我们可以在小区花坛、沙漠、工地等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6.我们身边的石头通常都是岩石,所有岩石都是由 组成的。例如:花岗岩、 等都是常见的岩石。
【答案】 矿物 砂岩、大理岩
【详解】我们周围的天然石头通常都是岩石。岩石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它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常见的岩石有砂岩、大理岩、花岗岩等。
7.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时,要制作一张标签,标签上应写上岩石或矿物名称、 和 。
【答案】 采集地点 采集人姓名
【详解】在野外采集岩石、矿物标本首先选择你要采集的岩石种类,确定种类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选择新鲜的岩石断面,不要选择风化严重的。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一般包括采集岩石、砸新断面、洗净、晾干。岩石标本的标签内容包括矿物或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人姓名等。
8.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 )特征,采用( )的方法来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
【答案】 反光 比较
【详解】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反光特征,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
二、选择题
9.地球上的岩石存在于( )。
A.海洋底部 B.陆地上 C.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答案】C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所以地球上的岩石存在于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10.我们一般使用( )来观察矿物标本的透明度。
A.手电筒 B.放大镜 C.小刀
【答案】A
【详解】我们要通过观察和认识矿物的形状、颜色、软硬等。观察矿物的颜色时,还应分清风化面和新鲜面。观察矿物标本的透明度,并把它们分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我们一般使用手电筒来观察矿物标本的透明度。
11.西瓜适合在( )里生长。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答案】A
【详解】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薯、花生、马铃薯、西瓜、虞美人等块根茎作物。故选A。
12.岩石中( )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A.颜色 B.形状 C.动植物
【答案】C
【详解】岩石中的动植物痕迹,即化石,能够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颜色和形状虽然也能提供一些信息,但并不能直接表明过去的生物种类。
故选:C
13.小英把一块矿物碎片的边缘放在科学书上,发现下面的字看的很清楚,他是在判断矿物的( )。
A.光泽度 B.透明度 C.颜色
【答案】B
【详解】我们可以将矿物的透明度分为不透明、半透明和透明三种等级。在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时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所以小英把一块矿物碎片的边缘放在科学书上,发现下面的字看得很清楚,他是在判断矿物的透明度。
14.小科和同学小明、小亮想要收集一些岩石和土壤,小科捡了一个水泥块,小明捡了一块鹅卵石,小亮捡了一块瓦片,请你判断他们中( )捡到的是岩石。
A.小科 B.小明 C.小亮
【答案】B
【详解】大自然中,这些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它们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水泥块和瓦片都是人工合成的,不属于岩石;鹅卵石属于岩石。
15.如果我们用手电照射不同的矿物,会发现( )的反光似金属。
A.黄铁矿 B.岩盐 C.硫磺
【答案】A
【详解】黄铁矿是一种常见的硫化铁矿物,具有金属光泽,反光似金属。而岩盐和硫磺则不具备金属光泽,岩盐通常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硫磺则呈现非金属光泽。
16.李明发现一个坍塌的山坡,用手团揉潮湿的表层土,发现不容易团成小球,此土壤最有可能是( )。
A.沙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
【答案】A
【详解】沙质土由于颗粒较大,土壤之间的空隙较大,水分不易保持,因此潮湿的沙质土不容易团成小球。而壤土和黏质土由于颗粒较小,水分保持能力较强,更容易团成小球。
17.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会儿,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物质,它是( )。
A.沙粒 B.腐殖质 C.黏土
【答案】B
【详解】搅拌水中的土壤,看到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中有分层现象,颗粒大的在最下层,颗粒小的在最上层,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层黑色物质是腐殖质。
18.在生活中,有一种矿物可以用来点豆腐,这种矿物是( )。
A.石圈 B.石膏 C.岩盐
【答案】B
【详解】岩石的性质不同,其用途也不相同。岩石的用途非常广泛,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生产生活资料。矿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用矿物石膏来点豆腐。 石圈不是一种矿物。岩盐可以提取食盐。故选B。
三、判断题
19.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科学家们测定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5.6亿年左右。( )
【答案】√
【详解】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推测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5.6亿年。
20.不同类别的岩石,它们的颗粒大小是一样的。( )
【答案】×
【详解】岩石的颗粒大小是岩石的一个基本特征,岩石的种类不同,岩石的颗粒大小也是不同的,所以题干中说法错误。
21.金属的反光能力最强,玻璃的反光比金属弱,比泥土强。( )
【答案】√
【详解】根据科学课物体反光能力的实验认知,比较金属、玻璃、泥土的反光能力,由强到弱的是排序是金属>玻璃>泥土。
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2.岩石随处可见,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
【答案】×
【详解】采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23.制作矿物标本时,最关键的步骤是将矿物放置在小盒内。( )
【答案】×
【详解】制作矿物标本,首先准备需要的材料,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观察每块已编号的岩石,对照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为岩石与矿物添加标签,将岩石与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内,标签对应放。制作矿物标本时,最关键的步骤是识别岩石或者矿物。
24.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
【答案】√
【详解】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沙和黏土有很大不同,它们的颗粒大小、气味、黏性等都不相同。题干表述正确。
25.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比如花生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 )
【答案】√
【详解】根据植物生长对土壤类型的需要。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比如花生适宜在透水性好的沙质土中生长,水稻适应在保水性强的黏质土中生长,多种作物适应在壤土中生长。
26.湿黏土团成小球后不容易散开,湿沙团成小球后很快就会散开。( )
【答案】√
【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所以,湿黏土团成小球后不容易散开,湿沙团成小球后很快就会散开。
27.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大量开采利用。( )
【答案】×
【详解】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虽然数量庞大,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过度开采和利用会导致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因此,岩石和土壤的开采和利用需要合理规划和可持续管理。
28.大量喷洒农药能提高作物产量,并且不会污染土壤。( )
【答案】×
【详解】农药不易在环境中降解,大量而持续使用农药,不断在土壤中积累,便会使土壤造成污染。当我们喷洒农药时,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农药进入土壤后,除了杀伤防治对象外,还伤害土壤中的其他生物。
四、连线题
29.根据不同土壤的组成和特点连一连。
沙质土 保水性能最强 西瓜、花生
黏质土 最适宜植物生长 水稻、芦苇
壤土 通气性能最强 玉米、高粱
【答案】
【详解】沙质土颗粒较大,孔隙多,通气性能好,但保水性能差,适合种植需要良好通气条件的作物,如西瓜、花生。
黏质土颗粒细小,孔隙少,保水性能强,但通气性能差,适合种植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如水稻、芦苇。
壤土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具有良好的保水和通气性能,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适合种植玉米、高粱等多种作物。
五、排序题
30.排序。(填序号)
按照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步骤,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
①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②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③准备采集需要的工具与材料;
④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内,对应放好标签;
⑤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答案】③②⑤①④
【详解】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步骤:①准备需要的材料;②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③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和矿物,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④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⑤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的格内,标签对应放好;⑥展示制作完成的标本并交流。
六、简答题
31.有同学认为岩石碎裂后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会变成土壤,便认为土壤是可再生资源,所以不需要保护和珍惜。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因为土壤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能在短时内再生,因此土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保护和合理利用。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因此土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保护和合理利用。
32.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破坏。请列举两条保护土壤的措施。
【答案】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垃圾分类;植树造林;保护耕地;严控排污等。
【分析】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等。
七、实验题
33.土壤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人类的食物绝大多数要依靠土壤才得以生长。科学课上,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土壤,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1)小明用干燥的纸袋装了一些土壤带回教室研究,发现 现象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2)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看到了 现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将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面上漂浮着一些黑色物质,它们是 。同时发现土壤有 现象,比较符合实验结果的是图1的 (选填“A”或“B”)。
(4)小明用图2的装置研究了壤土、沙质土、黏质土的渗水性。其中壤土做完实验后,接水杯中水位如图2,请画出沙质土、黏质土的水位可能位置。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土壤是一种 。
【答案】(1)纸变潮湿了
(2)冒气泡
(3) 腐殖质 分层 A
(4)
(5)混合物
【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我们可以采用放入水中、搅拌观察沉淀、放在火上烧等多种方法验证土壤的成分。
【详解】(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小明用干燥的纸袋装了一些土壤带回教室研究,发现纸变潮湿了,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有许多气泡从土壤中冒出来,这些气泡是空气。
(3)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一段时间后,水面上漂浮着一些黑色物质就是腐殖质。除此之外,沉积下来的土壤有分层现象,颗粒相对较大的沉积在下面,比较符合实验结果的是图1的A。
(4)不同的土壤渗水性不同,含有黏粒较多的土壤渗水性最弱,三种土壤渗水能力高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所以沙质土的水量比壤土多,黏质土的水量比壤土少。
(5)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八、综合题
34.小明在野外捡了一块矿物并对这块矿物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①这是一块红褐色固体,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条痕是樱红色。②不能用铜钥匙在矿物上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③用手电筒照射矿物,光线完全不能穿过矿物,但有暗淡、不刺眼反光。
(1)请完成下面的“不知名矿物特征卡”。
观察 内容 外表 颜色 条痕 颜色 光泽 透明度 硬度
特征 ( ) ( ) ( ) ( ) ( )
(2)这种矿物可能是( )。
A.辉梯矿(浅灰色,条痕黑灰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软,较重)
B.磁铁矿(铁灰色,条痕黑色,金属或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较重,脆,具有强磁性)
C.赤铁矿(暗红色等,条痕樱红色,硬度不一,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或暗淡光泽,不透明)
(3)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 组成,花岗岩由石英、 、 组成。
【答案】(1) 红褐色 樱红色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或暗淡光泽 不透明 较硬
(2)C
(3) 矿物 长石 云母
【分析】观察方法是开展矿物探究活动的必要技能,我们可以从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来观察和描述。
【详解】(1)根据提干可知,“不知名矿物特征卡”中外表颜色是红褐色,条痕颜色是樱红色,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或暗淡光泽,不透明,硬度是较硬。
(2)经过观察和分析并对照下面的矿物特征卡,这种矿物可能是赤铁矿,因为条痕颜色是樱红色,而且有光泽,不透明。
(3)大自然中,这些成分集中且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它们是构成岩石的“积木”,岩石通常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花岗岩杂色、花纹美丽、颗粒不均匀、质地坚硬,声音清脆,没有气孔,吸水性不好。它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经常用作建筑材料。
试卷第8页,共10页
试卷第9页,共10页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花同学取菜园里奶奶还在种植用的一些土壤,将它放到塑料袋中密封好,放到太阳下晾晒一段时间,发现塑料袋内壁上有( ),这一现象可说明了土壤里有( )。
2.人们根据土中沙粒和黏粒含量的多少把土分为三类,含黏粒多的土壤叫( ),含沙粒多的土壤叫(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 )。
3.科学课上我们比较了岩石、沙和黏土,比较的方法有:用眼和放大镜观察比较它们的颜色和颗粒大小、( )、
( )等。
4.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从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出它分成四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 )、( )和( )。
5.由于太阳、风、水、( )和( )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 )和黏土。
6.我们身边的石头通常都是岩石,所有岩石都是由( )组成的。例如:花岗岩、( )等都是常见的岩石。
7.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时,要制作一张标签,标签上应写上岩石或矿物名称、( )和( )。
8.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 )特征,采用( )的方法来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地球上的岩石存在于( )。
A.海洋底部 B.陆地上 C.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10.我们一般使用( )来观察矿物标本的透明度。
A.手电筒 B.放大镜 C.小刀
11.西瓜适合在( )里生长。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12.岩石中( )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A.颜色 B.形状 C.动植物
13.小英把一块矿物碎片的边缘放在科学书上,发现下面的字看的很清楚,他是在判断矿物的( )。
A.光泽度 B.透明度 C.颜色
14.小科和同学小明、小亮想要收集一些岩石和土壤,小科捡了一个水泥块,小明捡了一块鹅卵石,小亮捡了一块瓦片,请你判断他们中( )捡到的是岩石。
A.小科 B.小明 C.小亮
15.如果我们用手电照射不同的矿物,会发现( )的反光似金属。
A.黄铁矿 B.岩盐 C.硫磺
16.李明发现一个坍塌的山坡,用手团揉潮湿的表层土,发现不容易团成小球,此土壤最有可能是( )。
A.沙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
17.将土壤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会儿,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物质,它是( )。
A.沙粒 B.腐殖质 C.黏土
18.在生活中,有一种矿物可以用来点豆腐,这种矿物是( )。
A.石圈 B.石膏 C.岩盐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科学家们测定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5.6亿年左右。( )
20.不同类别的岩石,它们的颗粒大小是一样的。( )
21.金属的反光能力最强,玻璃的反光比金属弱,比泥土强。( )
22.岩石随处可见,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
23.制作矿物标本时,最关键的步骤是将矿物放置在小盒内。( )
24.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
25.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比如花生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 )
26.湿黏土团成小球后不容易散开,湿沙团成小球后很快就会散开。( )
27.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大量开采利用。( )
28.大量喷洒农药能提高作物产量,并且不会污染土壤。( )
四、连线题(6分)
29.根据不同土壤的组成和特点连一连。
沙质土 保水性能最强 西瓜、花生
黏质土 最适宜植物生长 水稻、芦苇
壤土 通气性能最强 玉米、高粱
五、排序题(5分)
30.排序。(填序号)
按照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步骤,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
①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②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③准备采集需要的工具与材料;
④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内,对应放好标签;
⑤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六、简答题(2+3,共5分)
31.有同学认为岩石碎裂后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会变成土壤,便认为土壤是可再生资源,所以不需要保护和珍惜。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32.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破坏。请列举两条保护土壤的措施。
七、实验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3.土壤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人类的食物绝大多数要依靠土壤才得以生长。科学课上,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土壤,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1)小明用干燥的纸袋装了一些土壤带回教室研究,发现 现象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2)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看到了 现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将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面上漂浮着一些黑色物质,它们是 。同时发现土壤有 现象,比较符合实验结果的是图1的 (选填“A”或“B”)。
(4)小明用图2的装置研究了壤土、沙质土、黏质土的渗水性。其中壤土做完实验后,接水杯中水位如图2,请画出沙质土、黏质土的水位可能位置。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土壤是一种 。
八、综合题(每空1分,共9分)
34.小明在野外捡了一块矿物并对这块矿物进行了观察和描述。
①这是一块红褐色固体,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留下的条痕是樱红色。②不能用铜钥匙在矿物上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③用手电筒照射矿物,光线完全不能穿过矿物,但有暗淡、不刺眼反光。
(1)请完成下面的“不知名矿物特征卡”。
观察 内容 外表 颜色 条痕 颜色 光泽 透明度 硬度
特征 ( ) ( ) ( ) ( ) ( )
(2)这种矿物可能是( )。
A.辉梯矿(浅灰色,条痕黑灰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软,较重)
B.磁铁矿(铁灰色,条痕黑色,金属或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较重,脆,具有强磁性)
C.赤铁矿(暗红色等,条痕樱红色,硬度不一,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或暗淡光泽,不透明)
(3)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 组成,花岗岩由石英、 、 组成。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水珠 水分
2. 黏质土 沙质土 壤土
3. 闻它们的味道 看划痕深浅
4. 表层土 下层土 基岩碎屑 基岩
5. 地震 火山 沙
6. 矿物 砂岩、大理岩
7. 采集地点 采集人姓名
8. 反光 比较
9.C
10.A
11.A
12.C
13.B
14.B
15.A
16.A
17.B
18.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③②⑤①④
31.不对,因为土壤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能在短时内再生,因此土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保护和合理利用。
32.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垃圾分类;植树造林;保护耕地;严控排污等。
33.(1)纸变潮湿了(2)冒气泡 (3)腐殖质 分层 A (4)(5)混合物
34.(1)红褐色 樱红色 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或暗淡光泽 不透明 较硬(2)C
(3) 矿物 长石 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