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6:0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陋室铭
刘禹锡
了解文体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诫自己 或者 称 述 功 德 的文字
,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来铿锵有 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
颂美追思,叫“墓志铭 ”;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
座右铭
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
“ 山川风物铭 99
66
刘 禹 锡 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 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 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
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 晚期著名诗人,有“诗 豪”之称。他的 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 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曾任检察 御史,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 马(今湖南常德)。晚年任太子宾客。
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 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 徽和州刺史。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策知州见他 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 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 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 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新宅 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 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写作背景
知县见他仍然读书阅经、写诗著文,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 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光,三次搬家,而且越搬越差。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 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
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 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出于故意刁难的初衷,策知州所给的一间小屋,又怎能不简 陋!简直简陋到了极点!然而,即使如此,刘禹锡仍然快乐面 对,从容生活,在贫穷的境遇中,乐于坚守自己的信仰。就像我 们熟悉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是那种典型的“安于贫而乐于道”者(孔子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Tn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押韵: ing; 韵脚词: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馨字古韵九青)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读准节奏
陋室
铭刘禹锡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出名了。水不
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 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
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 染上了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 民。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浏览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 它 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疏通文意
(1)动词:到,往。
(2)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3)助词: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⑤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
手 法 。
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
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
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常常连 用。
“不在高”“不在深”
"仙""龙"
“ 名 " " 灵 ”
作者开篇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
"山""水"
是运用了什么的手法。
精读课文 对比和类比的区别
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对立的双方进行对照比较。
1.定义
类比:把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两者放在一起比较。
对比:相反的人或物,目的是赞扬或贬低
2.对象
类比:相同或相似性质,目的是论证观点
对比:修辞手法
3.定位
类比:文学修辞,主要用于说明和论证
对比和类比的判断
1.小明相比于小华,更加的稳重和冷静。 对比
2.一个部队的将军对于士兵来说就像是火车头与车厢。 类比
3.今天比昨天热的多啦。 对比
4.恰当的赞扬对孩子的作用就像阳光对于花朵的作用。 类比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也可因主人品德好
而名和灵的性质。
类 比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引出主旨
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壹 了解陋室
做什 么 原文 “陋室”不陋具 体 表 现 在
精 神 情 操
赏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自然环境幽雅
安贫乐道
交友不俗
交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人物儒雅 品乐 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 生活情趣高雅
超尘绝俗
高洁傲岸
读书 阅金经 无案牍之劳形
1、结合原文归纳刘禹锡在“陋室”里都过着什么样的 生活
主旨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屋子从物质条件上看是简陋的;但是由于屋
主人品德高尚,“陋室”也就不陋了。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 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 陋之有 ”(《论语》)
何陋之有
(没有什么简陋的!)
2.这样的生活在作者眼里是怎么认为的呢 为什么
壹 细读课文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
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 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 作品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
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
对比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精读课文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 “惟吾德馨”
【示例】“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应努
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健康的书籍,
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课文主旨
主旨上: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通过描
写陋室的环境、人物、生活,赞美“陋室不陋”,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 的隐逸情趣。
写法上: 1.托物言志; 2、类比起兴。
壹 拓展延伸
>你能举出古今中外还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吗
成都杜甫草堂;
山东蒲松龄的聊斋;
北京香山曹雪芹故居;
北京梁启超的饮冰室等
拓展延伸 “ 德馨苑” “雅居” “无劳堂”
在古代,文人墨客会给自己的居室或书房取一个寓意深
刻的名字,表达自己的抱负,这个名字就叫室名斋号。
提示:
古代住宅雅名有斋、屋、居、室 堂、馆、轩、园、亭、庐、阁、苑、 筑、庵、楼等。
请结合上面的雅名,筛选诗歌语 句,给刘禹锡书房起名。
拓展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 (juàn)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 多年冷似 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 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 见(xiàn)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这篇文章朗读时候有怎样的 感受
4.默写。
(1)刘禹锡《陋室铭》开头四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用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文章主旨。
(2)刘禹锡虽身在陋室,但"谈笑有鸿儒,往 来 无 白 丁",交往的都是品 性高雅的朋友。
(3)《陋室铭》中,表明作者因远离了世俗的娱乐和烦琐的公务,而感到无 比喜悦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4)《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体现了安贫乐道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