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8.3 酸和碱反应
第八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科粤版2024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生活实例引入:展示图片或实物,如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熟石灰、厨房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等。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这些物质,那你们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化学物质吗?它们又有哪些特性呢?” 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常见的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趣味小实验:进行 “自制叶脉书签” 实验。向学生展示实验成果 —— 叶脉书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简单介绍制作过程中用到了氢氧化钠,激发学生对碱的探究欲望。
(二)知识讲解与实验探究(25 分钟)
常见的碱 让学生观察溶液的变化。接着,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虽然无明显现象,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反应发生。
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为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得出结论: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与酸的反应
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书写方程式:让学生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碱与酸反应的特点,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三)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知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常见碱的物理性质、用途以及碱的化学性质,展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总结:强调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展示一些与碱的性质相关的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化学方程式书写题等。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请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书面作业:教材课后习题中关于常见碱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相关题目,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碱的应用实例,撰写一篇小报告,加深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9
布置作业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课堂教学展示
学习目标
1.认识酸、碱的组成,知道酸和碱在溶液中生成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本质,联系前两节所学,系统归纳酸碱各自的化学相似性。
3.明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的反应类型。
4.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应用。
从上节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酸、碱各自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为什么要往酸性的土壤里撒熟石灰呢?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
酸和碱的组成
观察活动
【目的】 知道酸、碱溶液能够导电
【实验8-12】(1)在6只依次标有①~⑥号的小烧杯中分别装下表列出的试剂各100mL。
(2)按右图的装置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实验现象】
试剂 ①蒸馏水 ②酒精 ③稀盐酸 ④稀硫酸 ⑤稀烧碱溶液 ⑥澄清石灰水
灯泡是否发亮
否
否
亮
亮
亮
亮
【实验结论】
蒸馏水、酒精不导电,而酸溶液和碱溶液能够导电。
溶液中没有带电的微观粒子
溶液存在可自由移动的带电微观粒子
特别提醒:
有带电微观粒子的物质不一定能导电,如氢氧化钠固体等不能导电,有带电微观粒子且粒子能够自由移动 的物质才能导电。
为什么不同的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
HCl
HNO3
H2SO4
溶于水
SO42-
H+
NO3-
Cl-
H+
H+
H+
阳离子都是_____
阴离子是酸根离子
H+
酸溶于水后,会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阳离子 H+
阴离子都是_____
为什么不同的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碱溶于水后,会解离出金属离子和 OH-,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阴离子 OH-
碱
NaOH
KOH
Ca(OH)2
溶于水
Na+
OH-
OH-
OH-
OH-
K+
Ca2+
OH-
阳离子是金属离子
思考:酸(H+)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OH-)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呢?
氢离子 + 氢氧根离子 =
H+
OH-
知识点二
中和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
【目的】 认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
【实验8-13】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观察到什么现象?有没有反应发生?
无现象
有反应发生
思考:为了能观察到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应采取什么方式?
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实验设计与实施】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实验设计与实施】
稀盐酸
5mL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用滴管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
你还能想到哪些实验方案呢?请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8-14】
方案一:
盐酸溶液
溶液为无色
无色或红色溶液
滴加酚酞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不可以,溶液变红色时,NaOH已经过量,溶液呈碱性
方案二:
盐酸溶液
溶液为红色
紫色溶液
滴加石蕊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三:
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为蓝色
紫色溶液
滴加石蕊
滴加盐酸
以下实验方案能代替上述实验吗?
不可以,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很难观察到最终的紫色
【解释与结论】
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说明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为什么在操作中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
用玻璃棒蘸取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刚好反应生成的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烘干,有何现象?说明什么?
防止稀盐酸滴加过量。
观察到有少量白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 + NaOH ══ NaCl + H2O
酸
碱
盐
水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表达式:
酸 + 碱 → 盐 + 水
例如: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 H2O,即
H++ OH- ══ H2O
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特别提醒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都有盐和水生成,但都不是中和反应。
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
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寻找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证据
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酸碱中和反应,同学们还可以运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通过pH传感器定量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通过分析 pH 变化曲线寻找酸和碱发生反应的证据,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定量测量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长话短说
项目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 使紫色石蕊溶液( ) 使紫色石蕊溶液( )
无色酚酞 无色酚酞溶液( ) 使无色酚酞溶液( )
酸碱相互反应 酸+碱 ( )+( ) 与氧化物反应 酸+( )氧化物 ( )+( ) 碱+( )氧化物
( )+( )
与盐反应 酸+盐 ( )+( ) 碱+盐 ( )+( )
与较活泼 金属反应 酸+较活泼金属 ( )+( )
变红
变蓝
不变色
变红
盐
水
金属
盐
水
非金属
盐
水
新盐
新酸
新盐
新碱
盐
氢气
下表归纳了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知识点三
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2.通式:
AB + CD → AD + CB
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包含中和反应。
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定义
通式
特点
化合价
举例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 →C
A→B+C+···
A+BC →
B+AC
AB+CD→
AD+CB
多变一
一变多
一换一
双交换
可能变化
可能变化
一定变化
一定不变
C+O2══ CO2
点燃
2H2O ══
2H2↑+O2↑
通电
Zn+H2SO4 ══
ZnSO4+H2↑
HCl+NaOH
══NaCl+H2O
思路与方法导引
认识化学反应的视角
可以从多个角度(物质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反应条件、现象和反应类型等)来认识一个化学反应。例如在酸碱中和实验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从反应类型来看属于复分解反应,从能量变化来看实验过程中放出热量。学习从多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能帮助你形成认识化学变化的系统思维。
知识点四
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酸性或碱性的土壤
夏天养鱼的农户向放干的鱼塘底撒熟石灰,这是为了中和鱼塘底泥中过多的有机酸(同时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使放水后的鱼塘水达到适合鱼苗生长的pH。
我们可以利用熟石灰来中和土壤和某些水源中过多的酸,以减轻酸雨的危害。
2.废水处理
如果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 (如硫酸、 盐酸等),必须先用碱性物质(如烧碱、 熟石灰等) 将其中和成中性以后才能排放,否则会造成水体污染。
3.医药应用
如果你被蚊虫叮咬,皮肤会出现红肿而疼痛,这是因为它们向你的皮肤 “注射”了蚁酸——甲酸。这时可以涂抹弱碱性的肥皂水、稀氨水或清凉油以减轻疼痛。
有胃病的人常常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可以口服碱性胃药(某些胃药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以中和胃中过多的胃酸。
知识视窗
酸雨
部分非金属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例如: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煤和石油燃烧后所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被云层吸收,并经过化学作用形成酸雾,随同雨水下降便成为显酸性的雨水,若pH小于5.6,称为酸雨。
(亚硫酸)
酸雨的危害:
腐蚀金属
破坏森林
使水中生物死亡
侵蚀雕像和建筑
1. 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D
返回
【点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故选D。
2. [2024 上海长宁区二模]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2KOH+CO2===K2CO3+H2O
B. Na2O+2HCl===2NaCl+H2O
C. 2NaOH+H2SO4===Na2SO4+2H2O
D. K2CO3+2HCl===2KCl+H2O+CO2↑
C
【点拨】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C正确。
返回
3. [中考 益阳]用盐酸除去水垢中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C
【点拨】
此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返回
4.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Na+和Cl-
B.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OH-+H+===H2O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
D
【点拨】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H2O,而Na+和Cl-在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A、B正确;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正确;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知,氯化钠固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D不正确。
【点规律】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该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的过程,则反应后溶液中水量增多,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返回
5.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1所示。
判断试管中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色变为无色
HCl+NaOH===NaCl+H2O
【实验二】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
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2所示。
将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燃烧匙伸入稀盐酸中,观察到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该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也会导致集气瓶内气体膨胀,
压强增大,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
【实验三】有同学提出可利用pH的变化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图3所示是小组同学利用pH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pH变化曲线。
(1)图3中能说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填“A” “B”或“C”)。
(2)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
_________________。
B
H2O、Na+、Cl-
【点拨】
【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加入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或盐酸过量后),溶液为中性(或酸性),酚酞变为无色,则判断试管中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会导致集气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也会出现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液面上升的现象,则该现象不能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实验三】(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则B点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2)B点溶液显中性,则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则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H2O、Na+、Cl-。
返回
6.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化学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A. 碳酸氢钠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酸
B. 硫酸用于处理印染厂的含碱废水
C. 用氨水处理蚊虫叮咬后注入的蚁酸
D.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
A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酸和碱反应
酸和碱的组成
酸: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
碱:溶于水解离出的阴离子都是OH-
中和反应
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式:酸 + 碱 → 盐 + 水
实质:H++ OH- ══ H2O
复分解反应
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特点:双交换、价不变
通式:AB + CD → AD + CB
中和反应的应用:改良酸性或碱性土壤、废水处理、医药应用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