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身边的化学---2024-2025学年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1 身边的化学---2024-2025学年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11:0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1.1 身边的化学
第一单元 大家都来学化学
科粤2024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趣味导入(5 分钟)
小魔术表演:教师课前准备好酚酞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课堂上,向一张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字的白纸喷洒氢氧化钠溶液,白纸上立即显现出红色的字。
提问引导:展示魔术现象后,向学生提问 “为什么白纸上会出现字呢?这其中蕴含着什么奥秘?” 通过有趣的魔术表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 身边的化学。
(二)新课讲授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10 分钟)
生活场景展示: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生活场景图片,如人们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吃着美味的食物、住在坚固的房子里、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出行等。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场景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化学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例如,在服装方面,化学纤维的发明改善了服装的性能;在食品方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改善食品口感;在建筑方面,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的生产离不开化学;在交通方面,燃料的燃烧为交通工具提供动力。
汇报分享: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让学生充分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8 分钟)
实验探究 1:蜡烛燃烧:教师演示蜡烛燃烧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如蜡烛熔化、发光、发热,火焰周围的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蜡烛逐渐变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指出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 2:纸张燃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纸张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纸张燃烧时的现象,如纸张变黑、发光、发热,最后变成灰烬。通过对比蜡烛燃烧和纸张燃烧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概念讲解:结合实验现象,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强调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例判断: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实例,如冰雪融化、铁生锈、水蒸发、食物腐烂等,让学生判断这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并说明理由。通过实例判断,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等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情感升华:强调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化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更多身边的化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酒精挥发 C. 蜡烛燃烧 D. 铁丝弯曲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主要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B. 用食醋去除水垢
C. 用活性炭吸附冰箱异味 D. 用汽油清洗衣物上的油污
请列举两个生活中化学变化的例子,并说明判断依据。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观察家庭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记录下 5 个化学变化和 5 个物理变化的实例,并说明判断理由。
查阅资料,了解化学在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科普短文。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趣味魔术、生活场景展示和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了较好的理解。但教学中仍存在不足,如在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不够深入;在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微观本质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更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对于化学这一学科,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呢?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化学有趣吗?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认证学习下面的内容吧
问题探讨
化学有什么用?
化学怎么学?
夏天,冰棍清凉解暑,你是否有注意到冒出的白气,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新课导入
冬日,雪花漫天飞舞,你是否想过,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新课导入
广州塔的夜景尤为迷人,你可曾思考过它是什么材料建造的?
每天都见到的塑胶跑道,你知道它是什么材料做的吗?
你只要用心留意,就会发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与化学有关的制品和物质变化的现象。
新课导入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CONTENTS
1
化学有趣
2
化学有用
3
化学是什么
4
化学的发展历程
5
化学的学法
化学有趣
01
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
新课探究
家庭小实验:甘蓝水与生活物质的变色实验
新课探究
目的 用生活用品演示变色实验。
观察活动>>>
图1.1-1
a.紫甘蓝汁液
提示信息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佩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b.滴加汁液后的水
1. 取约3mL 水倒入试管b中,滴加3滴紫甘蓝汁液,观察颜色(如图 1.1-2b)。
【实验1-1】取几片紫甘蓝(如图1.1-1)叶在研钵中捣烂,加入白酒(酒精度50%vol①左右为宜)浸泡约1小时。然后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紫甘蓝汁液,取3mL倒入试管a中(如图 1.1-2a)。
家庭小实验:甘蓝水与生活物质的变色实验
新课探究
3. 取少量洗衣粉加入适量水,配制成洗衣粉液,取3ml倒入试管d中,滴加3滴紫甘蓝汁液,观察颜色(如图1.1-2d)。再向试管d中逐滴加入白醋,观察颜色变化(如图1.1-2e)。
观察活动>>>
c.滴入汁液后的白醋
d.滴入汁液后的洗衣粉液
e.再滴入白醋后的试管d
2. 取约3mL白醋倒入试管c中,滴加3滴紫甘蓝汁液,观察颜色(如图1.1-2c)。
家庭小实验:甘蓝水与生活物质的变色实验
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
【温馨提示】家庭小实验大家回家动动手
【拓展】紫甘蓝变色,是由于紫甘蓝的细胞内的花青素的作用。花青素为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遇酸变红,遇碱则变蓝.
新课探究
a.紫甘蓝汁液
b.滴加汁液后的水
c.滴入汁液后的白醋
d.滴入汁液后的洗衣粉液
e.再滴入白醋后的试管d
试管中液体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你将在后续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化学有用
02




2
3
4
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密切联系。
新课探究
美观耐用的化学合成纤维
防寒衣
防水衣
防火服
大多日常衣服
结实耐穿
安全舒适
易洗快干
抗皱性好
优点
新课探究
人造羊毛毯
人造皮革鞋
各种各样的美食
①富含化学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的天然食物
②你吃的食品常常需要添加化学品。如制作面点时用的酵母、小苏打,饪时调味用的食盐、酱油、食醋。一些饮料、点心也是经粮食等原料发生化学反应制得的。
新课探究
房屋: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都与化学有关
①建造房子化学材料:钢筋、水泥、铝合金、不锈钢;
② 装饰房间的化学材料:玻璃和油漆等等
新课探究
化学与家居
新课探究
金属制品:炊具
化工产品:天然气、液化气
化工制品:化妆品、护肤品、洗衣粉、肥皂、洗涤剂
化工材料:洗衣机
塑料相关:手机、电动牙刷、肥皂盒、饮料瓶、食品袋、玩具
化学与出行
车辆的主体是用 和 做的;
开动汽车靠的是汽油或柴油燃烧放出的 ;
钢材
铝合金
能量
飞机是用 材料制造的
特种合金
新型化学电池
“复兴号” 高速列车用 材料制造
特种合金
新课探究
发展电动汽车要靠 的开发;
农业
医药
能源
新课探究
2
3
1
材料
5
环境
4
化学与农业
利用化学生产 和 ,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化肥
农药
新课探究
化学与医药
例如,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运用化学方法对青蒿素进行修饰,得到了疗效更高的 ,被称为“近50年来人类治疗疟疾的最大进步”。
双氢青蒿素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
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防病治病都要用到各种化学药物。
西药基本上都是化学合成的物质
中药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加工提炼
新课探究
化学与能源
三大化石能源
太阳能
风能
水能
核能
新课探究
化学与环境
工业三废
垃圾回收处理
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必须减少和处理 “三废” (废渣、 废水和废气) 排放,这同样要用到先进的 和 。
新课探究
化工技术
化工产品
为了降低污染需要在汽车尾气排放前做 处理,按照尾气净化装置
催化转化
化学是新材料的“源泉”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球壳采用的是钛合金材料,呈鸡蛋形状
塑料滚筒
“水立方”使用 建造
“鸟巢”使用 建造
磁悬浮列车使用超导材料
橡胶排球
纤维羽毛球拍
新课探究
特种钢材
高分子材料
化学合成材料宇航服
新分子、新材料的飞速发展
化学是研究物质、创造新物质的学科。从1990年的55万种化合物,到现在的上亿种,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家在旧的自然界旁边又创造了另一个新世界。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伍德沃德
纳米铜材料
玻璃钢船体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隔水透气高分子膜
半导体硅制造芯片
光导纤维
新课探究
化学是什么
03
(一)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从 、 水平上认识物质,通过 创造物质。
分子
结构
组成
转化及其应用
原子
化学变化
性质
已存在的物质
氧气、金刚石、水、石墨等
不存在的物质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药等
物质
(二)化学研究的对象
新课探究
水(H2O)
(三)化学研究的内容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结构
组成
转化
性质
应用
由水分子构成
无色无味的液体;通电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水通电转化为氢气和氧气;酸和碱反应转化为水。
生活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新课探究
(四)化学学科特点
H和O
元素符号
研究角度
化学用语
研究方法
宏观研究: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以实验为基础
微观研究: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原子
H2O
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新课探究
化学的发展历程
04
古代化学
火的利用
陶器
染料
青铜器(后母戊鼎)
铁器
造纸术
制火药
酿酒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古代化学
火的利用是古代化学的开端
东方炼丹术
西方炼金术
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 。
制火药、
造纸术、
烧制陶瓷
几乎同时出现
新课探究
古代化学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近代化学
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 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英]科学家
道尔顿
(原子论)
[意]科学家
阿伏伽德罗
(分子学说)
他们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
化学变化
原子
分子
新课探究
古代化学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近代化学
1869年, 发现了 并编制出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俄] 化学家
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张青莲
新课探究
古代化学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现代化学
利用先进仪器不仅能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排列以及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
研究的前沿领域:纳米化学、超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细胞化学、化学仿生学...
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图像
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移动铁原子写出的汉字
新课探究
化学是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工业三废
雾霾
古代化学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现代化学
新课探究
绿色化学
的提出,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 的方向发展。
绿色化学
无污染、零排放
绿色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特点
核心
环境友好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古代化学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现代化学
新课探究
化学的学法
05
化学学什么?
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我们就要学好化学。
新课探究
化学科的学习内容
长话短说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物质的组成、结果、性质、转化及其应用
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注重化学用语
重视化学实验
构建化学思维
养成良好习惯
2
3
4
1
化学怎么学?
新课探究
知识点1 化学与生活
1. [立德树人 爱国情怀]我国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文明古国,我
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在化工技术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下列
我国古代的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C )
A. 炼铁 B. 火药
C. 指南针 D. 陶瓷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 D )
①用特种材料建造的国家体育场
②新能源电动汽车为人类出行提供便利条件
③五彩缤纷的硬塑料玩具
④当你走进超市,多种食品使你驻足
⑤市面上有多种补钙产品
D
A. ①⑤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知识点2 化学的应用
3. [2024·哈尔滨开学改编]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
学。下列有关叙述不属于化学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是
( D )
  
C. 化肥促进粮食增产   D.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A. 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B. 研发新一代高速列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点拨】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不
属于化学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4. [2023·包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D )
A.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三废”排放
B.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C. 实行塑料制品回收再生、循环利用
D. 大力开采矿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D
【点拨】大力开采矿物资源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会造
成环境污染,D不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知识点3 化学研究的内容
5. [2024·湛江一模]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而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B )
A. 张青莲 B. 屠呦呦
C. 侯德榜 D. 杨振宁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6. 下列我国的科技新成果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D )
A. 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足球烯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点拨】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实现从二
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足球烯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
合成乙二醇,均属于研究物质的转化及其应用,它们都属
于化学研究的范畴,A、B、C不符合题意;射电望远镜
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属于天文学研究的范畴,D符
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点方法】 解答此类题目应明确化学研究的对象,即研
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了解化学科
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重
要领域,如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
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7. 化学是以自然界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指出下列研究涉及食
盐的哪个方面。
(1)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它的味道: 。
(2)食盐中含有哪些元素: 。
(3)食盐的外形为什么是立方体: 。
(4)向食盐水中通电得到的物质是什么: 。
(5)生活中用食盐作调味品: 。
性质 
组成 
结构 
转化 
应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纠易错 对化学的作用认识不全面
8. 科普纪录片《我们需要化学》共六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
了生活中的化学。下列对化学科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C )
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B. 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C.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D. 化学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点拨】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同时
化工生产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但这些问题通过利用化
学知识可以控制,C错误。
【点易错】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人误认为化学一定
会产生污染,天然存在的物质一定没有污染。实际上化学
工业的发展利大于弊。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9. [立德树人 爱国情怀][2023·扬州]下列是我国“国家最高科
学技术奖”几位获得者及其部分研究领域,其中研究领域
主要涉及具有优良性能导电材料开发的是( C )
A. 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
B. 师昌绪,材料腐蚀研究
C. 赵忠贤,高温超导材料研究
D. 张存浩,高能化学激光研究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10. [荣德原创]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
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
天员乘组入驻“天宫” 。 下列与航空相关的内容属于化
学研究领域的是( B )
A. “神舟十八号”轨道高度的设定
B. 航天服材料的研制
C. 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
D. 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点拨】“神舟十八号”轨道高度的设定、火箭控制系
统的研发,属于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内容;航天服材料的
研制,是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内
容;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属于医学研究领
域的内容。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11. [2023·杭州模拟]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
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B. 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
危机
C. 燃油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D. 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为生产、生活提供绿色能源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12. [2023·渭南期中]小明和几个同学参加辩论赛,他们抽到
的题目是“化学的利弊”。正方观点:化学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化学危害人类。下列说法不能作为正方论据
的是( B )
A. 化学研发氨纶、涤纶等新衣料,丰富了大家的穿着
B. 化学研发食品添加剂,添加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
C. 化学研发新型建筑材料,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
D. 化学研发新型燃料,缓解了能源危机,减少了环境污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点拨】化学研发食品添加剂,改良食品的口感,体现
了化学造福人类,但添加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体现了
化学危害人类,B符合题意。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返回
13. [学科素养 科学态度与责任]化学关系到人类衣、食、
住、行及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观察以下图片进行有关
探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图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①②③④⑤ 
【点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所以五张图片都与化学有关。
(2)图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 。
(3)图中可以食用的是 。
②⑤ 
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课堂小结
调查与交流 >>>
课后作业
“人物传记”:化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都离不开化学家艰苦奋斗做出的贡献。请查找我国化学家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科研事迹和贡献。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