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2.4跨学科实践活动:学习探究水的
组成的科学史并制作分子模型
第二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科粤2024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展示水在生活中各种形态的图片,如河流、海洋、冰川、水蒸气等,提问学生:“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那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述一个小故事:在古代,人们对水的组成充满了好奇,有人认为水是一种单一的元素,也有人提出各种猜测。但真正揭开这一谜团,经历了漫长的科学探索过程。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探究水的组成的科学史并制作分子模型。
(二)水的组成科学史探究(15 分钟)
资料收集与分享: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水的组成科学史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从科学家的生平、实验背景、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介绍。
重点实验讲解:利用 PPT 详细讲解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拉瓦锡等科学家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
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的实验:介绍他们在氢气燃烧实验中的发现,即氢气燃烧后产生了水,但当时他们并未正确认识水的组成。
拉瓦锡的实验:讲解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分析拉瓦锡实验的原理、装置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从宏观实验现象到微观结构推理的过程。
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组成科学史的发展历程,思考科学家们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成功经验。邀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水的组成探究过程中的关键实验和重要结论。
(三)水分子模型制作(20 分钟)
微观结构讲解:利用 PPT 展示水分子的微观结构,讲解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强调原子的排列方式和空间结构。
模型制作指导:教师示范如何使用不同颜色的小球、小棒和橡皮泥制作水分子模型。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原子的比例、连接方式等。
小组制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模型制作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水分子模型。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制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既科学又美观的模型。
模型展示与讲解:邀请各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水分子模型,并向全班同学讲解模型所代表的微观结构和化学含义。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的组成科学史、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和模型制作过程。
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水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水的组成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其他分子模型,如二氧化碳分子、氧气分子等,加深对分子结构的理解。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论”(冷、热、干、湿)
中国“五行之说”(金、木、水、火、土)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普里斯特利
卡文迪什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氢气 + 氧气 水
点燃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交流讨论:普里斯特利和卡文迪什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的
依据是什么?
氢元素
氧元素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利用自制装置,将玻璃曲颈甑中的蒸馏水加热,水蒸气进入用陶瓷密封的红热铁管后,在试管中收集到了“可燃空气(氢气)”。水的质量减少,铁管的质量增加,经验证,铁转化成了四氧化三铁(Fe3O4)。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讨论与交流
1.拉瓦锡通过“铁和水蒸气反应”实验收集到了“可燃空气(氢气)”,结合普里斯特利、卡文迪什的实验结果,推理得出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你认同吗?为什么?
氢气 + 氧气 水
铁 + 水 四氧化三铁 + 氢气
点燃
高温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讨论与交流
2.三位科学家对“氢气和氧气反应”实验做出了不同解释,你更赞成哪位科学家的说法 为什么?他们运用了什么方法探索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分享你的看法。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提出问题】水由什么元素组成呢?【设计实验】1.实验装置设计
方案一 水电解器
方案二 简易电解水装置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设计实验】2.检验生成物的方法
氢气: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火焰为淡蓝色,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出现,则证明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氧气:用燃着的木条靠近气体,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进行实验】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电解水实验现象
现象1:电源两极玻璃管内均有气体产生。
现象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现象3: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
氧气
氢气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现象4: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电解水实验结论
氢元素
氧元素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得出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定性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思路与方法导引】
探究物质组成的两种思路
已知组成的物质
化合
未知组成的物质
分解
已知组成的物质
推测生成物的组成
推测反应物的组成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项目活动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项目活动2 制作分子模型
1.制作模型
先要准备:
三个一次性杯子,
二包轻便泥,
N根牙签。
项目活动2 制作分子模型
准备好材料后,先把轻便泥做成小圆球形状。
把做好的小圆球用牙签串起来
项目活动2 制作分子模型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
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
2.拼装模型演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方案一:用2个水分子模型演示
项目活动2 制作分子模型
2.拼装模型演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方案二:用4个水分子模型演示
方案三:用6个水分子模型演示
......
小组合作完成
【讨论与交流】
1.方案一、二、三中水分子模型拆分后分别得到多少个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
2.方案一、二、三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后分别得到多少个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多少?
3.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以及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项目活动2 制作分子模型
知识点1 学习探索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历程
1. [2023·阜新]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D )
A.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B. 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C.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能燃烧
D.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点拨】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A错
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非质量
比,B错误;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不
能燃烧,C错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
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的,D正确。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返回
2. [2023·海南改编]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
问题。
(1)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b中收集到的气体能用 检验,现象为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氧气
燃着的木条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
氧气 水
1
2
3
4
5
6
7
8
9
(2)电解水时,通常会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目
的是 。
增强导电性
【点拨】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1
2
3
4
5
6
7
8
9
(3)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的,得出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从微观的角度说明)。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
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点拨】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由该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返回
3. 人们对水的组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如图是科学家对水的组成的认识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普利斯特利和卡文迪什都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获得
水,该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氢气+氧气 水
【点拨】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据此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2
3
4
5
6
7
8
9
(2)拉瓦锡的实验可以表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
由 两种元素组成的。
氢、氧
【点拨】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3)尼克尔森的实验中,发生的能量变化为 能转化
为化学能。
电
【点拨】尼克尔森的实验中,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的能量变化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
2
3
4
5
6
7
8
9
返回
知识点2 拼装模型演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4. 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所示的分子模
型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A )
A
B
A
C
D
【点拨】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1个
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返回
5. [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
一种思维方式。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A. 该示意图表示氢气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B.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C. 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
2
3
4
5
6
7
8
9
【点拨】该示意图表示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A不正
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元素的种类不发生
改变,B不正确;水的化学式是H2O,氢元素和氧元素的
质量比为(1×2)∶16=1∶8,C不正确;由水分子的模型
图可知,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正确。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返回
纠易错 不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
6. [2023·珠海期中]如图是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b管中生成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与a管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
C. a管中生成的气体与b管中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比
为2∶1
D.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点拨】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b
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
烧,A不正确;a管中生成的气体多,所以与a管相连
的是电源的负极,B正确;a管中生成的气体与b管中
生成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二者的体积比为
2∶1,而非质量比,C不正确;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不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点易错】电解水实验的常见误区: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口诀是“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要记牢勿颠倒。
(2)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不是
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3)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而不是质量
比。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返回
项目活动3 展示“水分子漫游记”情景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