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质量守恒定律---2024-2025学年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4.2 质量守恒定律---2024-2025学年2024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15 14:3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4.2 质量守恒定律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科粤2024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教学资料:制作关于化合价的 PPT,包括原子结构与化合价关系的动画、常见元素和原子团化合价的表格、化学式书写和化合价推断的例题及练习题等。
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导学案,包含学习目标、知识点梳理、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通过 PPT 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如

H
2

O


CO
2ClCa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
4.1 化学式 第 2 课时 化学式与化合价
化合价的概念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标注,“+”“-” 在前,数字在后,“1” 不省。
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常见原子团化合价表格
化合价规律
化合价与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步骤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步骤(十字交叉法)
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
元素符号前:原子个数
化学式前:分子个数
化学式右下角: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
离子符号右上角:离子所带电荷数
化合价符号正上方:元素化合价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合价的概念、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口诀记忆、小组讨论和练习巩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运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和推断化合价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合价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轻了。
铁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新课引入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化学家从很早便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1.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
2.形成假设
探究活动>>>
反应前m前>反应后m后
反应前m前=反应后m后
反应前m前<反应后m后
反应物
生成物
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3.设计与实施实验
【实验4-1】如图装置,锥形瓶中装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另插入一支注射器的针头使瓶内与大气相通。实验时,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4-2】如图装置,锥形瓶中装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
观察实验现象。
有气泡
产生
m前>m后
m前=m后
这两个实验发生的是同一个反应,为什么【实验4-1】的电子天平示数减小,而【实验4-2】的示数不变呢?
讨论与交流>>>
装置与大气相通
装置密闭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二氧化锰
有气体生成
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5.实验结果分析
生成的氧气扩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后质量减小。
3.设计与实施实验
【实验4-3】如图装置,锥形瓶中装入5mL硫酸铜溶液,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另插入一支注射器的针头使瓶内与大气相通。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
刻度处,观察验现象。
【实验4-4】如图装置,锥形瓶中装入5mL硫酸铜溶液,将一支量程为5mL的装有3mL氢氧化钠溶液的注射器针头插入胶塞。推压注射器活塞至1mL刻度处,观察实验现象。
产生
蓝色
沉淀
m前=m后
m前=m后
4.实验结果


化学反应
分析上述实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讨论与交流>>>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呢?
试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
讨论与交流>>>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
( )
H2O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H2O2
( )
( )
( O2 )
+
氧气
H2O2 H2O + O2
二氧化锰
如何从化学反应的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氧原子
氢原子
一、质量守恒的实质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物质总质量
元素质量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分子种类
物质种类








分子数目
元素化合价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物理变化都不能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参加”:不包括杂质和剩余的反应物
3.“各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固、液、气
4.“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二、质量守恒定律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10g氯化钠完全溶解于90g水中,得到100g氯化钠溶液
C.3mL水完全电解可生成2mL氢气和1mL氧气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D
随堂训练
2.如何解释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现象?
讨论与交流>>>
请你用守质量守恒定律讨论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质量变化的问题?
m(Mg) < m(MgO)
反应前总质量 < 反应后总质量
氧气参加了反应
1.镁条燃烧前后质量为什么会变大?
3. 采取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个实验中天平一直保持平衡?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讨论与交流>>>
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m(Mg) + m(O2)= m(MgO)
名师点金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变”与“不变”:(1)六个不
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元素的
种类、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两个一定改
变: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
改变。(3)两个可能改变: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改
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验探究
1. [教材P129T1变式][2023·福州模拟改编]下列不能用来证明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D )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易错】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
加或生成的反应,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外界物质进
入或生成的气体逸出。
【点拨】红墨水在水中扩散为物理变化,不能用于证明质
量守恒定律,D错误。
【答案】 D
1
2
3
4
5
6
7
8
9
10
返回
2.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
A. 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
B.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 木柴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原木柴的质量小
D.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
A
【点拨】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石蜡熔化属于
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返回
3. [荣德原创]请你根据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回答下列
问题:
(1) a g氯酸钾与 b 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①若充分反应后,得到 c g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
为 g。
②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c g,则生成氧气
的质量为 g,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为 g。
a - c  
a + b -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
量大,原因是


;纸片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
原纸片的质量小,原因是

(3)甲和乙两种物质共80 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1∶9,且反应中消耗甲的质量是
生成丁的质量的4/9,则反应消耗乙的质量为 g。
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参加
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
质量,故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大于原铁丝的质
量 
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
扩散到空气中 
64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拨】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和乙两种物质共80 g,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丙与丁的质量和也为80 g,而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1∶9,故反应生成丁的质量是80 g× =36 g,反应中消耗甲的质量为36 g× =16 g,则反应中消耗乙的质量为80 g-16 g=64 g。
1
2
3
4
5
6
7
8
9
10
返回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4. [学科素养 科学思维]学习化学既要“见著知微”,又要
“见微知著”。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B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4
C. 由该反应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D. 由该反应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拨】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
“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A正确;该反应中参加
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B错误;参与燃烧
的是氢气和氯气,则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C正
确;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和数目不变,D正确。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返回
知识点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5. [2023·北京]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在O2中充分燃烧
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B )
A. CH4 B. NH3
C. 木炭 D. CO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
变,NH3中不含碳元素,在O2中燃烧不会产生CO2。
B
1
2
3
4
5
6
7
8
9
10
返回
6. 已知某纯净物2.3 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
的是( B )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拨】2.3 g该纯净物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
=1.2 g,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2.7 g×
=0.3 g,1.2 g+0.3 g=1.5 g<2.3 g,故该纯
净物中一定还含有氧元素。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返回
7. [2024·成都期末]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将其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一
段时间,检测其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并与加热前比较(如
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C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 30 6 3
反应后的质量/g 12 2 24 x
1
2
3
4
5
6
7
8
9
10
A. x =3
B. 丁可能是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质量比是1∶2
D. 容器内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拨】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2 g-2 g=10 g,
所以甲是生成物,生成甲的质量为10 g;反应后乙物质的
质量减少了:30 g-2 g=28 g,所以乙是反应物,参加反
应的乙的质量为28 g;反应后丙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4 g
-6 g=18 g,所以丙是生成物,生成丙的质量为18 g;
1
2
3
4
5
6
7
8
9
10
因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2+30+6+3=12+2
+24+ x ,解得 x =3,故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所
以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根据以
上分析可知,A、B正确;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质量比是10
g∶18 g=5∶9,C错误;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
分解反应,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方法】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表格数据题是中考的常见
考查方式,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寻找反应物和生成物,
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
如果有“待测”项, 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来求算。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10
返回
课堂小结
2.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量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