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将石块敲击打磨制造出石斧发生的是 变化,在铁器时代,将铁矿石与木炭混合后熔炼成铁发生的是 变化。
【答案】 物理 化学
【详解】打制或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将铁矿石与木炭混合后熔炼成铁生成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2.将白糖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白糖逐渐熔化,这时白糖发生( )变化,继续加热,白糖变成了红褐色,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
【答案】 物理 化学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将白糖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白糖逐渐熔化,这时白糖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继续加热,白糖变成了红褐色,这时白糖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在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白醋和小苏打。通过观察发现小苏打的特点是 ;白醋的特点是 。
【答案】 白色粉末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
【详解】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通过观察发现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粉末;白醋的特点是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
4.小科告诉妈妈要节约使用天然气,因为天然气的形成需要经过上万年的 (选填:物理、化学)变化才能形成。
【答案】化学
【详解】天然气的形成需要经过上万年的化学变化才能形成。
5.物质变化常常伴随一些现象,比如蜡烛燃烧会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 等。
【答案】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详解】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时蜡烛先融化,这一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接着伴随着发光、发热,这一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伴随的主要现象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化学变化。
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 )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答案】化学
【详解】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随后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供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使用。
7.物质的变化中会出现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 等现象。
【答案】产生沉淀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8.铁锈是铁与( )和(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的。
【答案】 水 空气
【详解】铁锈是铁与水和空气发生反应产生的新物质。铁锈和铁是完全不同的物质,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二、选择题
9.生活中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天空中绽放的烟花 B.冬日清晨,玻璃窗上出现的雪花 C.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答案】B
【详解】生活中的物质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其中,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仅仅只是形态发生了改变,这就是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就是化学变化。天空中绽放的烟花,是火药燃烧后的结果,产生了新的物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阳光三者合成营养物质并放出氧气,产生了新的物质,因此它们都是化学变化。而玻璃上出现的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来,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因而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10.足够多的小苏打与少量的白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闻起来( )。
A.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没有明显的酸味 C.有刺鼻的气味
【答案】B
【详解】白醋有刺鼻的酸味,小苏打溶液没有气味。小苏打与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醋酸钠溶液。如果把足够多的小苏打与少量的白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中已经没有醋了,闻起来没有明显的酸味,没有刺鼻的气味;这一变化过程中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B选项正确。
故选:B
11.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 )。
A.铁钉生锈 B.水结冰 C.蜡烛受热熔化
【答案】A
【详解】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A、铁钉生锈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水结冰是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仅仅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2.下列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烧开的水 C.蜡烛燃烧
【答案】C
【详解】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了本质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木已成舟和烧开的水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3.小苏打的特点是( )。
A.白色块状固体 B.灰色粉末状颗粒 C.白色粉末状颗粒
【答案】C
【详解】小苏打就是碳酸氢钠,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粉末状颗粒,易溶于水,白醋是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选:C
14.铁钉容易生锈,(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放入盐水中 B.抹油 C.刷油漆
【答案】A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抹油、刷油漆等。金属在有盐和醋等酸碱性液体的情况下,生锈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所以,放入盐水中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反而会加快铁生锈。
15.下列和白醋混合后可以产生气体的物质是( )。
A.面粉 B.小苏打 C.食盐
【答案】B
【详解】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即物质在化学性质上产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变成了新物质,食盐、面粉与白醋混合后不能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16.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 )。
A.绿色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答案】A
【详解】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能够增加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故选A。
17.半根铁钉进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 )部分最容易生锈?
A.空气中 B.水中 C.空气和水交界处
【答案】C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半根铁钉进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空气和水交界处与水和空气接触最为密切,所以该部分最容易生锈。
18.小科解出一道难题后,觉得心情非常愉悦,这是由于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 )产生的。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不需要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大脑中让我们心情愉快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等,这些物质的产生和释放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19.下列人体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消化食物 ②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 ③写字 ④呼吸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答案】C
【详解】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人的身体内部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时发生着神奇的化学变化;写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
20.冬奥运期间,各国运动员使用的餐具是由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发酵生产出来的,此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中和反应
【答案】A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发酵生产出来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三、判断题
21.对不知名的液体,我们不能直接去尝,但是可以直接去闻一下味道。( )
【答案】×
【详解】观察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眼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对不知名的液体,我们不能直接去尝,也不要直接去闻味道,以免中毒。题目说法错误。
22.电灯发光、铁锅生锈、铜狮子表面变绿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化学变化常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判断化学变化的重要参考标准。电灯发光发热,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是能量转化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铁锅生锈、铜狮子表面变绿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3.在米饭上滴碘酒,米饭上出现了蓝紫色,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
【答案】√
【详解】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在米饭上滴碘酒,米饭上出现了蓝紫色,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24.少量的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气体释放完后可以观察到沉淀。( )
【答案】×
【详解】当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少量的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气体释放完后小苏打就被消耗完了,不会产生沉淀。
25.纸飞机、燃烧的纸、浸湿的纸,三种纸都没有本质的变化。( )
【答案】×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纸折成纸飞机、浸湿的纸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燃烧的纸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题目说法错误。
26.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 )
【答案】×
【详解】声音不是物质,而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
27.冰融化成水,白糖加热后变成黑色物质,两者都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冰融化成水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白糖加热后变成黑色物质,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8.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中的铁杵成针是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铁杵成针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9.煤炭是远古时期,大量动物死亡后堆积,被沙土掩埋后逐渐形成的。( )
【答案】×
【详解】煤是几亿年前的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地底高压、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这一形成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题目观点错误。
30.动植物的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
【答案】√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在动植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维系着我们的生命。身体的变化主要与人体摄入食物有关,因为食物能为人体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使身体发生变化。
31.我们身体的指甲变长、头发变长都是物理变化的结果。( )
【答案】×
【详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我们身体的指甲变长、头发变长,在这些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题干说法错误。
32.化学变化会给生活带来美好,所有的化学变化都对生活有利。( )
【答案】×
【详解】有新物质的产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纸燃烧、铁生锈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会给生活带来美好,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对生活有利。如:汽车尾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四、连线题
33.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些变化对人类有益,有些则有害,请分析以下变化,并完成连线。
铁生锈
米煮成饭
物理变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益
化学变化 石墨制成铅笔芯 有害
南极冰山消融
燃放烟花
【答案】
【详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也就是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些变化对人类有益,有些则有害。
铁生锈、米煮成饭、植物的光合作用、燃放烟花等有新物质产生,都属于化学变化;
石墨制成铅笔芯、南极冰山消融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
米煮成饭、植物的光合作用、石墨制成铅笔芯都是对人有益的变化;而铁生锈、燃放烟花、南极冰山消融属于对人类有害的变化。
五、简答题
34.比较地处海边的海南岛和内陆的吐鲁蕃,两地的铁制品哪个更容易被锈蚀?为什么?人们采取了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请举出至少2种方法)
【答案】吐鲁番处于内陆,空气干燥;而海南岛处于海岛上,空气湿润些,铁制品更容易生锈;
涂上防锈的隔绝油漆、涂油、擦干净放在干燥处等。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海南岛和吐鲁番相比,空气更加潮湿,铁生锈的条件更加充分,所以海南岛的铁制品更容易被锈蚀。
35.在我们厨房里会发生很多物质的变化,请举出两种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一: ;
物理变化二: 。
【答案】 水烧开变成水蒸气 泡红糖水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物理变化一:水烧开变成水蒸气是水的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二:红糖溶解在水中发生颜色变化,但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六、实验题
科科发现厨房中的铁锅很容易会出现铁锈,因此他想研究铁生锈的原因,以下是他制定的实验方案。
研究问题 铁钉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组 甲 乙 丙 丁
实验装置
第一天 无变化 无变化 水略有变色 生锈
第二天 无变化 无变化 生锈 锈多了
第三天 无变化 无变化 锈多了 锈更多了
第四天 无变化 无变化 锈更多了 生锈很严重
36.该实验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要研究水分对铁生锈的影响,应该选择的两组实验是( )和( )。 (选填“甲”“乙”“丙”“丁”)
37.如果选择乙和丙组实验,想研究的问题是:( )。
38.对比实验组丙和丁,能得出的结论是:食盐会( )(填“加快”或“减慢”)铁生锈。
39.通过上述对铁生锈原因的探究,科科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防止厨房中的铁锅生锈?(试写出2种方法)。
【答案】36. 甲 乙 37.铁钉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 38.加快 39.擦干、涂油
【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6.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水分对铁生锈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分,所以应该选择甲和乙进行对比研究。
37.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乙和丙组实唯一的变量是空气,所以研究的是铁钉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
38.对比实验组丙和丁,唯一的变量就是食盐,而在盐水中的丁铁钉生锈很严重,所以说明食盐会加快铁生锈。
39.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锅生锈,比如涂油、擦干等。
七、综合题
茜茜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了一些食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她对此进行的探究。
提出问题:紫甘蓝遇到不同的液体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吗?
实验探究:用紫甘蓝叶片制成紫甘蓝汁(紫色),分别加入清水、白醋、盐水、小苏打溶液和柠檬酸溶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记录如下:
溶液名称 清水 白醋 盐水 小苏打溶液 柠檬酸溶液
颜色 紫色 淡红色 紫色 黄绿色 淡红色
40.紫甘蓝汁加入白醋后变成了淡红色,这淡红色的物质应该是( )。
A.一种新物质 B.被稀释的紫甘蓝汁 C.紫甘蓝汁里原来的物质
41.茜茜打算写一封神秘信件,她可以用( )在白纸上写字,用紫甘蓝汁喷在白纸上,能显示出黄绿色的字。
A.盐水 B.小苏打溶液 C.柠檬酸溶液
【答案】40.A 41.B
【分析】紫甘蓝作用与紫色石蕊试液相似,能辨别酸碱性,酸性为红色,碱性为蓝色,中性就是紫色。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
40.紫甘蓝汁与白醋混合,白醋呈酸性,颜色变红,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41.紫甘蓝汁与小苏打水混合,小苏打水呈碱性,颜色变成黄绿色,如果想让字变成黄绿色应该用小苏打溶液写字,然后喷洒紫甘蓝汁,故选B。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素养测评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将石块敲击打磨制造出石斧发生的是
( )变化,在铁器时代,将铁矿石与木炭混合后熔炼成铁发生的是( )变化。
2.将白糖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白糖逐渐熔化,这时白糖发生( )变化,继续加热,白糖变成了红褐色,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
3.在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白醋和小苏打。通过观察发现小苏打的特点是( );白醋的特点是( )。
4.小科告诉妈妈要节约使用天然气,因为天然气的形成需要经过上万年的( )(选填:物理、化学)变化才能形成。
5.物质变化常常伴随一些现象,比如蜡烛燃烧会(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 )等。
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许许多多的( )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7.物质的变化中会出现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 )等现象。
8.铁锈是铁与( )和(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9.生活中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天空中绽放的烟花 B.冬日清晨,玻璃窗上出现的雪花 C.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0.足够多的小苏打与少量的白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闻起来( )。
A.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没有明显的酸味 C.有刺鼻的气味
11.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 )。
A.铁钉生锈 B.水结冰 C.蜡烛受热熔化
12.下列是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烧开的水 C.蜡烛燃烧
13.小苏打的特点是( )。
A.白色块状固体 B.灰色粉末状颗粒 C.白色粉末状颗粒
14.铁钉容易生锈,(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放入盐水中 B.抹油 C.刷油漆
15.下列和白醋混合后可以产生气体的物质是( )。
A.面粉 B.小苏打 C.食盐
16.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 )。
A.绿色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17.半根铁钉进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 )部分最容易生锈?
A.空气中 B.水中 C.空气和水交界处
18.小科解出一道难题后,觉得心情非常愉悦,这是由于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 )产生的。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不需要发生变化
19.下列人体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①消化食物 ②分泌引起情绪变化的物质 ③写字 ④呼吸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20.冬奥运期间,各国运动员使用的餐具是由玉米、薯类、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发酵生产出来的,此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中和反应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21.对不知名的液体,我们不能直接去尝,但是可以直接去闻一下味道。( )
22.电灯发光、铁锅生锈、铜狮子表面变绿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
23.在米饭上滴碘酒,米饭上出现了蓝紫色,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
24.少量的小苏打与白醋混合,气体释放完后可以观察到沉淀。( )
25.纸飞机、燃烧的纸、浸湿的纸,三种纸都没有本质的变化。( )
26.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 )
27.冰融化成水,白糖加热后变成黑色物质,两者都属于化学变化。( )
28.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中的铁杵成针是属于化学变化。( )
29.煤炭是远古时期,大量动物死亡后堆积,被沙土掩埋后逐渐形成的。( )
30.动植物的生命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
31.我们身体的指甲变长、头发变长都是物理变化的结果。( )
32.化学变化会给生活带来美好,所有的化学变化都对生活有利。( )
四、连线题(12分)
33.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些变化对人类有益,有些则有害,请分析以下变化,并完成连线。
铁生锈
米煮成饭
物理变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益
化学变化 石墨制成铅笔芯 有害
南极冰山消融
燃放烟花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4.比较地处海边的海南岛和内陆的吐鲁蕃,两地的铁制品哪个更容易被锈蚀?为什么?人们采取了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请举出至少2种方法)
35.在我们厨房里会发生很多物质的变化,请举出两种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一: ;物理变化二: 。
六、实验题(4+2+2+3,共11分)
科科发现厨房中的铁锅很容易会出现铁锈,因此他想研究铁生锈的原因,以下是他制定的实验方案。
研究问题 铁钉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组 甲 乙 丙 丁
实验装置
第一天 无变化 无变化 水略有变色 生锈
第二天 无变化 无变化 生锈 锈多了
第三天 无变化 无变化 锈多了 锈更多了
第四天 无变化 无变化 锈更多了 生锈很严重
36.该实验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要研究水分对铁生锈的影响,应该选择的两组实验是( )和( )。 (选填“甲”“乙”“丙”“丁”)
37.如果选择乙和丙组实验,想研究的问题是:( )。
38.对比实验组丙和丁,能得出的结论是:食盐会( )(填“加快”或“减慢”)铁生锈。
39.通过上述对铁生锈原因的探究,科科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防止厨房中的铁锅生锈?(试写出2种方法)。
七、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茜茜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了一些食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她对此进行的探究。
提出问题:紫甘蓝遇到不同的液体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吗?
实验探究:用紫甘蓝叶片制成紫甘蓝汁(紫色),分别加入清水、白醋、盐水、小苏打溶液和柠檬酸溶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记录如下:
溶液名称 清水 白醋 盐水 小苏打溶液 柠檬酸溶液
颜色 紫色 淡红色 紫色 黄绿色 淡红色
40.紫甘蓝汁加入白醋后变成了淡红色,这淡红色的物质应该是( )。
A.一种新物质 B.被稀释的紫甘蓝汁 C.紫甘蓝汁里原来的物质
41.茜茜打算写一封神秘信件,她可以用( )在白纸上写字,用紫甘蓝汁喷在白纸上,能显示出黄绿色的字。
A.盐水 B.小苏打溶液 C.柠檬酸溶液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1. 物理 化学
2. 物理 化学
3. 白色粉末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
4.化学
5.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6.化学
7.产生沉淀
8. 水 空气
9.B
10.B
11.A
12.C
13.C
14.A
15.B
16.A
17.C
18.A
19.C
20.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吐鲁番处于内陆,空气干燥;而海南岛处于海岛上,空气湿润些,铁制品更容易生锈;
涂上防锈的隔绝油漆、涂油、擦干净放在干燥处等。
35. 水烧开变成水蒸气 泡红糖水
36. 甲 乙 37.铁钉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 38.加快 39.擦干、涂油
40.A 4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