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2016年春学期
七年级历史单元练习(2016.5)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得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计25分)
1、恩格斯曾经说过:在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的我国古代科技发明是( )
A. 指南针 B. 印刷术 C. 火药 D. 造纸术
2、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其情节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汉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B. 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C. 宋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D. 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3、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
A. 儒家思想 B. 建筑艺术 C. 佛学经典 D. 活字印刷术
4、西方学者谢和耐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古代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5、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A. 指南针 B. 火药 C. 印刷术 D. 造纸术
6、下列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航海活动中,没有使用指南针的应是( )
A. 鉴真东渡 B. 郑和下西洋
C.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 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7、“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段材料不正确的理解是
A. 火药的使用为资产阶级摧毁中世纪封建堡垒提供了武器
B. 西方世界利用指南针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指南针的使用,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D. 印刷术的推广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8、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
A. 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B. 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C. 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D. 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北宋苏轼的词句,其中“天狼”指的是
A. 党项 B. 女真 C. 回纥 D. 吐蕃
10、《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A. A B. B C. C D. D
11、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A. 武王伐纣 B. 齐桓公称霸 C. 班超经营西域 D. 焚书坑儒
1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 B. 明朝的八股取士 C. 明朝的厂卫制度 D. 清朝的“文字狱”
13、某旅行社在介绍一旅游景点时写道:“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 唐尚书省 C. 明朝内阁 D. 清军机处
14、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思想控制
C. 巩固君主专制 D. 防止人民反抗
15、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1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A. B. C. D.
17、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 时期 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 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学完中国古代史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
错误的是
A. 《浅议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度》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 《论元朝行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明朝丞相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异同》
20、最早侵略中国的西方国家和最早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 )
A. 荷兰、英国 B. 葡萄牙、英国 C. 俄国、日本 D. 俄国、法国
21、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前期的是 ( )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虎门销烟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2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 驱除了殖民势力 B. 加强了边疆管辖 C. 维护了国家主权 D. 巩固了清朝海防
23、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雅克萨之战 ②赤嵌城之战 ③台州之战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24、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
A. 收复台湾 B. 组织雅克萨之战 C. 设置驻藏大臣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5、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不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回族的形成 D. 雅克萨之战
二、材料题(共计2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朱元璋)坚定了 解决 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中“重大改组”指的是什么?(1分)其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材料二 雍正时,徐骏的诗集里有如下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雍正帝却认为这是存心诽谤,并下令照天不敬律斩立决。
(2)材料二中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称之为什么?(1分)有哪些危害?(1分)
(3)材料二中的皇帝设置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一机构,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1分)从材料一中的“重大改组”到这一机构的设置,反映出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1分)
(4)、读诗明鉴,结合现代政府机构的设置,从经验和教训两个角度谈谈你的想法。(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8分
材料一:(通过这种考试)曾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这种考试)有着不解之缘,从未参加过这种考试的读书人只是极少数。(这种考试)产生出一大批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 ---节选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明政府规定……考试只许在四书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节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中这种考试的选官制度是什么?(1分)诞生于什么朝代?(1分)依据材料一,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种制度到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带来哪些不良社会影响?(1分)明朝的科举考试和秦朝的焚书坑儒有怎样相同的本质?(1分)
(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你希望历史学科考试有哪些改变?(1分)
28、自2012年以来,日本右翼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9分
材料一
图一戚继光 图二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三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1分)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哪个地方?(1分)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2分)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1分)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1分)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1分)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1分)
出卷人: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
南师大第二附属初级中学七年级2016年5月
历史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C A A C B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D C D B D D D A
21 22 23 24 25
B C D D D
26、(1)废丞相;加强皇权
(2)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3)军机处;皇权不断加强
(4)、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一个角度1分。
27、(1)科举制度;隋朝;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几乎每个知识分子都与科举制有关;为朝廷选拨了一大批人才。
(2)内容: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形式:答卷的文体为八股文。
考生从小死记硬背,读书,就是为了考试。脱离现实生活,所学非所用。考中做官后,做皇帝的忠实奴才,所用非所学。
控制思想,维护统治。
(3)考试内容与现实生活贴近,评价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8(1)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2)康熙
雅克萨反击战
尼布楚条约
(3)对抗外敌入侵
康熙平等葛尔丹叛乱;乾隆平等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4)维护国家主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