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4——2025春季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了解地区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教学设计(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2024——2025春季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了解地区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教学设计(湘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4 21: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第八章了解地区探究与实践 保护极地环境教学设计
课题 保护极地环境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2025湘教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课标分解 1.认识了解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2.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理解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该“探究与实践”共设置了三个任务,分别从了解极地环境问题、国际合作保护行动、学生个体自我行动来让学生理解保护极地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三个任务由表及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考查学生的能力也渐次提高。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南北两极地区既感兴趣又陌生,了解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对于南北两极的环境保护略知一些,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学生简单易懂。树立南北极的保护是全民的义务与责任的意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核心素养:1.了解南北两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区域认知)2.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综合思维)
评价任务 能够说出南极和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能够说出保护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作用。
重点 能够大致说出南北两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了解人类南北极保护的经历。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 举例说明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材料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视频:极地保护刻不容缓 认真观看并沉思 吸引兴趣并思考南北极保护的重要性。
任务一:了解极地环境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讲授新课 图说危机:利用课本展示的图片说出图片反映了哪些极地环境问题?这个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哪些活动相关?图片1导致的结果是: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生态和人类居住环境,影响全球气候。图片2导致的结果是 石油泄漏破坏极地生态系统,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破坏生态平衡。图片3导致的结果:紫外线辐射增加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环境的恶化。图片4导致结果: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整个食物链的稳定,威胁极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砍伐森林等土地利用变化,使得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导致气候变暖。极地海洋污染人类活动主要包括:海底石油勘探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溢漏、海上石油运输泄漏等。臭氧层被破坏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大量使用氟氧碳化物(氣氟烃)等作为制冷剂、发泡剂。极地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对极地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等。 用图片说出问题,可使问题可视化并思考与之相应的生产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任务二:理解人类保护极地环境的行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新授课 了解人类保护极地地区的历程:《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的内容有哪些?全球共护极地——31国在极地建立科学考察站。教师把31国的国旗代表国家展示,学生看起来不枯燥,可视化。合作讨论:1.议一议,人类制定极地环境保护的相关条约和议定书的必要性。2.议一议,如果人类没有制定极地环境保护的相关条约和议定书会怎样? 严格禁止“侵犯南极自然环境”;严格禁止向南极海域倾倒废物,以免对该水域造成污染;禁止在南极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和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其他大陆的来访者。1.南极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世界各国在南极从事的活动需要国家相互之间进行妥协与合作,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条约和议定书来制约各国在南极的活动,实施对南极的有效管理,如此才能和平、有效地保护南极环境。2.冰川崩塌、动物灭绝。 了解人类保护两极地区的环境历程,制作成时间轴,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有和没有极地环境保护的相关条约和议定书的必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任务三:保护极地环境,从我做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新授课 角色扮演:小组任务:分角色扮演“科学家”“游客”“动物”,用一句话呼吁保护极地(如企鹅台词:“拒绝污染,给我干净的家!”)。1.科考队遇北极熊,该猎杀吗?开枪保护自己 B.鸣枪驱赶 对于北极科考队员来说,北极熊的确是非常致命的危险,尽管北极熊很少主动袭击人类。科考队员若遇到北极熊时可以采取鸣枪的方式进行威慑驱离,同时紧急避险、撤离,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猎杀北极熊。南极大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任何大规模的开发都有可能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后果,一旦破坏,很难恢复。2.对南极煤矿的开发,你的观点如何?A.支持开发 B.保护优先3.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保护的措施?4.南极应该属于某个国家吗?5.请同学们为保护极地写一条环保标语! 科学家:严谨科研,守护极地生态。游客:文明旅游,呵护极地净土。企鹅:冰层消失,我的家在哪里?1.B.鸣枪驱赶2.B保护优先3.节约用电;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东西等。4.南极属于全人类。5.护极地,守护家园;爱极地,护冰川融;极地美,需你我卫;惜极地,留纯净地护极地,守白之域 。极地共守护,冰洁万物苏。 碳减北极笑,极光永闪耀。 冰川一滴泪,地球万年痛。企鹅舞白雪,人类守蓝星。极寒蕴生机,暖化毁文明。 通过角色扮演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护极地地区的方法措施。树立保护极地从我做起的理念。
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您的收获?
课后拓展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罗斯海位于南极大陆边缘,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近年来,该地区的冰架出现明显消退现象。下图示意罗斯海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罗斯海所属的大洋是(A )A.太平洋 B.印度洋C.大西洋 D.北冰洋2.罗斯海冰架消退现象说明(D)A.沙漠面积变大B.植被覆盖率变高C.水土流失加剧D.全球气候变暖2024年12月1日,中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监测站——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监测站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该站位于中山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长期的业务化观测,真实反映南极地区的大气状况。近年来,南极地区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长,从2010年到2022年,二氧化碳以每年1.9个百万分比浓度的速度增长。图是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近年来南极地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可能导致(C )A.地震灾害增加 B.大气污染严重 C.冰川融化加速 D.地表温度降低2024年12月1日,中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监测站——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监测站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该站位于中山站,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进行连续、长期的业务化观测,真实反映南极地区的大气状况。近年来,南极地区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长,从2010年到2022年,二氧化碳以每年1.9个百万分比浓度的速度增长。图是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积极地开展科学考察的主要意义是(D )A.挑战人类极限B.捕捞渔业资源C.考察极地旅游可行性D.进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教学反思 课堂通过视频导入,角色扮演和图片展示,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极地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如何生活中如何做力所能及的行动。
失去“家园”的北极熊
保护极地环境
极地危机
制定保护公约
保护极地,从我做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