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回忆》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正确读写和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阜平(fù)”“瘪(biě)” 等。
2. 了解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文章结构,提高概括和分析能力。
3. 通过研读文本、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小说清新自然的语言,体会其独特魅力,提升语言鉴赏能力。
4. 感受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体会人性美,培养热爱和平、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 重点: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形象,体会其性格特点和美好品质;理解“布”和“袜子”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
2. 难点:理解小说中战争背景下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感悟军民鱼水情深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通过回忆表达的情感以及对那段生活的怀念。
三、知识链接
1. 作者:孙犁,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主义精神,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
2. 写作背景: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抗日 。孙犁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他聚焦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府阜平,创作了一系列反映边区军民抗战生活的散文和小说 。《山地回忆》便是他根据自身生活经历写成的,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山地人民建立起来的鱼水情谊 。
四、自主预习
1. 初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释义。
2. 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查阅资料,了解“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五、课堂探究
1. 情节梳理
小组讨论:
思考:“布”和“袜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人物分析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妞儿的语句,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分析妞儿的形象特点。
小组展示,交流讨论。
3. 语言品味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有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体会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示例:“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此句通过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女孩生活的艰苦环境,没有过多渲染,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也更凸显出女孩的坚强和乐观 。
4. 主题探讨
思考:小说通过回忆“我”与妞儿一家的交往,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讨论交流,明确:小说表达了战争年代军民之间亲密无间的鱼水深情,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以及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真挚热爱 。
六、课堂练习
1. 文学常识填空
《山地回忆》选自______ ,作者是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妞儿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妞儿初次与“我”见面时的争吵,表现出她的泼辣和直率。
B. 妞儿给“我”做袜子,体现了她的善良和热情。
C. 妞儿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说明她的勤劳和聪慧。
D. 妞儿对“我”的取笑,表明她是个不懂礼貌的女孩。
3. 文中多次出现对天气寒冷和生活艰苦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
4. 小说结尾写“我”买布送故人,妞儿学做国旗,有什么深刻含义 ?
七、课后作业
1. 以“我眼中的妞儿”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你对妞儿这个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
2. 阅读孙犁的《荷花淀》,比较《荷花淀》与《山地回忆》在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异同 。
答案
1. 文学常识填空:《山地回忆》选自《白洋淀纪事》 ,作者是孙犁 。
2. 选择题答案:D。妞儿对“我”的取笑并非不懂礼貌,而是她坦率性格的自然外露,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接近“我” 。
3. 环境描写作用:文中对天气寒冷和生活艰苦的描写,一方面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衬托出妞儿一家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善良、热情的品质;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我”与妞儿一家的交往做铺垫,更能体现出军民之间在艰苦环境中结下的深厚情谊 。
4. 结尾含义:“我”买布送故人,体现了“我”对过去那段与妞儿一家交往的岁月的怀念和对故人的情谊;妞儿学做国旗,象征着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也暗示了在党的领导下,军民共同迎来了新的时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