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 (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 (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0: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带上她的眼睛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刘慈欣
教学目标
1.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机构特点。
2.学习本文巧妙的行文构思——伏笔
3.能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
4.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自己行间蕴含的情感。
文体知识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
作者简介
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点缀 漫步 迟钝 闲暇
孤零零 凸显 蔚蓝 合拢
吐鲁番 吟唱 笼罩 忙碌
寂寞 拍摄 灵犀 瞬间
字词积累
shùn
shè

fān
lǒng

zhuì
màn
dùn
xiá

wèi
yín
lǒng
jìmò

初读感知
看到“带上她的眼睛”标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谁带上“她的眼睛”?
“她”是谁?
为什么带?
别人的“眼睛”能带走吗?
带到了哪里?
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感知
带上她的眼睛
开端
(1-5)
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发展
(6-24)
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草原度假
高潮
(25-45)
我发现小姑娘的真实身份,
并补叙地航船失事的情况。
结局
(46-47)
我挂念小姑娘,
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速读文章,回答一下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2、请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
3、小说的两条线索是什么?
4、文中的主任是一个怎样的人?
再读感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我”带上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底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宇航员的“眼睛”去度假,完成了她的最后一次地面探索。在度假结束的同时,女宇航员也永远地留在了地心深处。
再读感悟
2、请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
“我”是一个性格豪爽而又缺乏耐心,心地善良而又对生活充满抱怨的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形象;
小姑娘:敬业精神,献身精神;乐观坚强,努力享受美好事物;心地善良。
再读感悟
3、小说的两条线索是什么?
以“我”的经历见闻转变为主线,以“她”的故事回述为暗线。时间一个向前发展,一个往后推移,又同在最后交叉融合回到同一平面。
再读感悟
再读感悟
故事结构1
带上她的眼睛
受命
带上小姑娘的眼睛
出发
来到小姑娘的草原
真相
小姑娘第航船失事
挂念
对小姑娘伤感咏叹
再读感悟
故事结构2
带上她的眼睛
人物
小姑娘
“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困在地心
环境
地球6300公里深处
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
约10立方米控制舱
设备能量耗尽
情节
主任授命带上眼睛度假
来到小姑娘启航的草原
弄清小姑娘身份和地航船失事原因
挂念小姑娘
姓 名 她 性 别 女
年 龄 20多岁,刚毕业 职 业 宇航员
工作环境 狭小的空间,太空(失重的铅笔) 旅行目的地 启航前去过的大草原 旅行的意义 领略大草原的风景,思乡,分享快乐 活动一:草原之旅的神秘伴侣(读1-24自然段)
再读感悟
职业 地航员
工作环境 温度:非常高
压力:非常大
不到10立方米的封闭空间
只能看到翻滚的炽热岩浆的地心世界
旅行的意义 看看地面世界——这是最后的机会
活动二:现实之旅(读25-45自然段)
再读感悟
4、文中的主任是一个怎样的人?
话语不多、沉着镇定,但关心下属、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物形象。
再读感悟
品读探究
本文曾获得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其能够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思的巧妙。
第2段:“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第43段:“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品读探究
开头的那句“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样的表现手法叫什么?
伏笔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巧妙地运用伏笔与照应,可以收到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找出文中其它地方的伏笔和照应之处,说说这里的伏笔和照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品读探究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热,热得像……地狱。”
品读探究
“呀,真美!能闻闻她吗?不,别拔下她!”
“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
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样是脆弱的。所以说,文中这么多的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出小姑娘的处境。小姑娘的处境怎么样?心态怎么样?
身陷绝境
平静
品读探究
品读探究
身陷绝境却如此平静,请问小姑娘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朗读第44、45两个自然段,看看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强烈的敬业精神
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对生养了自己的这颗星球的无限的热爱
科幻特点
科学+幻想
明线
“我”的见闻
暗线
“她”的遭遇
“我”准备去旅行
“她”想去起航前的草原
“我”的草原之旅
“她”因草原的景物而激动不已
“我”发现了“她”的身份
“她”被困地心,无法返回
“我”怀念“她”
“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表明“她”会努力活着与工作
板书设计
本文主旨
这篇科幻小说叙述了“我”带着一个因事故被困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地航飞船领航员小姑娘的
“眼睛”(即传感眼镜)去草原旅行的故事,赞美了小姑娘不怕牺牲、坚持进行科研工作的敬业精神,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和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情怀。
拓展延伸
目前看来,身陷绝境的小姑娘获救的希望是渺茫的,那青春的面容将被永远封闭在地心,令人心痛却不能为力。但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希望。经过20年的研制,第一艘能够走进地心航行的地航飞船“落日20号”研制成功。你能荣幸,成了“落日20号”地航飞船的地航员,进入地心,找到了“落日六号”并同它成功对接。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
请你展开想象,续写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