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xíng) 棱角(líng) 斡旋(wò) 帷暮 戛然而止
B、燎原(liáo) 脑畔(bàn) 狩猎(shòu) 抉择 悬崖绝璧
C、骈死(pián) 陨石(shǔn) 羁绊(bàn) 驰骋 不修边副
D、追溯(sù) 龟裂(jūn) 锵然(qiāng) 旷野 世外桃源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亚洲 文明之光》这部纪录片全面回顾亚洲人文历史,以生动的影像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共同繁荣的理念。
B.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在“中国诺奖”中获得生命科学奖,原因是由于他们在水稻研究中有开创性贡献。
C.在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吴京凭借《战狼2》的精彩表演,技压群芳,摘走百花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D.近年来,通过不断为“生态工业柳州,宜居创业城市”的蓝图添砖加瓦,使柳州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 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6.请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高山不舍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① , ;森林不舍任何树木,所以能那样广袤。
中华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就在于其突出的包容性。从“胡服骑射”到“孝文汉化”,从“夷夏有别”到“中华一家”……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共同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不仅融合了我国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② 。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都相继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实现本土化。包容性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让中华文明彰显着勃勃生机。
默写填空
《晚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贾生》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
(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 , 。
(5)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
8.名著阅读。
【甲】她站在敞开的窗户前,闷闷不乐地望着熟悉而亲切的花园,望着花园四周那些挺拔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白杨。她简直不敢相信,离开自己的家园已经整整一年了。她仿佛昨天才离开这个童年时代就熟悉的地方,今天又乘早车返了回来。这里什么都没有变样:依然是一排排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莓,依然是按几何图形布局的小径,两旁种着妈妈喜爱的蝴蝶花。
【乙】保尔领着她从行李房进了站台。费了好大劲,总算挤到了四号车厢跟前。车门前乱哄哄地拥着一堆人,一个热得满头大汗的肃反工作人员拦住车门,人们发疯似的冲着他挤去,都把五人小组发的四号车厢乘车证伸到他鼻子跟前。每节车厢的门前都是这样,人们气势汹汹地咒骂着,喊叫着,往上挤。保尔看出来,照常规办事是根本上不了车的。但是,他们又非上去不可,否则,代表大会就不能按期召开了。 他把她叫到一边,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她:他先挤进车厢去,然后打开车窗,把她从窗口拉进去。
【甲】文段中的她是 ,【乙】文段中的她是 。
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对自己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请任选上面一位女性简要分析她对保尔 柯察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阅读下面两,回答下面问题。
八年级进行了一次以“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活动】丰富活动形式,请你根据活动示例,再说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举办“以和为贵”演讲。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次活动前,每位同学都写了一句关于“和”的标语,作为这次活动的宣传标语。经过初赛,有两条标语进入决赛,学校决定投票选出优胜者。请问你选哪一条?并说明理由。
①和为贵,万事顺 ②人贵在和,心境则宽
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课文《有为有不为》,完成问题。
有为有不为
季羡林
①“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②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③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④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⑤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吗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⑥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⑦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⑧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12.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3.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入手阐述“有为有不为”的道理的?有什么作用?
14.学完本文后,请你谈一谈怎样才能做到“有为有不为”。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好梦何必成真
周国平
①好梦成真--这是现在流行的一句祝词,人们以此互相慷慨地表达友善之意。每当 听见这话,我就不禁思忖:好梦都能成真,都非要成真吗
②有两种不同的梦。
③第一种梦,它的内容是实际的,譬如说,梦想升官发财,梦想娶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或嫁一个富甲天下的款哥,梦想得诺贝尔奖金,等等。对于这些梦,弗洛伊德的定义是适用的:梦 是未实现的愿望的替代。未实现不等于不可能实现,世上的确有人升了官发了财,娶了美人 或嫁了富翁,得了诺贝尔奖金。这种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如果不能,我们就说它 是不切实际的梦想。
④第二种梦,它的内容与实际无关,因而不能用能否变成现实来衡量它的价值。譬如说,陶渊 明梦见桃花源,鲁迅梦见好的故事,但丁梦见天堂,或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梦见一片美丽的 风景。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需要实现,它的价值在其自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而记 载了这类梦的《桃花源记》、《好的故事》、《神曲》本身便成了人类的精神财富。
⑤所谓好梦成真往往是针对第一种梦发出的祝愿,我承认有其合理性。一则古代故事描绘了一 个贫穷的樵夫,说他白天辛苦打柴,夜晚大做其富贵梦,奇异的是每晚的梦像连续剧一样向 前推进,最后好像是当上了皇帝。这个樵夫因此过得十分快活,他的理由是:倘若把夜晚的 梦当成现实,把白天的现实当成梦,他岂不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这种自欺的逻辑遭到了当 时人的哄笑,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人也多半会加入哄笑的行列。
⑥可是,说到第二种梦,情形就很不同了。我想把这种梦的范围和含义扩大一些,举凡组成一 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归 入其中。这样的梦永远不会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现实,在此意义上不可能成真。但也不 必在此意义上成真,因为它们有着与第一种梦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妨说,它们的存在本 身就已经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现实,这样的好梦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真。对真的理解应该宽泛一 些,你不能说只有外在的荣华富贵是真实的,内在的智慧教养是虚假的。一个内心生活丰富 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⑦我把第一种梦称做物质的梦,把第二种梦称做精神的梦。不能说做第一种梦的人庸俗,但是 ,如果一个人只做物质的梦,从不做精神的梦,说他庸俗就不算冤枉。如果整个人类只梦见黄金而从不梦见天堂,则即使梦想成真,也只是生活在铺满金子的地狱里而已。
(选自周国平散文集《安静》,略有改动)
15.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
16.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古代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7.作者论述的“第二种梦”的含义是什么?
18.结合全文,揣摩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是的,我听见了
张洁
我爱上那个女人的时候,她离开这个世界差不多一百年了。
不过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爱,姑且这么说吧,要不又该怎么解释?也许我还没有碰上能让我爱的那种女人。究竟哪种女人,我也说不清楚。说实在的,如今有哪个女人值得你动真格地和她恋上一把?好比电视相亲节目上的某些女人,说什么“宁肯给亿万富翁当工具,也不愿接受穷光蛋倾其所有的爱”……我恨不得一脚把她从电视上踹下去。
我就是富二代,你以为富二代都是色狼怎么的?这样的女人,能和她谈情说爱?明天要是有个出价比我高的男人,她肯定就会弃我而去。
顺便说一句,电视机是我花两百块钱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这事儿让我妈气不打一处来,看到他们为我这种“廉价”行为气愤的样子,我那个乐啊。
我只对电视里的体育台感兴趣,特别是前些日子的国际足球赛,看得我那叫废寝忘食。只恨广告的插播,让我抓狂,那时我总会不耐烦地转台、转台、转台……就在转台那几秒钟里,我看见了她——
跟老电影似的:特写。黑白镜头。
一个不知哪年、哪月、哪个国家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演奏。我的心猛然为之一震,尽管是很轻的一震,但我马上明白我中枪了。
是什么让我动心?
她的容貌?乏善可陈。
她的音乐?我对所有的音乐连“所知甚少”都谈不上,整个一个“乐盲”,不论古典还是通俗,包括当下走红的什么“快男”“快女” 。
她的头侧向提琴——可我怎么都觉着她的头是悬空的,也就是说她的脖子下根本就没夹着那把琴,而是将她的头、甚至整个身胚依靠在她演奏的那首乐曲上,那似乎就是她终生可以依靠的、音乐的肩膀。
看来这是个聪明的女人,没有像很多女人那样,把男人的肩膀当作最坚实的依靠。尽管我是男人,但我得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说,男人的肩膀靠一时可以,打算靠一辈子的话,可得仔细掂量掂量。
她的眼睛随着琴弓向右下斜去……按理说我什么也不可能看到,那双眼睛是半阖着的,而我却透过她低垂、遮蔽的眼帘,看到了一个人可以为他的所爱——我指的可不是爱情——付出多少,这样的人即便在一百年前,怕也寥若晨星。
她那与当下这个世界毫无关联的眼波,只属于另一个世界——个我完全不了解的、难以达到的世界。不但我达不到,也很少有人可以达到。
还有她回弓时那弯曲的手腕——不是手指, 而是弯曲的手腕!我这才知道,不管你的身胚,还是你的心,都被那弯曲的手腕化作“绕指柔”了——有句诗是不是这 么说的?
她结过婚吗?有无子女、恋人?不过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开始收罗她的音乐,在Google上搜索有关她的资料。这个过程非常不易,就连专卖店里,也没有她的几张CD,而Google上有关她的资料,也就是那么几行。
我只好放弃搜寻,找回电视上她演奏的短暂一瞬并拷贝下来。其实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无论CD还是资料,哪一项能像她的眼波那样,无穷无尽?
于是我又回到巴黎。说“又”,意思是我的博士是在巴黎读的。我之所以“海归”可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腻味那个装腔作势的巴黎。
当年之所以来巴黎读书,是我父母的事儿。你能指望还没有能力挣一分钱的儿子,扛得住父母的干涉吗?
他们总以为巴黎是全世界最时髦的地方;以为自己是精神贵族,是懂得巴黎之妙的人;也或许他们想让我替他们打前站,指不定哪天他们就栽了。
话又说回来,他们也不想想,我翅膀硬了以后,还能按照他们的意愿,在巴黎为他们建立一个根据地吗?
可我现在又回到巴黎来了。心甘情愿。
但我放弃了自己已然学就的专业,上了烹饪学校。
周末或是假日,我就到她的墓地去。
不过是坐在她的墓前抽两支烟,“想”或者叫“思索”一会儿。如果问我思索了什么,又似乎一片空白。就那么有心无心地听着在故土根本听不到的各种鸟儿的啼鸣。不明白鸟儿的啼声为什么如此婉转;不明白树们为什么如此婀娜多姿;不明白树荫下、坟墓里的这个女人究竟皈依了什么,竟能如此了断地告别了各种干扰。我的不知道是如此之多。
也不久坐,就两三支烟的工夫,然后起身走人。
这难道不是最惬意的生活?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更重要的是随时可以到她的墓前坐坐。
有其他人到她的墓地来过吗?当然,她的亲人、情人,但有像我这样的人吗,与她什么瓜葛也没有的人?
可我从来没在她的墓前遇到过其他的人,我也从来没在她的墓前,看到过鲜花,哪怕一束也没有。作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难道没有一个悼念她的“粉丝”,或亲人、情人为她献上一束花?
可我,不也从来没在她的墓前献上一朵玫瑰?
不过有这种眼波的女人,还需要玫瑰?无论生前,更别说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再说一朵玫瑰,哪怕是一束玫瑰,能表达我对她那不清不楚、复杂而又难以名状的感觉吗?
是啊,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能爱她多久,三个月?三年?一生一世?我不敢确定“永远”那个词儿,我只能确定我爱过了,然而我又的的确确不知道这算不算爱,而我又爱她的什么。
世上所有的、所有的东西都会消亡,什么都不会永恒,但偶尔,有些东西可以闪回。
在这个没有永恒的宇宙中,有一种东西能有一个瞬间的闪回,就不错了,还想怎么着!
即便她的在天之灵也永远不会知道,她在我这里得到了闪回。
墓碑上除了她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什么装饰也没有,作为一个曾经闻名世界的小提琴家,甚至连一把石雕的提琴也没有,更别说她的雕像、照片、墓志铭。
只在墓碑底座上,镌刻着一行小小的文字:“你听见了吗?”是问来这里祭奠她的人,还是她生命中某个特别的人?
又听见什么?琴声?话语?心语?似乎都不是。
可我却听见自己说:是的,我听见了。
(有删改)
1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一个高知青年,在叛逆的表象下,实则拥有对爱、人生及世相的独立思考。
B.“我”对小提琴家的动心源于她的聪明、自立和对音乐的追求,与容貌、气质无关。
C.“我”没在小提琴家墓前献玫瑰的原因之一是用玫瑰也无法表达对“她”的复杂情感。
D.世上所有东西都会消亡,但可能会在他人的生命中瞬间闪回,如小提琴家之于“我”。
2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我”机智俏皮的内心独白展开叙述,仿如行云流水,将时空的辗转跳跃连接得天衣无缝。
B.“眼波”在文中多次出现,情节前后勾连,反复强调了小提琴家执着于追求音乐造诣的人生境界。
C.“我”当年不得不听从父母去巴黎与后来心甘情愿前往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对音乐的痴迷。
D.结尾“是的,我听见了”,回应墓碑底座上的文字,并呼应标题,一问一答间,使小说结构圆融。
21.小说结尾“是的,我听见了”意蕴丰富,这是对前文的回应,更是对自己人生困惑地回答,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2.有人认为,张洁的小说表现的是一种“评价性的现实”,在故事的叙述中不时穿插叙述者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请简要分析“我”的评价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写作
23.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用规范的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1.D 2.C 3.A 4.D 5.C 6.示例:沙漠不舍任何沙粒 所以能那样无垠 示例:还积极吸收外来文明的有益成果,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7.(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4)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8. (1)冬妮娅 丽达 (2)略
9.(1)示例:举行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朗诵比赛; 举办以“和谐和睦和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召开以“我的和谐生活”为主题的座谈会;举行“和”知识讲座;召开“和”故事班会;举办“和”诗歌演讲;“和”的故事我来讲;“和”的名言我来读;“和”的诗歌我来诵
(2)示例一:选①和为贵,万事顺。因为“和”是万事顺利的开端,句式简洁,体现了“和”的重要性,也符合中国人对“和”的理解要求;
示例二:选②人贵在和,心境则宽。因为该句强调“和"为贵,能使人心境开阔,并且句式整齐,意境深远。
10“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11、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12.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13.作者是从“善”与“恶”的大小入手阐明道理的。作用: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只要能分清是非善恶,自然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也就自然明白什么是有为有不为的道理。 14.示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守住道德底线,不做有损国家、人民利益的事;做事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存私心私念。
15、好梦不必成真(或:好梦不一定成真、好梦何必成真)
16.为了论证第一种梦(物质的梦)的价值取决于能否变成现实,否则就成为不切实际的梦想,甚至遭人哄笑。
17、.举凡组成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以归入其中)。
18.(黄金喻指富裕的物质生活,天堂喻指丰富的精神生活。)人类若是只追求物质的享受,放弃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内心世界将变得荒芜贫乏,荣华富贵将成为心灵的囚牢。
19.B。
20.C。
21.①“我”听见了小提琴家的心声,沉醉于音乐而不顾世俗;②听见了自己的心声,不在意物质而执着于精神追求;③听见了自己对父母与世俗的反抗,坚持独立意志,坚定走自己选择的路;④听见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回答,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答出三点即给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22.①“我”对重物质、轻精神社会环境的评价,为下文纯精神的爱恋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②表现了“我”对轻物质、重精神的情感追求和对自主自在人生的向往,丰富人物形象;③作者借“我”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与世界的深刻认识,使小说具有警醒世人的深层意蕴。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