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整本书复习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整本书复习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3:1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整本书复习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字词书写与注音(6 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jué ( )别。(《秋天的怀念》)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 dǐng( )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我暗暗地在那里匿( )笑,却一声儿不响。(《金色花》)
(4)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 )斜。(《荷叶 母亲》)
2.词语运用(4 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 他在辩论会上思维敏捷,夸夸其谈,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3.文学常识(4 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
C.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孟德,西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
D.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王湾,唐代诗人,他的诗《次北固山下》被当时的宰相欧阳修称赞,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
4.名句默写(10 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 “学” 与 “思” 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6)《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 “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 。
(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阐述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5.病句辨析与修改(3 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B.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C. 能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D. 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6.综合性学习(3 分)
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有 “有朋自远方来”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要求体现活动主题,语言简洁。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一)阅读《咏雪》,完成 7 - 10 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雪骤 骤:_____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公大笑乐” 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4 分)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个更好?为什么?(4 分)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 11 - 12 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 文章以对话为主,通过对话刻画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B. “期日中。过中不至” 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C. 元方对友人的反驳抓住了友人的两个错误:一是无信,二是无礼。
D. 友人 “下车引之”,说明友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元方 “入门不顾” 则显得太过小气。
2.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春》选段,完成 13 - 16 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请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中 “钻” 字的表达效果。(4 分)
2.文中写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4 分)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4.选段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4 分)
(二)阅读《散步》选段,完成 17 - 20 题。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简要概括选段中发生的分歧及解决办法。(4 分)
2.“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这句话体现了 “我” 怎样的情感?(4 分)
3.如何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的含义?(4 分)
4.选段表现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关系?(2 分)
四、名著阅读(10 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5 分)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 “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
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 而且要背出来。
(1)以上文段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中的《 》。(2 分)
(2)请简要概括文段所写的内容,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二)《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5 分)
五、写作(50 分)
请以 “那一次,我真______”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 “高兴”“后悔”“感动” 等,然后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1.(1)诀 (2)鼎 (3)nì (4)qī
2.C
3.A
4.(1)山岛竦峙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江春入旧年 (4)枯藤老树昏鸦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D
6.交真诚之友,谱青春华章
二、1答案:(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急 (4)相比
2.(1)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3.“公大笑乐” 可以理解为谢太傅对孩子们的回答感到满意,为他们的聪明伶俐而高兴。从文中来看,虽未明确表明谢太傅认为谁回答得最好,但从文末特别点出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可以推测他更倾向于谢道韫的回答,因为谢道韫将雪比作柳絮,更具美感与诗意。
4.谢道韫的比喻更好。因为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更为相似,都轻柔、飘逸,且柳絮还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联想,富有美感和诗意;而 “撒盐” 的比喻虽也形似,但缺少雪花那种轻盈的美感和诗意的联想。
(二)1.D
2.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懂礼貌。在生活中,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则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与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讲究礼貌。比如和朋友约定一起学习,就应按时到达,若迟到甚至爽约,不仅会耽误朋友的时间,还可能让朋友觉得自己不可信,影响彼此的友谊。
三、(一)
1.“钻” 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动态,表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2.这是侧面描写,通过描写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忙碌的景象,衬托出春花的繁多、艳丽和香气扑鼻,从侧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3.这句话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引用诗句 “吹面不寒杨柳风”,增添了文采;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又赋予春风 “抚摸” 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温暖、轻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4.选段描绘了小草、春花、春风等景物。这些景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温暖美好的感受,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魅力。
(二)1.分歧是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解决办法是 “我” 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又改变主意走小路,遇到母亲走不过去的地方,“我” 背着母亲走。
2.体现了 “我” 对母亲的孝顺和关爱,在面临选择时,“我” 优先考虑母亲,因为深知母亲年事已高,陪伴她的时间有限,同时也表现出 “我” 作为家庭顶梁柱的责任感。
3.“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体现了 “我” 和妻子对背上亲人的呵护与关爱。“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的 “世界” 象征着家庭的责任和亲情的传承。“我” 和妻子肩负着上养老、下育小的责任,对家庭充满使命感,表达了对家庭深深的热爱。
4.表现了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的关系。
四、(一)(1)朝花夕拾;五猖会
(2)文段写 “我” 准备去看五猖会时,父亲要求 “我” 拿书来背诵《鉴略》,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严厉、刻板,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
(二)孙悟空具有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如在三打白骨精情节中,他不顾唐僧的误解,坚决打死白骨精,保护师父;他勇敢无畏,面对天庭的威严和各路妖魔鬼怪,从不畏惧,敢于抗争;同时他又聪明机智,在与妖怪的斗争中,常常想出巧妙的办法,如智取芭蕉扇时,他变作小虫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逼她交出扇子。但他也有急躁冲动的一面,有时做事不考虑后果,如推倒人参果树。
五、提示:七年级上册教材课后写作练习围绕多种记叙文主题展开,注重培养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如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塑造人物等,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写作技巧,书写个人经历与感悟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