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病句修改题强化训练2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题强化训练2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4 16:4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统编版
中考语文病句
修改题强化训练2
PPT版
常见病因:
①用词不当 ②搭配不当 ③成分残缺 ④成分赘余(重复多余) ⑤语序不当 ⑥表意不明 ⑦句式杂糅 ⑧不合逻辑(否定不当、并列不当、自相矛盾)
修改方法:
①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②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③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④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1、安顺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搭配不当,主语“冬天”和宾语“地方”不搭配。
把“安顺”和“冬天”调换位置,或把“季节”改为“城市”。
指出下列句子的病因并修改。
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删去“随着”或“使”。
3、提起《青春无悔》这部励志影片,她就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
重复啰嗦,“滔滔不绝”包含“讲个没完”的意思。
删去“滔滔不绝地”或“地讲个没完”。
4、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向厂方提出了关于工资制度改革的明确意见。
语序不当。
把“明确”移至“提出”前。
5、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用词不当,“处心积虑”是贬义词。
将“处心积虑”改为“呕心沥血”。
6、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否定不当。
将“不要”或者“切忌”删去。
7、他走了一个多小时了。
表意不明,既可以理解为“他走路走了一个多小时”,也可以理解为“他离开了一个多小时了”,有歧义。
改为“他走路走了一个多小时了”或“他离开了一个多小时了”。
8、全球变暖的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造成的。
句式杂糅,“诱因是……”和“是……造成的”杂糅。
删去“造成的”或“的直接诱因”。
9、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搭配不当。
把“聪明能干”改为“灵巧”。
10、在扫黑除恶活动中,使我省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删去“在”“中”或删去“使”。
11、我们学校的“小荷文学社”很快即将要成立了,我的心情十分激动。
成分赘余。
删去“很快”(或“即将”)。
12、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语序不当。
把“发现”和“干预”交换位置。
13、小明同学说的话很对,我们都附和他。
用词不当,“附和”是贬义词。
把“附和”改为“赞同”。
1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否定不当。
删去最后一个“不”。
15、躺在床上没多久,他就想起来了。
表意不明,有歧义,“想起来”既可以是“想起了某件事”,也可以是“想起床。
把“他就想起来了”改为“他就想起了这件事”或“他就想起床了”。
16、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等诱发的。
句式杂糅,“原因是……”和“是……诱发的”杂糅。
删去“的主要原因”或“诱发的”。
17、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搭配不当,谓语“减少”和宾语“一倍”不搭配,“倍数”不能用于“减少”。
把“一倍”改为“一半”。
18、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删去“由于”。
19、他非常酷爱电脑,对其他东西好像只有三分钟热情。
重复啰嗦,“非常”与“酷”语义重复。
删去“非常”或“酷”。
20、在第七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
语序不当。
把“抗灾、防灾,减灾”改为“防灾、抗灾、减灾”。
21、作为新演员,他做到了不耻下问,一遍遍去问导演和前辈:我这样演可以吗?
用词不当。
把“不耻下问”改为“虚心请教”。
22、周末,小明和妈妈到超市购买了黄瓜、青菜、豆芽和一些蔬菜。
并列不当。
把“和”改成“等”。
23、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表意不明,有歧义,“别送礼品送祝福”既可以理解为“别送礼品,送祝福”,也可以理解为“礼品祝福都不送”。
改为“教师节中教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
24、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两句之间既可以是假设关系(即使……也),也可以是转折关系(虽然……但)。
把“但”改成“也”或把“即使”改成“虽然”。
25、《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句式杂糅,“因为……的原因”杂糅。
删去“的原因”。
26、昨天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我发现了他。
表意不明,在站台上的人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也可能是“我”和“他”。
改为“昨天我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我发现了他”或“昨天他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我发现了他”或“昨天我和他都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我发现了他”。
再 见